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菁菁的诗歌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二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1-11 08:47:05 字数:3207
德仁分析完黛玉、宝钗的性格,盈盈急忙取出她的文章:“老师,我把文章又修改了几遍,你分析一下,看看人物语言是不是反映出性格的特点?”
菁菁拿过文章看着:“《他有两个父亲》,哎呀,师姐有作品了。既然要分析作品,我先来朗读一遍,大家都能听见。”
盈盈说声“好”,于是菁菁拿着文章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等到朗读完了,她的眼睛湿润了:“师姐,你写得真好,感动得我直想流眼泪。”
盈盈高兴的:“菁菁,不是我写得好,是主人公的事情太感动人。”
菁菁说:“是啊,主人公在极端困难的时候,做了上门女婿,他把岳父当作亲生父亲一样孝顺。他在渭北农村生产队劳动,亲生父亲被遣返回河南农村,他们20年也没法联系。他恢复工作以后,把父亲接到西安,才尽到一份孝心。一个儿子,两个父亲,不分亲疏,同样孝顺,故事真是太感人了。”
德仁说:“菁菁,你的概括总结能力很好,这么复杂的故事和主题,你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
盈盈不无嫉妒的:“菁菁,你上第一堂课就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是自愧弗如。”
菁菁指着文章说:“师姐,什么自愧弗如?你的大作在这儿摆着。只是我有个疑问,这么突出的人物和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了解得这么清楚。”
盈盈说:“你问得对,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人物,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菁菁惊讶地瞪大了一双秀眼:“老师?你写的原来是老师,老师果然是为人师表,做人楷模。”
德仁淡淡一笑:“菁菁,孝敬父母人之常情。亲生父亲,我当然应该孝敬;我既然做了上门女婿,对岳父自然要像亲生父亲一样孝顺。”
菁菁说:“老师品德就是高尚,只是作者和她的丈夫作为反面典型作对比,你又是怎样找到这样的材料?”
盈盈不好意思的:“惭愧,不用到处去找,我和爱人甘心情愿做反面典型。”
菁菁莫名其妙的:“师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说到这里,盈盈也就毫不顾虑说起事情的原委:“我和爱人确实是把公公婆婆赶出家门了,老师把这件事情写成文章送到我家里。我们起先是恼羞成怒,后来还是幡然悔悟,改过自新,把公公婆婆接到西安来过春节。”
菁菁说:“师姐和爱人也成了孝敬老人的典型了,那么这篇小说就没有反面人物了。”
德仁说:“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正面人物也有缺点,反面人物也有优点,而且他们也会发生转化。反面人物会变成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也有可能变成反面人物。这就是辩证法,生活是这样,小说也是这样。”
菁菁若有所悟:“哦,原来如此。”
德仁说:“菁菁,你有许多误解,小说里的人物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小说的人物有原型,但是也有许多虚构的东西,这个人物应该比原型更丰满、更突出、更有典型性。所以,盈盈小说里的主人公并不等于我,小说里的‘我’也不完全是盈盈,不过采用第一人称创作罢了。”
菁菁恍然大悟:“师姐,对不起,我把你们两口看成反面典型了。”
盈盈一脸严肃的:“菁菁,这不存在对不起的问题,我能够把自己大胆地写进小说里,就说明我已经正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地改正了错误。我觉得要当一个作家,必须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更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菁菁取出她的作品,诚恳的:“师姐,你比我早学半年,认识水平就是高。我胡诌了一首小诗,朗读出来,请你和老师批评指正。
站在月亮上唱歌
在月光如银的晚上,
我轻轻唱一首忧郁的歌。
爸爸说别唱了,
唱得心里酸酸的。
妈妈说别唱了,
有啥委屈你对我说。
我却流着泪,
继续唱忧郁的歌……
朦朦胧胧中,
我变成长翅膀的天使,
飞向浩瀚的太空,
站在月亮上唱歌,
歌声融在皎洁月光里,
飘荡在广阔的银河……”
德仁说:“这首诗写得很美,很伤情,可是我看不出你为什么忧郁。正像辛弃疾说的那样,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盈盈笑嘻嘻的:“我知道菁菁为啥忧郁,是不是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还是和男朋友闹了矛盾?你告诉我,我给你做参谋。”
菁菁把嘴一撅:“师姐,人家还没有对象,和谁闹矛盾呢?”
德仁说:“菁菁,不知道你看过郭沫若的《女神》没有?”
菁菁老老实实的:“没有。”
德仁说:“郭沫若是中国写自由诗比较早的诗人,他在《女神》中有一首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得自由奔放,富有创造精神,爱国情怀;目光遍及广阔天地,激情地呼唤时代巨人。你的《站在月亮上唱歌》,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标题近似,只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大不相同了。”
菁菁说:“听老师这样一讲,我觉得自己的诗真的没有多大的思想性。不过,我看古人写诗赋词,也有写愁的。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不是专门写愁的?”
德仁说:“菁菁,你这问题提得好,可是他们写愁都是有缘由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是他伤感亡国之作,词里对他过去的宫廷生活有一些回顾。例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以说他的忧愁是有根据的。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死了丈夫、孤苦伶仃、饱经忧患之后的作品,她抒发的孤寂哀愁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你在诗歌里写的忧郁虚无缥缈,没有根基,可以说是为忧郁而忧郁,不能给读者什么启迪。”
菁菁诚心诚意的:“老师说得很对,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我是有点忧郁,对月伤情,我就想写写月光下的忧郁。怎么写呢?我喜欢唱忧郁的歌,就从唱忧郁的歌开始写吧,就这样写着写着,就写出了这首诗。”
这时,秀兰出来了:“哎呀,你们没看看啥时候了?还在上课?难道不要命了?明天不上班了?”
盈盈、菁菁一齐站起来,说了声“老师再见”扭头就走,秀兰说:“慢着,过上一个月,你们一块儿来上课。”
盈盈说:“我俩课程的进度不一样。”
秀兰说:“在农村,有的小学学生少,一个教室里坐几个年级学生,由一个老师讲课,这叫复式教学。”
盈盈、菁菁不解的:“这可怎么讲课呀?”
秀兰笑笑:“你们真是少见多怪。给一个年级同学上课的时候,可以安排其他年级同学预习、复习或者做作业。”
盈盈、菁菁异口同声地:“明白了,老师、师娘,一月以后我们再见。”
俩人走出房门,盈盈又返回来,把她的文章交给德仁:“老师,麻烦你给我修改一下。”
盈盈对秀兰笑笑:“真是不好意思。”
盈盈转身走了,屋里似乎还留着她的笑声和脂粉芳香。秀兰冲德仁做个鬼脸:“仁仁,一个盈盈就把你搞得心神不安,再来一个菁菁,我看你怎么对付?”
德仁吻了吻秀兰:“怎么对付?你不是已经有了对付的法儿了吗?”
秀兰嘻嘻地乐了:“仁仁哥,你真聪明,我就是让她俩一块儿来上课,看那个狐狸精盈盈咋么勾引你?”
德仁一脸严肃的:“兰兰,别说得那么难听,人家是真心求学的,谁勾引谁呀?”
秀兰让步了:“好了,咱不说这事了,可你已经人到中年,保护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德仁诚恳的:“谨遵妹妹指示。”
秀兰戳着德仁的额头:“嘴儿舌儿的……”
傍晚,德仁给岳父送晚饭出来,远远地看见月容正沿着花园小路走过来,一眼瞥见德仁,急忙向路边树丛中躲去。德仁于是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向月容藏身的地方走去。近了近了,月容只好笑嘻嘻地走出来:“干爸,我和你捉迷藏呢?”
德仁问道:“一向没见,你爸你妈身体可好?”
月容说:“好好,他们身体都很好,他们时常念叨你,说好久没有看见你了。”
德仁说:“这就好,我看你心情很好,还是那么乐观,漂亮……咱们回头见。”
德仁转身要走了,月容把他拦住:“干爸,你咋不问我话呢?就这么走了,不像你的性格嘛。”
德仁微笑着:“什么性格?我是什么性格?你刚才还在躲我,不想见我,怕我和你说话,现在却偏偏要我问话;我看,这似乎不像你的性格。”
月容忍俊不禁:“干爸,别开玩笑了。说起性格,咱们谁不了解谁呀。刚才躲你,是我不对,不应该把你当作外人。说起这事,怪难为情的。自从听了你的安排,暂时和建设中断了联系,起先倒也安然无事,后来就不行了……”
月容满面绯红,说不下去了。德仁不好意思追问什么,沉默片刻。月容解释着:“干爸,我说的不是我,是建设,他忍耐不住了,经常往我家里跑,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好吃的东西,说是去看我爸我妈的,其实是看我的……”
月容越说声音越低,后来几乎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