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争光岁月>第十六章 鸿泥足迹(一)

第十六章 鸿泥足迹(一)

作品名称:争光岁月      作者:秋耕      发布时间:2023-07-07 16:09:21      字数:10662

  我在出版社工作的这十几年期间里,特别是到了出版部后的几年里,因业务与培训的需要,及社里的安排,曾前往全国不少地方。光阴流逝,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鸿泥足迹竟也成了我最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以下就拾几次最主要的出行,以追忆那难忘的时光。
  
  1、石关之行。
  石关——这个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境内的一个半山腰上,其地崇山峻岭,海拔高度843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3℃,山峦叠翠、百草丰茂,溪水潺潺,空气清晰,是体育训练、疗养及各种培训之理想境地。
  2010年,离中秋还有几天的一个中午,我随出版集团公司的培训队伍,向石关进发。我们乘座的是两辆新金龙大客,开始无语,车内放一些香港的娱乐或枪战片,催得我们很快就在车上睡着了。然而三个小时后,进入岳西境内时,但见秋阳高照,层层梯田里有成片的熟透了的水稻,金黄的色彩给皖南山区的中秋,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之情。随着车速的减慢,眼前的青山碧水逐渐多了起来,群山逶迤,起伏跌宕,高速公路便穿行于这些群山高岗之中。将近岳西县城时,山势愈险,天桥隧道愈多。有一个隧道,名叫泰老屋的,全长至少二千米,且隧道内呈一定的坡度,约二十到三十度之间,弯弯曲曲,如进入巨蟒腹中。其它隧道亦有八百米之长,天桥更多,均是人工架设。想当年人们为了修建这些天梯隧道,不知花费用了多少心血,多少民工呢,但也显现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气魄和智慧。
  快到五点时,下高速公路,进入岳西县城——说是县城,却如乡镇一般。初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位于山麓之下,小河之岸的几间钢筋混凝土造就的房子,接着是一字排开的街道,房子均偏低,白灰装表。稍行,街道开阔起来,然竟有水田穿过其中,山涧溪水淙淙淌过,鸡犬相闻,一片乡村气息。过了县城,大巴继续前行,上了盘山公路。道路曲折,越往上山坡愈险,回头望一眼来路,只见脚下薄雾缭绕,整个车子如悬在半空之中。再看山路两旁,有低矮的松树和一些不知名的芭茅草,还有一些经秋雨浸染过的落叶灌木丛,黄红杂色,星星点点,山风过后,透出绵绵秋意。大约快到傍晚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于是分配住宿,大家一起共进晚餐。餐桌上食物比较丰盛,主菜均是一些当地的绿色蔬菜和山货野味及特色小吃。
  第二天我们进入培训程序。主讲教授语言生动活泼,评议辛辣幽默,我们听得愉快,一路颠簸和风尘竟被告一扫而光。听课作业之余,便可参观一下基地的周边环境了。据了解,石关基地建于1957年,系第一任领导,要求找一块“夏天喝稀饭不出汗”地方作为夏季办公的地点,于是在1958年就建成了现在的“南天别墅”楼,到2001年才被安徽省体育局看中,作为体育训练基地。每年夏天都有重竞技的体育项目训练在此进行,听说,由于此地森林覆盖率高,是天然的“大氧吧”,很受运动员的青睐,还出了不少成绩呢。我们住的地方是望月楼,楼悬在后山的下半坡上,一条小溪欢快地流在右边,水质清澈,很凉,长年不断。楼的左对面是月亮湖或方山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群山环抱之中。湖的四周古树参天,有巨大的枫杨,直插云霄的金钱松和柳杉,有身高冠大的白玉兰,还有翠竹桑树相杂其间。湖水深绿,清冷涟漪,水中有鱼,主要是草鱼和金鱼等。除了我们住的楼阁外,还有不少类似的休憩之所,什么“涓水坊”、“碧漪阁”等等,均散落在绿荫丛中。基地早晚清凉,秋阳灿灿,显得格外温暖。
  两天很快过去了,我们即将与石关基地分别。吃过中饭,大巴起动,沿着山路顺风而行,一路欢快,四个小时不到我们就返回了原地。石关,这个培训悠闲的地方,我不知何时能重归你的身旁,或许,你将迎来更多的成员,更多的朋友,但我对你还是念之不忘的。再见了,石关。
  
  2、北京三日行
  马年伊始,我因单位通知参加2014年的北京图书会展会议,于是便有了一次北京之行。此行,亦终实现了多年想去北京再看一看的愿望。
  元月份正是三九天气,北京已零下9度。1月8号晚近10点时,我们一行9人在合肥乘直达北京的Z73次火车,待第二天清晨7点半时抵北京站。由于车次在晚间行驶,本想看一看所经省份铁路旁的景物,然那沿途旖旎的风光也只好在朦胧的夜色下一掠而过了。火车到了丰台时,天已渐亮,但见窗外晨曦初露,城郊的一些建筑物或北方的一些特有的如白杨树、苦枥等,在东方渐渐泛白的天空下,显得寂静、清寒而冷峻,尽显出北国隆冬时节清晨的特色。
  出了站后,对于我们这些南方人来说,一下子由温暖如春的车上猝然转到了冰霜寒冷的广场上,直冻得手脚僵直,青涕直流,于是赶紧钻进地铁口。但乘地铁时,或许正是上班的高峰,地铁里人流如海,前拥后挤,转了三趟车后,狼狈不堪地从密集的人流中总算挤了出来,最后到达事先订好的旅馆。可是,我们一行九人,在这家旅馆里最后只住进六位女孩,原因是一旅客本应在今天退房但又不退房了,而旅馆服务员却仍旧安排续住,没有标准间了。我与一位男同事只好被安排到另一处较远的地方住下。我想,北京的服务对于不守合约或轻易承诺大约是怀着一颗宽宏大度的心,但这在南方的大城市里却是极少见的。
  上午时间十分地紧张,当我安顿好后,便立即打车直奔展会中心,匆匆忙忙地到各展位前转了一下,便又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展会中心是北京的老国展地,堵车非常严重,当日前往参观的读者、书商人流如织,中午吃饭的地方极是难找,等到中午快一点钟的时候,我们才在一家快餐店里吃了点素菜与薄饼等。下午继续参会,分别参观了各省出版局旗下的出版集团所展出的图书,及专业图书、馆配所展现的优质图书,取了一些书目,装满了一整个手提袋。第二天上午,根据来京前的约定,参观了雅昌北京彩色印刷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目前印刷行业里的排行领先的公司,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精细的图书制作工艺水平。但公司离会展中心较远,约有50多公里的路程。不过,那天吃了早饭后,便上了该公司专门前来接应的丰田686小车,转道又接了另外的两外女孩,经过约半个多小时后终天来到公司。随后公司的一位漂亮的女主管,安排我们参观了公司的艺术品展览馆等。在馆内,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些至少有近400多年前的各色各样的外国图书,及我们精美的瓷或玉的艺术品及书画,感到十分地震撼,实令人称赞不已。作为一家印刷企业,能通过如此规模的艺术展示企业文化,又以这样的文化带来经济效益,其管理上的精心策划实是别具一格的了。中午公司安排我们一行几人吃了简餐后,下午接着来到会展中心,但我们已早早地回到旅馆,因为连续地参观已让人感到有些疲劳了。晚上与同住一个标准间的史老弟,在北京苍茫的暮色里,随意漫步着,看着宽阔的街道上来往的人流车辆,感受着北京普通的人生活,同样有一丝如家的体验,但望着几处较高的有着北京标志的大楼时,却又时时提醒着自己,这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北京首都啊。天气仍然较冷,夕阳正急急西沉,很快便收尽了它那最后的浑黄色的余辉。于是,我与史老弟便返回到所住旅馆附近,在一家川味火锅店里,愉悦地品起带有北京风味的食品,喝着小酒,尽兴而归。
  第三天,是最轻松的一天,可以自由活动了。说来惭愧,我不来北京快近三十年了。近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因偶然机会匆匆来北京一趟,对于北京的印象只是那时的景物与人文状况,而且随岁月的流逝,仅那点印象也快变得模糊起来了。因此,此次来北京,要尽量地利用好这一天,来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好好地转一转了。同住的小伙史老弟也同意陪我一道转转。吃过早饭后,我们便与旅馆结了账,打车径直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正9点多,广场上空阳光灿烂,淡淡地白云在天安门蔚蓝的上空轻轻地漂浮着,空气清冽纯净,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值此美景,不能不留个影,于是便照了几张,心身一并融入这片美丽而庄严的圣地之中。照完像后,我与史老弟便走进纪念堂。我购了三朵新鲜的菊花,恭恭敬敬地放在献花的台前,走出纪念堂,我们又来到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感受着站在城楼上时,面对数以万计的群众挥舞那有力的大手时的情景,及想象着这座城门在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与沧桑,和这座古老的城楼见证着中国在成长的60多年间不平凡的经历的各种形情。
  这样看着想着,不知不觉上午时间很快过去。中午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的周边吃了快餐后,便决定去北海公园一游。北海公园(BeihaiPark),在故宫的西北面,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它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当然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了。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我们进了园后,便沿着湖面的东岸(不知道此园水面为何称海,大约我们的古人其实也向往大海的),饶有兴趣地观赏起来。濠濮涧旁,叠石岩洞;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边,苍松翠柏,其内更是古风扑面,精巧独特,处处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色彩与凝重之气。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园内的一些美术书画的展示,那似乎更能显示读书人的一些洁身与清雅。记得在一石壁上所画的几株翠竹旁,刻有清朝举人们清高而自信的诗词,譬如“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等等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走得很快,转眼到了下午四点多了,我们虽然继续观赏,然史老弟穿着皮鞋,走得疲惫不堪,于是建议在一条长凳坐下小憩。时值严冬,园内的水面全部结了厚厚的冰层,冰面上只有几只寒鸦在觅食。红墙侧、湖岸边的垂柳也已然叶离树体,只剩下一缕缕枝条。但冬日温暖的阳光,正灿烂地照着湖面上,冰面闪着白光,而柳枝在这金黄色的光线里,显得柔和纤巧,仿佛已绽放出一丝丝绿意,似乎春天已经来了。而对面的远处,始建于1651年的琼岛上高有67米的藏式白塔,更显得多姿多彩,妩媚动人。此时此刻,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低呤起那首著名的歌儿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是的,待春风佛面的时候,园内不就将桃花盛开,绿柳依依么?而北海的水面上,也将荡起那一阵阵艳丽涟漪的碧波……
  当我们折回原路重又上了琼岛,零距离地再细细观瞻了白塔后,已是到了下午5点半了,于是匆匆出园。是日夜,我们一行9人仍乘晚近10点的火车返回合肥,一路无语。而我的短短的北京三日之行,也就这样结束了。
  第四天清晨7点多时,火车渐渐驰入薄雾笼罩的合肥站。那一刻,我仿佛一下子从仙境般的梦中来到现实的世界,仅仅三日,却又好像是经历了许多事情似的。是的,因为我已穿越了一回历史的空间,带着首都北京那厚重的文化气息,揣着我的沉甸甸的情怀,满足地返回了故乡,实在是感喟而又颇具收获呢!
  
  3、绩溪两日行
  皖南的四月,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节。因随单位教材部在绩溪县东山中学,主办书法培训等业务活动,于是有了一次愉快的绩溪之行。
  2014年4月13日清晨,省城合肥虽轻雾蒙蒙,我们仍按时出发了。因事先约好了时间、地点,经短暂的集合后很快就出了城,上了高速公路。合肥距绩溪近500公里,行程需用5个多小时。显然,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途中一些枯燥与乏味是难免的了,但好在同行者共六人,说说话却也并不觉得寂寥。六人中除一名单位的资深驾驶员,我与另外两名单位工作人员外,其余两人,一名书法老师,一名省书法协会会长——杜老先生,也是省城成教学院里的一名教授,他们是我们聘来的专家。杜教授年近六十,然精神矍烁,是一位非常诙谐幽默的人,极善调侃,这无疑平添了旅途的一些欢乐。
  出合肥后,小车即风驰电掣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经过一段疾驶后,我们进入一个公路收费站,驾驶员缴费,放行。但不到几分钟,又到了一个收费站,同样要缴费,才可放行。原来这是一个桥梁的收费站。对此,我们很不理解,因为近在咫尺,却重复收费,岂有此理?我们为此愤愤不平,虽然收费站的服务员们个个笑容灿烂,但仍使我们感到中国式的收费令人不悦。然杜教授却调侃道:“这有什么奇怪的,这叫桥归桥,路归路嘛,大家要理解哟。”一时引得大家哄然大笑,气氛油然轻松起来。于是大家便就中国的收费问题、国际时政等等兴奋地聊开了,杜教授更是妙语连珠,轻松自由,时间在不知不觉很快地过去了。
  车继续前行,约两个半小时后,便进入皖南丘陵山区了。此时,公路变得曲折起来,往往要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有的隧道竟达3000多米,以至于GPS导向常常说找不到目标,要我们重新确认方位。然而,山区的空气却异常新鲜清冽,大吸一口,实沁人心脾。也许是山区微雨刚过,空气变得愈加澄净甘甜,一下子让人感到山区的空气与城市空气的巨大反差。但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上,雨后的树木竹林,尤青翠葱绿。在万绿丛中,正盛开的映山红,如火一般地点缀在其里,而车穿行在两山之间,则恰似行走在画中一样。再看远处,山连着山,蜿蜒曲折,绵亘数十里。看山顶,有时薄雾缭绕,有时乌云笼罩,而整条山脉便恰似一条在云雾中飞腾的巨龙,令人称赞道奇。
  约在中午近1点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绩溪县了。绩溪,大约是因水而得名的。据其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大家都知道,它胡姓名人的祖籍地,08年奥运火炬的传递点,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当我们来到这群山怀抱、人文气息浓郁的县城时,接待我们的书店经理及学校相关人员早等候在那里了。于是,彼此介绍一番,入席,品味皖南山区特有的山珍菜肴,气氛融洽和谐,尽兴而散。之后,我们一行几人被安排在县城一家最好的宾馆,稍微休息,因下午杜教授没有课,于是我们又被接待单位的一位主任安排去龙川一游。龙川距县城12公里,古称“大坑口”,是胡氏宗祠(族祠)坐落的地方。龙川,“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个大约许多人并不知晓的小小村落,却是出了许多名人的地方。
  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近代学者胡适、清朝红顶商人胡光墉(字雪岩)等等皆出于斯。现在,绩溪县城与龙川之间早开辟了公路了,于是我们驱车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龙川旅游区。办公室主任购票后,我们进入如牌坊一样的大门,便正式游玩了。这是一个被山涧小河分开的村落群组成,两边均是古徽建筑,大都是保存完好的祠堂及小作坊,人游如织,徽墨飘香。徜徉在这古朴清雅、龙蟠灵气的街道两旁,不得不啧啧称赞其深厚浓烈的文化内涵。当然,最著名的,最引人入胜的还是胡氏宗祠了。它在小街往南的一个转角处,刚开始进入并不显眼,但走进后却令人惊叹。看这些保持了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祠堂建筑,其主体结构、内部装修仍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不能不感叹宗族的历史传承性,和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及深厚的文化底蕴。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著名建筑师郑孝燮先生在考察龙川胡氏宗祠之后所说的那样:“相见恨晚,这里有看头,不愧为国宝。”然而,当我走出龙川后,除了一番赞叹与感喟外,我还陷入思考之中。
  龙川,这个自然景物与故乡——也是在皖南山区之地,其实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山清水秀,一样地山有灵气,水有龙呤,而为什么龙川能人才辈出,名扬天下呢?事实上,最关键的区别还是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熏陶。历史的机遇,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人伦的开化程度,经济上贫富等诸多方面的差别。龙川虽小,但早在东晋时就有北方大族来此避难,后又经几十代人的开发,商人就地取材,走出去,又反哺其里,读书人更加勤勉,如此良性循环,岂没有发展之理吗?可见,文化小至对一个村落,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影响之深广,其反作用之深远,是发展过程中不能不正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游完龙川后,很快返回县城,回来的路上,各自购了点新鲜竹笋——那可是皖南的特产呵。晚上,县教育局洪副局长亲自陪同,席间又是热闹一番。而酒过几巡后,他们便对于自己家乡的掌故趣事的叙述,如数家珍,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什么岳飞斩龙脉,当地豪绅以狗血喷之;父母官为了不让当地的有用之才外出流失,便铁链封河;当真龙天子出现时,天象异常等等。自然,其中不乏有附会之嫌,却也表明他们对自己家乡能有一大批名人出现而自豪。是的,绩溪,这个皖南山区的小县,却以它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数位名人而美誉天下,确实是有它深层的原因的。
  经过一夜休息,第二天我们精神饱满,心情极是舒畅。约七点多时,我们吃过早餐后,便送杜教授去了东山中学。他上午做了两堂生动有趣的讲课,得到一片称赞。中午我们吃过午饭后,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绩溪。联想到我们此次的绩溪之行,虽是应当地教育部门之邀做一些文化方面的工作,而真正的意义则不正是为了传承与普及中华古老文化之一的书法事业的么,而这些事业恰与文化的绩溪正好相得益彰。
  绩溪两日,虽很短暂,行色匆匆,但却过得非常愉快。
  
  4、青岛掠影
  马年(2014)且月底的时候,我与单位诸多同事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全国美联体在青岛举办的大型美术类展览会。会议共四天,工作之余,也观光了一些景点,于是对青岛便有了一些总体上的观感。
  动身那天,我们一行十几人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奔波,下午三点多时终于到达了青岛火车站。走出车站后,我们立即感受到青岛海洋性气候的一些特征了,即:清凉、湿润而有些海鲜之味。由于事先订好的旅馆,于是乘车来到一家离海滨浴场不远的馆内入住。旅馆属于典型的中西式结构,但我们很快发现,这家旅馆所称的一个标准间,实在是小得可怜,大约只有十来个平方,两只床紧挨着,洗澡间略大些,但设施陈旧,且整个房间里散发着一股霉味,像是好久没有人住了似的。这样勉强住了一夜后,第二天我们要求更换一个房间,然而旅馆的服务生以各种理由,就是不愿意更换,而斜坐在一旁的旅馆老板,更是冷冷地讥讽道:“在青岛,这样的标准间算是大的、好的了,若是到了旅游旺季,这么好的房间你想住还住不上呢!”——这,怎么说呢,我们只好无语了。
  第二天清晨,在外面(旅馆竟然不管早餐了)吃过早饭后,上午即参加完会议。下午就没有什么大的活动了,于是便同住在一个标准间的丁先生去了一趟小青岛。小青岛大约是青岛这座旅游城市的一个标志性景点,它坐落于一个半岛上。岛上有当年德国人建造的灯塔,白色的,远远望去,极像是北京的北海公园内的白塔,只是那个灯塔不再让游人触摸,实际上成了一件文物了。岛上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景点,其中青铜铸造“琴女”雕像,也栩栩如生,让许多游人驻足观看。其时,正有一些外国——大约是欧美的小朋友正在参观。小青岛的北面是青岛海军博物馆,水面上有三艘已退役的军舰,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但军舰设施尚完整,外观也比较新,可见其当年的威武与风度了。小青岛的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了,丁先生说大海的对面应是韩国,可谓一衣带水呀。我走下堤岸,选择在一块小的礁石上站着,面对着大海,顿感自己是多么地渺小!但我想人类面对大海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然大海不仅仅是广阔深远,其胸怀也更像母亲一般,包容着一切。彼时,近看海水,清纯而雄浑,在海风的吹佛下,它一阵阵地轻轻地拍打着堤岸,像是亲吻,也像是絮语。我用手掬起一把海水,凉而柔顺,她从我的手指间慢慢地溜走,再掬一把,再溜走,我不禁感叹起来:自小在山区成长的我,今天是第一次望见大海了,而且现在还亲抚着海水,第一次与她亲密地接触,实在令人难以忘怀呵!远处,海风习习,卷起一阵阵白色的海浪,向我边奔来,仿佛要向我这个远客伸出拥抱的双臂,而我也真抛开一切,激动地投入她的怀抱之中,最后变成一朵浪花,永久地开在大海上……
  第三天,由于我们所住旅馆就在青岛的中山公园旁边,会议之余便与同事一起游玩了一趟中山公园。当我们穿过中山公园的儿童游乐区时,又见到了前天在小青岛游玩的那一群外国小朋友,他们在高大而古怪的游乐设施上发出一阵阵尖叫。我们很快走出儿童游乐区,信步来到中山公园的太平山上。由于上下山均要收费,于是购了100元的门票,乘索道上下来回了四趟——不坐索道游玩,于我有好些年了。
  记得我第一次乘坐索道时,还是在十几年前的黄山、天柱山上时。那时,我还在一家不错的公司里任职,正春风得意之时,乘索道惟感到它真是一个有趣的工具,让人在山的天空上飘来飘去,象是一朵云,随意地放飞着心情。而今,人过半百,无论是心情或身体远不如从前了,但也相对稳定地向前行着,像是一名不知疲倦而不愿歇一歇的奔波者了。
  中山公园的太平山不高,约有三四百米,但沿山上下的索道却悬空而陡峭,最高处有几十层楼那么高,坐在裸着的索道电梯上,不敢向下看,否则真有点眩晕而心跳呢。也许,这正是太平山索道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了。自然,太平山上,除了索道外,还有许多其它景点,较突出的是当年外人留下的一些军事与生活设施,比如,清朝时德国人在太平山上留下的酿造啤酒的地下暗道。暗道有好几处弯子,其间摆满了各个年代的啤酒及穿着军装的德国人的照片。看了这些各色啤酒及设施,真是让人感到五味杂陈,喟叹良久呵。
  青岛几日,匆匆而过,对它只能做一些浮光掠影式光观。其实,青岛还有许多好的地方,比如崂山,比如海洋公园等等,可惜这些地方我们没能行程;青岛也有许多值得观察的地方,比如青岛的旅游业状况,青岛有给人以多了点“洋气”感觉,等等。这些,大约也皆可体味的方面了。
  
  5、武汉三日
  
  2014年7月份的第一天,我与单位一位编辑主任去了一趟武汉,目的是考察一家合作单位的印刷商情况。而此时,我不过从迷人的青岛回来才几天。
  其实,此去武汉,我仅是协同那位编辑而行的,他说本打算过些时日再去,但考虑到武汉可怕的夏天气温,只好提前出发。动身那天,我们是乘座动车出发的。现在的动车虽然限速,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驰,下午四点即到达武汉火车站了。彼时,小雨刚停,气温不高,但路面潮湿,好在我们走出车站后,与我们合作单位的严老板——一位五十岁不到的男人,已把车早早地停在出站口了。上车,寒暄,直奔市区。我们很快被安排在离武汉博物馆不远处青年路上的一家酒店住下,一个标准间,条件还不错,在武汉应该算是中上等的宾馆了。
  第二天,在酒店吃过早餐后,严总即开着车来接我们,按前天约定的地点去考察一家印刷厂。严总的那部车,据他自己说是抵债过户来的,已半旧了。说实在的,那车确实有点问题,当我们才上了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尚不到桥中间时它就开始罢工了,空调损坏,车体温度过高。于是,我们只好下车,把车的前半部外壳打开检修,但仍要等待车体温度下降后才可行驶。时正上午九点多,烈日当空,武汉恰又新雨方霁,高温伴着潮湿,燠热沉闷,让人一下早早感受到武汉的严厉火辣的天气。还好,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又可以前行了,只是没有空调的车,在那种热风中疾驰的滋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用编辑主任的话说,我们乘座的车就像一个离了水的乌龟,在烈日中折腾一般。对此,老严显得有些过意不去,一脸的歉意。不过,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还是顺利地赶到了目的地——黄冈新华印刷厂。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头有些微微秃顶的、年近六十岁,分管生产的老厂长。他热情洋溢地把我们招待在厂部的会议室里,彼此相互介绍,喝茶,会议室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们简单表明来意后,他便又带着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黄冈新华印刷厂原是一家老的国有厂,现成了集体企业,主要是依靠印刷教辅资料、高考复习材料等等为主业,机器设备更新换代虽比较慢,但也有五六成新,在一定时间内其生产的能力是不成问题的,而这正是我们要考察的结果。然时间很快,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下午一点多了,老厂长早在附近的酒店里订了席位。自然,我们是极不情愿让他们破费的,但一则厂里实在热情,二则那时间也确实饥肠辘辘了,于是我们一行几人便坐下吃饭。席间,有的以茶代酒,有的薄酒相饮,但都高高兴兴。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武昌鱼。武昌鱼肉质稍柴,但柴中有嫩,加之刺少,因之口感极好,且味鲜浓郁,实也是世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品着这武昌鱼,突然想起“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词,联想到自己这些日子的奔波,我便也暗暗地附和了一句“才离青岛港,又来黄冈城”之句,禁不住好笑起来。但我喜欢这样的日子,这或许正能使人生变得更丰富多彩起来呢。
  吃过中饭,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在返回武汉的路上了。此间,为了多考察一家印刷商,便又去了位于武汉郊区的另一家印刷厂。那家印刷厂规模颇大,设备新颖,有从德国海德堡进口的三四部大型印刷机器,工作环境也非常好,生产能力更是不成问题了。可是时间匆匆,还不等我们尽兴地考察完工厂情况,苍茫的暮色已笼罩在古楚国大地了。于是,我们又匆匆地向武汉城奔去,大约近一个小时后抵达。由于天色太晚,严总便安排在距我们住的宾馆不远处酒店吃饭。饭后,因我们在武汉的另一家经销商得知我们来武汉的消息,便在他们的邀请下,又去卡拉OK馆唱歌。期间,自然歌舞升平,声震四周,红衣往来穿梭其里,观之皆令人眼花缭乱。
  由于晚上睡得太迟,第三天日升五杆时我们才起床。“早饭”后,便去一趟严总的办公室及他们公司的工作室,编辑主任还就一本少儿画册的颜色作了专业性的指导。可是,我们下午就要离开武汉了,因为下午三点多火车票已经购买。于是,严总又安排吃了中饭,之后还去泡了一下脚,以一洗几日来的尘土。或许太过疲乏,也或许太守舒适,以至于当我们从泡脚的地方出来向火车站赶去的时候,离火车开车的时间已很紧张了。于是,严总驾着他那辆小车,飞速地奔向车站。可是,通往火车站的路上非常壅堵,愈急愈是走不动,真是急煞人。当我们到达车站时,离开车只剩下几分钟了。我们分头行动,编辑主任去自动取票机处取票,而我则看管行礼及排对进站。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当我即将进站时,编辑主任才慌慌张张地来到进站口。我见他满头大汗,脸色通红,手里拿着两张刚取出的车票,嘴里喘着粗气。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有些歉意。编辑主任他虽比我年龄小,但身体有些胖,又有糖尿病,实在是为难他了。还好,经过紧急冲锋,终于上了火车。车上的人们早已安闲归坐,于是我们也一屁股坐在位子上,只是我们仍喘着大气。然而,毕竟我们上了车,虽然那时离开车还不到一分钟了。于是,编辑主任与我相视一笑。
  随着动车的疾驶,我们便很快地离开了武汉。回顾武汉三日,虽匆匆忙忙,但却也忙中有闲,急中有缓,且取得了不错的考察成果。而武汉人那种热情与直率,不“差火”,这一如武汉的天气一样,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