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穷与富>第35章 我们的家乡,富裕发展变化中的岷县

第35章 我们的家乡,富裕发展变化中的岷县

作品名称:穷与富      作者:鑫波      发布时间:2021-04-29 17:34:55      字数:5978

  第35章我们的家乡,富裕发展变化中的岷县
  我们的家乡甘肃省岷县,历史悠久,经济活跃,草场丰美,物产丰富。独特的高原地貌孕育了很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境内山峦起伏、群山环抱、青山叠翠、清泉溪流奔涌的奇观异景遍布全县,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岷县远在四千多年前,洮河两岸已遍布着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原始先民们创造了史前农耕文明。岷县古称临洮,远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在这里建立了县级政权,使岷县成为中国最早的县级政区之一。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建岷州。解放前为国民政府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这里也是秦长城的西部起点,为陇上战略要地。
  位于东山区的狼渡滩湿地草原,境内山体浑圆,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宜人,河流纵横,草原广阔,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4.9℃。草原、森林景色优美,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茂,野生动物甚多,经常有狼在这里觅食饮水,狼渡滩因此而得名。这里水清草绿,群草千姿百态,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蓝天白云,水天一色。境内道路宽阔畅通,交通十分便利。附近的扎角景区内,丛林染绿山川,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树木繁茂,绿草成茵,有牛羊悠闲漫步啃食牧草的草原风光,又有繁茂丛林、松涛阵阵的林区景观。河水清澈见底,绕林而流。夏日山风徐来,凉风习习,游人甚是惬意。还有距离不太远的双燕自然景区,这里是绿色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风光秀丽,景色各异,特色明显,独具风格,特别是冬日的雾淞景观,银装素裹,粉妆玉砌,别有一翻风趣。这里有曲径深幽,洞天迷幻的云洞沟。石瀑黑潭、林立峡生的双燕景区。这里还有规划有序,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景区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岷县西南的马烨仓风景区,瑰丽多姿,林草茂盛,满目青翠,山峰奇异,空气清新,有成群的牛羊骡马,星星点点的藏包炊烟,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实乃避暑、旅游之胜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群山隐约,草长鹰飞。大地一望无际,牛如巨象,羊似卧石。野菊花遍地开放,微风习习,花香弥漫。不时从幽远的山峦间飘出几段高亢的“啊呕令”,火辣辣,热腾腾,如山风野火,撩人情怀。
  位于岷县县城之南的二郎山景区,东临叠藏河,北毗洮河,地形独特。因峰头曾筑有堡寨,依次被称为头、二、三寨子,最高峰三寨子拔地约200米,登上峰寨可以鸟瞰县城全景,一览洮叠风光。山脊及东西坡面均被绿荫遮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内树种丰富,有落叶松、云杉、杨树、杏树、柳树、李树及山梨等。二郎山山下有喇嘛庙,上山后依此有祖孙殿、观音庙、正气亭、烈士陵园、开颜阁、战壕遗址等名胜古迹,只见这些建筑宏伟壮观,历史悠久。更有那二郎山北边、岷山脚下黄河一级支流的冬日洮河,托着晶莹闪闪的冰珠流向远方。多年来,岷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城区面山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大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现在,白云飘飘、满目苍翠的县城城南二郎山已经成为定西南部一道绿色浸染的靓丽风景。
  自古岷县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有“西去青海,南通巴蜀,东往三秦”之说,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岷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西秦岭陇南山地交汇处,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距省城兰州市225公里。212、213国道、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凤合高速公路和岷县通用机场,使岷县交通四通八达。
  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岷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非常广阔。这里主要盛产当归、党参、红黄芪等中药材238种。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一九六四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九八九年岷县当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二零零一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二零零二年岷县当归获原产地标记认证,二零零三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二零零四年取得了“岷归”证明商标,二零零五年通过了国家级GAP基地认证;二零一二年四月岷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当归”,成为全国唯一的当归标准化示范县。岷县当归产量占全国外销市场的90%,国内市场的50%。根据研究,岷归成份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饮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以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全县每年种植各类药材面积25万亩,产量5万吨以上,其中当归产量2万吨以上。
  近年来,岷县利用道地中药材资源,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岷海制药等12户制药企业纷纷得到扶持并发展壮大,一批以“岷归”为主的陇药精品陆续亮相,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生产、现代制药及化妆品、保健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仓储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已达到4万吨以上。县上将继续积极鼓励岷海制药公司等现有企业开展扩容改造,争创西北乃至全国知名企业,努力培育一批以“岷归”为主的陇货精品,逐步形成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努力寻求将中药材产业转型为中医药产业的新路子,加快“千年药乡”的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富县目标。
  岷县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矿产工业独显优势。在那蜿蜒连绵的山峦中一直有“九十九缸金、九十九缸银”的传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经探明的就有金、锑、铅锌、红柱石等矿藏25种,其中位于禾驮乡的寨上矿点已探明黄金储量108吨,为甘肃目前已探明的第二个超百吨金矿;闾井花岗岩储量12.1万立方;禾驮乡石灰石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县上规划逐步实现把矿产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岷县有草场面积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发展草畜产业潜力巨大。全县累计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岷山红三叶、猫尾草优势独特。岷县已被列入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甘肃省养牛大县进行重点扶持,畜产品加工前景十分广阔。黑裘皮羊、蕨麻猪、高原牦牛是地方特产,其中,蕨麻猪、黑裘皮羊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
  岷县水能、风能、光能资源丰富,境内有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九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10余座,目前已建成古城、清水等6座水电站。东山区部分地域开阔日照时间长,风、光资源开发颇具潜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经初步测算,风电初期规划可开发容量达20万千瓦,光伏发电初期规划可开发容量达10万千瓦。
  岷县商贸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建设新区、改造旧区、拓展南区、开发北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全县各级干部、人民群众正在努力奋斗,全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聚集能力。文化广电、教育卫生、通讯电力、供水供热、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劳动保障等城市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日益完善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电子商务、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等新型商业为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商贸重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全县有17个乡镇综合市场、3个中药材市场、5个蔬菜市场,还有粮食、花卉市场使岷县充分发挥出了商贸集散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投资环境日臻优越,初步形成了“宜居、宜投、宜商、宜游、宜会”的现代城市发展格局。
  在城南二郎山还有一种影响深远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即农历五月十七“花儿会”。一年一度的二郎山五月十七“花儿会”是洮岷南路花儿对唱、歌手云集的一次重大盛会。届时,附近市、州、县客商及群众远道赴会,万商云集,歌手荟萃,场面热烈。每年农历五月十七人们登上二郎山,但见花伞层层,树荫下、草坪上,人群簇拥着歌手,游山对歌,唱和之声此起彼伏。俯瞰山下,大街小巷,人流如注,朝山赴会,交流物资,盛况感人。难怪有人称“五月十七”是岷县人民的“狂欢节”。在二零零四年,岷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荣誉称号。二零零五年“洮岷花儿”被国家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洮岷花儿”被列入“十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二郎山荣获“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的殊荣。
  岷县还留有一九三五年和一九三六年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北上抗日红军的足迹。红军长征两次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和途经岷县,在岷县作战、休整近两个月,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与岷县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也为岷县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传唱至今的革命故事。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七日凌晨,红一方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之后进入岷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随一军团经过腊子口,登上达拉梁。毛泽东远望千里岷山,白雪皑皑,巍峨雄壮。回想将近一年来的艰辛,思绪翻滚。同时又想到从此再无更大困难,心情突然开朗起来,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红军已经突破绝境,解除了被国民党和军阀部队四十万敌军八面包抄的困境,他以天才的战略眼光锁定了战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在绝境中铸就伟大奇迹,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作为诗人的毛泽东这时有了创作诗词的冲动,内心开始酝酿创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却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还是对诗歌史而言,它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生活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革命先辈们为我们所做出的奋斗和牺牲,而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回报那些为我们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先辈们,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天晚上来到旋窝村宿营地(该村位于岷县城南二十公里处,八十二年前该村是一个有着六十多户人家的回民村),毛泽东同志住在该村村民韩启明家中,那是四间座北向南、土木结构、出檐有前走廊的茅草房屋。随后,他内心又对这首诗作了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定稿就是在岷县麻子川这些地方的这三天时间里。九月二十九日到了通渭县城文庙街小学,毛泽东第一次向大家朗诵了《七律·长征》。所以,可以概括的说毛泽东《七律·长征》是创作于岷县,发表于通渭。
  毛泽东和林彪、聂荣臻率领的一军团沿途击溃了军阀鲁大昌在麻子川大草滩一线的守军并夺下粮仓,缴获粮食数十万斤,盐两千斤,为主力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这些地方成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加油站”。九月十七日傍晚来到旋窝村,在那里毛泽东和著名阿訇丁振邦互赠礼品,丁振邦赠送毛泽东一只怀表,毛泽东回赠教长名贵中药材藏红花和一张盖有红军印章及毛泽东签名的纪念物。当时军委及时制定并颁布了《回民地区守则》,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及时贯彻,为中国共产党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对回族群众秋毫无犯,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十八日到达绿叶村,毛泽东等中央机关领导人下午到达绿叶村,在这里完成了红一方面军缩编的准备工作。九月二十日一军团二师在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下首先到达哈达铺。二十日傍晚中央机关离开绿叶村过麻子川岭抵达哈达铺(当时属岷县管辖)。九月二十二日在哈达铺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做出了了前往陕北的决定。九月二十三日红军离开哈达铺,途经理川越过闾井狼渡草原北上抗日。
  相隔一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七月二十七日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由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朱德、陈昌浩、关向应、贺龙、徐向前、王震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八月八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西北局)率领二、四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抵达岷县。司令部机关设在三十里铺“岷州会议”纪念馆这座院子里,直至九月三十日才撤离北上抗日。当时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就在这里办公、住宿。九月十三日,党中央了《静会战役计划》,决定集中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部,巩固和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但张国焘却公然违反中央电令,坚持在甘南建立根据地或由临潭西进青海,而后向甘西和新疆进军,对制定党中央北上方针借故推迟拒不执行。针对张国焘对党中央方针动摇、迟疑的态度,为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中共中央西北局于九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司令部驻地,即这座北屋正厅中召开了“岷州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贺龙、关向应、陈昌浩、李卓然以及五军军长董振堂、九军军长孙玉清等。会议讨论中对党中央制定的《静会战役计划》提出了两种意见,张国焘等少数人认为与胡宗南在静会地区作战是不利的,主张红四方面军由临潭西进青海,占领甘西。以朱德为代表的多数同志认为党中央的方针是正确的,集中一、四方面军主力,在静会地区击败胡宗南部是完全可能的,时机紧迫,红四方面军应立即北上。朱德的主张得到了陈昌浩等同志的支持。会议最后说服了张国焘,接受了中央方针,制定了实施中央《静会战役计划》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九月十八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联名致电党中央,报告了西北局岷州会议决定和《通庄静会战役计划》。直至十月四日拂晓前,红军全部撤离岷县迅速北上。西北局“岷州会议”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甘南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及制定的正确作战方针,不仅对四方面军北上,粉碎敌人“围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实现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红军在驻岷作战休整期间,还在三十里铺建立了第一个中共甘肃省委和甘肃省苏维埃政府,筹集粮款物资,动员三千多名岷州儿女参加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岷县三十里铺“岷州会议”纪念馆于一九九七年维修建成,由红军老将士、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同志题名。纪念馆二零零一年被确定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二零零四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零零五年被国家列入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之中。
  为打造文学艺术这张名片,岷县当地作家马步斗先生先后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花海药情》、长篇报告文学《孝道如山》等作品。岷县诗词学会的文学期刊《叠藏河》、《岷阳诗词》等刊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每年农历五月的“花儿会”及商品推介会,吸引着全国客商来岷观光旅游、采风交流和商贸洽谈。“全国知名作家、诗人看岷县”活动收集创作文学作品30多篇,展现了灾后重建及精准扶贫成果。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主持举办的“中国梦.岷州情”摄影作品展、“临摹与创作”书画展、全县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洮河之夏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