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檀柩>析“天道”

析“天道”

作品名称:檀柩      作者:长竹扁担      发布时间:2018-05-05 21:11:18      字数:3814

  人生天地,世间芸芸众生,皆求荣华富贵,是为“上进”之心,乃人之本初。“上”者,奋勇直上,不计后果,往往一事无成;“上”字若加一竖,即为“止”,意为:上进之时,要载得份量,把握好尺度,能上能止,游刃有余,方可成事;“止”上盖一横,此横可谓“天”,其意为:一个人,无论如何做到艮止有术,也超不过上天,这个字便是一个“正”。“正义”即为“天意”,“正道”即为“天道”,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鄙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却自作聪明,如此拆字解析“天道”会不会招骂?“道”有多深,我所能理解的或是肤浅。今天不吝笔墨提及“道”字,是因为我的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会重新以《天道》命名,并出版。
  有种感觉妙不可言,且很难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曾几何时,思想会偶尔划过一个随遇的奇怪闪念——现实中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冥冥中自己似乎曾经经历过,但又不敢肯定这种经历是真是假,于是便在这种疑惑纠结矛盾中等待着下一刻的发生。灵魂深处似乎有一种声音,在提醒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就等待着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这种等待的心态仍然是怀疑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竟然印证了灵魂的预料,这令我惊诧莫名。
  于是,我开始崇拜这种朦胧不清的灵魂声音,绞尽脑汁地思索在哪里曾经经历过灵魂预知的一切。苦思冥想,却不能断定,便不得不归纳为“梦境”。或许就是梦境,梦中预料了此事的发生,只不过所有的梦境都在黎明醒来之后忘却了。这个解释似乎更合乎情理,更让我坚信不疑。后来,我把这种感觉向一位得道大师描述,大师微微一笑,似乎了然于心,回应了我一句话:“这是人的第六感,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师此言,让我惑然顿消。这就是所谓的“第六感”吗?它是如此的神奇。
  当我纠结于为这部小说命名的时候,我似乎又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闭着眼睛,思绪天马行空,脑海里充盈着一副满是诗情画意的画面——蓝天白云,以及蓝天白云之下的那片黄澄澄的麦浪。麦浪随风,泛着一片金色波涛。金波万里,一望无垠。麦香钻进鼻孔,沁入肺腑,令我为之陶醉。我陶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眺望着隐藏在麦浪之间的这条通天的黄土道,心中暗想: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吧!如果“天道”对修行的人是一种高深的意境,那么它对现实中的凡人就是一种景象——一种丰收在望的景象。就像文中所提到的那样:“刘老三活了大半辈子终于明白:老百姓,填饱肚子就是‘天道’。”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益北原大地是荒芜的,即使丰收在望也是荒芜,环境注定的荒芜。这本是一片肥沃土地,它的丰厚所产足可以养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的生命,可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饿殍遍野、瘟疫横行?使这片金土地充满恐怖?我极尽笔墨以描述那种境况,甚至任灵魂幽荡于那个年代笼罩之下的那片黄土地,切身体验生活在恐怖笼罩之下的人们的心理感受,我也感受到了那种恐怖——那种“性命微贱”的感受。那时候,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麻木的,任人宰割。麻木的思想是一种悲叹、一种无奈、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惰性思维。正是这种思想作祟,致使穷困的人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翻身。渴望翻身却无能为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老百姓的“天道”就是国泰民安,能吃饱饭。这个简单的乞求就是所谓的“人道”。
  “人道”即为“天道”。
  这部作品更名《天道》之前,我曾用过两个名称:《凤桂》与《檀柩》,并以此为名于江山文学网连载发表。后经不断修删,由最初的二十万字增幅到现如今的四十七万多字,最后,决定以《天道》付梓。《天道》就像是在我心底反复熥烙的一张烙饼,已经烂熟于心,虽然未加品尝,但我已经咀嚼到了它内瓤的味道。
  修改后的《天道》,人物更加饱满细腻,譬如主人公祝凤桂和刘青玉的命运安排。小说《凤桂》中二者皆是寿终正寝,而《天道》中刘青玉死于盖房之后的乐极生悲。刘青玉是一个毫无理想追求的人,他的横死似乎说明了凤桂在他心里的位置,恰应了他对这份婚姻的执着与满足。刘青玉的“小意识”从几件事上就能反映出来:帮着八路军打鬼子炮楼的时候,他跟孙正义讲条件,不要什么奖章,只要半袋高粱米——在他心里,高粱米可以让一家人活命,远比那些所谓的“一等功”“二等功”这样的空衔实惠得多,他的心里只有他的小家;凤桂执意参加那次送药行动,刘青玉认识到行动的危险性,百般阻拦——在他心里,凤桂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凤桂是他的天;解放后孙正义要求他入党,他死活不同意,只是勉强接下了村长的职务,说明他不相信任何事物,他只相信现实中的经历。如上种种,说明刘青玉这个人是自私的,但他的自私又情有可原——一个男人最朴实的担当就是“全家平安”,这才是他心中的“天道”。
  祝凤桂是小说中的一号人物,也是益北原上的一匹“灵鹿”。她的结局应该是完美的,完美的结局恰恰诠释了一个道理:正义永存,生生不息。然而,这个世间又怎么会有尽善尽美的事呢?大儿子的出生让她沾染污点,小说最后的“哭坟”注定了她未知的命运,她是生是死,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揣度。
  驼背老者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天道》的灵魂,甚至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彻上彻下的重要作用。我也认识到了他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几易其稿对他加了重笔描写,力争让他在我心中活起来。他的活,对我来说是一种希望,对这部作品来说是一种近乎情理,使《天道》更富有深度,更具有逻辑性、可读性。他所做的诸事虽然让人匪夷所思,但他所做的一切又无可厚非。写着他,我觉得他并非虚无缥缈,其实,他就切实存在于现实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他的存在对于每个人的未来愿景是一种支撑,一种近乎浪漫却无比美好的支撑。
  《天道》中,刘青玉异梦娶亲,祝凤桂寻情未果遇高人点拨,二人最终阴差阳错喜结伉俪,成就一段传奇姻缘。之后祝凤桂执意返赌金,这都是驼背老者一手安排。驼背老者似乎非常关注口埠南村刘家:搭救凤桂的二丫逃儿,撮合逃儿和陈永贵的婚事……驼背老者做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原因,他是为了报恩。很多年前,刘青玉的父亲曾经帮着驼背老者埋葬过他的父亲李卫之。驼背老者做到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正义筹集药材为银钱发愁,驼背老者雪中送炭,拿出了诸多金银珠宝。他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银钱?其实,从他喝了一辈子纯正的唐三香酒这件事上已经获知了答案——金钱对他来说只是“代管”,他需要把这些钱用到正道上,用到抗击倭寇上,他觉得值。这是一种使命,亦是一种正义。
  杨丰智是小说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物,他天性懦弱、胆小如鼠。这一点儿从祝家失火那个章节就能看出来。当别人都忙着救火的时候,他却像只蛤蟆一样趴俯蜷缩在地面上战战兢兢抖成一团。他没什么宏观的大思想、大主义、大信仰,他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只想经营好他的小家,和他的爱妻幼子平平安安过生活,这就是他自己思想中的“天道”。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极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当凶寇杀死他全家之后,当这个懦弱的男人看到眼前惨烈一幕的时候,他彻底崩溃了。他崩溃了,能做什么呢?首先是“过阴”,常人无法理解的沉默。通过这段沉默,他彻底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杨丰智,或者说不再是那个胆怯懦弱的杨丰智,他掰折了自己最心爱的秤杆子,看上去,他要做什么大事情了。他果然做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推着酒缸去了鬼子炮楼,企图引燃烈酒烧死他们。然而,地下组织的“偷梁换柱”,使他的行动成为一个笑谈。他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只身入虎穴这种胆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具备的。但是对于每一个有血性的汉子来说,在那个年代遭遇那样的不幸,做到这一切又是必然的。这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本性!所以我给杨丰智下了一个评语:他是整个益北乡最有骨气的一个男人。
  《天道》中,祝家四子只一人善终,便是二子祝银桂。祝银桂参加国民党,抗战时期杀寇无数,国共内战期间与参加解放军的三弟祝铜桂狭路相逢,他失手打死了三弟;解放初政府大赦,祝银桂有幸返回故里,得知四弟祝铁桂已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意外身故;大哥祝金桂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斩首。至此,祝家四子只剩银桂一人,他自然而然接替了父亲的木匠手艺,传承家业。祝世交死不瞑目,他永远不会想到继承他家业的会是他认为绝不可能生还的二子祝银桂。“神明难料生死”,兄弟四人的命运又有谁能主宰?又有谁能预料?想活着的不一定能活着,想死的并不一定能死得了,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吧!
  肖秃子的死是一种悲哀,但这种人必须要死。个人崇拜主义使他对“好兄弟”来良贵奉为“亲爹”,最后糊里糊涂地死在“好兄弟”的魔爪之下。而孙正义的死却是一种嗟叹,他和肖秃子一样,都死在来良贵的阴谋之下。前者死得让人解气,后者死得却让人鸣不值——一生忠于革命的民族英雄却以如此结局落幕,让人扼腕叹息。来良贵还间接害死了生父,导火索便是他的露水娇妻高灵芝。提到高灵芝,就不得不提到她家收藏的那把被称为“煞星枪”的驳壳枪。此枪虽一弹未射,却害死了祝金桂、史洪生、徐会议、高长国以及冢子岭众匪等十几条性命。而那把枪射出的第一发子弹,要的竟然是它主人的性命,而且还是她的丈夫亲手把她打死的。高灵芝的结局是必然的,俗话说“种其因得其果”,她的下场不值得人们同情。来良贵害人无数坏事做绝,却披上了正义的伪衣,甚至官居高位。但这种虚伪毕竟见不得光,亦不会久长,收他性命的只有苍天。好多年前,驼背老者就批注了他的劫数——一块腰牌要了他的性命,这也是所谓的“天道”。人在做,天在看,三尺之上有神灵,多行不义必自毙!
  命运劫数,如此种种,不一枚举,读者自品。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