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1976,闪耀在唐山废墟上的红星>第八章抗震救灾工作忙,文艺宣传放眼量

第八章抗震救灾工作忙,文艺宣传放眼量

作品名称:1976,闪耀在唐山废墟上的红星      作者:马誉炜      发布时间:2018-08-04 16:58:10      字数:4061

  那个阶段,我们一会儿乘坐汽车到飞机场拉帐篷、被褥、衣物等物资,一会儿到郊区农村拉水,为灾区人民群众分发纯净的水,一会儿又到直升机空投点看护、转运物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干的那些活儿、担当的那些角色俨然大型物流公司的职员。还有更要劲儿的苦力活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那次抢运油漆、化工产品和涂料等物品了。那次好像是一个什么单位的建材仓库,倒塌的废墟下,掩埋着成桶成捅桶的油漆、化工产品和涂料等物品,有的已经泄露,场地上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因为有易燃易爆品,久放在废墟里,担心起火爆炸或被盗造成新的损失。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我们必须在十个小时之内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吃过早饭,连长侯传义队前简短动员后连队就齐装满员出发了。记得连长特别重申要求我们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注意安全。那活儿真是较劲儿,每个人扛上一桶油漆,要越过高高的废墟堆,送到新的安放点。那废墟上多是带有铁钉的木板,张牙舞爪的钢丝和碎石瓦砾等。
  为了防止时间长了磨破肩膀,我们纷纷从废墟里找些破布片垫在肩上,尽管这样,许多战友的肩膀也还是磨红了,露出血印,汗水更是淌个不停。就在我扛着油漆桶一溜小跑地干得起劲儿,穿越脚下的废墟时,感觉脚面猛地被刺了一下,我哎哟一声迅速将油漆桶扔在废墟上,有些吃力地脱下胶鞋一看,呀!不好,一根带锈的足有五公分长的铁钉子刺透了脚面,我忍着剧痛用力把钉子拔出脚面,只见鲜血顿时从钉子穿破的皮肉中流了出来。这时,正赶上同班战友小甘在后面赶上来,发现我被铁钉扎了,赶快把我背起来送到临时救护所进行消毒处理。救护所的医生说,这几天被木板上的铁钉子扎脚的人特别多,但数我这个扎得厉害,而且明显看出伤口处有钉子残留的铁锈迹。所以,不能仅仅包扎就完了,必须想办法把整个钉子扎的伤口清洗一遍,做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样不容易感染。经过大概半个多小时的处理,医生说可以走了,并叮嘱我一定注意休息,不要让脚再更多地承受压力,做大的活动。我嘴上答应着,但心里想,现在救灾任务这么紧张、繁重,少一个人就少一份力量。军人不能婆婆妈妈的,能挺就挺,不能耽误完成任务。于是我迅速返回连队抢运物资的现场,又坚持投入搬运油漆的战斗。到任务结束时,我的脚也肿得很高了。我找了一根棍子拄着忍痛上了汽车。那一夜,痛得也没有睡好觉,好像刚睡着,又被一阵钻心的疼痛惊醒。但第二天,我不顾班长的劝阻,坚持还去干活。我说如果到那里干不了重活,就干点轻活儿,但我必须跟着部队去。班长勉强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又随部队去行动了。想来那时毕竟年轻,免疫力、新陈代谢功能强,尽管我并未因伤好好休息,伤口也没有造成大的感染,过了些天伤就彻底好了,基本上没有耽误工作。
  抢运油漆和化工产品等物品任务结束后,连队就接到挖掘一个街道银行办事处现金的任务。这个办事处倒塌的金库和营业室里,埋压着101万余元现金和一批资金往来帐目,那时候,百万现金听起来就是天文数字了。连队接受任务后,因为涉及到大额钱财问题,连首长非常重视,提出彻底清理、不差毫厘的要求。连队除安排挖掘力量之外,还组成了安全检查员,其实就是现在的纪律检查员,负责监督整个挖掘过程。我们先想办法凿穿两层水泥板,发现库房早已被碎砖乱石填满,现金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废墟中。大家就钻进水泥板底下一点一点地清理,不放过一砖一石的缝隙。正在聚精会神清理时,头顶上的水泥板被余震摇动得嘎嘎作响,但大家全然不顾。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共清理出现金101万5千1百49元6角2分,和原有帐目一核对,还差4角8分钱。银行办事处的同志望着大汗淋漓的官兵们,充满感激地说:“解放军同志!这已经很不错了,按照银行业务规定,差这点钱尚在允许误差之内,不必再找了!谢谢!谢谢你们!”但全连战友都坚持善始善终,一定要实现连首长提出的不差分毫的目标。于是,大家又趴在废墟上翻腾起来,找到一块,又找到一块!找到一分,又找到一分……一直找到晚上八点半,在一道裂开的墙缝里找到了最后2分钱。全连官兵顾不上劳累,纷纷跳跃着鼓起掌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连队还完成了帮助几个学校清理实验仪器等物资,帮助临时驻地果品仓库清运垃圾等任务。还派出一个小分队到陡河电站帮助修筑河堤,派出一个班协助地方武装部组织民兵骨干,搞好震区军民联防,同个别趁机打劫、造谣、哄抢物资等行为人员作斗争。
  每一项任务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时时处处为38这支老部队增添光彩、赢得荣誉。不少群众知道我们是38军的部队,都伸出大拇指:英雄的部队,“万岁军”的传人,好!每到这时,我们心里也感到美滋滋的,劳累和辛苦也就烟消云散了。听说大地震过去多少年了,在唐山,一说38军,老百姓还是会充满深情地伸出大拇指。几十年过去,记得我前几年在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工作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已经退伍回到湖南邵东老家、分别30多年的老班长申三元的电话号码,连忙与他取得联系,他在电话里还用浓重的、我仔细分辨才能听得懂的湖南话问我:“小马子,你的脚在唐山被铁钉子狠狠地扎过,没落下什么后遗症吧?”“没有,好着呢!谢谢老班长还惦记着当年这点儿小事儿!”我回答着。
  电话那头,老班长申三元也一直呵呵乐着。
  救灾任务步入常态以后,连队安排业余文化活动也随之多了起来。指导员咸隆忠号召全连官兵都行动起来,利用任务间隙,动手写抗震救灾的日记、心得笔记,创作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小故事、诗歌、报告文学、快板和数来宝等,并宣布要利用晚上时间,以召开故事会的形式组织作品交流。
  我入伍前曾在县文化馆从事过一年多文学创作,与几个同事一起办油印的《农民文学》刊物,还有幸参加过在深县(现深州市)召开的衡水地区文学创作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留给我印象深的一个是衡水籍军旅作家、原武汉军区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崔洪昌,作为会议特邀代表参加会议并介绍了创作经验,他的许多小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等有名的刊物上,令我佩服之至。一个是故城县出了一位叫马春的作家,当时好像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刚给他出版了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龙潭春色》,在当时全国人民一部书(《艳阳天》)的年代,在我们那个地方引起很大轰动。他谈创作体会说,创作之初自己想过,这部小说,写不好进法院,写好了进医院。意思是那时候有点事儿就给你上纲上线,内容上把握不好,可能引发政治问题要被判刑进法院;内容把握好了,长篇巨著写起来也很是辛苦,可能要累垮身体进医院。两句话说出了那个年代作家艺术家的真实处境。还有一个饶阳县的农民作家许可,上稿心切,抓住男性编辑的心理,将自己作品的作者化名为“许村姑”,一听起来就是个女人名字,容易给人以无限遐想。别说这一招儿还挺灵验,自从有了这个笔名,他的作品频频被天津一家刊物青睐刊登。终于有一天,许可接到来自天津卫那家杂志社编辑的电报:“某月某日出差路过你镇,请接站。”这下许可知道笔名惹出大乱子了,一时不知怎么办好。到底人家是作家,迅即急中生智,马上给那位杂志编辑回了一封加急电报:“许村姑得暴病死亡,万勿来!”我们在会议期间听了这个故事,笑得都肚子疼。
  我在县文化馆那些老师多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多才多艺,素质很高。记得有一位叫岳南的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曾随18军进过藏,当过部队文工团员,文学创作的底子颇为厚实。文化馆工作一年,等于让我这个当时尚未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无门的高中毕业生上了一年大学的文学系,受益匪浅。因此,指导员布置任务后,我就陷入构思、打腹稿,争取在连队故事会上有好的表现。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抗震救灾以来这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应该是找到了创作的富矿。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可以成为很好的创作素材呀!如果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如果能有良好的创作素养和本领,该能够写出多少生动感人的作品来啊!当时,不,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笔过于笨拙,更没有惜时如金的精神,没有很好地利用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创造出令我满意、令众多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战友满意的文学作品来。但那时我毕竟还算有点文学创作的小体验,比起同龄的、同时期甚至比我兵龄老一些但文化不高的战友,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因此,在连队故事会上,我的诗朗诵引起较好的反响。
  记得当时我写了一首题为《记住那些背影》的长诗,其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当特大地震袭来的时候/天塌地陷,电闪雷劈/唐山,这座物产丰富的华北名城/整个城市都在哭泣/多少个幸福的家庭/瞬间陷入不幸的遭遇/蓝光闪过之后/地动山摇,河海决堤/唐山,这座华夏有代表性的历史名城/整座城市像要从地球上被抹去/在千钧一发之际/看哪!从河北,从辽宁/风驰电掣般赶来十万人民的子弟/他们的脸上有悲伤、有惊奇/更有救人民出水火的豪气/看哪!铁路旁、废墟里/余震中、危房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奔波的背影/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红星闪耀的军衣……接下来,我又结合唐山抗震救灾以来,我们连队,我们身边发生的那些生动感人的事迹,写了连首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投入救灾的背影;写了连队党员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危险艰苦时刻冲在前、干在前的背影;全连战友冒着余震危险救人、抢救重要物资的背影,为清理银行资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毫厘不差的背影,为群众送水、送衣物、送食品的背影……那天晚上,连队临时会议室里挤满了官兵战友,我朗诵的时候,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连长、指导员也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故事会结束后,一些老兵用拳头捶着我们班长申三元说:“三元,你们班这个新兵有两下子!”同年兵战友也纷纷向我祝贺“演出成功”。这之后,连队又办起流动黑板报,我自然成为义务写稿人和板报员,出的每一期板报,都是图文并茂,内容联系实际紧,形式也引人入胜,曾受到团政治机关下来检查工作领导的表扬。大约是1976年8月底的一天晚上,收工回来,吃完晚饭,班长申三元把我叫到广场旁边的大树下,悄悄地也有些严肃地对我说:“小马呀!最近团里部署在抗震救灾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特别提出一定要有少量新入伍的战士入党。经党支部研究,你作为这次党员发展对象,列为重点对象进行考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