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砥砺人生>第四章 跌宕起伏(四)

第四章 跌宕起伏(四)

作品名称:砥砺人生      作者:纪昀清      发布时间:2023-10-13 14:41:09      字数:3553

  37.身体力行
  自从承包了哑柏电影院,扩大生产规模以后,西古木器厂的生意真是“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厂子生产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的不同需求而不断创新求变。同时营业发展的趋向也慢慢地朝正规型转变。
  1998年底,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哑柏电影院录像厅生意维持了不到三年时间,彻底没人看了,但西古木器厂的家具生意却越来越有起色。于是,任顺生立即决定,结束录像放映,把放映大厅的凳子全部搬出去,放在二楼不常用的地方,然后把木工做出来的成品家具全部堆放在大厅。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木器生产,又节约了生产车间,更能增加工人,扩大再生产。
  要扩大再生产,能工巧匠不可或缺。在一次闲聊中,有人介绍说,河南某地有一对邢氏兄弟,木工技艺精湛。任顺生就想将邢氏兄弟高薪聘请过来。由于河南路途遥远,上门请一回匠人不容易,任顺生又离不开厂子,厂子又急需匠人,这该如何是好?
  正在“娃娃爬楼梯——上下两难”之际,他的老伴王灵侠却毛遂自荐,说:“把地址给我,你脱不开身,让我去。”当时,任顺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老伴才是最佳的人选。因为王灵侠有文化,虽年过六旬,但做事却向来稳重地道。果然第五天,她就带领邢氏兄弟圆满而归。
  他厂子的所有能工巧匠基本上就是这样被他和王灵侠聘请回来的。
  当时高低组合柜非常盛行。为了加快生产力度,任顺生就根据工匠各人籍贯和秉性,将各个能工巧匠分成组,基本上两人一组,进行合作生产。
  比如,咸阳市旬邑县的张义民和董辉一组;河南省的高富庚和咸阳旬邑的高正文一组;河南省的邢氏兄弟俩一组;咸阳旬邑的张宝印和董秉林一组;四川省的杨家兄弟俩一组。只有四川省的创新能手小张别具个性,一个人独当一面,真是艺高人胆大:干起活来,脚快手利,就像疯了一样,从头至尾干个不停。他不仅干得美,也吃得美。隔几天,就要到街道市场买一只活鸡,提回来一杀,再买一瓶酒和一些小吃。晚上邀请几个相好的同伴儿,美餐一顿,边吃边笑,日子过得滋润,令人羡慕!
  只是两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任顺生大跌眼镜,并为之进行了深刻反思。
  西古木器厂有个灶夫,时年五十来岁,任顺生请来做饭,已多年。他什么都好,就是嘴碎。2000年前后,正当厂子盛行,包括木匠、油漆匠、普工和经常伐树的机动人员在内,每顿吃饭的有三十人左右。这个老灶夫就给王灵侠说:“咱们厂子每天工人要吃一袋面,一袋面50斤,真吓人!”当时,任顺生得知后,认为这是个好事,都是年轻小伙,能吃就能干。他也并未放在心上。
  不过他觉察到了一个现象:通常午饭吃面时,一般大多数匠人都是干调一碗不带汤,吃起来又香又解馋,然而却只有四川人对面食不感兴趣。
  一次吃饭时,任顺生刚从灶房门口经过,四川的小张没有看见任顺生,随手就把一碗面倒在了污水桶里。待其回过身时,任顺生就立即把头一转,装着没看见的样子。当时任顺生心里就明白了,四川人嘴馋,与陕西人每天大白蒸馍、干调面的口味大不同。何况,这些工匠大都来自于不同地域,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面者大有人在。这时他才意识到了灶夫所说的每天工人要吃一袋50斤面的严重性:平均每人每天约1.7斤面。这不符合常规。早晚主要以稀饭和馒头为主。稀饭大都是糁子或米汤,不需要面粉。而一个馒头2两,按照每人每天早晚各2个计算,一日只需8两面粉;至于中午,按照一大老碗干面3两面粉,每人2大碗计算,也只需6两面粉。也就是说,每人每天通常1.4斤面粉足够。即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有3两面粉,就像四川的小张那样给浪费掉了,而不是吃掉了。
  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从此,任顺生就格外关注员工的生活问题,并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八点准时早餐,十二点准时午餐,每隔两三天吃一顿米饭,必须有荤菜,有素菜,不重样,以便改善生活。为了充分体现让大家“吃好吃饱”的原则,他经常征求大家对伙食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加以改善。总之一句话,他要让这些来自于不同地域的能工巧匠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吃得满意!
  说白了,他们就是自己的财神爷和摇钱树,决不能在伙食上,甚或工资待遇上亏待了这些下苦的能工巧匠,否则,西古木器厂何以日益发展壮大,并跻身于方圆百里竞争激烈的家具厂前列呢?
  为了确保西古木器厂蒸蒸日上,就得想方设法调动这些工匠的工作干劲,为此,他早早就出台了激励举措: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件记工,多劳多得。
  不料,这一举措施行以来,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匠们年轻有为,大多数出门为的都是多挣些钱。因此,有些工匠为了多干些活,晚上还经常加班。有时晚上十二点,加工器械还响个不停。那噪声大得就连人面对面大声说话都未必听得见。
  任顺生的卧房,紧挨木工车间,虽然隔音效果差,但地方宽敞,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和匠人打交道。有人就问任顺生:“你的房子距离生产车间太近了,难道你就不怕噪声大吗?”任顺生说:“我二十多年前就和电刨子在一起,听习惯了。再怎么噪,一旦想睡,照样呼呼大睡。”
  大家一听,哈哈一笑,有人还戏谑说任顺生是“爱钱怕死没瞌睡”。
  大家之所以爱和他开玩笑,归根结底,是他这个人从来就没有老板架子,不仅与工人一起干活,甚至于还亲自动手清理废料。
  匠人们干活,木材与下脚料多得简直没法说,三天不清理,废料堆得就跟山一样。挡得人行走都不方便,为了不影响匠人们的干活进度,加之场地本身就紧张,容不下俩人,因此,清理废料就成了任顺生一个人的活。厂子早就有一个大圆盘锯,也是处理废料的好家具。常言道:“要的可口亲自下手。”任顺生就经常守在圆盘锯上,是柴当场截断,扔到柴火堆里,是料裁掉毛边,截去没用的部分,与好料放在一起,省得混杂不清。
  任顺生经常干这事,有时外边来人找他,他就赶紧把电闸一关,陪脸带笑地给人家说:“这些料堆得乱七八糟,我才上场清理。”还怕人家笑话,一边说,一边拍掉周身的锯末。还有人见任顺生经常干活,领活,亲临第一线,当场就笑话说:“谁家当老板的人,整天和工人一起干活,简直就没个老板的样子。”
  任顺生却满不在意地说:“我本身就是个木匠出身,干活早已习以为常了。自我觉得还很舒服。”别人听了,又是轻蔑一笑。
  就这样,他成天与木材废料及工人打成一片。然而这还不是最辛苦的,最让他头疼的却是备料。
  
  38.有备无患
  木料是“长工血汗钱——来之不易”。它由伐树、解板、上摞子、晒干,直到成品板材,从中经过了多少繁杂手续,对此,任顺生就经常给工人开会强调说:“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木工匠人,节约用料是衡量一个匠人道德品质和良心的首先条件。否则,你的活做得再好,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匠人。”
  这些匠人干活,手脚麻利,每天用料如流水。因此,采买木料就成了厂子的头等大事。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个厂子没料,就像兵无粮一样,不时会发生恐慌。
  任顺生经常为此发愁,经过多年摸索,他掌握了三种木料来源渠道:一是在各村落,自己寻找、自己采买树木,自己伐树,自己拉运;二是在周围各大林场购买,整批往回拉运;三是采购成品板材。由于成品板材价格高,成本大,经过实践验证,不划算,只有在周围买树最合算。由于厂子需求量大,经常买树,年年买树,周围近百十个村庄,任顺生都去过,特别是眉县一带的公路两边、山坡靠岭、农家庄前屋后、空园地边、学校、机关单位等路径,任顺生都轻车熟路。
  有一日,听人说,南山茅草坪林场有待处理的下脚料。虽然料小,但任顺生是做家具活的,不管长短都能用上。由于只是道听途说,任顺生心里虚而不实。他的老伴王灵侠就说,叫她进山先看一下。说起王灵侠办事,任顺生着实是“心肝掉在肚子里——放心”。她嫁给任顺生大半生,耳濡目染,早就掌握了很多业务知识。什么材料,什么木质,比一般内行人还精,人常说:“跟当官的当娘子,跟杀猪的翻肠子。”果真如此。任顺生完全信任她,就让她去了。她回来一反馈木料的情况,任顺生觉得完全能用。人家向外畅销,千真万确。任顺生当即就在车场雇好了两辆车,人家却说第二天才有空。第二日没停,他就带工人去了南山茅草坪林场,一天来回顺利,一连两车,马上解决了当下用料的燃眉之急。
  为了防止中途正干活时突然缺料的现象,这就要提前做好囤料的准备。为此,任顺生还派了几名员工专门在外采买木料,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囤料也大有学问,并不是刚买来的木料都能随即使用。木料必须干到才能使用。经过长期实践,任顺生和工人都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比如,今年通过伐树手段所采买的木料,因其水分较大,必须经过夏天的烈日暴晒和数九寒冬的自然阴干这个过程才行,这样,待明年开春再用时,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干板。正因干板难得,阴干时间漫长,因此,每年厂子备料,都要给电影院前边场地摞几个大摞子,都是八米多高的大四花板摞。看起来就像一幢幢楼房一样,巍峨壮观。
  任顺生说,这就叫有备无患。
  殊不知,备料也有风险。一次次毫无征兆的意外事故正悄无声息地向他袭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