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圆圆鹿羔馍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二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2-01 14:37:37 字数:3099
赵家村的一户农家,在明亮的电灯下,中华和雪雪正在数着一沓沓钞票;一丝丝喜悦的笑意从中华脸上流向雪雪,再从雪雪脸上流向中华,屋里一片喜气洋洋,连熟睡的女儿冬梅也在梦中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今年县上五一的花卉生意竞争十分激烈,中华依靠他的品种多样,花期适时,成了最大赢家。中华望着雪雪意味深长地:“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引路人,是谁把我介绍到西安学习养花技术?是谁热心地寄来新的花种子?是谁给我们买来花卉栽培的书籍?”
雪雪笑笑:“这还用问,是德仁哥,是我的梦……”
中华说:“你不说,我也知道,是你的梦中情人。”
雪雪把脸一红:“梦中情人就梦中情人,反正这是我没有出嫁时做的梦,你想管也管不着。”
中华赔小心地笑着:“谁管你呀?就是你现在要做梦,梦你的梦中情人,我也没法管哪。”
雪雪用食指戳着中华的额头:“管天管地,也管不了人家晚上做梦。”
中华说:“雪雪,咱不说这事了。我打算去一趟西安,看看德仁哥,看看老杨师傅。”
雪雪高兴地:“好,我带上冬梅一块去。”
中华说:“冬梅小,带她出门,爸妈不放心。”
雪雪说;“俩人带一个娃,出门就坐车,去不了几天就回来了,有啥不放心的?要不的话,我跟爸妈说说。”
中华说:“算了,爸妈对你这个漂亮儿媳妇向来言听计从,你要是求他们,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我看,我跟他们说说就行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可农村人进城也没有什么好的礼品,雪雪跟中华商量:“首先得烙七八十个鹿羔干粮带上,连同自家吃的,一共得烙100多个。猛一听,七八十个鹿羔干粮真够多的,可是到了西安要看的人家也不少。德仁哥家里人多,得30个,老杨20个,咱还想问人家要花种子。鸳鸯得10个,玉娥得10个。这样一算,70个了,再加10个机动的,咱们也得吃呀。”
中华轻轻地说了声:“礼无车载……”
雪雪生气了:“怎么,你嫌带的鹿羔馍太多了?”
中华连连赔礼:“不多,不多。”
第二天,雪雪动手发面,在面粉里真大老实地掺了菜油和白糖,面团和得很硬,雪雪哪里能揉得动?于是,中华拿来一根长长的杠子,用抹布擦擦干净,把一头穿进墙上的洞里,让杠子正好压住案板上的面团,他握住杠子的这一头,使劲地往下压;脸孔憋得通红,还是压不动。中华说:“哎呀,你这面和得太硬了,咋压也压不动。”
雪雪笑笑:“中华,我给你喊起号子,你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看压动压不动?来,听口令,一二,用劲!一二,用劲!”
雪雪喊着,也在杠子上搭手往下压着,总算把面团压扁了。然后,把杠子左右挪动着压面团……压了一会,俩人都气喘吁吁的了。于是,抬起杠子,雪雪把面团收成一座山头,放下杠子,俩人又伸手去压杠子。这时,赵父走进厨房,看了看,笑起来:“啊呀,你们用手去压杠子,哪能压得动?”
中华说:“爸,你看,雪雪发的面太硬了。”
赵父伸手捏捏面团:“不硬,一点也不硬。我们平常很少烙鹿羔馍,有时候烙鹿羔馍和面,你们又不在跟前,不知道用杠子压面的窍门。你们看,我是怎样使用杠子的。”
赵父走到案板前边,抬起杠子放在面团中间,略略抬起屁股,便稳稳当当地坐在杠子上了,100多斤身体的重量使杠子深深地压进面团里。赵父接下来的动作,使他们惊讶极了。他把右脚往地上一蹬,屁股便抬了起来,左手把杠子轻轻地往前一推,放在没压过的面团上,屁股便自然而然地压了下去……就这样,脚一蹬,屁股一抬,手一推,屁股一压,这一系列动作反复进行,面团就被反反复复地压着……雪雪看得高兴,悄悄地对中华说:“你看,咱爸这一整套动作,比世界上最精彩的舞蹈还要好看。”
中华说:“别耍嘴皮子了,我倒想看看你的精彩舞蹈呢。不过现在,你快去整理面团。”
雪雪说:“爸,你歇一歇,我来收拾面团,让中华来压杠子。”
雪雪把面团收拾成一堆,中华坐在杠子上压起来。他也学着爸爸的动作,脚一蹬,屁股一抬,手一推,屁股一压,可是毕竟不太熟练,顾了掐诀,顾不了念咒,顾了念咒,顾不了掐诀,弄得手忙脚乱,热汗淋漓,面团也没有压好。看着中华狼狈的样子,雪雪格格地笑着,只好把面团重新收拾到一堆。赵父淡淡地一笑:“中华,这事你没干过,当然不熟练。今天还是我来干,面团揉好了,烙鹿羔干粮才费事呢。”
于是,赵父坐在杠子上舞蹈似地压着面团,还指挥雪雪又撒了两次面粉。面团终于被压得像绸子一样光亮,放在大盆里让它醒着。赵父说:“面团要发硬些,烙出的鹿羔干粮才能保持小碗样上凹下凸的形状,看起来俊样,吃起来香甜干酥,放上十天八天不会变味。面团发得软,烙的干粮虚胀,水分大,没有一点鹿羔馍的样子,放上几天就发霉了。”
雪雪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么,爸,干脆把干粮烙成死面的,岂不省事?”
赵父笑了:“死面的干了像石头一样,谁咬得动?你想省事,干脆烙些油饼带上。”
雪雪说:“爸,你开啥玩笑呢?人家都会烙油饼,谁稀罕油饼?”
赵父说:“看看,让我说对了吧?城里人稀罕的就是鹿羔馍,据说鹿羔馍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的武则天就喜欢吃鹿羔馍。”
雪雪惊讶地:“哎呀,鹿羔馍还有这么光辉的历史。”
赵父认真的:“所以说,要想烙好人人稀罕的鹿羔馍,就不能怕麻烦,别想省事。”
雪雪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爸为了开导我,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嘻嘻……”
下午开始烙鹿羔馍了,赵父说:“烙好这100多个鹿羔馍需要十几个钟头,今天晚上就别想睡觉了。”
雪雪说:“爸,你放心休息好了,我和中华来烙馍。”
赵父说:“你们烙馍吗?也可以,就怕烙成一锅黑包公,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嘿嘿……”
赵父的眼睛笑成一条缝儿,中华说:“雪雪,你把大话撂出去了,可是你从来没烙过鹿羔馍,我看你怎么烙呀。”
雪雪笑眯眯的:“我是没烙过鹿羔馍,请咱爸先烙上一锅,咱们学习学习嘛。”
赵父笑了:“好说好说,你们看着,学着。”
赵父说着用刀切下一块面团,揉了揉,搓成一根圆条,切成一样大小的圆饼;放在模子里,用小木槌在圆饼上面转动,形成一个圆坑。这样做出的鹿羔馍下凸上凹,像个精致的小碗。炉灶上放的是平底锅,雪雪已经点着麦草烧起来。赵父连忙喊道:“别急,火不敢烧得太猛,小心把馍烤糊了。”
雪雪说:“爸,请放心,你刚才已经说过了,要小火文烧,不敢大火猛烧,我是一小绺麦草慢慢摇着烧的。”
赵父伸手在锅上面试了试温度:“差不多。锅太热,馍会烧糊;锅太凉,馍会变形。就这样细细地烧,火不要断。”
赵父说着把做的鹿羔馍一个一个放进锅里,不多不少,刚好放了15个。赵父盖上锅板,偏着头看雪雪烧火,指导着添加麦草的多少:“不要着急,性急吃不得热豆腐,烙一锅馍得一个多钟头。”
这时,中华在学着用模子做鹿羔馍,等到做好15个,赵父正揭开锅板翻馍,挨锅的凸面被翻到上边,黄灿灿的,没有一个烧糊。雪雪高兴起来:“你们看,怎么样?我的火烧出世界水平了吧?”
中华说:“人家不夸自己夸,头上戴个刺梅花。”
赵父说:“虽然凸面的火色好,这只是背面;凹面的火色更要上好,这才是正面啊。”
赵父看了看案上的马蹄表,已经烙了一个钟头另十分,叫雪雪停了火,揭开锅板,把鹿羔馍铲出来。一律正面朝上,放在筛子里。雪雪欣喜地看着鹿羔馍,真像一个个精致的小碗,不过厚约一寸,边儿雪白,凹下去的中心也是雪白,只有挨锅的地方形成一个金黄色的圆圈。雪雪指着圆圈说:“你们看,这像不像孙悟空头上戴的金箍圈?可惜咱们盖的是小鹿印章。如果盖个孙悟空印章,那才有意思呢。”
中华笑笑:“我们烙的是鹿羔馍,可不是孙猴馍啊。”
说说笑笑中,第二锅鹿羔馍已经放在锅里,赵父坐在灶前一绺一绺摇着麦草火……
烙了四锅鹿羔馍,天就黑了,赵母做好晚饭来叫吃饭,冬梅也哭着喊妈妈,于是烙鹿羔馍暂时停止。吃晚饭时,雪雪端来一盘鹿羔馍让大家尝鲜,冬梅抢了一抱,雪雪说:“别占,鹿羔馍多的是。”
冬梅看了看鹿羔馍,撅起来小嘴巴:“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