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湿地听蛙声>第八章 告别神像

第八章 告别神像

作品名称:湿地听蛙声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22 18:05:08      字数:5492

与G相交15年,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谦卑的学习者。
她曾多次对我说,她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大牌,就像被供在神台的神像。
她不停地告诫我,要走自己的路,用踏踏实实的言行一致,让自己的生命在现实生活的挑战中变得充实丰满。
后来,与她一起参加一次次国际会议,都不由自主地让我去思考知识的涵义、功能,探究知识对学习者的个体意义和对社会变革的意义。
从此,告别神像。
01
出发
2015年5月26日上午,应C大学的邀请,G为特级教师培训班学员做叙事工作坊。时间定在上午9点。
早晨7点30分,我在宾馆大厅给G的房间打电话,接电话的是G的博士生X。X今年5月初刚通过香港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被C大学录用。举办叙事与自传工作坊是X入职的第一个任务,看得出她脸上既有一份期待,也有一份焦虑。
昨天,为了使工作坊更能贴近特级教师这一人人都气场强大的群体,G、X和我,对我们从5月19日到5月25日期间在B大学所做的叙事工作坊进行了反复的梳理。讨论入夜,X留宿宾馆。
电话那头传来X疲惫的声音。她昨夜工作到凌晨与G重构ppt,并独自完成英文到中文的翻译。她对我说,G正在做最后的调整,争取尽快把ppt发到C大学Z院长那里。
我与G合作多年,熟知她的认真,于是挂了电话,在大堂经理席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打开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开始阅读起来。
G与X出现在大厅的时候已经是8点20分。X告诉我,ppt的最后稿8点10分完成后已发出,现在要赶紧打车,确保准
时到达工作坊现场。
G的工作坊原本是B大学5月系列讲座的一部分。该讲座的总标题为“人文取向的教师教育:叙事探究培育教师领导力”,共分四讲,兼有讲座与工作坊的性质,意在通过叙事与自传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使教师回到自己成长的重要时刻,在反思和对话中重新建构经验的意义。
今年应B大学的邀请,G希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把这门以工作坊为主要形式的课程移植到B大学,想在强调客观知识论的大气候中引入一缕关注教师个体经验的清风。
课程的核心成员有香港G大学的G,北京B大学的H,C大学X,浙江H大学的Y和云南N大学的M。7天里,G主讲,H主持,团队通力合作,围绕着G对课程的设想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观察、工作坊引领、课后研讨。B大学的饭厅、小路、树林,处处都留下了团队探讨的身影。
G一身淡黄,上衣是粟色丝线的短衫,像一米阳光,没有丝毫熬夜的痕迹。X身着暗蓝色的T恤,几天连续熬夜,让她略显疲倦。我们一行三人,心中惦记着那讲座的时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来到宾馆外的大街,准备叫出租车。
02
堵车
2015年5月26日早晨8点25分,注定是G、X和我难忘的时刻。9点钟的工作坊在二十分钟的车程之外,8点25分,我们刚要打车,就被不可逆转的汽车长龙不容分地堵在了出发的地点。
站在路边,无助地看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排成5-6列纵队,从南路一直堵到立交桥。
满街趴着不动的汽车,发动机突突地空转,噗噗地排着尾气。堵了一两公里,出租车如何进的来,又如何出的去?
看着丝纹不动的汽车长龙,我们感到不妙。G赶紧让X电话联系Z院长,让她做好我们可能要迟到的准备,把原定在讲座中间进行的学员书面回答问题的环节提前到讲座的开始阶段。随后,我们决定徒步到一公里外的关庄地铁站。一行三人,G和X挎着挎包,我背着双肩包,在5月的初阳里从南路公交车站大步向前,用自己的体力与时间赛跑。
虽然迟到已经铁板钉钉不可改变,但是与困在汽车里无助地等待相比,行走重新让我们感受到自我把握命运的一种自由。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不断地被我们甩在身后。G与X紧随我身后,那速度与节奏,想必对她们的日常生活状
态是一种挑战。
一路上,G腿快口也快,不断地向我们强调,她是去做工作坊,不是去做众人仰慕的专家。她说,她是一个学习者,不要被人当作专家养着供着。她是来学习的,在与所有学员的相遇中向大家学习。但是,她觉得很奇怪,大家既然尊重她,为什么不相信她关于自己是一个学习者的反复表白,而是把她与其他的专家视为同类?她不喜欢神像般的专家,也不愿意被人供成神像。
走到立交桥,我们已经微微出汗。穿过马路,进入地铁车站,已经是9点05分。
上了地铁列车,X的手机响了,是Z院长的电话。她说,特级教师们已经完成了书面问答,现在正在会议室里耐心等候。X放下电话,满脸忧虑地对我们说,Z院长在电话里责备她了,说:“ G不知道北京的交通状况,但你生活在北京,应该知道并预留足够的时间。”X刚入职,第一次办事就造成讲座专家的迟到,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听了X的话,G说,我们得想个办法来化解目前的困境。我也安慰说,用叙事研究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处境,一定可以化困境为资源。
我们从15号线转5号线,再转10号线。一路上,我们挤在地铁列车摩肩靠背的人群中,小声地对我们面临的困境进行意义重构。
C大学的工作坊,参会者大多是首都的特级教师,每个人都有无数的荣誉,我们的迟到对他们是极大的不敬,我们需要对他们做一个深深的道歉。我们迟到,是教师生活中一种尴尬的但又不能完全避免的生命状态,如何在尴尬中保持生命的激情,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遇到的困惑。在困惑中学习,在困惑中前进,正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习者与高高在上的神像之间根本的区别。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迟到事件作为与教师内心生命相遇的契机。
列车隆隆,车厢咣咣作响,而我们三人沉浸在自己讨论的节奏中。我们确定了开场的道歉,确定了个体生命状态与客观主义知识观之间的悖论,也确定了困境中个体行动所蕴含的价值选择。我们作为一个研究团队,将我们正在经历的迟到,与今早发出的讲座ppt做了一个现实的链接,然后,把一切托付给G去随机处理。
G走在前边,我们在后面观察、思考、质疑和明辨。
03
一米阳光
9点30分,我们终于下了车,走出地铁车站,直接面对C大学的教学楼。
站在玻璃墙幕的面前,我们三个相互对望,微微一笑,算是工作坊开始前的相互鼓励。然后拾阶而上,进了大楼,登上电梯,直奔801会议室。
会议室在走廊的尽头。长长的走廊夹在两边教室的中间,有些昏暗,一路走进去,只听见我们三人的脚步声。
801室的大门,栗色、紧闭。一盏白射灯打在其上,肃穆、凝重,走廊的墙显得有些惨白。
轻轻推开,满目日光耀眼。中间一个O形长圆桌,三面座位。正面墙上,投影仪已经打开,放映着讲座ppt的首页“教师成为学习者:自传与领导力的发展。”
会议室已经坐了二十几人,正是叙事工作坊最适宜的规模。正面主席座上是一位中年女性,白色的线衣套着一件紫色的短衫,一袭长黑裙。
见我们进来,赶紧起立,快步迎上来。X紧走两步,问了Z院长好,然后把我们一一介绍。Z与我们一一握手问候,然后引着G到主座,宣告工作坊开始。
X和我迅速在南墙的座位上坐下,开始我们的观察。一眼扫去,能够感觉到会场上所有的人当时都有些尴尬。长形圆桌边大多数是中年男子,每个人都散发着很强的气场。会场里似乎缺少中小学教师群体里那种常见的女性的温柔和理解,没有笑容,没有掌声,有的是沉默和凝重。G一直渴望被人视为学习同伴,这次迟到事件,恰恰让她站在讲座的主座承受无声的审判。
G真诚道歉。她面对全体学员深深鞠躬,然后像一米阳光站定,开始分享她的生命体验。
故事开始于她的一个基本信念: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学习者。对于一个教师,其学习的本质,就是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回归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时刻,发问、思考,在选择中将生命的碎片融为意义整体,在价值冲突的权衡与抉择中写下自己生命的自传。G指出,学习有两种模式,信息输入型的学习带来的是信息量的累积,而转变型学习才能真正改变内在的意义构建系统,使之更复杂多元,使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抱有开放的态度。G再次强调,她是一个学习者。
G发自生命体验的言说在缓缓地释放内心的能量,会场气氛略略有些舒缓。五分钟过后,坐在圆桌旁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身体前倾,轻声说:“G老师,您请坐下来讲课。”
回来的路上,G回忆这个细节满脸感动。她说,这位老师的关心,让她感受到了柔软,察觉到会场开始变得友好。
G用她在国际教育界行走的故事,对比客观主义知识观与学习共同体主观知识建构方式之间的差异。她不久前去过蒙古,与会的教师提出问题希望G给他们解决方案。G逆向而行,引导他们回归自己的经验,在反思和重构中发现内在的力量。G指出,客观的知识不与我们内在的经验对接,只是没有力量的空言。照搬客观知识是一种下载的学习模式,扼杀我们潜在的创造力,封闭共同体的对话和真言。她说,我们只有回归并反思生命中重要的时刻,才能解放学习的空间。她环视一下会场继续说:“我给大家带来的课件,不是下载于G大学的知识库,而是自己一路行走一路探索的主观知识建构。这种建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在不同的时空中根据生命最新的体验进行重构。今天的课件,是在B大学四次工作坊课件基础上的重构。在B大学四天,我们的团队获得了许多新的体悟,我们必须以这些体验为突破口,对我们以往的主观知识进行重构。昨夜,我们团队为了这个重构工作到深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掘出内心的力量,并以内心的力量与大家的生命感悟对接。”在G抑扬顿挫的叙述中,我们观察到会场的注意力渐渐在聚焦。坐在我对面几个埋头笔记的中年男子,开始放下手中的水笔,将目光转向G的言说。
G的言说开始指向学习的核心:教师怎样回应环境?教师如何理解内心生活和内在品质?G认为,教师学习是对生命的滋养,课程革新是对和谐工作与生活的真言召唤。内心的力量由关键时刻的挑战来实现,关键时刻的抉择体现了我们内在的价值选择。谈到这里,G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然后语气平和地说:“今天的迟到事件,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就是一个关键时刻。今天一大早,我便开始对X昨天漏夜整理的课件进行再次重构。我知道它将面对首都的特级教师,我希望把它做得更好。7点30分钟Y打来的电话我知道,X不断的提醒我也知道。但是我的心已经全部投入到课件重构中去了,其他的一切对于我在那一刻都已经无足轻重。我知道大家对我有期待,有形式上的中规中矩,也有精神上的生命相遇。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选择了精神上的生命相遇。因为这不仅仅是行为取向的选择,而且是生命价值取向的选择……”
在那个片刻,我感觉到G像一米阳光,扫除了圆桌会议因为迟到事件留下的最后一缕阴影,整个会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一米阳光。原先还有些各行其是的小气场,此刻都已经散去,重新凝聚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心灵相遇的力量。在那一刻,每一个在场的人在G的自传中走出了讲座的文本状态,用真诚去与一个教育探索者的心灵相遇,并且在相遇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教育的本质。
在那个片刻,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次工作坊的主题,教师成为学习者:自传与领导力的发展。自传不仅是一种教育叙事,更是教师调动生命经验和直觉理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生命重要时刻的价值权衡和心灵选择。教师只有自觉地进入生命的自传状态,才有勇气在生活惯性轨道中打破常规,解放学习的空间,达到教育智慧。诚如G所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入自传式的生命状态,因为许多人只愿审视他人的状态,但不能审视自己的心灵。进入生命的自传状态,需要一种真诚的教育情怀和自我超越的勇气。
虽然自己是迟到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并且一路与团队讨论这个事件对我们的意义。但是,G此刻动人的言说与言说中所展示出的教育情怀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像在场的所有人一样,将目光投向那一米阳光……
04
告别
迟到事件是一种还原,凸显出教师教育者日常生活的原生态。
G对事件的自传性的生命态度,展示了背离日常生活轨道的生命可能拥有的一种丰满。
迟到的教育意义,用它特有的悖论,在现场的每一个人心里发酵,让他们暂时忘却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走进了G生命自传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也走进我在会议上分享的故事。
G述说的状态,不是文本的状态,而是心灵的状态,是心灵与心灵相遇的状态。故事的时空,或是15年前的杭州,或是6年前的巴黎,或是前两个月的香港,或是本周的B大学。正是这一次次相遇,使封闭的个体空间变成了开放的对话空间,为心灵的苏醒、舒展、回归和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记得G曾经说过,教师在解决内心问题之后,其成长最明显的外在标记就是变得漂亮起来。能够感觉到那一米阳光的美丽,在自传性地展示了迟到事件对她个人的意义的时候,她把她的活力和美丽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很快,工作坊进入分组自传的环节。与会者三四个人一组,各自回顾和分享生命中重要时刻的抉择与所悟。在分享人生曾经或当下的困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告别了糊在门面上的客观知识的神像,直视生命的柔软、脆弱与坚强。
G常说,客观主义的知识观造就了大批的神像。神像舒适地躺在文本知识给他们造就的神台上面,手指向前方,丝纹不动。我对她说:最棒的不在这里,而是她作为院长,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学员和盘端出其内心困惑。X听了,不住地点头。我建议说:“会议结束之后,你最好对Z做一个采访。”
说话间,会议已经结束,Z绕过中间的圆桌,来到我与X跟前,感谢我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我也说到我的感动,说到她最后发言中直面自己内心困惑的勇气。
我对她说,生命的自传态度,其中最难的是挑战自我的勇气。生命的自传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内心有多少勇气。
生命真的很奇妙,第一次与Z相遇,就有这样心灵的交流。
在你来我往的分享中,X笑了、Z笑了,我也笑了。
Z的笑靥,在白衣紫衫黑裙映衬下显露出一种春风拂面的美丽。我知道,这是生命告别了神像正在开放的姿态,是一个教育家憧憬更充实丰满的未来的笑容。
(写于2015年6月18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