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路易威登的中国神话>从第一家店铺到第一家厂房

从第一家店铺到第一家厂房

作品名称:路易威登的中国神话      作者:zhenbai      发布时间:2012-07-17 06:08:11      字数:3441

  从第一家店铺到第一家厂房
  这一切似乎是一帆风顺的。利用艾美丽的家庭财产以及路易16年的打工生涯所积蓄的资金,经过慎重考察,路易决定将店铺的地址选定在讷夫-得-卡普西努街4号。卡普西努街位于巴黎旺多姆广场地区,街道上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由于拥有了自己的店铺,脱离了以前的学徒工身份,所以路易再也不能满足于以前单一的行李打包工的业务了。他必须谋求新的契机,以便让店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生存下来。凭着周旋于贵族圈中所培养的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长达16年来的技术积累,路易决定开始生产自己的箱包。
  关于时世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时势的关系,这个问题向来就如同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一样。我们也很难说到底是箱包成就了路易还是路易成就了箱包。总之,在这段时期,传统的箱包行业正在悄然变化。由于中产阶级人数的大量增加,传统耗时而费力的行李打包业务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更加实用、更加便携、设计更为合理的旅行箱包。路易敏锐地嗅到了这个商机。他把行李打包业务交给学徒工,自己则腾出精力,主要专注于箱包设计上来。在这一行路易早已是轻车熟路:凭着他多年从事行李打包的经验,他改进了箱包的内部结构,使之功能更为齐全,空间安排更加合理;也凭着他对贵族风尚的敏锐直觉,使路易在设计之初就追求箱包的奢华品质以及艺术气质。1856年,路易推出了一款叫做“grisTrianon”的圆顶白杨木行李箱,由于这款箱子实用美观、典雅大方,同时也由于路易“御用打包师”的名衔,甫一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当成功迎来时,路易并未止步不前。凭着路易的敏锐眼光,他感到之前的圆顶行李箱,流行一阵过后,似乎越来越显得中看不中用了。箱子经不起长途颠簸,放在马车上也常常跌倒,压坏箱内的物品。于是经过精心设计,路易旋即又推出了一款平顶皮箱。这款皮箱方方正正,可以长途携带而不怕翻到,并且内部的空间也更加合理。这些优点使得人们蜂拥而至地来到了卡普西努街的小店铺。
  
  路易凭这两款箱子取得了成功,但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产品设计,他总是试图拓展产品领域,努力为顾客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在箱包的用料上,他把尝试过使用檀香木、白杨木、皮革、帆布等多种用料;针对顾客身份的不同,他又设计出吉他包、马鞍包、马靴包等多种品类为其量身定制。从原料的选择,到产品的设计,每一道工序,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这给他的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证,使他的箱包成了金字招牌。在1850年左右,用路易威登的名字“LV”命名的商标也开始在箱包中出现。到1857年,路易的作坊已经拥有了20名员工。人员的扩大,订单的激增,使路易不得不考虑设立新的工厂。最后,他在郊外阿尼埃尔镇新建了一个占地为4500平方米的厂房。
  
  路易威登的挫折与突破
  但路易的事业并没有传说中的一帆风顺。他对箱包大胆的改革创新触犯了“时尚禁忌”,并引起了同行竞争者的嫉妒。巴黎的时尚遗老们看到路易挑战了他们的权威话语,打破了他们长期独霸的“时尚解释权”,遂利用路易“外省人”的身份大做文章,进行嘲笑攻击——原来排外心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而同行们也不断嘲讽他,认为他只是利用自己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聪明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生性倔强的路易全然不为这些闲言啐语所动,依然一往无前,坚守自己的理念。
  而对路易威登的事业真正造成打击的,则是仿制品的盛行滥造。路易威登的箱包风行巴黎,而那些手艺不精的工人离开路易威登的作坊后,凭着自己的记忆推出了路易威登式的箱子,这对路易的事业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且在那个时候,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严格,这更加剧了仿制品的泛滥。路易自然必须对这种剽窃行为进行迅速反击。他从款式设计上寻找新的灵感。对于路易而言,他不仅仅要在同行中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他要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建立他自己的品牌认同体系。于是他力求在产品上推陈出新,以此把仿制者远远地甩在后面。路易采用了三个战略来打击这些仿制品。首先,改进原料质地,使箱包更为高贵高档。他采用山毛榉木制造箱包,而且更为独特的是,他在箱包内部设计了可以移动的格子以便人们对衣物进行分类摆放。格子的尺寸完全合理化,没有任何一块地方是浪费的。其次,路易对每个箱子都设置了独立出厂号与销售号,每笔订单、每笔销售都被路易记录在账,由于这些箱包的唯一性,它们成为了路易威登的经典款式,被客户当成传家宝贝,从祖母传递给母亲,从母亲传递给女儿。再次,路易还建立了一份有钱客户的名单,每当推出新款式的时候,他总会优先介绍给有钱客户。路易的这种方法开创了商品营销的VIP制度,被写入今天商学院的客户关系学中。为了打击非法竞争,路易所做出的革新对旅行用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在箱包款式上推陈出新,路易可谓绞尽脑汁。人们常常在疑惑,为什么在竞争如此激励的巴黎市场,路易总是能引领潮流,抢占商业制高点?这和路易灵活的商业头脑是分不开的。每一次社会领域的革新,每一次时尚风潮的变化,路易总是能从中嗅出商业价值,使之成为他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当时的公共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63年,第一艘跨大西洋的蒸汽游轮“华盛顿号”在纽约下水,第一个游轮餐厅也在佛罗里达和巴尔的摩出现,法国也制造出了第一艘客轮“皇后欧仁妮号”。而当人们对这一新事物啧啧称奇,跃跃欲试时,路易在其中看到了新的商机:随着跨洋游轮的出现,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势必导致人们旅行观念的变革,由此,长途旅行箱包必定大有市场。抓住了这个契机,路易遂开始设计长途旅行箱包的构思。当时的箱子主要是一种叫做“Porte-habits”英式箱子,针对短期郊区游的顾客设计。这种箱子非常方便,易于装在袋子里或绑在车厢长椅下,但缺点是比较笨重。于是路易在英式皮箱的基础上设计出几款更适合出行特别是长途旅行的箱子,在材料上选择了做鞋的皮子和纸板。经过精心设计,日夜赶制,不久以后,路易的几款长途旅行箱包就开始推上市场。无疑,这样的箱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同时,路易对火车的发展也很感兴趣。在地大物博的美国,火车已经逐步成为了一种日常交通工具。而对于欧洲人来说,只有在旅行的时候,人们才会考虑乘坐火车。当时在英国、法国、奥地利和德国,名流贵族们倾向到海边和山区渡假。路易对这个商机当然也不会放过。借着被皇帝夫妇邀请度假的机会,路易向贵族们推销自己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了更多名流贵族的青睐。
  路易总是能紧跟时代潮流,点子层出不穷。他甚至能从艺术绘画乃至小说中嗅出创意。
  巴黎向来是个艺术重镇,杰出的艺术家与艺术品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艺术展览也令人应接不暇。每年在巴黎的工业展览馆,也就是爱丽舍宫的下面,都会举行“不入流画家美术展览”。顾名思义,这样的展览是反面展览,其目的是将当时有损风俗,或者是跟权威观念有所出入的艺术作品曝之于众,作为反面教材接受公众的监督审判。比如1863年,法国著名画家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就在展示之列。《草地上的午餐》描绘的是一个裸体和一个半裸的女人与两个穿戴整齐、衣冠楚楚的男士在草地上用餐的情景。从来没有一个画家会向马奈这样表现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美与道德的关系的理解,该画的尺度是如此之大,以致当时参观展览的人们对此都震惊不已,纷纷主张应该将马奈送进监狱。但路易威登对这种道德审判可不感兴趣。路易注意的是画中左下角的一只装午餐的篮子。路易觉得这只篮子设计精致好看,于是在他的脑子中涌现了设计野餐箱子的点子。
  
  又比如,1863年,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处女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横空出世。该书讲述的是英国旅行家塞缪尔.弗格森探险非洲,寻找人类之谜的故事。该书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对非洲大陆的风景进行了描写刻画,无论是高山大海、沼泽洼地、沙漠河流、火山地热还是猴面包树、无花果树、大象、河马等自然与人文奇观无不事无巨细地展现其中。这本书开启了法国人对人文旅游的热情。巴黎的围墙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广告标语:“通往勒阿弗尔和图维尓的旅游专列”、“通往斯特拉斯堡的旅游列车”、“到比利时、荷兰、莱茵河畔去旅游”,等等。1864年5月21日,著名的《插图画刊》发表了大量关于比利牛斯山旅游的文章,配合这种宣传攻势,列车公司也纷纷推出特价旅游,打出诱人标语,整合旅游路线。而看到如此铺天盖地的广告单,路易威登自然也就伺机而动,开辟他的旅行箱包生产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