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白河之光>第六章白河大坝

第六章白河大坝

作品名称:白河之光      作者:石中元      发布时间:2020-06-04 08:43:30      字数:12103

  第一节溢洪道
  有人说,当年的“白河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他们百炼成钢,“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果真如此吗?瞧!20世纪70年代修白河时那个火热的现场——
  1.1975年
  1975年元旦刚过,白河引水工程的溢洪道上气冲霄汉!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上下几个工作面上,人来车往,你追我赶。小伙子穿件单衣,在严冬的时节,竟然浑身冒着腾腾的热气。女民兵也不示弱,推着冒尖的碴车,一溜烟的小跑,和小伙子们赛着干。风钻的轰鸣合着嘹亮的歌声和民兵们喊加油的号子融成一体,汇成一曲交响乐。风钻工们戴着防尘口罩,在石粉弥漫的空气中紧张地打着眼。推车运碴的民兵,被阳光晒着黑红的面庞,虽然留着一道道的汗迹,却掩不住青春的活力。女民兵搬起大块的石头,麻利快速地装车,那劲头,巾帼不让须眉目!工地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3连民工刘民生写的《赛车》广播稿:
  溢洪道上好热闹,竞赛传出佳话。大李肩宽臂粗,人送外号“块大”。别人推车劲未减,他那兴头更大。人人见了人人赞,个个挺起拇指夸。偏是小雷不服气,要与“块大”比高下。你车推的快与飞,他车如飞拉不下。你车装的冒了尖,他车压的没胎花。昨天比到三十五,今天同时四十八。比了十天没高低,谁也没有说软话。评奖会上并肩站,团长亲自给佩花。齐夸大李与小雷,挥洒热汗为四化。
  接着,大喇叭又传来女播音员甜美动听的声音,正在表扬青年突击队、铁姑娘班的先进事迹.激起了现场汉子们的干劲,他们纷纷脱掉上衣,光起脊梁,比赛进度……
  狂风怒号天气寒,溢洪道上摆战场。从导流隧洞到溢洪道工地,从隧洞掘进衬砌到后勤运输修配,人如潮,车如龙,白河工地无冬天。
  水库三大件: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其中溢洪道起滞洪蓄洪作用。滞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库中暂时停留。当水库的溢洪道上无闸门控制,水库蓄水位与溢洪道堰顶高程平齐时,则水库只能起到暂时滞留洪水的作用。当溢洪道设有闸门时,水库就能起到蓄洪作用,水库可以通过改变闸门开启度来调节下泄流量的大小。由于有闸门控制,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顶,并在泄洪过程中随时调节闸门开启度来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滞洪和蓄洪双重作用。
  白河水库的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天然垭口处,长200米。设泄洪闸门4孔,堰顶高程587.6米,最大泄洪量为4070立方米/秒。泄洪隧洞位于大坝右岸,进口高程587.6米,设计流量为157立方米/秒。
  1月5日,在溢洪道十连工地上,呈现出一派热烈的场面。十连副连长车建亭抡起大锤,挥汗如雨;小战士郭宝彪、盛保林推起双轮车快跑如飞,恨不得一车推走一座山;称为白河河畔上的“铁姑娘”的十连四排张红梅、王纪玲,和男同志比赛着抡锤打眼。十连的口号是:冰雪严寒何所惧,定要完成四万方!
  十四连在1975年4月头20天的时间里,在溢洪道出碴中,每人每天完成2.64立方米的土石方,超额完成了每人每天2立方米的土石方工作量。
  不怕狂风大雪下,齐心合力来筑坝。1975年6月12日,加强连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倡议书:坚持端午节不回家,大战六月份,早日贯通5号井、6号井,向七一献厚礼。当天民兵营响应书:宁可皮肉掉一层,也要超过加强连。我们溢洪道民兵营全体团员青年,响应端午节不回家的倡议。
  2.1978年
  溢洪道上重开战,民兵壮志冲霄汉。寒风呼啸鼓斗志,山高石硬步伐坚。
  出工星为伍,归来月做伴。双手劈开溢洪道,铁脚踏碎万重山。
  你追我赶搞竞赛,龙腾虎跃齐争先。奋战白河为四化,当代愚公换新天。
  ——《当代愚公换新天》民兵一连侯秀焕撰写
  9月26日,溢洪道重新开工。在民兵团的领导下,10个连队的一千多人,在10月份首战告捷。溢洪道重新施工一个月以来,堵河改道运土石2344方。10月28日,溢洪道民兵团召开了表彰大会,表彰了在溢洪道开挖和搬迁盖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溢洪道民兵团团长赵俊峰向三十连授优胜红旗一面。
  1978年11月的塞外,寒风刺骨,溢洪道的施工现场人来车往。每天都是炮声震天,钻机轰鸣。小伙子脱掉上衣,干的满头大汗。女民兵挥铣舞稿,推车飞跑。民技连没有防尘口罩,风钻工照样打眼。掏洞打眼时,直不起腰,只能跪着趴着,一镐一镐地凿岩石。不论是挖土运石,还是浇灌混凝土的,他们决心为明年上坝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月11日,指挥部召开施工会议,进行11月施工总结和交流经验。各团、营、连负责同志,各科室负责人,共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首先由溢洪道民兵团副团长李金囤、三十连指导员康保善、二十三连指导员朱留罗作了溢洪道重新施工的经验与教训的发言。
  3.1979年
  狂风飞卷黄沙,劈头盖脸落下。刺骨寒风冻手脚,钢钎铁铣结冰碴,冷吗?——不怕!车载千斤上下,胶轮压没胎花。一气拉走四十趟,滴滴汗水湿衣褂,累吗?——不怕!不怕!不怕!不怕!奋战甘把汗洒。移山大军鏖战急,治水英雄争高下。纵有千难与万险,一片丹心为四化!——《不怕》白河民工刘民生撰写
  白河引水水库工程指挥部对民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起始,每个公社组成一个民兵连,后来工地吃紧,有的公社组成几个民兵连,或民兵营。到了白河工地,由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再组成民兵团,民兵团下面为营,营下面为连、排、班。
  1979年二三月份,因各公社劳动力不足,将工地的劳力抽回,在溢洪道施工的民兵团由原来的1300多人,下降到300人,既便如此,始终坚持施工。
  三月的工地,白天晴空万里,夜晚寒冷刺骨。先锋一连的160名同志们,1979年3月担负起隧洞进口电站基坑2400方的开挖和2100方的混凝土浇铸任务。他们深感任务繁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两个施工排的70多人分成6个作业组,每个作业组三班连续不断,日夜不停,决心在汛期之前,保质保量完成电站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铸。先锋一连标兵聂造常除完成本身每天的定额外,主动帮助他人,保证了全排任务的完成。民兵郭永贵,负责爬坡机挂钩,几天来,从早晨5点一直干到夜间10点,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让人把干粮带到工地吃。由延庆县委任命的先锋一连,从白河开工以来,从前山转到后山,从后山转到前山,南北转战5次,承担过多次主攻任务。过去在隧洞掘进中,治服了“泥老虎”,传下了“108将”搏击泥浆洞的故事。
  1979年4月,白河引水工程纳入北京市建设规划,延庆县政府重新组织调配,由9个公社编成的12个连队,总计一千多人再次投入到白河工地。
  4月3日,溢洪道民兵团召开了全团施工生产动员大会,制定了新的生产计划。由城关镇新上民兵组成的十三连,干部身先士卒,带动了后勤保障人员上工地。炊事员送饭到施工现场,利用大家吃饭的时间,主动拉几车土碴。由张山营公社民兵组成的十二连,生活和施工都有困难,一些妇女出现了畏难情绪。他们组织大家到二连、八连、三十连等老连队施工现场学习,妇女安心、放心在白河,使施工顺利进行。
  抡动开山的大锤,舞起劈山的铁镐,群山齐声喊“加油”,全团奋战溢洪道。溢洪道民兵团从6月份起,不论是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夜以继日不停干。很多人上了白班再上夜班。12连女会计韩腊梅,女共青团员刘书琴在完成自己工作后,挤时间到施工现场劳动。民技连都是各连抽调的技术骨干,担负着十几个连队的打眼放炮任务。人员分散、班次变化无常。先锋一连的副连长卻风喜被抽到民技连当副连长时,正赶上家人给他相亲定婚,他毅然决然地推迟相亲时间,表示不修好溢洪道决不下战场。
  
  第二节白河工程
  1.回首1970年至1981年
  白河引水工程从1970年年初开工到1981年6月,11个春夏秋冬,领导人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风波几沉浮,临危又受命——积淀不拔的坚韧和自强不息。11载艰难险阻,11载“愚公移山”,父子来白河,夫妻到工地,兄弟姐妹齐心协力,风雨无阻,昼夜鏖战,劈山引水不畏艰难。7000米输水隧洞胜利贯通,进水塔高高耸立,溢洪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青山无墨千秋画,流水似弦万古音,一曲高山流水的琴声在耳边回响,一首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在长城内外回荡。先后有19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详情见第二章第四节白河英名录)。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火一样的青春。在输水隧洞施工中,谢志成、张进元、杨振友、陈留忠、祁永德、辛金庚6位民工牺牲。
  辛金庚,这个年仅20岁的农家子弟,在深达124米的6号井下,连续施工3年。在一次冒顶事故中,不幸英勇献身。他用生命实践了生前的誓言:“劈山凿洞为人民,要把青春献白河”。白河工地招工时,辛金庚只有15岁,被劝了回去。到了第二年,他又主动来到了工地,领导被他的这份执着感动了,破例把他留了下来。聪明肯干的辛金庚,随后成为技术骨干,来到了施工任务艰巨的六号井。1975年8月14号下午4点55分,六号竖井下发生大面积塌方,大小石块裹挟着泥土纷纷落下,刚刚过完19岁生日辛金庚没有幸免。当工友们扒开覆盖在他身上的石头时,遍体鳞伤的辛金庚已经停止了呼吸。
  还有一位牺牲时年仅19岁的小伙子谢志诚,在他牺牲的没几天,他的老父亲含悲忍痛,又把二儿子送到白河,表示“为引来白河水,让子子孙孙不再受旱灾的折磨,大小子牺牲了,值得!我还有二小子,现在送来了,让他接哥哥的班,完成他哥哥没有完成的工作。”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女青年段双凤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为保护他人的生命而光荣牺牲。沈家营公社的陈留忠、井庄公社的杨振友、城关公社的谢志成、康庄公社的李桂兰,这些在工地上光荣牺牲的年轻人,是海坨山下的好儿女,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白河工程史册。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尊重每个逝去的生命!安息吧,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你们,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没有忘记!
  滚滚白河水,穿山而过,引水入川、浇灌万亩良田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历史将印下白河民工的足迹。由香营公社组成的先锋一连,在白河工地南北转战5个回合,先后承担过竖井开挖,隧洞掘进、干渠衬砌、大坝劈坡等施工。“108将”大战泥浆洞的壮举,在白河工地传为佳话。由康庄公社民兵组成的猛虎九连,在7号井施工地段艰苦卓绝7年,先后战胜了三次大塌方,年年超额完成掘进任务。
  工地四大标兵成为前进的榜样:三连老连长张宏宽,连续7年带班在第一线,受到大家称赞。一连保管员乔树安,爱护公物、坚守岗位,誉为“白河红管家”。铁人陈跃林,带着伤痛,坚持施工第一线。铁道工刘明,百米井下工作多年。
  1974年夏天,六号井下施工吃紧,“井下铁姑娘”杨金娥等几十名女青年,主动报名到六号井下工作。她们每天推着三四百斤重的矿斗车,每天往返奔跑三十多里。汽车司机付展明多拉快跑,仅1980年超额完成任务40%,安全行车几十万公里无事故。修配连副连长郭春甫,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为保证工地机器正常运转,倾注了全部心血。
  白河工程得到了北京市水电二局的大力支持。在隧洞掘进中,他们与民兵九连一起,创造了单日掘进165米的最高纪录。北京市有关部门在白河工程的设计、地质勘探贡献了力量。白河工程是工农携手,城乡协同,军民团结,改变延庆穷面貌的一曲壮丽凯歌。
  1981年4月1日上午,指挥部召开了1980年度先进生产者、先进民兵授奖大会。首先由党委副书记周中兴工作报告。表彰了31名先进生产者和220名先进民兵。报告完毕后,由指挥部副总指挥董文宣读授奖决定。在欢快雄壮的乐曲中,先进生产者代表和先进民兵代表接受奖状和奖品。三十七连指导员朱留罗、十连副连长罗金福、修配连副连长付殿高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最后,由指挥部党委书记许丛林作了重要讲话。他总结了1980年超额完成任务的4条经验,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白河工程缓建的道理,对稳定大家情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1年6月,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接上级指示,白河工程缓建。大部分人员已撤离工地,各自回到原来的岗位。留下来的少数人员,要继续排除万难,把白河工程建设好。
  3.一波三折的白河工程
  兴建白河引水工程,可谓一波三折。施工以来,因水利部有关部门提出反对意见,对于农业灌溉,兴建水库的必要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值得研究,而且还会拦截密云水库的补水。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白河引水工程于1980年下半年宣告停工。
  1981年以来,北京连续数年干旱,官厅水库蓄水量锐减,无法保证北京西郊工业用水和各大电厂正常发电用水,因此,北京市政府紧急提出了修建白河堡水库,引白河水补给官厅水库的规划。经国家水利部批准,1981年再次恢复了白河引水工程的建设,并被列为北京市的市级工程。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决定白河引水工程重新上马,并提出“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安全施工,厉行节约,1983年建成水库。”由延庆县县长宋士荣任指挥,许丛林、颜昌远、楼望俊、陈仁、刘富存、李国钤、周中兴、董文任副指挥。
  1982年,白河工程继续上马,2月19日开土动工。要在1983年建成白河堡水库,任务相当繁重:水库周边的10个村庄均处在水库淹没区内,尽快进行村庄移民搬迁,完成溢洪道、补水渠的开挖砌衬,继续进行南北坝头劈坡、河道改流,修筑大坝路,架起妫水河上的11座桥梁……
  
  作者旁白:白河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白河工程的组织者们,从担任领导工作开始,便认真钻研和掌握水利工程技术,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绝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161页、地质出版社、2016年3月版。
  
  第三节风雪再卷征程,暴雨重洗硝烟
  1.劳动筑成幸福坝,火样青春火样红
  严寒何所惧,酷暑只等闲。风雪卷征程,暴雨洗硝烟。1982年2月白河工程重新上马。2月初,来自延庆县各乡镇的千余名民工,陆续奔赴白河工地。尽管北风呼啸、冻手冻脚,住宿简陋、吃饭困难,但民工们迎着寒流,背着行囊,沿着山间小道,大家相互扶持,来到白河,边建临时住房,边筹备上场。短短十几天里搭配起活动房屋一百余栋,通电、饮水等生活设施基本就绪。
  刚刚成立的指挥部后勤处,担负起了民工们进场的生活保障。后勤处范广明等人,重返工地的第一天,没顾得上喝一口水,放下背包,便投入板房搭配中。范广明负责搭建石塘沟民工的工棚,由于住宿的连队多,顾不上吃饭,常常是嘴巴里嚼着窝窝头,手里干着活,天天往返十几里山路。他患了感冒,扁桃腺发炎,发烧39度,坚持在石塘沟工作,工棚盖好了才到医务室拿点药。
  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新组建的修配连,有重返工地的老民工,更有叫不上名字的新民工。1982年2月1日他们到白河工地的第二天,投入了测杆坑,抬电线杆,安装电器电源设备。23名电工用了半个月时间,架设高压线5公里,完成了几座仓库线路的重新铺设维护维修。重返工地的老电工刘满山,康庄公社派来的电工赵清江,跑前跑后,互相配合,保证了工地各片的生活区按时通电。
  2月10日,由130名珍珠泉公社组成的连队开进了白河。第二天就投入了大坝的建设中。珍珠泉连队第一时间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投送了第一篇通讯稿件,开办了工地第一个农民文化夜校。
  2月16日,由白河堡公社组成的150名的连队,当天投入生产。到1982年2月底,在公路豁子开挖土方1500方。他们早晚吃住在自己家中,往返30余里山路,走在阴冷的山坡上,北风像刀片似的刮着脸。渴了,喝几口山泉水;中午饿了,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尤其是庄科村、大云盘村、小长梁村的民工们,离施工现场远,山高路滑,穿越羊肠小道到工地。轮到他们施工大夜班,为了赶山路,往往是一夜不合眼。女青年王春平、孙淑琴眼睛熬红了,照样挖土推车。57岁的老炮工卢元亮,每天要在不同时间段放4次炮,困了,裹着羊皮袄在山旯旮里迷合一会儿;口干了,用双手捧着山泉溪水润嗓子,提精神。白河堡公社连队,有攀崖撬石的排长孙德亮,有把小推车装得上尖下流的推车能手李手印、吕保责、马德良、杨桂生,有和男子汉比着干的女民兵徐桂莲、阎久莲。遇到停电或空压机故障,风钻不能使用,他们挥锤打钎。刨的刨,撬的撬,一车一车出碴土,到1982年3月,他们完成了开挖石方3303方的定额。
  1982年3月6日,旧县公社二连自接受了下游上坝中段17129方的任务后,连长耿九来、连指导员阎金恒天天带班到工地,各排之间相互挑战,采取分排包段、责任到人,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一排长阎永良、三排长鲁石顶班24小时。经过49天的艰苦努力,于4月23日,提前21天完成下游上坝中段施工任务。
  抗春寒,披风沙。184名人员组成的旧县公社连队,自1982年3月12日,接受建设筛分场的任务以来,不分白天黑夜,三个班次轮流干。筛分场包括毛料仓、沉沙池、和地廊的开挖,还包括震筛机座、料堆隔墙的浇筑衬砌。施工刚开始就碰到“拦路虎”,一米多深的山坳冻土层,一镐刨下去,溅起几个白点。一排长高双合,二排长熊大胖,三排长高双合,铣舞镐扬,卯足了劲给大伙儿做表率。大家在刺骨的寒流中,终于刨开了冻结的土地。为了加快进度,他们采取白天刨土,晚上装土的办法。连队负责人李向羽、阎秋桂、王合桂、陈留永,天天超额完成指标。
  一个多月来,指挥部安排了大批人力、车辆投入导流引渠施工中。由康庄公社组成的3个连队,采取分片、包段、定车、量方的措施,调动了积极性。他们冒着初春寒意,顶着弥漫的风沙,从早上6点施工,一直干到晚上7点,到了深夜还有一批人在加班加点挖土搬石。
  1982年3月7日开始的导流引渠工程,到4月10日下午1点20分围堰土坝合龙成功。工程按期导流,为防渗墙和大坝施工创造了条件。在4月10日下午1点围堰合龙的施工中,康庄公社连队的二排、四排、六排三个排的男女民工,在连长胡永祥,排长王金带领下,不顾水凉流急,挽起裤子,脚踩乱石,抬起草袋子,往返在没膝深的白河水中,争分夺秒完成了土坝合龙。
  车满载,轮飞转,机械上坝添手段。炮声阵阵催征人,白河民工是好汉。1982年4月21日下午2点28分,白河堡水库截流筑坝,拦洪蓄水开始了!
  筑坝会战的大批队伍开赴大坝工地。工地上人来车往,马达轰鸣,参加筑坝的单位有:北京市水利机械处,白河堡公社民兵连、西拨子公社民兵连、康庄公社民兵连等单位500余人。施工现场设了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值班室以及工地广播站。延庆县领导人段义海、陈长庚、郭春昌等参加了第一天的筑坝奠基劳动。
  为了保证筑坝会战的顺利进行。提前一天(1982年4月20日上午)指挥部召开了上坝动员广播大会。白河工地各个施工现场三千余人收听了广播。指挥部负责人许丛林作了上坝动员报告。指挥部副总指挥、主任工程师楼望俊就上坝的包工包干、按劳取酬、安全劳动作了具体布置。
  北京市水利局水利工程一处修配车间9名工人,在车间主任梁万祥的带领下,经过25天的紧张工作,于1982年4月29日按期完成了筛分场机械安装任务。安装震动筛一台、皮带运输机五台以及料斗改造等任务。在安装过程中,56岁的师傅王金法,家中孩子受伤住院,他仅在家中呆了半天,及时返回工地,投入到安装试验示范中。
  1982年5月,香营公社民兵连南坝头劈坡。面对石硬坡陡,采取山上山下双层作业,撬石排险。面对工作面狭窄,站不开人的困境,他们由原来的一班作业改为三班昼夜不停的施工。男民工赵根华从山坡上摔了下来,把脸擦破了;女青年卢九仙把腿摔肿了,劝他们休息,他俩说什么也不肯下工地。老民工卢石来看到空压机没有水了,便主动到河边去挑水。他攀悬崖、走峭壁,往返两里地把水送到山头。
  5月11日上午,城关公社民兵连在白河工地南环路山脚下施工。白拴林蹲在地上,手握钢钎,李智站稳脚跟,挥动铁锤,叮当作响,碎片碎块。两人正干得欢,突然山上一块大石头滚动下来,眼看就要砸到白栓林的头上。就在这危险的时刻,李智一抻手,将白栓林的脑袋搂到怀中,石头擦过白拴林的肩膀滚落到河沟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伤亡事故。大家夸赞李智临危不惧,舍身救人。
  钢臂铁马显神通,万方砂料几日功。百万大坝起基业,十里长隧向官厅。
  时代能组移山力,群杰必奏禹王功。待等平湖映秋月,无数画舫迎宾朋。
  ——白河堡水库工地(七律)/陈超、1982年6月15日
  注:1982年6月,延庆县人大办公室陈超到白河工地参加劳动后,有《白河堡水库工地》七律一首。钢臂:指掘土机。铁马:指翻斗车。几日功:指1982年4月中旬到1982年6月上旬,仅50余天,砂石料上坝达11万方,平均每万方用5天多的时间。十里长隧:白河输水隧洞,全长7100米,是目前华北地区最长的输水涵洞。平湖秋月:杭州西湖一景,借指白河堡水库将成为北京的游览胜地。
  春风吹动红旗飘,佛爷岭下逞英豪。为锁蛟龙齐备战,汛期未到坝修好。1982年6月12日起,白河堡流域阴雨连绵,时而电闪雷鸣,时而狂风暴雨。6月15日白河过水量猛增到59个流量,由于下堡水文站及时报讯,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整个工程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国家财产没有受到损失。
  每年6月1日至9月15日为汛期,7月20日至8月10日是主汛期。各单位负责人、抢险队员全员备勤,进入24小时防汛备战状态,准备抢险救灾。进入汛期以来,北京市委书记王宪、延庆县委书记段义海到白河工地现场检查防汛工作。根据预测预报,白河工地要立足于百年不遇的近千个流量的特大洪水。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已对正在施工的大坝和民工的生活区,安排了具体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疏通,保证上坝的沙石料不被洪水冲走。对坝体用块石砌护,关键部位用铁丝笼罩护。组织了精明强干的巡逻队伍,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分散在佛爷顶山前山后各片的施工连队,做了应急演练,一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联系中断,各片分散队伍能够各自为战,安全渡汛。
  1982年9月26日起,截至11月6日,下屯民兵连完成整修水库南环公路7000米。工程提前19天,保证了明年修建大坝上料的顺利进行。车辆不足,他们把仅有的车辆集中到挖方、垫方地段。施工人员不够,全连所有的后勤人员到作业面干活。施工线路长,采取分段包干的办法,分解到各排各班各组,包片到人。计分付酬、超分多得,有的妇女一天能挣380分,有的壮劳动,一天能拉80车,合计8方土石。你追我赶,班组之间劳动竞赛。
  凌晨,望着星星到工地;傍晚,迎着月亮回工棚。参加施工的各连队进行细清、边夯、削坡、修路,配合默契。溢洪道上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初冬寒气逼人,青年人穿着单衣,挥铣撮土,干得满头大汗。采石场上的汉子们,一个个汗水淋淋,叮当叮当、铿锵作响,他们用钢钎撬起向往的生活。风钻工握风枪,一双铁手震山川。机电连电焊工,焊接处银光闪闪。料场上,机器轰鸣,铁臂飞转。公路上,汽车穿梭,人来车往。整个工地场景火热。工期一再提前,1983年6月完成大坝填筑,拦洪蓄,胜利在望。
  2.拦河大坝横山川,管叫洪水不出山
  白河堡水库大坝防渗墙圆满完工。从1982年4月2日开钻,到1982年8月15日最后一孔浇筑完成,结过145天的艰苦努力,大坝钻孔进尺4745米,浇筑混凝土3967方,大坝防渗墙圆满完工。在大坝防渗墙后期施工中,由于连续大风和降雨,停水停电,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北京市基础总队一队队长武卜元、机长陈永昌整天在工地上埋头干活。洪水来了,他们就排洪泄水;风沙来了,他们就整理场地。停电了,他们就坚守岗位,只要来电,立即开动钻机,工效达到每台班凿孔进尺1.82米。7月24日,暴雨加上洪水,大坝防渗墙4个钻孔坍塌,机长项怀常不顾连日疲倦,带领30名机组人员清理场地,铺设铁板,连续完成3个塌槽的清理,为大坝防渗墙混凝土浇灌赢得了时间。
  1982年9月3日,白河堡水库大坝南坝开始上坝,北京市机械公司投入了上坝会战中。80名工人,22辆运输车,4台挖土机、4台推土机不停的运转。每个班每日定额17趟,但司机们每日运输40趟,超额完成20万方的运土任务。
  1982年9月3日21时,白河堡水库大坝南坝开始上坝。汛期过后是水库大坝施工的黄金时间,力争天寒地冻之前上坝土方量达到80万方。上坝前,先清除大坝地基的淤泥杂物。从8月26日凌晨开始,24小时全天作业,七班人马轮番上阵、昼夜不停。7部推土机、3台挖土机、3台“泰托拉148”来来往往,轰轰隆隆,人停机不停。指挥部生产科长田有孝现场指挥。指挥部机械处几位正副队长宋纪民、卢振海、张书清,现场带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近十天的清基施工中,他们每天只休息三个多小时,其它时间全部在工地上忙活。白河堡、张山营、旧县、黑汉岭这4个公社的民兵连的负责人带头上坝清基,挥铲运送垃圾。领导人的模范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大家听从调动,提前到位,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工作。由于大家的努力和机械化的操作,9月2日凌晨完成了15000方的清基任务。
  拦河筑坝出平湖,水电双丰壮首都。塞外明珠传万代,中华儿女绘新图。
  ——章异之题赠白河堡水库工地同志们、1982年10月13日撰文。章异之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席。
  3.拦流洪水三百丈,收蓄金波一千里
  从1982年4月21日开始上坝,到12月16日,已经完成坝体筑坝75万方,超额15万方三千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北京市水利工程指挥部下达的1982年60万方的筑坝任务。
  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汛期(1982年6月15日)之前,在大坝左岸完成上坝方量十万立方米,高度达到568.5米。在全体水库建设者的努力下,于6月5日提前完成了任务,筑坝高度达569.6米。此外,还清基、清料场土方16.85万立方米,修路12公里,坝头劈坡1.8万立方米,为今年安全渡汛创造了条件。指挥部科学安排、有条不紊地抓紧料场、道路、排水、风、水、电供应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关单位环环紧扣、争分夺秒,坚持每天召开现场问题讨论会,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担负上坝主要任务的北京市水利机械工程处,克服料场复杂的困难,组织了40台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各种筑坝材料同时顺利上场。在全体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的协作下,筑坝材料合格率达到了100%。
  负责防渗墙及灌浆施工的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总队,抢在今年洪水到来之前,完成了大坝右半部防渗墙混凝土浇灌任务。根据20年一遇洪水标准,除留出必要的引洪河道外,又安排5千米长的清基,同时继续日夜不停的筑坝,以此减轻汛期后的上坝工作量。
  安全渡汛之后,大家筑坝的情绪更加激昂。北京市水利机械工程处日夜奋战,一个月清挖土石60万方。在九月、十月筑坝的黄金季节,人员不休假,满装快拉,三班轮流作业。1982年10月30日,提前6天完成570高程填筑粘土十万方后,又一股作气,奋战9天,拿下了575高程填筑粘土30万方,到12月底圆满完成了全年75万方的上坝任务。北京市市政机械公司分片负责、定岗定班,充分发挥了机械化的威力。12月中旬,因气温急骤下降,除少数连队修建明年上坝的道路外,大部分连队暂停冬季施工,已于12月18日退场。
  4.1983年——佛爷顶下荡清波,山间花海一望收
  蓄水拦洪锁蛟龙,变患为利福无边。经过冬季整修以后,从1983年3月23日起,8个公社的一千多民工,投入了坝头开挖和砌石护坡施工中。
  水库防汛迫在眉睫。5月12日,白河引水工程副总指挥李国钤主持召开了防汛会议,成立了由李国钤任组长、由副总指挥周中兴、董文、楼望俊为副组长的防汛办公室,组建了枕戈待旦的抢险队,对库区的一切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测,该搬迁的搬迁,该维护的维护。
  北京市水利机械施工处全力以赴投入白河堡工程,是土坝填筑的挖、装、运、平、压直至削坡的主力。主任王恩坤一直盯在工地。田有孝、宋士廉、金水招、姚克宗、王庭孝、段继禹、王寿山、高勇等吃住在工地,多数负责生产技术工作的领导长期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5月14日到5月28日,北京市水利机械施工处和延庆县公路管理所小分队,密切合作,机械上坝土石方达到了一百万方。
  登上白河大坝,遥望长城箭楼远,俯视燕山群峰低。到1983年5月底,坝体越筑越高,上坝路越走越难,坝面越来越小,设计质量越来越精确,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为夺取最后胜利,为创出全优工程,5月29日,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召开了工程会议,布置了下阶段的任务。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市水工机械厂、市机械处、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总队二队等单位。
  一个坚持真理的人,有时是遭人嫉妒和受人诬陷最多的人。工程指挥部及时召开大会。会上表扬了指挥部副总指挥、主任工程师楼望俊,他废寝忘食的工作。表扬了北京机械公司主任王恩增、副书记刘文凯、工程师宋仕廉、田有孝等,班班不离现场,在施工最紧张局势下,连续20小时不休息,保障了施工顺利进行。
  3月1日,由北京市水工机械厂组成的13人安装队进驻导流泄洪洞以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一个人顶两个人干,到5月底,保质保量完成了溢洪道四孔闸门的安装。
  延庆县黑汉岭公社连队,3月开始在下游坝面砌石护坡以来,晚上开山劈坡,白天砌石坝面,进度快、质量好,月月超额完成任务,为大坝完工赢得了时间。
  白河堡水库从1970年9月6日开工建设,至1983年全部竣工。工程标准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泄洪洞、南北干渠等,控制流域面积(云州水库以下)2657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9060万立方米,坝址高程560米,是北京第五大水库,也是北京地区海拔最高的水库。
  5.秦氏父子故事
  现已退休的秦晓新是白河水库管理处普通职工,他们秦家两代、父子3人(父亲秦联珠、儿子秦晓新、秦晓峰)从事水文观查勘测工作,他们秉承白河人的意志,传递白河人的精神。过去的三十多年,秦晓新的足迹遍布河道和干渠。为了测洪峰,为了给施工的白河水库发出准确的情报,他曾经几天几夜不合眼,甚至不顾山上滑落的碎石和湍急的河水,站在河道中央记录着一道道数据。在一次次留下精准数据的同时,也留下了去不了根的腿疼和腰部疾患。
  您知道“五库联调示意图”吗?青山巍巍水悠悠,是谁牵着银龙走?阳光下渠水清澈见底,人们脱去多余的衣物,在水边歌唱舞蹈……请阅读第七章白河干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