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品名称:炊烟 作者:北方夜宣 发布时间:2020-01-14 22:15:44 字数:3370
杨树能遮挡住夏天毒辣的太阳,却遮挡不住从树上传来的知了的聒噪。田间的地头里,总能看到几个男女起起落落的身影。肖彩霞住的地方在许昌的一个小角落里,她的童年都是在这片不起眼的土地上度过的。她也说不清楚自己住的地方有几个村子,只知道就在几条路以外还有几个像她们这里一样的同姓村子。大家都以姓加上“庄”来称呼。几年前,县里把这几个庄归成了一个村,派了一个男老师下乡到孙庄新盖的那个小学里教书。大家听说是从大城市来的大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去“欣赏”。最后那个男老师在这儿待了两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走了。肖彩霞这年10岁,她在前一年辍学了。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在孙庄上完学就顺着最近的小路跑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就听着父亲冷淡地说道:“我看……这上学也没啥用处,就是大家跟着城里的风气走;女孩子以后找个人家嫁也不错了,家里现在的条件也供不上什么读书人了;再说肖硕还没有断奶呢,秋霞、晓霞又那么小……”
“那也得问问闺女愿不愿不上吧……”母亲是个少有的温柔人,应对父亲的冷淡她像是已经习惯了一般,也习惯了凡事听他做主。
肖彩霞走到屋子门口,她听着他们俩的对话,心里猜得八九不离十了。她一开始对上学也没什么想法,只是有一天去二姨家送东西的时候,路过了那个小学,正好见着和她一样的孩子从学校里面出来,两个三个挽着手说说笑笑的。那时起,肖彩霞的心里就莫名地对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和向往。后来,她总是趁着下午弟弟睡着、妹妹在院里玩耍偷偷跑到那里,假装路过,探探脖子往里瞧瞧,再装作没事人跑回来。8岁那年,孙庄的小学盖起来还没多久,那个城市来的男老师就到各个庄鼓舞乡民把家里差不多大的孩子送去上学。也许是新鲜,也许是好奇,各个庄但凡不是特别揭不开锅的都把家里的一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去了。她母亲看周围的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去了,就和父亲商量了商量把肖彩霞一起送去了。
肖彩霞在门口听了两句,就转身走向西边的屋子里去。她看见秋霞和晓霞正在逗刚醒的肖硕。她将书包挂在门后的钉子上,尽管书包已经被母亲补了好几次,但她还是不愿意放在妹妹能碰到的地方,仿佛这个书包是家里唯一神圣的东西。
那天晚上吃完饭,父亲被人叫出去打牌了,母亲在厨房洗洗刷刷后,拿着针线筐到了西边屋里。肖彩霞那时正在昏黄的电灯下看着一本破旧的书,那本书是她向班里的一个女生磨了好几次才借回来的。母亲把筐子放在了床上,补着父亲的破了好几次的裤子。
“妈,爸和你说啥?”肖彩霞注视着手中的书,不曾抬起头。
她说完,屋子里像是比刚才更静了,只有弟弟妹妹们熟睡的呼吸声、时不时伴着蛾子撞击电灯的扑棱声。
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开口道:“彩霞,你看自从你爸去年摔断了腿后,干啥都不利索了,家里也都快揭不开锅了,你弟你妹又都那么小,我跟你爸商量……不然……明儿开始就别去上学了吧!再说,再过几天麦子也该收了,忙都忙不过来……你爸说现在上学也没啥用……咱就不去了吧!”
屋里又是一阵的沉默,外面的蛐蛐叫得厉害了,秋霞翻了个身,“嗯”了一声。那飞蛾还在拼命地撞着电灯,像是下一秒电灯就能给它撞碎了一样。
肖彩霞抬起了头,母亲正在看着自己。母亲什么时候都是温柔的,她的眼神里没有胁迫,没有要求,只是这样温柔地看着肖彩霞。
“好。”肖彩霞的内心十分复杂,就像当初她得知父母要送她去上学时一样复杂。也许,同样的事情做久了就成了习惯,习惯久了就不愿意随意改变……她刚刚习惯了学校,现在又要重新习惯以前的生活了……
“行,别难过……上学也没啥好的…在家里学点针线活,做做饭,以后找个好婆家就够了。”母亲边抚摸着自己女儿的头,一边小声地说着。其实,她也知道,自己的大女儿受委屈,只是她也知道一切都没有吃饱穿暖重要,都没有活着重要。
肖彩霞今年也有20岁了,按照农村人的说法,这样年纪的姑娘早就该寻个好婆家了。农村人也没有什么文化,父母托个媒婆到别的庄看看哪个小伙子年纪差不多的,两人见个面,交换个信物就算同意,紧接着就嫁过去了……大家也都知道对方的经济条件,不敢奢求什么昂贵的彩礼嫁妆。结婚那天新郎新娘子能穿上一整套新衣服就特别不错了。
打从心眼里,肖彩霞其实不愿结婚。在她看来结婚就是她从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里出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家里,作为妻子的她要像母亲一样考虑家庭,考虑父母,考虑丈夫,考虑孩子……这显然要麻烦得多,也要痛苦得多。
“哎!彩霞,你看好多和你一样大的姑娘都嫁咱这来了,你咋还不嫁嘞?”地头不远处的一个女人朝肖彩霞嚷着。肖彩霞的思绪就像平静的湖面被石头击打后泛起了层层涟漪一样。她知道,那是隔壁肖二家的媳妇儿,平常没什么事就爱跟别人唠叨这唠叨那的。
“家里还有一大堆活呢?他爸腿脚又不利落,秋霞、晓霞还上小学,肖硕又那么小…吃都吃不饱了,还想啥嫁人呢?”母亲停下锄地的活,对着不远处的女人笑着说。
肖彩霞头也不抬弯着腰锄着地。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锄头砸在野草上,就像野草是铁生成的。
“他爸又出去找活干了,家里还有好几张嘴等着吃饭呢,嫁人的事还是等他爸回来再说吧!”母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那女人听的,又好像是说给肖彩霞听的。
“那彩霞你可得盼着你爸早点回来呀!”那女人冲着肖彩霞笑嘻嘻地嚷着。
肖彩霞不曾抬头,只是闷头锄着同一块地方。母亲看女儿没有回答便客气性地笑了一笑。
还没晌午,太阳就高高挂在天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棉被包裹着这些庄稼人。渐渐地大家连说笑的力气都没有了,庄稼人身上的破布衣裳被汗水无情地浸湿,紧紧地黏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那地头的知了的聒噪,时不时掺杂着几声鸟叫,却显得这片快要被太阳烤焦的田地格外寂静。每个人沉浸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之中,直到自己的家里人跑到地里喊着回去吃饭。
“妈!姐!回去吃饭吧,饭中了!”麦田边上,肖秋霞扯着嗓子喊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村里的人想着这一家的三个闺女慢慢地也都成了大姑娘,脸上的稚嫩褪去了几分,本来松松垮垮的衣衫也被撑了起来,长袖袖口早已盖不住她们的手腕了。相同年纪的少年从边上经过,总会忍不住多看一眼。
“这闺女,让她好好在学校呆着,又回来那么早干什么?”母亲抬头看着不远处的肖秋霞皱了皱眉。
“她是不是又没跟老师说就自己偷偷跑回来了?”肖彩霞停下手中的活,到一边提溜着水壶拿起锄头朝着肖秋霞的方向走去。
母亲在背后叹了叹气,跟在肖彩霞的身后。
肖秋霞比肖彩霞小了七岁,今年的她已经上初中了。但她却没有像肖晓霞和肖硕那样热爱上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村子里就那么十几个孩子考上了初中,其中就正好有她。周围几家要好的亲戚邻居都觉得这孩子聪明,要不是父母觉得这件事在村子里挺有面子的,再加上家里经济还宽裕,让她去上学,她才不愿意到那种鬼地方去呢!
到学校的她也不愿意学习,这年头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还学什么习呀!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到地里干个活来的实在呢!因此天天因为为各种原因被老师打,成了老师眼中的泼皮。久了,她就更厌烦学校,甚至觉得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就是不可理喻。时常趁着中午快放学的空随便找了个理由跑回家为下地的肖彩霞和母亲做饭。每每跑到家门口,身上的衣裳就湿得透透的,双手撑着膝盖上不停地喘息……喘息……
“秋霞,你不好好在学校待着,咋老是往家里跑呢?”到了家门口,母亲一边将锄头靠在门口,一边朝正在往筐里拿馍的肖秋霞喊着。
“妈,你就别喊了,在学校天天坐在屋子里盯着老师看,老师没烦,我都看烦了!”肖秋霞和肖彩霞已经将面糊盛好了。
“你不愿上学?”肖彩霞从筐里拿了个烙馍。
“上学多舒服,你看你姐想上还没捞着上,你这有机会还不好好珍惜!那晓霞、肖硕中午也都待在学校好好上课。你这咋天天往回跑呢?”母亲把撕下的烙馍放进嘴里。
“那上学有啥用处?你看那学校的老师各个也都是初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的,那不也是天天穿着补丁衣裳!”肖秋霞贪婪地将一大瓣糖醋蒜放进嘴里。在这样烈日高照的大中午头儿跑回来,消耗了太多体力。
“哎……你这孩子呀!”母亲看着她摇了摇头。
“妈!我不想去上学了!”肖秋霞将碗筷放下,看着母亲。
肖彩霞抬起头,看了看边上的肖秋霞,又看了看母亲。接着继续将铁盆里的菜夹到自己的烙馍上,连着烙馍一起咬了下去。
“这事等你爸回来再说吧……你爸那天托人往家里捎信儿说自己腿又开始疼了,那老板又嫌他腿脚不太好就不让他干了,再过几天就回来了。等到你爸回来问问你爸吧!”母亲也不曾抬头看肖秋霞,只是往自己的烙馍里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