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登录后方可评论)  登录
新任凤翔太守陈希亮一上任就给了苏轼一个下马威:先是当着苏轼的面将孙友打了二十大板,接着又驳回了苏轼写的告示,接着又命令苏轼前去处理终南县的“衙前之役”过重之事。下到民间的苏轼真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的疾苦,感触很大。待他处理好“衙前之役”之事后,陈希亮才对他道出实情,原来是这么回事......文笔清新雅致,运笔流畅,洋洒万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代才子的形象,人物鲜活,引经据典,学习欣赏!感谢赐玉江山,期待精彩继续,问候老师。
时间:2015-12-17 20:35:32    【回复】
12楼    文友:青州大浪
问好刘老师。佳作也!
时间:2015-12-16 12:49:22    【回复】
1、刚刚踏上仕途的苏轼,感到官场上的一切,都十分新鲜。事务不多,他便出去游历。有一天,他听同僚们说,开元寺有一方石刻,是唐代吴道子画的长着胡子的观世音,还有王维留下的几幅山水画。他高兴极了,便骑马直奔开元寺而去。却没想到开元寺主持达仁方丈,为人势利,又善阿腴奉承。他只能留下一幅对联悻悻而归。2、章淳前来拜访,苏夫人王弗看出来章淳心性不够纯良,于是,提醒自己的夫君要小心应对。3、苏轼与章淳同游古刹,章淳的举止真是令人惊诧。一篇佳作,娓娓道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学习欣赏!感谢赐玉江山,问候老师。
时间:2015-12-15 20:22:04    【回复】
苏洵领着苏轼、苏辙和仆人苏友,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城阙。父子三人从西门进城,直奔座落在汴河南岸的兴国寺而去。原来,三个月前,迟悟大师听说苏氏父子要进京应试,便托人给兴国寺的迟知大师带去了一信,请他为苏氏父子安排住处,以备读书、应试。以后苏轼和苏辙便在灯下读书,苏洵则在隔壁撰写文稿,直到天色微明,才上床休息。那么满腹经纶的才子会不会高中,未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期待下文!读罢文章感觉上了一趟文学大课,在品读间对一代文豪苏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欣赏!感谢赐玉江山,期待精彩继续,问候老师。
时间:2015-12-14 23:51:45    【回复】
老师好,我是您佳作的责任编辑。为方便交流与沟通,请加入江山长篇作者创作群478775594。 我的QQ:906094625祝您创作愉快!
时间:2015-12-13 16:48:32    【回复】
苏家次子苏轼“满月”,大家前来贺喜。一位银须垂胸的老者,左手拄着一根竹竹杖,右手提着一只竹篮,从彭老山上走下来,径直去了眉山的苏宅,竟是一些刚刚采摘的山菜!这预示着什么呢?很小的时候苏轼就展露出才华:先生看似绝佳的句子在他手里改了三个就将意境提高了一个层次,得到了先生的夸奖。他的才华赢得了中岩书院的王方先生的赏识,并将爱女王弗许配给苏轼。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一篇佳作,引经据典,为我们上了一趟文学大课,学习欣赏!感谢赐玉江山,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
时间:2015-12-13 16:47:36    【回复】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