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史话三国两晋南北朝春秋盛宴>第一章 乱世揭幕第一单元:戚宦之争

第一章 乱世揭幕第一单元:戚宦之争

作品名称:史话三国两晋南北朝春秋盛宴      作者:文殊君      发布时间:2019-12-14 08:44:05      字数:8868

  大凡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或帝王昏庸无能,或新君子幼母壮等,这就为外戚、宦官操纵朝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东汉末年的外戚宦官专政便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典型说明。
  很多历史学家或学者认为东汉末年的戚宦之争起因有二。
  其一,西汉开国皇后吕雉的称制,结果造成后来吕氏专政的局势。到汉武帝时,又设大司马大将军一职,规定必须由外戚担任,加重了外戚的权势。在西汉,权势高的外戚有高皇帝(刘邦)、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时期的吕氏;文帝及景帝时薄氏、窦氏、田氏;武帝时卫氏、霍氏、李氏;昭帝时上官氏;废帝、宣帝时的霍氏、史氏、许氏;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时的王氏、傅氏、丁氏、许氏。
  其二,东汉的汉光武帝削弱三公之军政权力:汉光武帝因惧丞相权力过大会篡位,是以削弱三公之权力,结果使得常担任内朝官职的外戚或宦官没有了三公的制衡。
  话说西汉末年,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于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王莽代汉后大肆改革,很快引发了各地农民起义。公元25年,在绿林农民起义下,王莽政权被农民推翻。参加过绿林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是为东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及其亲贵、亲信以丞相及三公之资篡权的教训。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及丞相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代皇帝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明章之治”。
  可以说东汉王朝建立之初,对外戚的防范极严。所以,一开始东汉政权机制运转还属正常。然而熟读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好像整个东汉在很早以前就与刘秀设想的已背道而驰。似乎仇恨与杀戮在外戚与宦官之间不断展开着,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这是因为东汉高度集中皇权,所以对皇帝的能力要求极高,一旦皇帝不能胜任,结果不言而喻。
  我们都知道东汉有十三个皇帝,却有十个没活过四十岁,四个去世时没有子嗣。继位则有十一个不到二十岁。其中年龄最大的章帝十九岁,最小的殇帝不过百日,冲帝只有两岁,质帝只有八岁。
  这就留下了两个问题:
  第一,先帝没有儿子,就只能到宗室藩王中找继承人。
  第二,天子不能亲政,就只能由太后临朝,外戚执政。这也是吕后时期留下的“传统”。
  因此东汉出现了六次太后临朝,六次外戚执政。外戚掌权,皇帝当然不高兴。所以,这些少年皇帝亲政以后,就要夺权。能帮忙的,则是身边人,那就宦官。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帮着甚至代替皇帝杀外戚。
  话说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立三皇子刘庆为皇太子。此时的窦皇后虽无子嗣,却已收养了梁贵人之子刘肇。
  窦皇后生性猜忌,因此,三年后(82年)窦皇后诬陷皇太子刘庆有不臣之心,刘庆被废为清河王,改立四皇子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东汉第四位皇帝。实际上从此刻起,一部长篇的东汉宫廷史及戚宦之争拉开序幕。
  汉和帝刘肇继位时,年仅11岁,难以视政,所谓子幼母壮,只好由其嫡母窦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听政,必然要倚重其娘家亲属以为辅助。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由此开始了外戚专政的局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对于征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甚至指责窦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重创北匈奴后,是否继续设立北单于,朝臣坚决反对,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同意窦宪的奏请。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当初,和帝刘肇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称之“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算止住了这场闹剧。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的贵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时臣趋炎附势的风气。
  更甚的是窦宪还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
  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穰侯邓叠和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母亲元氏,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其中元氏、郭举都出入宫廷,而郭举又得到窦太后的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
  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刘肇与内外臣僚无法亲身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而已。刘肇认为朝中大小官员无不依附窦宪,唯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而有心计,不谄事窦氏集团,便同他密谋,决定除掉窦宪。由于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暂且隐忍而未敢发动。恰在此刻,窦宪和邓叠全都回到了京城。当时清河王刘庆(即窦氏所陷害的废太子)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之人,不敢让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刘肇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因窦太后的缘故,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为他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以后,全都强迫命令自杀。
  窦氏一党虽然混乱朝政,但军事上彻底击破北匈奴主力,这还是值得肯定的。
  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减免赋税、安置流民、招贤纳士、宽缓刑罚、体恤庶民、复置西域都护。加上之前窦宪彻底击破北匈奴。可谓“永元一朝,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然而,就在永元十七年(105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刘肇,不幸病逝。而后的东汉政权就在外戚与宦官的争夺打斗中摇来晃去,皇帝就似任人摆弄的扯线木偶,完全沦成了傀儡。
  汉和帝病逝后,其养于民间仅百多天的少子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乃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而且不到数月,年仅一岁的殇帝便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刘隆当皇帝时,因为年幼,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汉殇帝夭折后,汉和帝的邓皇后邓绥即汉殇帝时邓太后与其兄弟邓骘迎立年仅13岁的和帝之侄刘祜(即章帝时废太子刘庆之子)为帝,是为安帝,邓太后便掌握大权,引用外戚,但她汲取窦太后的覆灭的教训,尽量恭谨守法,礼待宦官郑众、蔡伦(正是造纸术的蔡伦)等人,尚保平安无事。
  然而,刘祜即位,却没有赶上好时候。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争长达11年之久,耗费巨大,使东汉元气大伤。延光二年(123年),西部传求消息,北匈奴和车师联兵,进攻河。西四郡。大臣们都主张放弃西域,退回玉门关内。只有从边疆回京城汇报情况的敦煌太守张当力排众议,廷尉陈忠也认为西域和中原的关系已久,轻易放弃就会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安帝采纳了张当、陈忠的意见,并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500士兵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后,依靠河西四郡和两域属国的军事支援,击退匈奴,降服车师,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畅通。
  边疆多事的同时,国内也灾害连年,人心浮动。在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延光三年(124年),京城和23个郡国发生了地震,36个郡国发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此时,虽说是刘祜当皇帝,但实际政务大权仍然握在邓太皇太后和邓骘手中。邓太皇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剿乡侯郑众和尚方令蔡伦。朝臣见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于是密集一批对此同样不满的官僚士大夫,准备发动政变,要杀死邓骘及郑众、蔡伦,废黜太皇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刘胜为帝。消息不慎走漏,邓太皇太后先发制人,镇压了叛乱。
  永宁元年(120年),安帝已26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安帝已经成年,应该独立处理政务。邓太皇太后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太皇太后的弟弟、越骑校尉邓康,也劝其退居深宫,不再干预政事。邓太皇太后仍然固执己见。邓康见太皇太后不纳谏,称病不朝。邓太皇太后一怒之下,将邓康免官,并开除了邓康的族籍。
  不过,在东汉几个得势的外戚集团中,邓氏的表现是比较好的。邓太皇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奖励有关官员,当然也包括邓骘,增封了三千户食邑。邓氏兄弟辞让不受,以至于使者来时都躲起来,最后只好作罢。平时,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勤劳王事。这当然与邓太皇太后对她的家族严格要求有关。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消除皇权和外戚势力的尖锐矛盾。
  永宁二年(121年),邓太皇太后去世,安帝亲政。这时,在安帝周围已形成了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安帝早就不满受制于邓太皇太后的地位,太皇太后的死对他来讲无异于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太皇太后死后不久,有几个以前受过太皇太后惩罚的官人诬告太皇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闾阴谋废安帝,另立平原王为帝。这一诬告正中安帝下怀,邓悝等被判为谋反罪处死,邓骘完全不知情,被免官归郡,受郡县官吏的逼迫而死。因邓骘无罪遇害,大臣们不服,大司农朱宠等仗义执言,为其鸣冤叫屈。为平息官员们的怨气,安帝又假惺惺地谴责州郡官员,并命令妥善安葬了邓骘。
  可以说邓氏外戚对于东汉还是作了不少贡献的。在太后邓绥的治理下,东汉国家经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下仍能获得复苏,社会渐渐安定。邓绥执政期间,外戚宦官均不能为祸,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采纳西域都护任留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以平息。而且邓太后并不像其他称制的太后,并没有淫乱后宫,有没做出出格的违背祖制之事,至多也就是任人唯亲,大封子弟为侯,但其子弟尚能自我约束,从未做出破格之事,甚至于还劝邓太后还政于成年皇帝。
  邓氏被灭,宦官并未得势,安帝又引其母家耿氏,妻家阎氏等外戚掌权,但更加骄横无度,政治也愈加腐败。安帝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安帝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更加受到宠爱,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不作。伯荣有一次到甘陵去,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着伯荣的车子叩首行礼。
  这时候,官僚集团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以杨震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安帝约束、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但安帝总是置之不理。而被揭发的宦官们则乘机诬告,最终处死了正直的杨震(即弘农杨氏先祖)。
  就在内忧外患四起之时,皇宫中为争夺帝位继承权又开始了殊死的斗争。安帝的阎皇后多年不育,永宁元年(120年),安帝立宫人李氏所生之子刘保为太子。李氏在此以前已被阎皇后鸩杀。阎皇后怕太子继位以后会追究杀母之仇,处心积虑地要将刘保除去。阎皇后与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先将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然后又向安帝进谗言,说刘保行为过恶,不宜处太子之位。安帝宠爱阎皇后,于是有了废立之心。太子的废立要经大臣们讨论,大将军耿宝秉承阎皇后意旨,力主废黜刘保。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则反驳说:“人生年末满15,过恶尚未及身,望陛下为太子选德行高操的师傅,辅导以礼义,自然行为有方。”只是安帝并不觉悟,竟废黜了刘保,另封他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日(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汉安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三月十三日,车驾驱驰,回到皇宫。三月十四日晚上,才为汉安帝发丧,尊阎姬为皇太后,由阎姬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阎姬想长久独揽朝政,图谋立幼年皇帝,便与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谋,拥立年幼的汉章帝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皇帝,史称少帝,是为东汉前少帝。
  延光四年(125年)十月,刘懿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一病不起,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现在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阎显认为很对。十月二十七日,继位仅两百余日的少帝刘懿去世,阎显与江京等故技重施,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而此时刘保得知消息后,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十一月初四日晚上,济北王、河间王王子还没有来到京城。对外戚独揽朝政,宦官早心怀不满,意图夺权,这时见时机一到,宦官孙程等19人共谋,发动宫廷政变,杀掉阎显及其同党,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比景县,拥立前废太子济阴王刘保(汉安帝刘祜之子)为帝,是为汉顺帝,宦官声望陡然升高,他们既被封侯,又被破例恩准可以收养子以传袭爵位。
  顺帝时,以皇后父梁商为大将军执政,此后开始长达20余年之久的梁氏专权。梁商死,顺帝又任命梁商子梁冀为大将军执政,东汉的外戚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败时期。梁冀不学无术,无才无德,向来横行不法。
  汉安二年八月初六日(144年9月20日),年仅30岁的汉顺帝刘保去世,当时汉顺帝的皇后梁妠因没有儿子,因此只得立未满2周岁的虞美人之子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尊梁妠为皇太后。由于冲帝年幼,梁太后临朝听政,其兄大将军梁冀掌握大权。八月十三日,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总领尚书事务。
  汉冲帝继位不久便患病,梁冀征召汉章帝刘炟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到洛阳都亭,准备等汉冲帝去世后,就立他为皇帝。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145年2月15日),汉冲帝在玉堂前殿去世,时年未满3周岁。
  汉冲帝过世后,当时尊称为梁太后的汉顺帝皇后之弟外戚权臣梁冀拥立年仅8岁的刘缵(章帝长子千乘王刘伉之曾孙)为帝,是为汉质帝。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虽然才8岁,但幼而聪明,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质帝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质帝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质帝吃过毒饼,顿觉气闷肚痛,年仅9岁的质帝就这么被梁冀给毒死了,死后的谥号为“质帝”。
  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后,立十五岁的蠡武侯刘志(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为帝,史称“汉桓帝”。桓帝即位后,梁太后又让刘志娶梁冀之妹为皇后,梁氏因此更加飞扬跋扈,权震朝野。而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同性恋人,详见西汉哀帝与董贤同塌而眠断袖的典故),后被太后梁妠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桓帝,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
  梁冀身为大将军执政,又有皇太后、皇后两个妹妹镇守宫中,许多宦官也是他安插的亲信,皇帝已处于他监控之下,甚至生命安全也为其掌握。桓帝为了讨好外戚,既增加梁冀封邑,又增加梁冀所领大将军府的官属,倍于三公;又封梁冀的兄弟和儿子皆为万户侯。梁冀的封户前后共3万户。梁冀掌政,其妻孙寿也大获封赏,被封为襄城君子,兼食阳翟租税。又加赐赤绂,和长公主相同待遇。梁冀嚣张的气焰使人望而生畏,不但不敢得罪,而且还必须顺从拍随,凡朝廷百官升迁,都要先到梁家求见谢恩,然后才敢去政府部门报到任职,太尉李固、杜乔等耿直之士不肯依附他,都被他诬陷处死。文武百官,顺之者生,逆之者死。他还不惜用诬蔑、下毒、强取豪夺等手段,威吓众人。桓帝曾大会公卿,共议如何特殊礼遇梁冀之事。有司奏请准许梁冀入朝不趋,带剑上殿,谒赞时不称名,其礼仪比于西汉开国功臣萧何。以定陶、阳成余户、增其封地为4县,其势比东汉开国功臣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比于西汉中兴功臣霍光。群臣朝会时,为其独辟席位,凌驾于三公之上。对于这样优厚的待遇,梁冀心里还不高兴,觉得有司所奏礼薄。从此,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政事无论大小,莫不由他谘决之。
  梁冀在政治上无法无天,生活上更是骄奢淫佚。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梁氏为了炫耀其灼天气焰,大肆修建豪华宅地、园林,皇宫般富丽堂皇,他在首都附近辟猎场,逶迤千里。设兔苑养兔,绵延数十里,征发吏民费数年工时才得以完成。曾令各地上交活兔,不得有任何损伤,违者死罪。曾有一西域商人不知禁令,误杀一兔,结果因此处死者竟达10多人。他还将数千良民掠为奴婢,又称之为“自卖人”,视东汉禁令为废纸。各地贡献给皇帝的珍品,上等者皆选送梁府,剩下者才交皇宫。据统计,梁氏一门前后有7人封侯,女子7人被封君(相当于侯),2人为大将军,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娶公主为妻者3人,文武大臣57人,掌权20余年,拥立三位皇帝,是东汉外戚中无有比拟的权臣。
  外戚灼天气焰引起宦官不满,斗争时明时暗。不难想象,汉桓帝过的是什么日子。外有外戚权臣梁冀等梁氏一门,内有两宫梁氏皇太后与皇后。梁皇后甚至比他哥哥更跋扈,皇帝喜欢哪个女人,皇后就把她毒死。
  桓帝为外戚所制,对于梁冀的横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于他的两个妹妹都在自己身边,不敢发作。
  延熹二年(159),梁冀二妹梁皇后去世,年已28岁的桓帝还未能亲政,于是开始策划诛灭梁氏。因为桓帝身边到处都是梁氏一党的爪牙,于是他去上厕所的时候,单独叫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桓帝于是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诛除梁冀,并用牙齿咬破单超手臂歃血为盟。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丁丑,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5人发动政变,汉桓帝亲自上殿指挥,一面让尚书令守卫宫省看护符节,一面让近卫军包围梁府。结果梁冀夫妇自杀,梁氏及妻孙氏家族无分老少长幼全部斩首示众,其他公卿大臣因牵连而死的数十人,门生故吏免官三百多人,朝廷的高官几乎被罢黜一空。被没收的梁冀家财,拍卖后得钱30多亿,朝廷因此而减当年天下租税之半。这才把政权从外戚手里夺了回来。
  然而梁氏外戚虽然被铲灭了,但是,政权实际上并未回到桓帝的手中,而是为宦官们所掌握,单超、徐璜等5人因诛外戚有功,同日封侯,世称之为五侯。又小黄门刘普、赵忠等8人也被封为乡侯。宦官执政,情况比外戚执政并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加腐败混乱。他们把宗族亲戚派到地方上担任刺史、太守,贪赃枉法,榨取民财,形同盗贼。单超弟单安为河东太守、弟子匡(即单安之子单匡)为济阴太守,徐璜弟徐盛为河内太守,左悺弟左敏为陈留太守,具瑗兄具恭为沛相,都是为害当地的贪官。徐璜兄子徐宣为下邳令,因求汝南太守女不得,竟然发吏将其女捕到衙署,用箭射死,埋尸县衙。宦官五侯及其亲属的专横,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桓帝也开始担忧,所以对四侯又慢慢开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览等,分夺他们的权力,继而借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对他们进行打击。然而侯览及其亲属更是有过之而有不及。侯览的哥哥为盖州刺史,将辖区内富足人家以诬陷手段抓来杀掉,没收其财产装入腰包,前后累计达亿万数。侯览自己霸占他人住宅多达381所,良田万亩,还新建府第16座,并仿皇宫模样,宾客仆从在地方为非作歹,侵扰百姓,劫掠旅客,地方官稍加干涉,即被罢官,是非完全颠倒。宦官单超早死,皇帝除追封为车骑将军外,又赐东园秘器,棺中玉具,赠侯将军印绶,并赐国葬。后又派五营骑士、将军、侍御史护葬。由其死可想见其生。此后,四侯骄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指左悺及其亲属和党羽),具独坐(具瑗及其亲属和党羽),徐卧虎(徐璜及其亲属和党羽)、唐两堕(唐衡及其亲属和党羽)。”
  宦官的贪污无耻和强取豪夺,使老百姓受尽其苦,无法忍受,于是纷纷“起而为盗”,组织反抗。
  而在此时党锢之祸又悄然的来临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