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人心>第一章

第一章

作品名称:人心      作者:秀针河      发布时间:2023-12-27 14:23:09      字数:3708

  一、
  钟梦祖家原本复姓“锺离”,后来人们写他名字的时候嫌麻烦,就给写成了单字的“锺”;再后来又给简化成“钟”字。人家给写成这样,自己也没办法,人的姓名不过是个符号,随人家的意愿吧。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同学阳光提过自己姓名的事,阳光开口称他为“锺离”。阳光的名字原来叫“杨伟光”,钟梦祖和他开玩笑,用他称呼自己的方式叫他“杨伟”,正好和“阳痿”同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阳光不干了,他干脆取消中间的“伟”字,改名“阳光”。他叫钟梦祖“锺离”却一直没改。
  钟梦祖和阳光当年都是被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钟梦祖家里祖辈都是教师,他顶替父亲上班后,上大学前已经当了几年中学语文教师。阳光则出身于军人世家,爷爷是老红军,父亲是部队干部,他自幼在军队大院里长大。阳光比钟梦祖小几岁。学习期间,教材上的东西对钟梦祖来说算不上什么,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阳光可就不行了,文革几年虽说是上学,却整天学工学农,根本没上过几天文化课,上大学让阳光感到很吃力。阳光生性乐观,鬼点子多,他见自己学习吃力,就缠上了钟梦祖,经常要抄袭他的笔记和作业。如果钟梦祖不同意,阳光马上立正敬礼:“送你一顶军帽!”
  那个年代,正规军帽是每个年轻人都喜欢的稀罕之物。阳光自然不会缺少军帽,他还经常当作礼物送给朋友。钟梦祖手里的几顶军帽都是阳光送给他的,时间长了,两个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钟梦祖回去继续当他的语文老师,阳光参军去了部队。开始两个人还经常通信联系,七九年中越自卫反击战,阳光去了前线,两人断了音信。后来钟梦祖从别人嘴里打听到,阳光在前线是侦察排长,在一次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牺牲了。好朋友的牺牲让钟梦祖难过了很长时间。
  后来钟梦祖在学校受到排挤,不得不提前退休。他老家细柳村出现了闹鬼事件,钟梦祖从来不相信鬼神,想把事情搞清楚。阳光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两个人一起破获了这起倒卖尸体案件。原来阳光执行任务时受了重伤,被别的部队救回去进行抢救,当时他昏迷了几天几夜,原部队以为他牺牲了,所以才传出他死去的消息。
  阳光转业后被安排到公安大学,经过多年打拼,他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他的专业方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研究“鬼学”,其实是研究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犯罪心理学。
  钟梦祖的儿子钟子岫是房地产公司聘任的CEO,就是总经理。钟梦祖和也是教师的老伴儿都退休以后,儿子把他们接到城里居住,一来是方便照顾父母,二来是让爷爷奶奶照看孙子小豆豆。阳光任教的公安大学也在这座城市中,这下更方便了两位好朋友的来往,又和年轻时候一样,两个人三天两头就要聚在一起。
  阳光找钟梦祖不完全是为了叙旧。他发现,在混凝土森林的城市里,那些传统的神神鬼鬼故事已经流传不多,然而传统的心理意识却牢牢扎根在人们心底。星级酒店的大堂供奉着关老爷,庙宇、道观烧香上供的人络绎不绝,黑帮们约架要看看黄历,甚至小偷作案前都要占卜一下。这种现象,不能用简单的“迷信”两个字来解释,传统的心理意识还牢牢扎根在人们心底。要想寻找这些传统心理意识的根源,现在只有去农村。农村还保存着很多生活中的“禁忌”,俗话说的“老例儿”,这些所谓“老例儿”就是传统心理的根源。无奈阳光自幼在军队大院里长大,对农村一点也不熟悉。钟梦祖在农村生活多年,又出身于农村的诗书世家,本身就是一部农村的“百科全书”。他当了多年的语文教师,整理传统的通俗文化有条有理,所以阳光对这位年轻时的好友绝不撒手。用钟梦祖的话说,阳光又像“鬼一样缠上了他”。
  尽管钟梦祖戏谑被阳光缠上了,其实他也非常喜欢和这位老友在一起。阳光性格开朗,语言诙谐,又十分看重朋友情谊,和他在一起,天大的难事也能解决。
  阳光不是长期坐在屋里做学问的人,他要亲自到处跑一跑,近距离观察农村人所受传统心理的影响。至于整理文案,现在有了钟梦祖这个多年语文老师的帮忙,让他更有了充裕的时间。钟梦祖无可奈何地说,他现在成了阳光的免费秘书。阳光只有耍赖,给他立正敬礼:“送你一顶军帽!”
  阳光的家在京城,这座城市里只有他独自一人,吃住都在学院,这让钟梦祖去他那里更加随便。和阳光在一起还有一个好处,经常开车外出,这让还没有在城里住习惯的钟梦祖更加开心。他自己没有驾驶证,每次出去都是阳光开车。
  这天,阳光又来找钟梦祖,说他发现了附近一个奇怪的地名,有一条河流名叫“皇河”。要知道,古时候“皇”字可不是随便用的。钟梦祖笑着告诉他:“辽国时候,那条河是给皇帝往京城运粮的运粮河,后来运输繁忙,皇帝下旨意,不允许民用船只再驶进那条河道,只供皇帝一家使用,老百姓就叫它‘皇河’。”
  “我还以为是咱们的母亲河——黄河的支流呢。走,看看去。”钟梦祖坐上阳光的车,两个人朝那条“皇河”驶去。
  他们来到皇河近旁,这条河不像细柳河那样弯弯曲曲,很多河段都很直顺,明显是一条经过人工开挖的河道。河道非常宽阔,河堤很高,河堤内,河堤与河床之间还有很宽的河坡岸。河堤上长满高大的树木,很多树木都长成了合抱粗细。
  阳光驾车顺着河堤开下去,忽然一座小山挡在了前面。小山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四个隶书大字“虎踞龙潭”。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钟梦祖问阳光,看到阳光摇头,他接着说,“这就是当地有名的‘虎踞山’,靠河那面,肯定有个大水潭,名叫‘龙潭’。”
  “大平原上,怎么会冒出一座山来?”
  “其实这不是山,只是一座大土包。和细柳河的北窑岗一样,当年发洪水在这里决口,把河道里冲击成深潭,淤过来的泥土堆成了这座土山。皇河要比细柳河宽阔许多,所以堆积成的土山更大。”
  虽说都是由于河道决口冲淤而成的土山,这座虎居山不知要比细柳村的北窑岗大上多少倍,在一马平川的千里大平原上,突兀而出的土山更像是一座巨大的坟丘。
  可以想象,当年皇河洪水泛滥,造成大堤决口,一定是激流汹涌奔腾咆哮,才能冲刷成如此一口水潭,淤成这样大的一座土山。面对无情洪水,当时的人们不知是如何争相奔逃,又有多少生灵葬身于波涛之中。也许,洪水吞噬的许多生灵就被埋在这座巨大的坟头底下;也许,那些冤魂依然在这座坟头里挣扎呼号。这些土山上生长的树木,也许就是它们向后人展示的不屈肢体。
  “走,上去看看。”阳关停好车,拉着钟梦祖朝土山上爬去。
  土山上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从山脚下密密麻麻一直排列到山顶。树木中有北方常见的榆树、椿树、柳树、槐树;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槭树、杜梨和桑树,更多的树木叫不出名字。高大的树底下长满灌木,除了一丛丛酸枣,其他灌木也都不常见。这些灌木上有的开满了小花,有的挂满红的、黄的果实,整座土山好像展示各种植物的植物园。
  地面上铺满厚厚一层枯枝败叶,人走上去软绵绵地富有弹性。不时从灌木丛中钻出一两只黄鼠类小动物,看见钟梦祖和阳光走过来,“哧溜”一下跑得无影无踪。正是一天中最热的午后三四点钟。那些刚从蝉蜕中褪出来的蝉儿在热浪中鸣叫得十分欢畅,不时从树枝上喷洒下一股股蝉液,落在脸上凉滋滋的很舒服。两个人爬到山顶的时候,都已经满头大汗,衣服上沾满带钩带刺的植物叶片和种籽。
  站在山顶上,从树木间隙往四外看去,南面、东面、北面都是一望无际的苍绿庄稼。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钟梦祖从庄稼颜色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片极其肥沃的土地。以前流传一句俗话说“远得淤泥近得沙”。意思是洪水泛滥造成大河决口,决口附近留下的都是些沙土,就像眼前这座沙土山;稍远一点的地方则沉淀洪水中带来的淤泥。这些从深山老林冲刷来的淤泥极富养分。盐碱贫瘠的土地如果让洪水给铺上厚厚一层淤泥,会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变得非常肥沃,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会长出好庄稼。现在看沙土山四外庄稼的茂盛长势,一定是受益于当年的皇河决口。看来什么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河道决口造成当时生灵涂炭,却给后辈儿孙留下千顷良田,祖宗们的挣扎哭号成就了儿孙们今天的幸福。
  沙土山东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绿茵环抱的小村庄。村庄几乎全被树木遮掩,星星点点只露出一些灰色的屋檐房角。大概农忙季节已经过去,村里显得极其安静,只有蝉儿的嘶鸣和偶尔一两声懒散的狗叫声。
  沙土山正西方就是那口叫作“龙潭”的水塘,水塘再往西不远处是皇河河堤,河堤里是郁郁葱葱的果园。大概是桃、杏一类早熟水果已经成熟,从果园那边不时飘过来一阵阵醉人的水果香味,果香中还夹杂着一股中草药气味。
  阳光和钟梦祖气喘吁吁坐在虎居山顶的树荫下,让树林里的凉风吹了一会,身上热汗才慢慢消退。钟梦祖望着西边高高的河堤,忽然想起一个民间流传的典故,他问阳光:“你听说过‘不见黄河不死心’这句话吗?”
  “听说过。传说人死之后,心不会马上死去,还一直惦记着前世亲人。直到灵魂西去,过了黄河,和前世亲人才会彻底脱离关系,自己去托生来世,心也相应死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只有灵魂最后离开这条母亲河,人的这一生才算彻底结束。这个传说反映出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先和后辈的依恋之情,人们在生前爱恋不够,想象中死后这种真挚感情也不会立刻消失!”
  “我所说的和你解释的不一样,看见这条‘皇河’,我想起另外一个民间传说,怎么样,想听吗?”
  “想听,当然想听!快讲!讲完了奖励你军帽!”听钟梦祖说有故事可讲,阳光兴奋得像小孩子过年。
  钟梦祖笑着给阳光这个教授级的老小孩儿又讲起了故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