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英满东山>一 槐荫古村

一 槐荫古村

作品名称:英满东山      作者:邵桂香      发布时间:2023-09-18 18:39:11      字数:4504

  方雨花,来高华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已经三年了。她依旧保持着初来时的风采,保持着不厌其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2022年初春的一天傍晚,她一如既往坐在办公室里,构思着很久以来的一个计划,她要用笔写下几年来工作的点点滴滴,这让她感动、令她难以忘怀的记录——一部她要诉说的故事,以便检验一下她这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是否还有那个水平,就写自己最熟悉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
  寂静的山乡,寂静的思绪,寂静的办公室里,那些熟悉的面容和一个个远远近近的身影,是当下的记录,也是几年来心头涟漪的展示。一支歌悠然飘来,飘飘渺渺,天籁一般……
  方雨花,高华村的第一书记,非常有文采。说起当地的一山一水都如数家珍,写起来也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她有着绝非男人所具备的细腻敏锐。最近,区上要成立奇石协会,旨在把奇石爱好者组织起来,形成合力,这也使她萌生了著书的想法。她想在百忙之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文笔,免得别人质疑自己这个文科毕业生是浪得虚名。
  平时,她注意到当地特有的资源——陈炉石,尤其是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之后,她悄悄搜集了几块。慢慢通过和他人交流多了,耳濡目染,见怪不怪,把耳闻目睹的知识拿来检验,果然就有了些许认知,以至于喜欢上了这些石头。
  有些事的传播和流行是带传染性的,必须得有它的市场和参与者,否则,不可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基于此,通过逐步深入了解,和拿来有关地理、奇石的书籍研究,真是受益匪浅。也增添了不少书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她想起了《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雨花石》,甚至对《红楼梦》的原名《石头记》也感了兴趣。
  领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进一步明白前人说的都是有出处的,绝非浪得虚名。很多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哼唱有关石头的歌,讲有关石头的话,有人就揶揄她:“你是行也石头,坐也石头,手里拿的也是石头,文章里说的也是石头,我看你是着迷了石头。”
  她回答:“凡事都得有石头一样硬度,得有石头一般沉寂,有石头一般的守候,沉淀与守候就是一种德,一种不凡的大德。”
  
  ——前言
  
  一、槐荫古村
  正值仲春,山阴残雪莹莹,四野风景如画。
  清溪碧浪惊人眼,岭上松涛动鹤声。风软已差春信送,柳青将把菜花迎。中午时分,气温已达十几度,因是植物萌发时节,旷野里早已弥漫片片鹅黄与浅浅嫩绿,万物都在悄然演绎着春的乐章。
  一只黑褐色的雄鹰,从远处迷蒙的东山上静静滑来,像发现了什么,长啸一声,盘旋着冲幽谷扑去,似乎在表演“鹰之舞”。
  此刻,从高华村小路上,缓缓走来两位年轻姑娘——英子和红红。
  山道上,绿茵茵的蒲公英迎着风,颤巍巍地昂着开着黄花的头,在路边、在田埂、在人迹罕至的沟沟坎坎,像不知疲倦的孩子,歌唱着春的明媚,风的和煦,阳光的温暖。早已醒来的麦苗,在暖暖的阳光里摇曳,簇拥成碧浪随风荡漾,展示着大地无限的温存与深情厚意。
  她姓高,名玉英,乡里人称她“英子”。在渭北山里,有如此昵称者,一定是褒义。她年近30,尚未出嫁,实属“老姑娘”了。
  说起英子,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无不盛赞她懂事、孝顺、有责任心、有担当。原因是为了父母的嘱托照顾生病的弟弟,而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都快30岁了还没嫁人,且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对待乡里人,她和蔼可亲,古道热肠,助人为乐,只一个“善”字概括。村里人说起她,无不夸赞,提及她的处境,又无不嗟叹。而她似乎像风中的花木,生着平凡的绿叶,开着素雅的花朵,迎春傲雪,并不十分妖娆,甚至极其平凡。
  她弟弟宝和,自幼身体虚弱,因一场大病使得行走不便,身边离不开人,这也是她没有嫁人的原因之一。在双亲离世后,照顾弟弟便成了她不可推卸的责任。
  英子永远不会忘记母亲临终时,哽咽着艰难地拉着她的手,眼睛里流露出殷切的光芒。
  她干枯的眼睛含着泪光,断断续续说:“英,英子,你哥嫂,我靠不住,你可怜的弟弟就,就,就指望你了,往后,你也得为自己想想了——唉,我恓惶的娃呀,你爸走得早,家里大大小小事都得,得靠你,我恓惶的娃呀,妈……放心不下……放心不下……”
  在她的悲哀中,她亲爱的母亲带着未完的心愿、无限的眷恋去了。她忘不了母亲那绝望的眼神和喃喃嘱托,眼看着她的大厦倾斜、倒下。
  山里人热情朴实,敢恨敢爱也含蓄,却鲜有像英子这样的“难说话”。其实,人家压根没找谁“说话”,不过是有些人一厢情愿牢骚而已。
  英子住的高华村位于东山上,由于气候适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多年的飞播造林,使村里有了槐树、柿树、柳、杨、泡桐、核桃、花椒……
  特别是槐树,自古就有,最为著名,且保护得很好。
  说起高华村的古树,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是高建杰老人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
  据记载,高华村有三棵古槐,都有千年历史。过去,村民一直以此自豪。其中一棵长在一户村民院中,那村民嫌古槐妨碍院子屋基,找人伐了。自从伐了之后,那村民家境不断衰落;还有一棵,位于村原知青窑西侧20米处,高9米有余,树围3.5米,苍翠如黛,枝叶茂密,顶如华盖,虽历经沧桑,却依然苍劲挺拔;另一棵是村贤高建杰老人。他家已经成了村里的乡贤馆,门口有副对联很能说明村子古老历史:古村古树古文化流长古韵;兴义兴农兴旅游思远兴邦。院里的那棵。树龄1300多年,枝繁叶茂,沉稳厚朴,就成了高华村的神祗。每当来了游客,必先看的是这棵古槐。
  要想欣赏这颗古槐,得沿着青砖砌墙、水泥铺就的台阶下到沟里。十几米的不远处,有一大块平地,大约有篮球场般大小,一棵巨大古槐,站在沟边。结实有力的树根,深深扎进沟边泥土里。斑斑驳驳的树干黝黑、粗壮、坚硬,看似得有两三个人才能合抱。由于太粗,太老,有部分根裸露在外。远远望去,葱茏一片,郁郁蓊蓊,树冠如伞如盖,几乎占据半个广场。此树和别的不同,一般树枝朝上生长,此古槐,树枝苍劲,枝叶翠绿稠密,枝枝朝下生长,上粗下细,像一只巨龙的爪,牢牢抓在沟边。据高建杰老人讲,这是龙爪槐,20多米高,树干直径最粗处近4米,树龄1300多年,经历无数春夏秋冬的轮回,见证了高华村的兴衰,被村民奉为神树。古槐黑褐色的枝条上挂着长长短短红布条和红灯笼,一看就知道经常有人把它作为神祗供奉。古槐左边不远处,原来是老人的家,现在已改为乡贤馆。乡贤馆门口不远处竖着块一人多高,长方形,有些凹凸的大石头,正面写着“古槐”两个红色大字,背面写着“平安”,字体苍劲有力。一问才知是老人自己的书法。据村方雨花书记介绍,老人是村里有名的书法家。
  古槐下一大块空地,平整,整洁。据说早先这儿是市场,也是娱乐场所,村民在这里做买卖、看大戏、纳凉、谝闲传。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又成了会场,村里大小会议都在这召开。逢年过节,在这组织唱大戏、扭秧歌、舞狮子、闹社火……好不热闹。
  平时,英子和村民们一样,白天忙碌,傍晚在老槐树下乘凉。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在意他人背后议论她年纪大了,还没找到婆家。
  如今,古槐已经是高华村的保护神了,是村庄发展农业观光产业的亮点。村民正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这些古木植被,让它们成为娱乐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不久之后,将古老的高华村变为城里人们向往的后花园。
  有诗云:
  烈日遮阴脚下,寒冬挡雪村庄。
  风吹雨打亦芬芳,托起华高希望。
  
  不改初衷守护,永存挚爱担当。
  挺胸昂首立山岗,总是坚强模样。
  
  不仅仅槐树有名,还有一棵500多岁的老枣树,如今还郁郁葱葱。每年不少结果,果实酸酸甜甜,深受大人小孩喜爱。小时候,英子和小伙伴们秋天经常到这里摘酸枣吃,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方雨花驻村时了解到,高华村不是个普通是村子,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今天的高华村一带,就有先民定居。村东北部,有一处汉代文化遗址。遗址地表遗物较少,采集标本有汉代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布纹、素面等,可辨器形为盆、罐、板瓦、筒瓦等据村民介绍,遗址地貌原为村北一个独立的小高地,前些年平整土地时推平,又在遗址中心修建了涝池。
  村里还有“牛王庙”“关帝庙”“大佛殿”,并且都供有神像。每年6月高考前,高华村就有高考学生的家长去庙里许愿,保佑孩子考试顺利。到了7月,放榜时,考上大学的孩子家长会带着孩子来上香还愿。那年,华小满考上名牌大学,他爸妈不仅带着他来还愿,还好好请了几桌感谢村里人。
  高华村还流传着一项古老的民俗,那就是“燎干”活动。到每年年末,高华村村民会有一项有趣的活动——燎干。燎干是高华村人必搞的新年活动,驻村的每一年,方雨花都会早早从城里赶回来,参加村里的“燎干”活动,和村民一起分享新年的快乐。
  在高华村,不仅元宵、除夕、小年,要在院子里点火,到了正月十五是燎干活动中的“头干”,是燎干中的小火,孩子们成群结队挑灯笼串门子。花馍、豆包是稀罕物,只有嘴甜、会给爷婆说吉祥话的俊男靓女,才能接到这种“赏赐”,小时候,华小满和高玉英和小伙伴们一家挨一家燎干,吃百家馍。
  每到正月二十三,高华村家家户户送灶火爷上天。他们会烙很多小饼,焚香敬献灶王爷之后,再燎干送神仙。晚上,家家要在院子里打火堆,大人们忙碌了一整年,也该歇歇了,打火堆的差事便自然落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正好乐此不疲。要打火,最要紧的当然是柴禾,因此,腊月里孩子们就开始三三两两漫山遍野拾柴禾,对于这个关乎谁家过年火气旺、火苗盛的脸面问题,孩子们是毫不含糊。终于把火堆打起的那一刻,过年最开心的时候悄然而至。大人小孩脸上绽放着笑容,被火光照耀得分外张扬,那冉冉升起的火焰,分明在预示来年红红火火的年景。除了打火堆还得跳火堆,大人告诉孩子:“赶紧跳,跳过去,一年四季无病无灾。”一听这话,半大小伙子们便一个个像斑羚似飞渡过去。英子清楚记得弟弟宝和病愈后的头一年,也上前参与了燎干。因腿有残疾,第一次没有跳过去,第二次还不行,他不好意思了,在乡亲们鼓励下,终于在第三次跳了过去,引来全场的鼓励和欢呼。
  除了大孩子,甚至襁褓里的婴儿,大人也会抱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在火堆上萦绕几圈。唯有小姑娘们见这阵势,一个个低眉顺眼,窘迫得不成样子。最后,大人们会说去加点柴禾也算数,这下她们才如释重负,争先恐后干起活来,因此,火焰冲天高窜,整个夜晚村庄亮堂堂的,像白昼一样。
  正月底,吃过饭,村中放羊拾柴的,特别是壮劳力,会早早把柴火堆在大门外空地上,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干完活的中年妇女、耄耋老人都会加入拾柴队伍,因为这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燎干仪式了,严肃而隆重的火焰似乎预示着人们的日子会越来越旺。人们还会欢呼跳跃于火堆周围,似乎在回望、怀恋远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祭奠。
  由于高华村的燎干活动越搞越红火,吸引着许多山下市民也上去看热闹,当地流传着:
  高华村里看“燎干”,大病小病都完蛋。
  火堆上面一跳过,来年日子更红火!
  过了正月底,燎干完后预示着年事已毕,春耕又要开始了。
  有诗云:
  春风和暖润山乡。古木围庄。
  高华村里迎宾到,彩旗飘、锣鼓铿锵。
  豫剧动听嘹亮,秦腔婉转悠扬。
  
  黄昏临近众人忙,火照村庄。
  欢歌笑语纷纷上,焰冲天、保佑安康。
  祛病消灾祈福,盼来四季和祥。
  高华村的变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的缩影,艰难、缓慢,有时甚至成百年不变。自从三年前,方雨花书记来高华村驻村,居民甩掉了穷帽子,解决吃饭问题后,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静有规律的生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