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龚某其人
作品名称:难忘的岁月 作者:于蓝 发布时间:2023-12-08 10:14:08 字数:3507
芳和林的日子过得就与别人不一样,林还是个心里没沫的人。芳与林还是只能靠那几亩薄田为生。
那年冬天,不但雪大,还特别冷,从十一月份开始,大雪或小雪三天两头的下。气温低,又被雪照着,让每天早上都要飘一会小青雪。冬至一过,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让寒气更加逼人。人们挑水或晒衣服,手刚粘上铁的东西,就会被粘去一层皮。天还特别短,小雪到冬至之间,太阳一出一落,庄稼院里的人们,爱把这叫一袋烟的工夫。
一天,吃完晚饭,喝了酒的林还是大头冲下倒头就睡。芳的儿子大宝正蹲在灶坑门脸那用柴火棍扒拉灶膛里的灰玩,芳一边收拾碗筷捡桌子,一边对儿子说:“大宝,别整灰,飞的哪都是,多埋汰呀!听话啊!”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外屋房门吱钮地响了一声,没听到脚步声,就看见一个男人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正在洗碗的芳扭头一看是龚某,说:“哎呀!是大哥来了。”
芳放下手里的活,用围巾擦擦手后,去把里屋房门打开,把龚某让进屋里,给龚某拿烟倒水。
要写芳,不得不写与芳的命运有着直接关系的一个重要人物龚某。提起龚某,就会让人联想起什么叫深不可测,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什么叫决胜千里外,运筹帷幄中;还有什么叫玩挟天子令诸侯,在幕后操纵实权的绝妙与威力。还有人们长爱说的最土的一句话:“真人不露像,露像不真人。”
龚某,一个高高瘦瘦,长着小白脸,秃眉细眼,从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扬的人。初中毕业后当了几年小学教师,因不爱与孩子们操心,再加上那个年代农村的教书匠,都是挣工分的民办教师,优越感不像现在这样强。最主要的一条还可能是像龚某城府这么深,七个不忿、八个不服的人,让他去做孩子王,整天与掰手丫巴做算术题的小孩子们打交道,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刺激感,真应该算是大材小用了!
因村子里要办工厂,高书记找龚某谈话:“上边让咱们大队办个小工厂,同时再建个锅炉房。锅炉房是针对四个生产队,给全大队接近上百头牲口挂掌服务,省着我们一给牲口挂掌,还得把牲口迁出村子到外地去挂,这样即费钱,又费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建锅炉房,一来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全村劳动力的农具用量,二来,既方便了群众,又为集体创收。第三,再进几台车床,搞零部件加工,让我们以工带养农。这是咱们大队从来都没有办过的事儿,不但任务艰巨,恐怕也要困难重重。所以,要选一个有能力、责任心强让人信得过的人来管理。经过支部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做出决定,大家一致认为你担当这个重任比较合适。”
站在高书记面前,毕恭毕敬在听高书记说话的龚某,听了高书记的话,先是一愣,后又沉思了一会说:“谢谢高书记的信任,可是我从来没接触过这行,真怕整不好哇!”
高书记又对龚某说:“没整过怕什么?学呗,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的,咱们摸索着来,慢慢就会了。你办事历来稳重,又虚心好学,我考虑没什么问题。再说了,市里领导都表态了,他们给联系对口的厂家,购料销售不成问题。不但让厂家来技术工人,厂子还帮给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人才,所需的各类加工零件的车床,都是厂家无偿提供。小工厂加工的活,都是厂家给往下拨。有供货的,有销售的,这两样不成问题,就减轻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脑筋反应快,心里又有数,从不做赔本买卖,又很会量体裁衣的龚某,虽然脸上表现出一脸的难相,可听高书记这么一说,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个很好的差事,不但自己可以见见世面,还要经常与外边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打交道,最划算的就是不在社员和干部眼皮子底下晃荡,经常出门在外不但自由自在,每天还可以赚到几毛钱的生活补助款。
那时生产队每年只在年终时结一回账,能领到钱的户很少,几乎家家“漏红”。什么叫“漏红”?就是累一年到头,不但分不到钱,七扣八扣的,还得亏欠生产队钱。家家户户都靠扣鸡屁股,卖几个鸡蛋换钱,给孩子买作业本买铅笔,买油盐酱醋来打发平时过日子。那个年代一般人家连酱油都舍不得买,每年春天家家都下一大缸大酱,平时做菜炸锅都用大酱。咸菜酱总不断,会被说成是会过日子的好人家,
那个年代家家人口都多,四五口人都是少数,大部分家庭都是五六口人往上。咸菜大酱是家常菜,一到秋天家家都成缸的淹咸菜、淹酸菜,一样弄一缸都是少数。现在腌酸菜腌咸菜主要是为了换口味,那时腌酸菜腌咸菜,是为了解决寒冷漫长的冬天吃菜。
我的父亲好点小酒,冬天的下酒菜就是炒半小碗盐豆,再不就是用火盆烧几个红辣椒伴咸菜。
龚某家,因龚某经常出门,平时能见点零花钱,与一般家庭对比起来活动多了。龚某不但有心计,还是过日子的好手,会精打细算,在还没做村工厂领导之前,由于他会表现,赢得了高书记的信任,大队一些跑外的事,总让他出去办。他出趟门往往都是双赢,一是给大队的事办的稳稳妥妥,二是自己也有收获。
自己有什么收获呢?那时出门一天只有两三角钱的差旅费,那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最起码能经常见到点现钱。虽然这些现钱在现代人听起来就是太不起眼了!可在那个年代一般人眼里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呀。精灵怪的龚某坐公交时,连捡带要坐公交车的票据,(那时坐公交车,要花几分钱)每天还能赚几毛钱,这个收入,他是唯一的一个。让一年也见不到钱的村里人非常的羡慕。
再说了,做小工厂的领导工作,就要总与钱打交道,这对于一年到头才见几个小钱的农民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不光有现钱花,还要与自己仰慕已久的工人老大哥,和有头有脸的人打交道,不但见了世面,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民就被划成了两个等级,第一位是工人,第二位是农民。结论的根据是什么?一般人还真的弄不明白。可能是,中国原来是农业大国,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农民。建国初期,中国农业本不发达,工业还十分的落后,我们很多的生活用品都是从外国进口,才都带有洋字。比如管点灯的煤油叫洋油,管小苏达叫洋碱,火柴叫洋火,各种好看的花布叫花洋布,等等等等,带洋字的东西,布满中国大地。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工厂,生产出了替代洋货的生活用品,扬眉吐气了的中国人,对中国工人产生一种崇拜和感恩的心态,才管工人叫老大哥。
那时的工人老大哥确实打腰,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八个点的工作时间,月月发工资,粗细粮搭配,干活发手套,身穿工作服,定期看电影,都与随日而出,日落而归,风吹雨淋日头晒,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时农村最漂亮的姑娘,才能嫁给城里有点褒渣,不好取媳妇的,最差的工人小伙。工人老大哥,农民土老帽,是当时中国社会普遍的称呼。
一听说要让他去和工人老大哥打交道,龚某激灵一下子,心放亮,眼放光,抬头纹都舒展开了!可龚某虽然心里一百个同意,甚至都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脸上却是一脸的平静,嘴上却说:“高书记,你既然这么信任我,那我就试一把吧!行呢,我就先往下干,不行就给我拿下来。干呢,也是当副手,因我不擅长抓政治,(那时要政治挂帅,学习批判都得搞。)小工厂生产和跑业务的事我全管,你们慢慢再物色一个能抓政工的一把手。”
听了龚某的表态,高书记很高兴,他对龚某说:“好,你不要有什么负担,我们大家都会支持你的工作。至于工厂的一把手,我们慢慢物色。人员没物色好之前,小工厂的全面工作还是你先抓。厂子刚起步,头三脚难踢,业务量也大,为了让你把精力全放在建厂和生产上,现在先给你派个知识青年过去,做你的帮手,专抓学习和工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龚某明白,派个知识青年最好,知识青年嘴上功夫厉害,其他方面都弱,不至于与自己争权。再加上,知识青年,都是脸朝外的人,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抽回城了,与当地人没有什么名利之争。龚某欣然同意,并向高书记表态:“尽一切努力把小工厂办好,不辜负您对我的希望”。
那个年代,张庄村是省市区的先进大队。那个时代管村子叫大队,大队名称的由来,我们这代人很难解释的清,但让人总感觉好像是搞军事化的产物,有种要组织人们去战斗的象征。
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全国的劳动模范,一个曾参加过土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生廉洁、有才智、有干劲、爱民又爱岗、爱岗又敬业的好干部,被看作是那个时代一个“高大全”的正面典型人物。
实际上,高大全在那个年代,还真不是被塑造出来的,那个年代要是没有一大批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带领全国人民,在废墟上启航,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创业,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富强!高书记就是这只革命队伍当中的一员。
龚某在党支部书记面前言听计从,谦虚谨慎、任劳任怨,还有些好像是胆子很小的唯唯诺诺。他不但谦虚谨慎,把工作干的井井有条,也很有办事能力,小工厂与外界打交道的大大小小事情,主要由龚某去办。龚某把事情办的也很稳妥得体,双方关系都很融洽,凡是领导交给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被看作是青年堆里值得信赖、难得的好青年,也是被党支部书记重点培养和利用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