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湿地听蛙声>序/奇妙的呼召

序/奇妙的呼召

作品名称:湿地听蛙声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19 18:01:32      字数:2925

序言;
  专家推荐:这是一篇礼赞生命的诗歌,洋溢着对教育生涯的逼真叙述,对价值取向的追寻问询。主编孙老师老师以真挚自然的心声、精炼感人的文字,梳理了杭州师范大学杨小洪教授的个人成长叙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面清晰的镜子,引导读者反思离不开生命意义的教育真谛,从而坚定通往智慧的成长道路,实在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埋在湿地之中是蓬勃的生机,准备着春天的来临,万物茁壮的成长!这是我们聆听共同体叙事的心灵洗礼!让我们相遇之际,用谦卑而仰望的童心,赐给我们生命的礼物,让我们活在彼此相爱中,满有信心,充满盼望地期待生命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简介:孙彩文,女,全国名师,全国卓越教师,全国骨干校长,河北省教育专家,国培专家,国际交流访问学者,全国名师大讲堂讲师,全国当代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央电教馆网络读书社区引领人,河北省“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发起人,享誉国内外“词刺激”叙事方法创始人。从教卅载,在国内外做教学展示课百余次,做教师叙事专场300余次,146篇论文公开发表,17本论著公开发行,5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0余次。“读书叙事”名师工作室引领和影响教师43万人,区域推进发展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走向公共空间。
  
  以读书的方式来庆祝我们各自与杨老师的相遇,是一个奇妙的呼召。
  读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虽不能见着,却也能共鸣和抒发我们对一位特殊的老师深切的思念。我能感觉到,在与病痛和康复间此起彼伏的争战中,杨老师的心愈发地自由了,在庆祝生日的叙事中,他详尽地记录了这个过程!
  我要通过这样的阅读来陪伴杨老师。难忘2001年我们初次相遇,那是在一个共同体的对话空间,他热忱参与,巧妙构建教师发展的对话空间。他生动的思考,充满力量的话语,犹在眼前。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慢慢调养身体。但无论身体状况如何,他叙事中所释放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总能给我新的灵感去探究我们交流范围之外的更广阔的课题。回首中我惊喜地发觉,我们的共同体之所以能有鲜活又可持续的生命力,正是得益于这个探究的姿态呵!
  又忙了一天,此时已接近子夜,尽管明早还要搭乘飞机,尽管时间已非常有限,我却受到感召必须要写下这些。与杨老师相遇的诸多记忆片段中,我聚焦在了最近的一次……2016年1月,那时他正定下来要与我一起前往将在温哥华举办的CIES会议(国际与比较教育年会),参与人文教育这一组的讨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反思教育》这本书为视角。温哥华之行能有这位志同道合的学术同侪相伴,让我很兴奋。他的论文题目是《论跨区域教师教育者共同体中的转变式学习》,他在摘要中提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很欣赏这篇论文的议题。作为小组召集人,我站在专题讨论组织者的角度提问,希望每篇摘要都能有最简洁的表达。让我分外感动的,不仅是他不断涌现的想法,更是他豁达谦卑地回应我的评论。我们的思维碰撞持续了几轮邮件往来,每一次,他都会迅速地回给我一个更完善的版本。他的投入总是这样成为他做学问的动力和产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他集中精力完成自己选择去追求的事业。学习实在是一种能引发连锁反应、提升整个人与环境的能量,而杨老师真正地活出了学习所带来的这种能量。我对自己说:如果我们都能用这样全神贯注的学习方式来与彼
  此联接,我们就能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把自由活出来!能与杨老师一同探索,并近距离地感受他的谦卑和自由,怎能让人不激动?
  我享受着与杨老师的邮件往来,期待着在温哥华能愉悦地交流。就在这时,我收到他给我的邮件,说“我的行程要因病取消!”。
  要取消行程,我隐隐感觉到他的病情不妙。静静地,我为他的康复祷告。我相信他清晰的专注力和决心能帮他度过所有难关。这几个月以来,与杨老师的相遇既远又近,心里惦记着他,问候他,从别人那里听到他的消息,直接收到他的邮件,最重要的是,我能感觉到他身上那股学习的精神,感动着所有和他接触的人!
  因着与这位巨人各种相遇和心灵相交的片段,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为了一种庆祝!
  2016年8月26日凌晨4:30为杨小洪老师祷告。
  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啊:
  你是恩慈充满怜悯的主,尽管世人多不认识你。你的存在,是永恒的,因为你爱世人,你就是爱!
  感谢你让我们认识杨老师,让我们与他在远近距离中走过了十多年的共同学习的路。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必须是成长的道路,与生命紧密结合。我们的叙事探究让我们把外在的生活现象与内在的自我相结合,成就了内外统一,健康的生命,才可真实地去教育下一代!我们感谢你与我们同在,祝福我们的友谊和积极的探究,也让杨小洪老师2001时的体质逐渐改善。他洪钟般的发言总是充满了强音,洋溢着积极有创意的提问与智慧。你的同在不是虚无,不是人的意念,是被古往今来的信徒们经历的事实。因为你同在的事实,我们在电话中依然可以和杨老师深情地相遇。
  相遇,就是我们的主题。十多年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彼此相遇。一次又一次地与我们人生的挫折相遇,我们感恩彼此相遇的生命,在于共同的学习,没有困难可以阻碍我们继续的成长!
  曾听到这样的呼求:人的尽头,就是神的大能的开始!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有伤痛,也有人的罪性。作为一个共同学习的群体,我们恳切地期待杨小洪老师的康复。我们当中的成员都因着自己的有限人生经历,给杨老师奉上最好的礼物。籍着这追求,我们不分离,而更紧密地相互关爱,为杨老师祈福。
  杨老师啊:愿你接受神的大爱,面对生命的无限空间,不存任何惧怕。就如你在电话中有力的回应,要相信!尽管我们不知穿越雪域的前方所在何处,就凭相信,你是不孤单的!自从你发病以来的经历,就是穿越雪域的奇妙旅程,多少苦难!多少慈爱!多少成长!都孕育着对周遭家人、友人、同事、学生的生命教育。
  埋在湿地之中是蓬勃的生机,准备着春天的来临,万物茁壮的成长!这是我们学习共同体的叙事探究的又一高潮!让我们相遇之际,用谦卑而仰望的童心,赐给我们生命的礼物,让我们活在彼此相爱中,满有信心,充满盼望地期待生命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过伟瑜(肖静翻译)
  香港大学
  2016年8月24日
  
  跋/云起落的地方
  凌晨三点,校阅完书稿,了无睡意。
  电脑前,拥挤着几个不同的杯子,轮流供应绿茶、红茶和咖啡。窗外,山峰隐约在夜色中,伴着天边零星的、闪烁的星星,静待晨曦的到来。
  已经是第三次看书稿了。一字一句地校阅,每一次重读,内心还是有很多感触,很多感动。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伤痛和无奈。故事可以疗伤:我们在叙事中面对内心深处的“我”,面对他人,也面对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包容他人,理解自己的处境,学会共处,变得平和。
  很多时候,叙事探究并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叙事能创设理解自己的情境,使我们豁然开朗;而探究引发思考和自省,也赋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等待黎明,迎接晨曦,有时漫长,有时短暂;若有蛙声相伴,就少了几分孤单,多了几分希望和勇气!
  杨老师用生命在叙事、在探究,他把自己所经历的艰难、欢欣、梦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们。人生总有云起落,湿地更可听蛙声!这是杨老师领悟到的世界和人生。
  我们期待,以阅读的方式,与杨老师一样的更多思想的漂泊者——相遇!
  应单君
  香港理工大学
  2016年10月11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