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争光岁月>第一章 黎明时分

第一章 黎明时分

作品名称:争光岁月      作者:秋耕      发布时间:2023-06-26 10:09:22      字数:3634

  引言(自序)
  
  岁末将晏,连日来的阴雨不定终于放晴。今天一早,太阳出来了,杲杲之容,欣欣然矣。如往日一样,我起得较早,简单洗漱后,便迎着这初升的太阳,提着包徒步去单位上班了。
  庐州(合肥)东南的天鹅湖畔,有一座19层的大厦,远远地望去,如一部散发着阵阵馨香而竖立翻开着的大书。“大书”矗于湖畔的南岸,雄伟庄严,灵气厚重——广识的人定然知道,那是省出版大厦。大厦差不多集中了全省八个最主要的出版社,加上一家以出版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和集团管理公司,物业公司,整个19层大楼全部排满了。巍巍大厦,令人心向往之。
  十几年前,我因生计的关系,辞别遥远的第二故乡跑到省城谋生。两年之后,又阴差阳错地来到这个大厦里供职,一晃竟快16年了。16年,几乎是一代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几乎占去了一半。然岁月蹉跎,马齿徒增,再过几个月,我便要退休,将离开这座大厦了。
  有人在分析中国哪些人是最生不逢时的时候,但却意外发现1962至1972年这十年出生的人最幸运。“这一批人,他们读书的时候,国学经典已经滥觞,世界思潮大肆涌入,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又最早接受了外来思想的革新。这一批人,他们见证了时代的巨变:荒凉田野上拔起万丈高楼、个性服饰取代单调制服、电话电脑融入生活,乃至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他们的前半生,可谓是阅尽沧桑。这一批人,吃过苦,也盼来了甜,迎来了亲手建设的春天。”“他们走过的岁月,艰难却稳妥,简单又纯粹。”但具体到这个年龄段的每个人来说,比如我自己,1963年出生,今年快60岁,是否像有人分析并描述的那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
  蓦然回首,更多的是惊悸感叹。人生海海,时光匆匆,心绪难平矣。人的一生,大多是平凡与精彩交织,进取与退守相应。有的时候平平常常,有的时候精彩纷呈;有的十几年里只有一些淡淡的记忆,有的仅在几年中却有着刻骨铭心的印痕。对此,我总想着把这些难以忘怀的事记下来,一是聊以自慰与情感寄托,二是对感兴趣的读者们或略有启发与益处。
  大约五年前,我便想写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动笔后略成雏型,且有了一些框架性结构。然其后几年便没再续笔,一则材料尚不丰富,叙事时有罗列之感,二则因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主持了一个部门的工作,成了科室主任,无暇顾及这部回忆录的写作了。四年半来,大小事务齐聚,上迎领导,中接各部门事务,下则指导布置工作。当时部门人手又少,从编辑部门要来一位员工,竟不好使用,一时工作繁忙杂乱起来;再者,管理上因上级部门有新要求且又不断“创新”,期间还突然换了社长,磨合不顺,压力倍增。其实,我本书生矣,岂堪如此局面,加之病体,于是几月前决然辞去职务,专守本性。现在,终于有时间、有心情再次拾起这部回忆录,专心写作了。
  自然,我本不过是一介平民,至多或可自称之为书生,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小山村里。丘陵山冲,城市喧嚣,几十年一路走来,每念及所思所为,亦每于月升东山之时,望月浮想,不能平静。然则,生活中大多如我等,皆凡夫俗子,真正有为者或名利双收者,又有几人?常语云“夫惟人者,赤身到人间,只携平淡去”。然则,人或如书也,只是要写好它却是不易的。
  莫言曾说:“事实上,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有些书是没有主角的,因为我们忽视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线索的,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内容的,因为我们埋没了自我……”可见,人如书时,作为自主灵魂与丰富内容的“自我”最为重要。然既生为一书,出则总想着要上架,入则总思着被阅读。是的,若欲了解一人并深入剖析之,仍可把他或是她作为一本书阅读之乃为最妙。斯书,或厚或薄,或大或小,但翻开它,大约均可读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一丝儿浅微的启发或值得提示的教训,更深一点的,则还有那几缕念念不忘的牵挂,更有那几许朝朝暮暮的期盼吧。
  
  一黎明时分
  1、秋日黎明时分,水龙山缪村还在一片熟睡之中,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此时,正晨曦初露,东边的山岭上微微泛着白光,村庄的轮廓渐次明朗起来。
  “生了,生了,又是一个带把儿的。”接生婆高兴地对婴儿的母亲说道。母亲倒是平静得很,这已是第三胎男孩儿,相较第一胎要顺产得多了。当然,这婴儿便是我了。
  随我的到来,一时土墙草屋里忙乱起来。有烧热水的,有换床单,有准备早饭的,人们进进出出,紧张而有序。父亲显然是愉快的,在多生子女的年代,生活虽较艰难,但多子不光能传宗接代,男儿长大后还是极为有用的劳动力。山区农人们总是这样的,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极少休息,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是最期盼的一件事。
  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牛,做过长工。听祖母曾说过,父亲在数九寒冬时,因家中人多,又是排行老大(他们兄弟六个)经常给远方有钱人家做长工或短工,早上出门时只穿一双草鞋,晚上回家时由于温度太低,往往是草鞋与脚连在一起结成冰。到家后又不能立即用热水泡上,只好慢慢地用温热毛巾焐上好长时间后方可解除冰霜,散去寒气。也正是这些原因,父亲因此落下了老寒腿,一到冬天十分痛苦,走起路来很不方便。解放时,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江北跨过长江,父亲跟随大军做些支前工作。当大军经过水龙山村,父亲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还参加了工作,做了几年乡里的邮政员……
  2、太阳终于爬到了一丈高,村庄在明亮亮的阳光下,更显得清晰秀丽,像一幅宋代的水墨画,细腻而灵动。村庄夹在前后两山之间,中间有一条季节河,静静地从龙泉洞里流出清澈泉水。村里约有一百来户人家,绝大多缪姓,也有少量的杂姓。缪姓,考察起来,通“穆”,即与“秦穆公”之穆相同。缪村最初几户人家,据传是为避战乱,从云南迁入,其后扩大。缪村也称水龙山缪,是长江边铜陵市凤凰山区的一个自然村。丘陵地带,往往形成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山冲,水龙冲是这里有名的三条冲之一。水龙冲东边,有一座金字塔一样的独立小山,称之“金山”,宛如一把大锁封住出处。冲里的南山脚下,有水龙洞(也称龙泉洞)。龙泉洞是一个口经约两米宽、三米高的山洞,在洞的上面长有一些参天大树,四季常青,从它口中流出的泉水,清冽甘甜,比市场上出售的矿泉水要好得多。
  但龙泉洞极有特色,在夏季,有时即使是艳阳高照的晴天,它却流出很浑浊的泉水,黄而白灰,像刚刚下了大雨发了山洪一样。据老人们说,这正是年成不好的征兆:来年将要闹水灾了。传说,龙泉洞系东海之细尾,可测天观地,预知祸福,洞中藏有小青龙呢。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想去洞中看一看那条小青龙,但总又一方面水太冷,二是大人们是决不容许人进洞中的,怕是惊动了青龙将带来无穷灾难。但也有人说,在过去日本侵华时,一些人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杀戮,曾进入洞中好几天,虽然洞中漆黑一团,但渴了掬把泉水,饿了啃口干粮,总比在外被日本人抓走或枪杀要好。我常痴想,当时人们进入泉水洞后怎么就没有惊动小青龙呢,难道它也想保护一下老百姓吗?如果是这样,那它是一条多么可爱的小青龙呵!如今它仍在洞中吗?或许已飞到天上去了吧!也许……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龙冲中间是有一条季节河,河上有许多石拱桥。但有一座石拱桥却有着不同于别的地方,倒不是说它的构造特殊或规模宏大,而是在它身上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老人们说,这座石拱桥是春天筹建的,到了夏季的时节,它就开始由两边向中间合缝了,而正在这时,突然天空乌云翻滚,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山洪暴发了,一股巨大的洪蛟——在水龙冲,这种洪蛟的前锋经常象一个牛头,故称这洪蛟为“牛头蛟”。汹涌而下,眼看着即将合拢的石桥就要被冲垮,人们失望极了。
  但是,就在此时,一条正在路边吃草的水牛嘶吼一声,快速地跑到石拱桥的底下,用它的背部牢牢地抵住桥的一边,而它的头正对着洪峰,眼里发出愤怒的火焰,奇迹竟然发生了,这股气势汹汹的“牛头蛟”却突然收缩起来,平稳而缓慢地通过了桥,然后又急急地奔流而下。桥保住了,但由于时间太长,两天两夜,那条水牛终于力衰而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有灵性的水牛,就把这座石拱桥命名为牛头桥。而这条石拱桥至今仍发挥着它的作用,听说有许多的大货车从它的身上踏过时,它仍安稳如山呢。
  3、然而,秀美灵性的山区,似乎不大欢迎我的到来。在我出生没有几天,一家人就发愁焦急起来,因为我无法吸食奶水。听母亲说,我出生后的七天内由于舌头被一根经揪住,以至都不能吃奶水,瘦得皮包骨头,只剩下一口气了。父母急得不行,凡能想到做到的办法都试了,还是不行,天天往乡镇医疗所跑。
  有一天,正在路上走时,被一个在路边村的一个大娘看到了,她顺便问到父亲是怎么一回事,父亲于是把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说:“这事不好办,不过还是让我试一下吧。”其实,她的办法就是直截了当地把那根筋拉断。果然,她用一个棉纱浸透盐水后轻轻地把那根经脉磨断,之后就好了,能吃奶水了,命总算保住了。
  但现在想想,一出生就七天没有吃奶,脑子一定被缺氧了,难怪有时思考问题时总是想不通,在博识精致的思维面前相形见绌,总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命苦呵……但我仍要感谢父母,因为毕竟是他们给了我生命,也要感谢那位大娘,因为她有救命之恩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