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1976,闪耀在唐山废墟上的红星>第七章子欲孝而亲不在,军民携手建家园

第七章子欲孝而亲不在,军民携手建家园

作品名称:1976,闪耀在唐山废墟上的红星      作者:马誉炜      发布时间:2018-08-03 14:39:14      字数:3784

  7月31日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我们听说有一栋楼房二层四室田岷一家五口还被压在下面。一排长潘廷孝就带着我们全排迅速投入抢险救援。我们也不知抬走多少个水泥预制板,扒开多少砖石和杂物,终于露出二层四室的断壁残垣。我们从凉台入手,打开一个缺口,很快就发现一具尸体,大概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穿着一个小裤头,脊背上都是血。正在我们忙着搬运这具尸体时,突然听到里间有呼救声。唐山籍战士刘会来个子小、身体灵巧,立即钻进洞内,他借着手电光的光亮,边呼喊、寻找,边清理洞内的杂物。为了减少震动和误伤被压的人,小刘放下铁锹,用双手向外扒碎土砖石,手磨破了,汗水使衣服贴在身上,他丝毫顾不上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向里掘进。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田岷娘儿俩被救了出来。这时,洞内又传出一个老人的呻吟声,刘会来和战友一起,使出全身力气向前移动,经过半个小时的顽强奋战,洞内田岷的老母亲和另一个儿童也得救了。而刘会来由于过度劳累加上炎热难耐,昏倒在洞口。傍晚时分,战友们把刘会来抬到连队临时住处。小刘休息了一会儿,就要挣扎起来继续去抢险救灾现场。这时,连队通信员进来告诉他,他的哥哥从丰南过来找他了。哥哥一见弟弟的面,就抱住了刘会来,哭着说:“小来子,咱妈不在了!”啊!刚缓过劲儿来的小刘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身体也猛烈起伏着抽泣起来。原来,地震那天晚上,刘会来的爸爸在单位上夜班,妈妈和哥哥嫂子都被地震的冲击波晃醒了,本能的反映是往屋外跑,待他们跑到屋外小院时,才发现哥哥的孩子小宝竟没有被震醒,还在里屋睡着呢。小刘的妈妈不顾一切飞快地往屋里跑去,混乱中拽起孙子小宝就往外跑。就在这时,一阵余震袭来,一根房檩掉了下来,正巧砸在小刘妈妈的头上,顿时鲜血如注。小宝跑出来了,小刘妈妈却不幸死去了。当兵仅两年的刘会来,如果不是突来的震灾,本来打算这个月第一次回家探亲的,在保定给妈妈买的翻毛皮鞋都准备好了,这次来执行任务,本打算待到后期去家里,亲眼看着妈妈穿上儿子平生第一次给买的皮鞋,让老人家高兴高兴。子欲孝而亲不在。大地震,这从天而将的祸殃给多少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和怨恨呀!
  小刘将哥哥送出临时营区的大门,哥哥一步三回头地带着弟弟对家人的爱和惦念返回丰南了。在以后部队执行任务中,几次都是从小刘家附近路过,他也执意没有回家,他说:“我了解妈妈,假如她活着,也会支持我多去救别人,当国家有难时,多为党分忧解愁,多为国家做贡献。我在这里坚持战斗,就是对死去的妈妈最好的祭奠。”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的高尚,在心灵的天平上,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像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事情,在救灾部队、在我们连队还有很多很多。六班副班长张皓的家在唐山开平区,我们连的临时驻地距他家也不算远。但张皓一心一意投入连队抗震救灾任务,丝毫不为家事分心。那次在九中抢险中,张皓和战友们发现了一个被埋的中学生,在这个中学生卷曲着的身子上方,悬着五六块犬牙交错的楼板。一侧是一堵倾斜欲倒的砖墙,余震频繁,情况十分危险!张皓坚定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一定设法把这位小同学活着救出来!”他和战友们研究了多个方案,先找来几根木桩,把悬着的楼板一块块支撑起来,尔后扒开中学生身上的砖堆和水泥板。就在这时,余震发生了,几块碗口大的石头从上面滚落下来,险些砸在他们的头上。他们安排安全员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几个人全力继续投入救援,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终于把这位中学生安全救了出来。后来,张皓的家里也与他取得联系,告诉他,父亲在地震中受了重伤,已经乘坐空军飞机转到石家庄一家医院救治。张皓托人捎回家一些津贴费救急,自己一直坚持在抗灾一线战斗。
  我们连队在市委大院救灾时,看到市委原来的办公楼都震塌了,几天后,在院里搭起了临时指挥部。几位市“革委会”的领导每天忙忙碌碌地指挥救灾,他们许多人都是被人从地震的废墟里扒出来的。有一位穿着蓝褂子的老干部模样的人,经常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的,有人说他就是时任市革委会主任许家信,也就是现在地级市的书记。有一次,他还来到我们连队,给我们讲了一段话,感谢部队关键时刻的救援。那是我当兵后当时见过的最大的地方领导干部了。当时看着他与常人也并没有什么区别,倒是也许因为遇到这么大天灾的缘故,经常是红着双眼,一副有些疲惫的样子。是啊,一个重工业城市的主官遇到这样毁灭性的大灾大难,百废待兴呵,真的算是重任在肩了:既要救灾,要稳定,还要考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问题,压力也是蛮大的。这次为写这篇忆唐山的文字,从网上搜了一下这位许家信,才知道他是安徽寿县人,原来还在24军72师当过副政委呢!正经“老转”,肯定也是一位老革命了。后来任唐山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令我有些吃惊的是,网上还记载,许于1982年被开除党籍并撤职。究竟为什么这么处理,网上没有记载,从被处理的时间段上看,是不是和“文革三种人”有关呢?这就不得而知了。连队到达市委大院后,根据地方同志的介绍,还有20多个遇难干部群众没有下落。我们连队集中力量昼夜苦干,把废墟的大部都清理了三遍,也还有三个人没有找到。这时有的战友的手指磨出了血,有的被钉子扎破了脚,钻心地痛。有的被遗体的气味熏得头昏恶心,吃不下饭。有的当场晕倒。地方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不忍心地说:“你们已经费了很大劲,扒了三遍都没有找到,就不要再费劲了。”一班长王永常说:“任务完不成,人还没找全,我们决不能收兵。就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遇难人员的遗体全找到。”根据地方单位提供的线索,一班长又和大家一起认真分析情况,研判当时可能出现的情景。最后决定在房间的走廊出口处掘进。经过大半天的奋战,终于找到了剩余人员的遗体,安抚了死者的亲属。
  到抗震救灾的后期,我们连队执行帮助群众搭建过冬防震简易房的任务。我们每天都坐着敞篷的大解放汽车,往返于唐山和玉田县亮甲店之间拉砖。那里,离一班长王永常家很近了。但我也没有看到他请假回家看看,而是全身心地带领我们投身抗震救灾的各项任务中。至今,我也不知道一班长王永常家里究竟受到地震灾害破坏了没有,是否有人员或财产损失。因为,那时他是超期服役的老兵,我是刚入伍的新兵,他当兵时我还在家上小学呢!总感到见了他有不怒自威之感,不敢冒然询问一些问题,哪怕是十分平常的家常事儿。现在想起来,我也未免有些太胆小、拘谨了。唐山抗震救灾时,我还是20来岁的小伙子,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那个难忘的秋天里,每天乘坐解放牌汽车,一双手扶在汽车的栏杆上,迎着凛冽的朔风,一趟趟地搬砖、运砖、卸砖,当时权作年轻人飚车兜风,也没有感觉到累或有什么不舒服。可是,那年抗震救灾尤其是整个运砖任务下来,落得个手腕痛的毛病,一遇阴天下雨疼痛感更甚。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也算是唐山抗震救灾给我的一个贴身的特别纪念吧!
  
  结束紧急救人和较大规模的搬运尸体的工作,大约在八月下旬,我们连队住进了一个大大的果园里。记得全连住在一个诺大的果品库房里,好像房体主要是木质结构的,上边的屋顶也是盖得一些铁皮木板什么的,正好有利于防震抗震。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唐山一个时期余震不断,自从我们住进这座果园库房,每逢遇到余震,我们就不太慌张着急往外跑了,有时干脆依旧躺在地铺上,享受着地震那种天然颠簸感。有老兵打趣说:“嘿,咱不用买票也能尝尝坐船的味道!”果品库的外边,就是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等,临近秋季,一些果子也开始飘香了。但全连官兵没有一人伸手去摘那些诱人的果子,确实做到了秋毫无犯。这时的抗震救灾任务,也逐步转向抢运、分发救灾物资和搬运被掩埋的有用物资器材。那个年代,正是毛主席在世主政的最后阶段,国家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按照毛主席、党中央的决策指示办的。地震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散布说,唐山这个城市,从现在起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有的还捏造事实,无限夸大灾害损失,低估和贬低中国抗灾自救能力。也有的与我国关系好的国家,主动提出从人力物力各个方面援助我们。但当时中央确定,自力更生,不要外援,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号召人民团结一心,重建新唐山。唐山震灾,确实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都迅速派出医疗防疫队、地震救援队支援唐山,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唐山。大约从震后第三天开始,天空就时常有直升飞机空投食品、药品、衣物等。火车道轨没有修复之前,驻唐山空军机场,在受地震破坏,不大具备航班起落的情况下,科学指挥,加强人工调度手段,每天频繁地起降军用和民用运输机,运送各种物资,转运受伤群众,确保城市供给不断线、救援有保证,使这座被震成废墟的城市始终顽强地挺立着。那是中国人特有的骨气啊!当时,有一个口号就是,地震能震坏我们的房子,但震不垮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唐山!这是鼓动人心的口号,也是党和政府向人民许下的诺言,更是中国作为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向全世界作的宣言。后来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中国,确实做到了。对了,大概不少人已看到我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唯一留下的那张照片了吧?您仔细看会发现,那天上悬着一架直升飞机呢!当时就是直升机正往地面空投食物的。可能是团报道员董理忠正在拍摄直升机空投的画面,无意中把我半个身子给圈了进来,使我十分荣幸地留下那个特殊年份特殊场景中的影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