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九十年风雨人生>第三章:突遭变故,第四章: 劫后余生

第三章:突遭变故,第四章: 劫后余生

作品名称:九十年风雨人生      作者:苏中老农      发布时间:2018-04-24 20:26:46      字数:3436

  第三章突遭变故
  刘来根十三岁的那年,外公外婆相继死于一场霍乱。
  那一年,淮河下游遭受了一场特大的洪水,那时虽然已经有了民国政府,但长期的军阀混战,哪顾得上兴修水利,因此,这里难得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不是淹就是旱。光是发一次大水还不是太可怕,过些日子水退了田里多少还能有点收成,有时虽然淹掉了旱谷,但还能收到一些水稻。最怕的是先旱后淹。有两句俗话说:沉田不沉稻,快活舞大刀;先旱后淹,夹棒讨饭。那一年,偏偏就遇上了一个先旱后淹的年份。先是春旱连着夏旱,插秧时节河里还有小半河水,后来久旱不雨,河底里剩下的一点水已经变成了咸水,就是提到田里也救不了秧苗。旱得最严重的时候,河湖干涸,赤地千里,河底反而成了大路。人们只能靠在开挖的深塘里刮点泥浆作饮用水。
  到了夏末秋初才盼来一场大雨,为了生存,种田人又在干枯了的稻田里抢时间补种晚秋作物。哪晓得,那雨一下起来就没个完,几天时间,河水就漫上了堤岸,最后导致上游河塘溃坝,全境陆沉,村庄成了一片汪洋中的孤岛。
  刘家住着的是一个独门独院的旧瓦房,因为是在庄心里,地势较高,堂屋里只进了几寸深的水,勉强还能住人。有些住在低处的人家,土屋的下半截都泡在水中,没过几天就倒掉了,只能在小木船上苫个简易的的草棚子临时栖身。
  好不容易等到洪水退了,劫后余生的大地上又流行起霍乱病。起先只是庄上隔三差五地死一个人,后来就接二连三地往下倒,死了人的人家想凑足八个人抬棺材都难找,有的人刚替人家送过葬,过了两三天就轮到人家送他。发病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先是泻肚子,接着就是上吐下泻,发病快的只要两三天便解脱了。那时医疗条件差,又不晓得隔离,地方政府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其漫延听天留命。
  刘德旺的老伴比他先走了一步,他是在刚送走老伴的第三天发的病。那天,他突然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般的难受,只有蹲到茅缸上猛泻一通才觉得舒服些。他知道他的劫数已到,便连忙跟女儿交代后事,他说:
  “我可能就在这两三天里也要走了,我过到五十三岁,也不算短寿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菩萨能将你们娘儿两个赦下来。你如果能将来根养大成人,刘家就不会从我这代断了香火。张三肯定早就不在人世了,你千万别再这样折磨自己了。我们家现在还有十几亩田,我跟你妈都不在了,你自己怎么种?全部租给人家吧,碰到荒年成又难收到租,顶好是你找个人家里来,自家再买条牛,把田种好了,趁年轻再生几个孩子。我寻思,有只么多的田在手上种,哪怕是三年荒两年,有一年收到庄稼也能夠你们生活。还有,不到万不得已时,绝对不能卖田,这是祖上留下的家业,你要为来根把它守好。”
  他没等女儿回话又接着说:“我死后,你千万不要再死命地哭了,这几天你哭妈妈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了,哭又不能把人哭活,再说,又不是我们一家这样,村里死了这么多人,还有好几户人被都端了鸡窝(当地土话,意谓全家人无一幸存)。你要硬起心肠把我打发走,好好地领着来根往前过。”
  “爸,你说的我都记下了,我不哭,只要菩萨肯把我和根儿伙赦下来,我一定照你说的去做。”此时等娣子喉咙沙哑得已经说不出话了,她想,只要来根还在,她就要顽强地活下去。
  幸好,刘德旺在五十岁的那年就为他和老伴置下了一对寿材,那时人的寿命都不长,有钱的人家到了四五十岁时就要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了。穷人家顾不到这些,只好到时因陋就简草草安葬。
  为父亲出殡的那天中午,空中突然阴云密布,坟还来不及堆好就下了一场暴雨。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自从那次大雨后,庄上就不再接二连三地有人发病了,有人说,是那场大雨把瘟神冲跑了,没死的人算是有救了。
  与周边村落相比,陈家舍的疫情还不算太厉害,全村死掉了三百多人,只占了总人口的三股之一。还有不少庄子死亡人数超过半数,有许多人家满门遭殃。
  那年秋后,刘家除了自家种的八亩田稻颗粒无收,租给人家种的七八亩田也没收到租。不过,等娣子娘俩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因为过去经常遭灾,比较富裕的人家家里都要备一些陈粮。那些本来就非常贫苦的人家经过这场浩劫后日子就更难过了。他们只能再借新债,想法买点麦种,在荒芜了的田里种上冬麦,然后就在小木船上苫起草棚子,带着全家上江南那边去逃荒,等混过了一个冬天再回来收麦插秧。
  等娣子也请人帮忙在自家种的几亩田里种上了大麦,好在这些农活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小来根也上不成书房了,那位老先生已经死于霍乱。因此十三岁的他也能帮上妈妈一点忙。
  
  第四章劫后余生
  大灾过后,等娣子娘俩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儿寡母,要是没人帮忙,她家那几亩冬麦无论怎样努力都是种不下去的。自从刘家把自家的牛半卖半送地给了陈家,就一直没有再买牛,只是将自家种的田租出了一半给人家种,每逢春耕秋种就雇人家的牛代耕。幸好,庄上还有一家亲戚,那亲戚家虽然田不多但却养了头牛,得空时替人耕几天田也是一笔收入,因此,刘家自己种的田每年都是由他家代耕的。当然耕田的工钱刘家也是照规矩给的。那户人家算不上是刘家的至亲,家里的婆娘是等娣子妈妈的堂侄女儿,当初也是她妈做媒才嫁到陈家舍的,因为比等娣子大五岁,算是等娣子的表姐。
  表姐夫姓秦叫秦二宝,跟表姐同龄,生得腰圆膀粗,是个憨厚笃实的庄稼汉子,这些年,夫妻俩除了种着自家的五六亩田,还养了头牛,替人家耕田拿工钱,经济状况在庄上属中等偏上。哪晓得好景不长,这次大灾,他家遭受的损失比等娣子家要惨烈得多,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相继死去婆娘和她的两个儿子,只留下了表姐夫和一个九岁大的叫桂珍子的女儿。因为那头养了四五年的老牛还在,等娣子家的那几亩麦子也是表姐夫帮着种下去的。
  不过,表姐夫的家境与等娣子家相比还是有定的差距的。现在二宝就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家里快要断粮了,这个漫长的冬天父女二人怎么度得过?二是,方圆上百里都不曾收到庄稼,那头牛哪来草料过冬?他也想过用自家的那条小船带着女儿上江南去替人家打零工,那年月江南那边难得遭灾,那里晚稻现在还没收割,只要一到那边就能混个饱肚子。不过,如果那样的话,他家的那头牛怎么办?卖掉又舍不得,这牛养了这么多年,跟他是有了感情的。后来他想到了等娣子,她家原来养过牛,而且,在张三没上他家时都是等娣子看的牛,懂得牛的脾性,他想跟她商量,能不能将牛丢给她代养一个冬天?明年给她家耕田不收工钱。
  几天后,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晚上,二宝带着女儿敲开了等娣子家的大门。那时节,庄上已经没多少人了,死的死了,跑的跑了,留在村里的人天没黑就都关上了大门。等娣子见他这时候来找她,就知道他是遇上难事了,她估计可能是他家里揭不开锅了,想找她借点粮,就说:“姐夫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二宝听她这么说就开门见山地说开了:
  “有件难事想跟你商量,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个忙。不瞒你说,我家里没多少粮了,我想带着桂珍子上江南去做零工,就是家里那头牛没处撂,我寻思你家院子里牛棚还没倒,你小时候又养过牛,不晓得你肯不肯帮我照看几个月?”
  “牛我倒是会养,我们娘俩冬天在家又没什么事,就是你这一走,到明年春上才回得来,这么长的时间,水冷草枯的,我拿什么喂它?”
  “你如果能答应,草料我会备足了的。虽然稻草是没办法弄得到了,但我听人说,东海边上的海丰县不曾淹得到,到那里可以买到些玉米秸杆,那地方不种稻,都是拿它喂牲口。听说还比穰草有营养。你如果肯帮这个忙,明年我替你家耕田不要工钱,田里有什么男人干的重活计也由我帮你做。”
  “只要有草料,我肯定能替你把牛养好,再说,什么帮忙不帮忙,我还指望着这头牛明年耕田呢。还有,你想过没有?桂珍子才九岁,你一个人带着她上江南哪有人帮你行船?都说船无大小,三个人正好,再小的船一个人也不好弄。不如将桂珍子也留我家里,你一个人跟人家的船过去。”说到这里,等娣子还把小丫头拉到跟前跟她说:“你爸上江南,你就留在姨娘家里好不好?在这里还有来根哥哥赔你玩。”那丫头看了一眼她爸,连忙说:“好。”
  “这个我也想到过。不过,你能肯帮我照看牛我就感激不尽了,桂珍的事我怎开得了口,再说,我也没粮食留给你。”
  “这个你就别担心了,我跟桂珍子的有缘,一看到她就像是看到我那苦命的表姐。既然我能答应你就一定会将她当我的女儿养,只要我同来根有一口吃的就决不会让她挨饿。”
  二宝万万没想到,这个平时见了他没多少话说的小姨子,今天怎么就如此体贴他,莫非是……想到这里,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暖流。不过,进而一想,这不可能,他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更何况他还比她大五岁。她这样对他,可能是为了她那死去的表姐?想到这里他就说:“你这样帮我我会记在心里的,明年回来后,你田里有什么重活计我替你包下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