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作品名称:激情岁月 作者:叔洪 发布时间:2023-07-19 08:36:48 字数:3244
六
这并不是被言中不言中的事儿,很多现实明明白白地摆在那,不得不去想。复原人数的增加,必然会造成连队缺员,大幅减员的连队要想整个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重新组合势在必行,这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就在人心惶惶之际,有消息传来,魏民所在的连队虽然保留,但却不再是原先的建制,而是要和其他连队合并。
重新组合会怎样组合,组合到什么地方。是别的连队来这里,还是这个连队到别的地方去,换一个新的环境?这又是一个未知数,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中国流传着一句很广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再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杭州和苏州是两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是旅游圣地,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即便是在生活条件很低的时代,也盼望着能有一天到杭州或苏州去一趟,一览美丽的风景,也算享受一次天堂般的生活。
魏民的部队所在地就处在这美丽的天堂之城:杭州。他在部队服役的这几年间,战友们的父母来部队探亲,虽然他们也是生活在大城市,但仍对美丽的杭州城赞叹不已,甚至对我们说:你们在这当几年兵真的很幸运,不亚于在这里几年的公费疗养。这话说的没错,在部队不愁吃,不愁喝,又没有战争发生,不用提着脑袋到前线去拼命,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真是一种幸运。星期日休息的时候,到美丽的西湖边上去游览,欣赏美丽而迤逦的风景,饱揽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的是一种享受,这是一般人无法享受到的殊荣。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到一个荒凉的,或贫瘠的地方,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相比之下,这三年兵当的真是太值了。如果部队进行重新组合,不管到什么地方,绝然没有杭州这么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与其到一个相对来讲差一些的地方,还不如复员回家。
新的环境,新的人,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必定又都是陌生的。既然是陌生的,那一切又都得从头再来。不管怎么说,既然是新的组合,必然有新的变化。别的连队并入,必定有新人大批的加入,如果并入到新的连队里面对的则是陌生。总之,不论如何,和一批新的人员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重新组合后肯定不再是现在的领导,相处起来就会很麻烦,继续新一轮的磨合,意味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三年的积淀则变成一张白纸。
魏民是一个直脾气的人,肚子里藏不住事儿,管不住这遇事儿爱多嘴说话的毛病,难免要得罪一些人。脾气直来直去,遇事儿不会拐弯,有什么说什么,不懂得藏着掖着,更不知揣摩人心,说不定什么时候或是遇到什么事就会冒一回干气,这样的脾气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肯定是不利的。老连队里的战友们都是在一起混了几年的了,彼此之间多少有些了解,混的熟了彼此习惯,话轻与重的都会有些担待。俗话说:得罪人容易,为人难。和人相处不那么简单,是一件最难的事儿,一句话不注意,随口而出得罪了人,再想挽回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魏民是已经服役三年的老兵了,也可以说是完成了保卫祖国的任务,这份责任卸与不卸已经无关紧要了。新兵到部队一切刚刚开始,与新环境融合再顺理成章不过了,按部就班一切都会再慢慢熟悉中适应。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到了部队就如同一张白纸,大脑中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会很快的适应部队的生活和环境。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换到一个新的单位,让一个老兵去适应一个新的单位或新的环境会很困难。这种适应与新兵刚入伍截然不同,白纸已经画出了很多的道道,不管是横的还是竖的,要想把已经画上的道道涂抹掉,重新填涂新的图案必定会很困难。与其在涂抹时减小难度,不如寻找空白处去涂抹,复员回家就是一张张白纸,一切可以从新开始。
复员回家固然不错,一个难题却摆在面前,能不能复员回家的决定权并不掌握在一个士兵的手中,走与留不是由你来定的,这种决定权掌握在部队首长的手中。实际上的决定权是掌握在连队里的,复原的人员由基层的连队定,向团里提出人选名单,上报后得到批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难的,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能否说服连队领导,也就是必须让连长和指导员同意才能满足要求,达到心愿。在这一点上,魏民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以他的现状,复员回家的可能性太小了,小到很渺茫。这是魏民处于矛盾之中的纠结之处。
正是基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一时难以搞定的原因,魏民在去与留上一时还真的拿不定主意。拿定注意又如何,在并没明朗的情况下,走与留并非按照你的意愿发展。很多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得到的结果却往往得不到,事与愿违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而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往往就出现在你的眼前。
魏民想了好几天也没有得出一个令他自己满意的结果。既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或者没有答案,干脆就不要去再想了。大脑里每天装不了,又放不下,既然是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的,想得再多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干脆不去想,落个轻松自在也不错。这样一想,随之也就释怀了,这让魏民的心中轻松了很多。
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就是这样,把不必要的包袱放下后的那种快感,令魏民神清气爽。感觉一身轻的魏民像往常一样干着那份该干的工作,倒也悠闲自在。然而这种轻松愉快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连里的复退工作就正式展开了。先是动员,紧随着便是领导找一些老兵谈话。找老兵谈话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清清楚楚,每年的复退工作都是这样,只要领导一找你谈话就意味着你已经被列入复退人员的名单之中,就要做复员回家的准备了。
在连里的复退工还没展开的时候,一些不愿退伍回家,还想在部队干上一两年,或者三四年的老兵,就已经开始活动了。他们各尽所能,各显身手地找到团里当领导的,或是有活动能量老乡,以及能说上话并有一定作用的人,那真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自己留在部队而奋斗。这种四处活动,找人帮很忙的现象并非是新出现的,而是早已有之,每年复退来临时都会看到那些不愿回家的老兵四处活动的身影,为达到再在部队呆一年的目的竭尽全力,不遗余力的为之奋斗。
人和人是不同的,有不想复原的人,就有盼着退伍回家的主儿,这主要是根据老兵来自哪里,家乡的经济情况如何来定。从贫穷的地方出来当兵的人,是绝对不会愿意回去的。且不说在部队要比在家里吃的穿的要好很多,单就是这每个月的津贴来说,他复原回家凭劳动,卖苦力是换不回来的。在家乡富裕地区的人来说,部队每个月就那几块钱的津贴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对于贫困地区的人可就截然不同了,就是刚入伍的新兵一个月六块钱的津贴,远远高于贫困地区一个月的劳动所得。
连里有一个贫困地区已经当兵七年的绝对老兵。他每月的津贴是28元,而他家乡农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赶上最好年景,每个月的平均劳动所得还不到十元钱,如果年景不好,每月平均还不到5元。按好的年景来说,一年也就有一百元的收入,如果是结婚后有了孩子,夫妻两个人最多不过二百块钱。两百块钱,一个家庭一年所有的生活费用只有区区二百元,该怎样养活一家人?在部队就不同了,且不说吃穿无需操心,单就津贴来讲,五年的老兵一个月就是十五元,一年将近二百元,这就远远高于他在农村的劳动所得两三倍,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贫困地区的粮食产量极低,一年吃不上三个月的饱饭,除了农忙的那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吃的是瓜菜半年粮,就这种糠菜各半的生活,还不能保证顿顿吃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苦日子真是过够了,绝不想再过那种日子了。”仔细想想,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好不容易出来了,在部队吃喝不愁,津贴还够一个小家庭的开销,连他带家里过上这么好日子,有谁会愿意回家去再过那种受穷的日子。这种情况不得不去考虑,因为这是现实,是无法回避,也回避不了的。
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年轻人来说,参军当兵是一条很好的出路,甚至是唯一的出路。这些贫困地区出来当兵的人别看他们很年轻,从小就过惯了穷日子,都知道过日子的艰辛,很会节省的。刚入伍的新兵每月的津贴是六元钱,他可以省下四元,甚至更多。每个月也就是花那写几封信的钱,而且能少写几封就少写几封,除了特别必要的,比如他们的父母也是尽可能减少次数。如果想给爷爷或奶奶写信,一般都不单独写,而是夹在给父母写的信中一并寄出。少写一封信就可以剩下一毛钱。其他不是特别近的亲属,能不写的就不写,实在必要的也会减少次数,三个月或者半年,甚至一个年写一封,达到表示心意的目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