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最恨人间是秋迟>第十三章:石涛第二

第十三章:石涛第二

作品名称:最恨人间是秋迟      作者:周不通      发布时间:2022-04-16 17:48:10      字数:3044

  张大千和李秋君的情缘,皆因石涛。
  
  那幅仿石涛之《竹石图》,实在是美轮美奂,大千摩之如入无人之境,酣畅淋漓,直取画魂,轻易就捕获了一直将自己刺猬般裹起来的芳心。
  
  秋君爱石涛,缘于家父和吴老师的私藏,她从石涛之画中汲取营养,研摩水墨,进而借鉴于石涛的风格,融于自己的画作。
  
  大千爱石涛,缘于恩师李瑞清之好。
  
  李老师酷爱石涛的艺术,授课时讲最多的是石涛,收藏最多的也是石涛。
  
  大千在李老师处,得以尽情展玩、临摹石涛作品,悟出了“无形之形”的意境,茅塞顿开后,他临摹起来石涛便游刃有余,甚至到了不用原稿的境界。
  
  李老师晚年独爱石涛的一幅《竹石图》,却求之不得,大千心疼老师,一再去藏家展馆观摩,回来后全凭记忆仿制十数遍,终得满意画稿,又向老师之友李筠庵学染色做旧,托秦淮裱匠宋师傅帮忙旧裱,得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瞒天过海之《竹石图》问世。
  
  其实,仿画之技,自古有之,分刻意和非刻意两种。这与国画的传承有关,任何一位书画家都是从学习古人开始,大多经历过“摹古”的阶段。
  
  “北宋三大家”之一的范宽,性疏野,好嗜酒、擅山水,所临摹的荆浩作品,以娴熟老练的笔墨和雄浑险峻的气势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竟骗过了精于鉴赏的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的眼睛。
  
  而米芾的书画模仿、作假堪称千古圣手。单论作假,世间也少有匹敌者,凭着这一身精湛的技艺,他手下的仿品也曾蒙过了多少行家里手的法眼。他临摹的十七帖,行气十足,动如流水,将王羲之的风流和洒脱“顿还旧观”,“几可乱真”。
  
  张大千少年时仿古,是恣意妄为,信手拈来,并没有得其精髓。在李瑞清大师身边学艺的两年,是他接触到古画最多的时候,也是他摩古仿制最为精进的时候,他仿八大、摩石涛、临唐寅,皆从意境入手,不去刻意仿真。
  
  大千吃透了摩古的精髓,一次又一次瞒过了自视甚高的大师们的法眼。
  
  他成为傅雷眼中的“天下第一造假高手”。
  
  他成为陈寅恪赞口中“天才特具”的集大成者。
  
  他成为徐悲鸿说盛赞的“五百年来第一人”。
  
  曾熙也曾经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对黄宾虹说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变石涛,要变八大就变八大,要变唐寅就变唐寅。”
  
  大千在临摹古画的过程中,渐渐衷情于石涛,专注于石涛,对石涛的纵横笔墨和勃勃生气的技法顶礼膜拜,深感自己豪爽挥洒、不拘成法的性格与石涛相致,从而逐步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道路;石涛“似董非董,是米非米,但出但入,凭翻笔底,今人古人,谁师谁体”的造诣,深刻影响着张大千,使他学古人而不泥古,进得去还要出得去。
  
  大千尤为擅长临摹石涛的梅竹画,将石涛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等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继承的惟妙惟肖,百分之神似。
  
  当时,上海等地收藏界正热衷于搜罗石涛的作品,以拥有石涛画作为时尚,大千精心钻研石涛、仿制石涛,说白了还是为了便于出手变现。
  
  大千常常为了石涛真品,不计路途远近,必须亲睹为快,能借者则借之,能买者则买之,有时身上无钱,典卖衣物,亦在所不惜。正如二哥张善之所说,张大千为买石涛的画“甑无米,榻无毡,弗顾也。”
  
  七十年代末,大千曾说自己收藏的石涛珍品达五百幅之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那个数字,亦或是大师好面子,虚高了数字。
  
  三十年代中期,由弟子们整理编辑的《大风堂画目》中标注石涛精品近五十件;五十年代中期日本刊印之《大风堂名迹》共四集,第二辑为石涛专辑,共展示立轴十件、手卷五卷、册页五件计四十二页人...
  
  石涛是明末清初四僧之一,为明宗室,明亡之时他年龄尚小,后隐蔽为僧,早年隐居安徽,屡游黄山,中年住定居京和扬州,曾两次得康熙皇帝召见。
  
  石涛以画山水成就最高。他注重深入自然,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所画黄山、庐山、江南水乡等比实际景物更完美,表现了山河阳晴阴灭、烟云变幻、寒暑交替的虚虚实实,千情万态,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的风格。
  
  张大千仿石涛,可谓经千锤百炼,每幅画作,他至少仿摩不下数十遍,直至满意为止。所以,连黄宾虹这样的大师也屡次上当。
  
  黄宾虹除了主动在仿《竹石图》上盖过鉴赏印外,还闹过一次更大笑话。
  
  那次是因为曾熙购得一幅石谿横幅山水尺页,想找一幅尺寸相当的石涛山水相配,以裱成一个手卷。恰巧黄宾虹手中有一幅石涛尺页,遂带信给黄宾虹,求他割爱,但黄宾虹死活答应。
  
  大千得知后,赶在宾虹大师登门前,带着一幅临仿石涛的山水长卷,故意请老师指正。曾熙师徒二人展看之际,宾虹来了。一见之下,大为赞赏,并主动要求以自己珍藏的石涛尺页相换。
  
  曾熙一方面求石涛尺页心切,另一方面也不便将事实说穿,于是半推半就,以张大千这幅仿石涛山水换取了宾虹手里的石涛真迹。
  
  得手之后,曾熙如实相告,宾虹因自己两次主动入坑而哑然失笑。
  
  由此,大千仿石涛的名声传开,时人视他为“石涛再世”,誉为“石涛第二”。
  
  徐悲鸿有次逛琉璃厂,见到一幅石涛的山水画,爱之切切,经仔细品鉴,无论从笔墨,落款,印章,纸质,装裱等各方面,确定是真品无疑,奈何掌柜要价一百块大洋,徐悲鸿当时兜里没多带钱,忍痛弃爱,回去之后,悲鸿念念不忘,过了三五天,实在耐不住,揣上钱去把画买了回来,并且第一时间邀请大千来赏画品茗。
  
  大千看后并不言语,只是把画的一角挑开,里面露出“大风堂制”,悲鸿才大呼上当。
  
  过后,大千把一百块大洋退给他,仿作也一并留在悲鸿处。
  
  悲鸿每论及此事,逢人便叹:大千临摹石涛的工夫,真是腕中有鬼!不仅笔墨神韵和真迹一样,题字图章,印泥纸质,也无一不弄到丝毫逼肖,天衣无缝。
  
  秋君也正是在亲眼见过仿作《竹石图》后,才肯定摩古之人高于石涛,当下是画坛天才,日后必成宗师。所以才会对大千一见倾心,一眼千年...
  
  设大风堂后,大千耐心观察胡若思、何海霞等弟子的喜好及风格,进而有针对性的匹配最合适的古画,让每一位弟子有专攻目标和方向,自形似始,至神似止,学其鲜明之风格,仿其突出之特征,使之渐入佳境,终为集大成者。
  
  胡若思和何海霞专攻石涛;俞致贞临摹顾景秀工笔花鸟;王永年仿学八大山人的添彩荷花...
  
  大千要求弟子们先学会观审名作,悟其深意,再着手临摹,以个人之长,融名作之髓,靠聪慧机智来摄取名作之意境,先写生,后写意,方能达到忘我境界,造就以假乱真之功力...
  
  大千指导弟子们临摹古画,是在众弟子本身就有了绘画功底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通过临摹仿制让他们学习精华、提高认知,让他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
  
  所以,大风堂收徒的标准中,有“三不收”之说,其中之一就是无绘画基础者不收...
  
  大千的女弟子厉国香,原名瑞兰,是秋君带去拜师的,当时不擅绘画、书法基础一般,大千坚持不收。秋君并未差强人意,带回李府让她边上学边跟自己习画,两年后,终得大千首肯,收为弟子,赐名国香,本是希望她能攻花卉牡丹,走工笔线路,后在教学中发现她性格开朗洒脱,尤爱飞禽走兽,便托二哥善之悉心指导,使其走上了刚毅遒劲之道,终成大家。她创作的《雄鹰图》曾作为国礼被美国前总统所收藏。
  
  不走寻常授徒路,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千独特的带弟子方式,在当时的书画界绝无仅有,就连帮着他忙里忙外的秋君也由衷折服。
  
  秋君去看望师傅吴杏芬时,毫无保留地聊起大风堂,吴老师对大千带徒弟的方式方法甚是赞叹,当即取出最满意的一幅画作《柳塘放鸭图》,让秋君赠予大千,寓意大千对弟子的放养得当,能充分发挥弟子们的天性,好教他们既能畅游水中又能竞逐风浪...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经大千先生、善之先生、秋君先生共同努力,进入收获期后的大风堂可谓桃李满天下,众多弟子自上海散叶,开枝到了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并逐步成为当今画坛的领军人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