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节《风花奇缘录》之万历中兴
作品名称:风花奇缘录(下部) 作者:驿路风尘 发布时间:2018-10-02 09:49:34 字数:3814
七律随笔
心有情怀难自申,百年滋味俱成尘。管他才子鸡毛事,写我江湖济世人。
长袖翻飞轻似燕,纵身一跃快如轮。当时自许超能力,真亦假时假亦真。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故事发生于大明万历年间,万历朱翊钧是个传奇的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内事不决问冯宝,外事不决问宰辅。冯宝是和自已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太监,聪明伶俐机警过人,帮助小万历处理过很多棘手内务;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君王之风范,开创了大明“万历中兴”局面。执政后期荒于政事,震惊于老宰辅张居正死后,越来越多群臣弹劾诟病和贪腐真相、以及好基友冯宝暗里培植的阉党势力,还有朝臣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机器几乎停摆。被野史称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尽管如此,万历在位期间,却做到了大明王朝最霸道最辉煌的政绩,堪称千古一帝。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延续了明王朝寿命,以及顺带收复缅甸安南等部分疆土。
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边陲、西南边疆和东边朝鲜之间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六月结束。“三大征”虽都以胜利而告终,但每场战争都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胜利的同时也付了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每读这段历史,一股寒意油然而生。惊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使“三大征”进行的如此艰难?为什么最后会取得胜利?透过这“三大征”我们看到了什么?
宁夏之役。
叛乱之人叫哱拜,世居宁夏,明朝蒙古鞑靼部酋长。便是瘟神癞蛤蟆化身,其实上一世小狐仙杀的人并非癞蛤蟆,而是醉书生白衣鬼使,关键时刻醉书生替师父挡了一剑,也算报了师父知遇之恩。小狐仙不明就里,扔下宝剑跳下斡难河。癞蛤蟆迅速借尸还魂化身醉书生,隐藏修真。由于中了小狐仙双重奇毒,功力几乎消失殆尽,必须隐遁修炼才能恢复功力。不觉间已过了百年,自知功力恢复的差不多了,化身哱拜行走江湖。
哱拜原本为了寻找李玄风报其不世之仇而投靠明军,始终心怀异志,居心叵测。在宁夏站稳脚跟之后,便招降纳叛,吸引地痞恶棍,并在家中豢养号称"苍头军"的武装家丁三千余名。长子哱承恩更是“独形枭啼,性狠暴戾”,在承袭父职以后,也是“多畜亡命之徒”,目无上司和法纪。所以哱拜依仗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和一伙为非作歹的义子,凭藉哱家苍头军的武力,已形成横行塞上的一大黑恶势力。地方官民避之不及,无人敢惹。哱家父子不仅是为害一方的祸星,而且成为影响宁夏军镇安全的一大隐患。宁夏巡抚梁问孟正是出于这种忧虑才使用加官的办法,给予哱拜一个团练副使的虚衔。让他交出地方兵权,归国家军营管辖。但是这不仅丝毫没有解决问题,哱家的势力未受到削弱,反而引起了哱拜的怨恨和警惕,促使他叛逆心理的滋长。
癞蛤蟆哱拜不惜暂时甘居人下。凭着骁勇善战,很快坐上了大将军一职。官至副总兵致仕,因与巡抚党馨有隙,遂于二十年二月,利用党馨扣发戍卒衣粮,士卒不满之机,激众叛乱。叛军击杀党馨和副使石继芳,逼死总兵张维枣,很快控制宁夏城。叛军首领刘东旸自称总兵,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哱拜义子)为左右参将,共奉哱拜为郎主,叛乱全面爆发。叛军除留兵据守宁夏城外,兵分三路,四面出击:一路由哱承恩率领,南下攻克玉泉营、广武营、宁夏中卫,占领河西47堡;一由土文秀率领北攻平虏营,遭官军参将萧如薰阻击,数月不下;一路东渡黄河,图取灵州,得到鞑靼河套部着力兔支持,声势大振。
国之不幸,必有柱国重器!大厦将倾,必有栋梁之才。
十世风神来了,原型李如松,书中化名李如风;桂花神独孤丁儿来了,九天玄女秦良玉、公孙月也来了!这一世风神和瘟神,以及花神九天玄女之间将发生如何故事,下节继续演绎精彩!
第十章2节《风花奇缘录》之战神出世
李如风乃战神李成梁长子,大将军李成梁,先后官至辽东总兵和山西总兵。李家将可谓声威显赫,战神之家,父子四人:李成梁,李如风、李如虎、李如龙,一门四杰皆负大将之才。祖籍陇西,大唐皇族后裔,唐末避乱迁入朝鲜,先祖四代追本溯源个个英勇神武,分别名为: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把图理的儿子“李膺尼,洪武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高祖李英,授予铁岭指挥佥事,从此李氏便在铁岭安家落户。到了李如风的父亲李成梁这一代,李氏一门世袭官爵,族亲旺盛,成了明朝以来铁岭著名的高门大户。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李成梁出任辽东总兵官,镇辽二十二年“身经百十余战,刀痕箭瘢,遍体残伤”,先后奏大捷者有十,号称“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尝所有”。其用兵杀伐果断,善用计谋,敢于深入,多次以轻骑出塞数百里直捣敌穴,打败女真人和蒙古各部的侵扰。
李如风出生于隆庆年间,正是倭寇横行东南沿海祸患海疆之际,很小的时候就听到父亲讲述倭人如何戕害我中原百姓,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前辈的英勇事迹。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颤,发誓长大后也要像戚继光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再说下倭寇入侵背景。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和中国商人进行武装走私,走私之余顺便进行烧杀抢掠的海盗活动,史称为“倭寇”。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海运建设,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下西洋停止,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军松弛,倭寇气焰日益嚣张。正统四年,倭寇侵扰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东南沿海海疆人民带来了深痛灾难。
为防止倭寇继续侵扰海疆,明朝庭先后颁布了海禁海防政策。以洪武三十年所颁的《大明律》为基调,对海外经商严格限制。它规定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而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对于勾结外族的奸商头领以“谋反大逆”论处,一律凌迟处死,本族宗亲凡年满十六岁以上一律株连九族。
明政权施行海禁海防政策,虽然暂时阻挡了一些倭人来犯,但同时也断绝了江浙闽粤商人的财路,以及老百姓的活路。江浙沿海、闽粤地区自古穷山恶水,很难农桑耕作和种植经济作物,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如果不与外界通商,就是关门堵水自掘坟墓,实在是不得人心。
这时候有一个叫汪直的商人站了出来,敢与朝廷公开叫板,带领江浙商贩和倭人从事走私活动。正值盛年的汪直长得赫赫威仪:“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其建造的巨舰可容纳两千人,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帝王般的汪直,被明廷名列通缉令榜首。
汪直本身是提倡通商的,他的眼光看得很远,认为海上贸易利益巨大应该得到开发。汪直对朝廷抱有期望,在地方官员默许“私市”的情况下,他主动配合官府,十分卖力。平定了陈思盼等多股烧杀掠夺的真正海盗,维持沿海秩序,逐渐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
汪直在日本主要担当中日贸易的中间商,此外还有同西方人的贸易。中国的丝绸茶瓷在东南亚是畅销产品,在武力的保证下,即便是西班牙人也只能用枪炮置换丝茶瓷。汪直将火枪,即日本的铁炮从大名手中换取白银和粮食等物资。此外,汪直还将泰国的硝石、日本的硫磺互相贩卖,进一步扩大了东亚贸易规模。
有人说汪直是日本的走狗,帮助日本人劫掠中国人的财富,然而这些财富实际上还是归属汪直海盗集团而非日本大名财阀。汪直的常备武装有5000人甚至强于部分日本中小军阀,并且汪直集团侧重于贸易而并非以抢劫为目的。
汪直在沿海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挟官府,开港通市”。这八个字的含义十分清楚,要求政府放弃不合时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贸易合法化。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个要求是合理的。随着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的东来,已经把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漩涡之中,海禁政策与此格格不入,朝贡贸易又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海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汪直对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判断比那些保守的官僚更胜一筹。
从汪直的起家开始,既有参与大航海以来,因西葡出现而打造出新格局的东亚贸易;也有对海盗的兼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洗劫和货物的走私。在其中因为其根据地在日本,从日本乱局中收编不少浪人和野武士作为部队,但其根仍然在中国。作为一个没有功名的人,他选择了做海盗,也选择了受降招安,却没想到如同水浒英雄一般的厄运即将到来。
因为在本乡本土,所以汪直海盗集团和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相信的支持。作战时,屡屡发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占尽天时地利,如鱼得水。而代表正义之师的官军,反而不受欢迎,举步维艰。不少沿海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参加过抗倭战争的明人万表记录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贼,但贪图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其打点护送。铜钱用以铸火铣,用铅制子弹,用硝造火药,用铁制刀枪……大船护送,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近地人民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边卫之官,有献红被玉带者……与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则拜伏叩头,甘心为其臣仆,为其送货,一呼即往,自以为荣,矜上挟下,顺逆不分,良恶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