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父亲的战争岁月>四十九 一张照片的感人故事

四十九 一张照片的感人故事

作品名称:父亲的战争岁月      作者:黄爱民      发布时间:2023-02-01 21:00:27      字数:3505

  父亲晚年时我在帮助他整理珍藏的物品时,意外发现一张父亲非常模糊的全身老照片,起初父亲也早就忘记了,那年他已经患有脑梗,记忆力衰退非常严重。还是母亲提醒他:“老黄啊,这张照片你怎么能够忘了呢?我可是就凭着这张照片和你订婚的。”
  母亲的话让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急忙向她打听咋回事,结果引出了一段极具历史年代感的感人故事,还因为这张照片的故事使得早已健忘的父亲又回想起许多当年难忘的峥嵘岁月。如今父母都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然而这张老照片说引发的感人故事,一直在我心中珍藏,成为经典。
  话说1949年4月解放南京后,父亲他们所在师在南京城驻守和停留只有短暂的十多天时间,当时他和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整天忙着站岗巡逻、抓捕敌特,这期间还趁着忙碌的间隙还曾经去照相馆照了生平第一张全身像,并引发了一段长达65年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忙碌了一夜的父亲率队巡逻返回驻地的途中,途径新街口一家照相馆,父亲停下了脚步。橱窗里摆放着各种造型的照片,引起了父亲的极大兴趣,战士们见父亲这位排长驻足观看,就围过来,几位资格老一些的兵就和父亲开起了玩笑:“排长,照张相给家里娶媳妇呗。”
  战友的玩笑让父亲陷入了深思,他忽然想起自从抗战胜利后离开家乡到现在一晃已经近五年时间了。这些年他整天忙着行军打仗,离家乡越来越远,并且行动的主要轨迹都在山东境内,很少返回江苏,更别说是苏北和淮安地区了。如今五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家里的情况都好吗?自己这一走就是五年,在紧张激烈的战争岁月中,根本无暇顾及家里的情况,也无法给家里去信报平安。现在南京都解放了,是该给家里去一封信了,要是……要是像战士们说的那样,能够照一张像寄回家该多好啊,父母和家中的亲人要是能够看到自己的照片该多高兴啊。现在全国还没有解放,部队接下来去哪里作战他也不知道,嗯……是应该抓紧时间照张相给家里寄去。
  正想着,照相馆老板发现一群解放军战士围在橱窗前观看,忙出来迎接,当发现父亲是佩戴驳壳枪的,就知道他是长官。于是便点头问道:“这位长官,您是要照相吗?”
  父亲想到身边还有那么多自己的兵在旁边,就谢绝了,但是照相寄回家已经在父亲的心里有了想法。这一晚父亲失眠了,他脑海里反反复复回想着父母一张张焦虑、等待甚至失望、麻木的表情,心里一阵阵疼痛。他翻身起床,背上枪打算去查岗,一出宿舍没走多远,正好遇上也去查岗的王连长,父亲就把白天自己在照相馆的经历和想法向连长汇报了。
  王连长特别喜欢父亲这位精明能干的二排长,乐呵呵地拍拍父亲的肩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这也倒提醒了我。如今全国眼看就要解放了,我们又难得有机会守卫大城市,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应该有组织地安排干部战士分批去照相馆照个相给家里寄去,如果万一……也算是没白来这世上一回,回头我和指导员一起研究研究,提请连党支部讨论一下。”
  父亲一听搞大了忙摆手说:“哎哎,连长算了,这么麻烦我收回我的想法吧。”
  王连长收回笑容说:“我没开玩笑,这个也是战斗力的一方面,我看很有必要。”
  第二天一早,王连长还真提请召开党支部会议,身为党支部委员的二排长父亲没想到竟然成了主角,但是他的想法得到连队干部的一致同意。会议决定把这件事作为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要求在确保不影响正常巡逻和城市警戒等行动的基础上,由指导员程士发负责,父亲配合。经费从战士们的津贴里扣除后,由连队司务长统一去结算。
  因为此时是父亲率先提议的,因此连队把第一个拍照的优先权给了父亲。于是父亲就乘着出勤前的间隙,向连长请了半个小时的假前往昨天的照相馆照相,父亲按照外出的要求,将自己的佩枪留在了营区,徒步赶到了照相馆。正遇上昨天的老板刚开门,一见父亲来了就笑脸相迎,指导父亲摆好造型,“咔嚓”一声,父亲这辈子第一张照片就这样留在了他的记忆中,而这张照片就是我在这部长篇作品中封面设计中所应用的那张。
  当我发现父亲的老照片时,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早已模糊不清了,忙送到照相馆进行专业补救。我曾和父亲开玩笑道:“你为什么不佩戴着驳壳枪啊?这样不是更神气。”
  父亲用严厉的眼光盯着我说:“亏你也当过兵,不知道军人非因公外出不得佩枪吗?”我望着满头白发的父亲,不曾想在那个年代父亲依然严格遵守部队的规章制度,我羞愧的低头无语。
  两天后父亲他们部队立即启程,赶赴苏州的命令,父亲知道,这是要准备攻打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大的城市——上海,于是匆匆上路又上征程,所有的干部战士都没有来得及取那张照片,就匆匆踏上新的战斗。
  一九五0年二月,已经被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三师三十七团的父亲所在团,在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并守卫大上海半年之后,奉命再次回到南京,这回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才想起了那张还没有看过的照片,忙抽空去取,好在老板还在。当父亲和几名战士出现在照相馆的时候,老板一眼就认出了父亲,他惊奇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哎呀,我知道大军忙着打仗,等照片好了就给你们送去,可是门口的哨兵告诉我,你们部队已经了离开南京,去了哪里他们也不知道,我还以为你已经……”
  父亲望着自己的照片,心里感慨万千,他回去后打算家里好好写一份信,把自己这五年的经历详细告诉家里,最后再附上那张照片。然而正在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父亲他们教导师也接到抽调部队赴朝参战的命令,于是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犹豫地都报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最终父亲和他的二排被入选编入赴朝作战的部队,同时父亲的老班长左延昌的部队也都被编入赴朝作战的部队,这回父亲和他的老班长准备一起出征,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令我大呼奇迹的是,原本已经基本失去记忆的父亲,因为这张照片,而又逐步恢复了记忆,依靠母亲的提醒和帮助,父亲断断续续给我讲述了一段让我泪流满面的感人故事。
  父亲说,那一晚他在灯下挥笔一口气个家里写了好几封信,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一走恐怕就是永别。第一封信是写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的,信里父亲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参军的往事,最后父亲告诉爷爷奶奶:“爸妈,我这回去朝鲜打仗,恐怕是九死一生,基本上是回不来了。我恳请你们原谅儿子的不孝,就当儿子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会在天上保佑咱们家平安的。”
  第二封信是写给自己的大哥的,因为他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影响者,也曾经是新四军的革命战友。第三封信是写给父亲的二伯、三伯的,他们当年都是党组织的抗日骨干,尤其是三伯宋怀礼,是他亲自送父亲到淮安独立团盐北区中队的,他对于父亲同样有着不凡的意义。那一晚父亲断断续续一直写到天亮,才揉着红肿的眼睛,分别装入那张照片,寄回了家里。
  父亲还利用出发前的宝贵时间前往老班长左延昌的部队,与老班长一起畅谈,相约如果能够活着回来,一定去看望彼此。倘若其中一人牺牲了,另外一个就替他当儿子,照顾家里。
  然而最终父亲却在即将出发的时候被紧急通知留了下来,让他去军校深造学习。多年以后父亲从各种渠道打听得知,他的二排最后只有两名伤残回来的,其他全部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他的老班长左延昌连长也双腿截肢,重残回来。父亲曾经专门请假赶赴丹东荣军院看望和陪护他的老班长,以后父亲多次去看望这位战功显赫的功臣,我也在退伍后陪同父亲前往苏北老家看望过这位革命老人,印象极其深刻。
  而父亲的那张照片还成了与母亲的订婚照,这就更让我大呼意外。母亲告诉我,当年她刚刚从给人家当佣人的南京城回到家乡,因为不习惯家乡的生活,被大舅送进了学堂学文化,而教书先生就是父亲的大哥。当父亲的照片寄回家后,全村都轰动了,父亲这位离家五年的“小三子”竟然还活着,而且已经是部队的排长了。奶奶更是对着父亲的照片放声痛哭,于是村里的老人就忙着张罗帮父亲找对象,结果最终母亲这位从小被送到南京城给有钱人家当佣人的姑娘,因为气质出众,有较好的修养而被选中。就这样母亲在长辈的带领下,来到父亲家里,与挂在墙上的父亲“见了面”就算订婚了。而后母亲在双方家庭的长辈亲友团带领下,赶赴南京与父亲见面,结果得到的消息是父亲赴朝作战了。而后又被告知,父亲临时被取消了赴朝命令,改去军校读书了。可是当他们准备按照部队提供的地址赶到父亲读书的军校时,却又被告知,因为朝鲜战争和台湾国民党军队准备反攻大陆,形势严峻,组织上又取消了所有军校学员读书的命令,全部返回原部队,准备应对蒋介石集团的反扑,而这样一来,父亲究竟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部队又因为保密不能说。于是母亲就返回家乡,无怨无悔地住进了父亲的家里,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妇,提前替父亲尽孝照顾父母双亲,直到两年后父亲才再次写信告诉家里,自己目前驻扎在山东青岛藏马县海滨一代,母亲才又一次在长辈带领下,来到青岛与父亲相见,由此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一生守望与呵护。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