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花城三月>前言&序言&第一章:花城春来迟

前言&序言&第一章:花城春来迟

作品名称:花城三月      作者:蒋黎      发布时间:2018-03-17 20:19:41      字数:5073

  前言
  我青年时代就爱文学,多种原因追使我与她无缘;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想起了这个爱好,参加了《人民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培训,写过几篇习作,其中一篇短篇小说《生日》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称赞,我似乎摸到了写活人物的一点门路,可惜又因事多没写下去。退休后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产生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愿望,塑造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地反映我们这一代“老九”们所经历的历史年代的面貌,如果他们能活起来、为读者所接受,我的愿景就实现了。
  
  
  序言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规划启动后,一批尚未培养成熟的青年学生被派往重点工程: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他们自感知识不足,深恐担不起重担,自觉奋发学习,努力工作;紧跟工人师傅后面出大力、流大汗,乃至流血捐躯;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可是他们始终得不到信任,俗称“臭老九”,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应有的尊重,被定性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届时他们都已年逾五旬,为祖国出力的时间不多了,自叹春来迟!
  适逢高校十年停招,人才青黄不接,更凸显他们的知识可贵,被喻为知识的载体,一时成为社会的宝贝。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是中国社会变革最激剧的历史阶段。本书集中描写每个人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经历,同时涉及前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断面。每个人物都是由几个类似性格的人综合塑造而成,不是为某几个个体树碑立传。书中每个情节和故事都是从现实中来,忠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如果您想了解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传奇经历,站在门槛前举棋不定,请听听阅读过该书稿的朋友的读后感:“像部现代版《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之一,留下了“范进中举”这部家喻户晓的影片。本书不敢相比,不过写儒林中的故事是相同的。读一读这本书可以得到刺激、增加见识,也会更感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更加可爱。
  
  
  第一章:花城春来迟
  
  时近黄昏,从花城火车站走出一名中年妇女,还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她谢绝了的士司机的热忱招徕,像回家似的向通向洞西区的公交车始发站走去。这不是单纯为了省几个钱,她嫌在小车里窝憋,视野不开阔。对她来说,花城是第二故乡,她要好好地重温这座城市。
  20年前,她是被迫无奈流着泪离开这座城市的。这次举家调离大西南,回到湖南老家工作。老同学陈静娴事先闻知,在信里再三恳求她路过花城时一定要下车聚会。因适逢她们走向生活三十周年,在这里的同学早就吵嚷着要举行聚会庆祝。杨柳岸挨不过同学们的盛情,心中激起了波澜,只好下车重温旧梦。
  花城的市容她太熟悉了,宽阔的中州大道仍然宏伟壮观,两旁的法国梧桐已长成遮天蔽日的冲天大树,有如进入了原始森林,中心花坛的花草郁郁葱葱,牡丹花含苞待放,令人心旷神怡。进入洞西区后,南街面清一色的红砖红瓦三层楼房,蜿蜒数公里仍然如故。在她记忆里,北街面几个大厂两旁是一片片绿油油树林,可如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高楼。令人有些失落感。
  “妈妈,我们这是去哪?”
  “去陈阿姨家。”
  杨柳岸轻易地找到了陈静娴的家。正好陈静娴一个人在,母女俩经过简单地漱洗和用餐后,使安然入睡了。经历长途乘车的折腾她们睡得很香甜。
  早上西星来,杨柳岸一看表,已经8点多钟了,赶紧起身漱洗。陈静娴端来早餐,见孩子还未醒,吩咐让她多睡一会。审视安睡中的孩子,连夸长得很標亮,酷似年轻时的妈妈:白净细嫩的皮肤,红润的面容,小小的嘴,脸上那一对隐约可见的酒窝,忙问叫什么名字。杨柳岸说叫石柳燕,随使起的。陈静娴说:“好呀,她爸叫石磊,您叫柳岸,加上一只小燕在你们中间飞来飞去,组成一幅柳岸燕舞的图案。”杨柳岸不禁笑起来,心想,一向被同学们讥为俗气的陈姐,今天也会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事物了。
  陈静娴看杨柳岸时,悲怜之心油然而生:发型已由一对小辫变成刚过耳的短发,夹杂了几根银丝,蜡黄的脸显得有些粗糙,颧骨凸出,眼角有了鱼尾纹,开口或微笑时显现的酒窝犹存,只是那块伤疤破坏了它的丰润,还不到50岁的人已变成了半老徐娘。
  在杨柳岸眼里,陈静娴基本上还是老样子,高挑的身材,平平的胸脯,脸蛋白净,只是头发已经斑白,抬头纹已明显可见,走起路来略显佝偻。这与她高身材和长期从事的职业一钢铁化学分析有关。不过,她的精力仍很旺盛,还没有老态的迹象。
  陈静娴问杨柳岸,为何不叫她老公石磊和两个孩子一起下车?杨柳岸说:“老石要赶到调入单位报到,怕生变故;我也不想让同学们看到我有两个残疾的孩子。再说,一起来,你这房子能住下么?”陈静娴说:“也是,平时同学们闲谈起来,最怕的一件事,便是家里来客;自己住的‘鸽子笼’,哪有闲房招待远客?今天要不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出去了,连你们母女俩都无法安排。”
  杨柳岸的早衰引起了陈静娴的同情和疑惑,婚姻的不幸,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山沟里被误治哑巴。除此以外,是否还有深层次原因?于是试探着问。不料竞引起了杨柳岸伤心落泪,唏嘘着缓慢地述说她的苦难:
  “1960年夏天,父母先后在一个月内相继饿死,当时在公社大食堂吃饭,他们属于末等劳力,每天只有2两粮食,不饿死才怪!弟弟写信来通告我,接到信后已是母亲死后一星期了,估计赶回家已见不着面了。我当时手头没有余钱,只好向厂里借,前后两次共2百元,相当于我的四个月工资,寄回去,算是埋葬费。当时我很伤心,偷偷地躲被窝里哭。后来才知道,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死后连棺材都没有。我还庆幸父母早死是‘福气’呢!希望弟弟好好上学,健康成长。谁知在‘十年动乱’中竞被造反派拉去枪毙了……”
  “乱杀人,那是为什么?”
  “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反正与‘文革’有关;天下大乱,鱼龙混杂,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石石語和我在文革期间也受过冲击!”
  正当姐妹個谈得紧张热烈的时候,忽听到楼下有人在喊“陈姐”,陈静娴应声下楼。临走前吩咐杨柳岸洗把脸擦把泪水,说是小也勒送今晩聚餐的菜蔬来了。杨柳岸马上明白,小也勒是何冠俦的外号,身量虽不甚高,但瘦削精神,有点像英语字母小写l的形象,同学们给他起下这个雅号,他也不生气,并且乐于接受,默认了。
  “小杨,您来了!我代表在此的同学们热忱地欢迎!今晩的宴会一定会更加热闹。”何冠俦将两手提着的鸡、鸭、鱼、肉赶紧放下,来和小杨握手。
  二十年不见,您还是那样精神,还是不注重修饰和穿着。原以为您从国外回来,一定会西装革履不离身呢。”杨柳岸竭力隐讳刚才那种心痛的心情。
  “看来您的健康欠佳,今后可得注意啊!”何冠俦那种精细的观察力,一眼看出,眼前的杨柳岸与记忆中的她判若两人,如果在路上碰见,简直不敢认了。
  待陈静娴提着一些分量较轻的菜蔬回来后,何冠俦说,“这些菜就劳驾二位加工,最好是川味。下午还要买些酒,饮料之类。”说完使匆匆走了。
  女儿醒了,杨柳岸忙活了一阵。
  吃完午饭,安排女儿看电视,自己当陈姐的下手,帮她做那几样荤菜。她们一边做一边聊,谈得最多的便是何冠俦。陈静娴先夸他心细如发,做事认真负责,你看这两只鸡鸭,他买好后还拿回去放了血才拿来。他知道我们女同志手软,不敢杀生。接着又谈了他出国前后的一些故事:
  你离开花城不久,小何病了,开始还不在意,以为是工作忙造成的身体不适,晩上还照常去上夜大,还要挤时间写毕业论文。听我老伴说,他的论文质量高,很有水平,更难得的是,论文内容紧贴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连苏联专家撤走前都未解决。经他几年来的仔细观察,潜心研究,并做了大量试验,终于拿出了解决发动机売体废品率高的办法。经车间总工程师批准,用于批量生产,获得成功,从此名声大振。
  当时,恰逢厂部援外办公室正在挑选援助阿尔巴尼亚的专家,何冠俦被挑中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小何偏偏病倒了,正在厂职工医院住院治疗。援外办公室的人说,如果两月之内不能恢复健康就得换人。主治大夫是个年轻的女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医生和病人惊喜交加,又有压力,特别是女医生的压力更大。竭尽浑身解数,采用最好的治疗方案,用最好的药。她怕自己的医术不够,便要求医院领导请来社会医院的专家来会诊,事后经常把病情和治疗效果不辞幸苦向专家汇报,听取指导。一个月后,小何的急性肝炎得控制,不到两月就出院了。
  就这样,一对正当妙龄的青年人——医生和病人,在短暂的接触中,相互慕爱,难分难舍。此后,王大夫借检査病后巩固情况,经常去小何住处看望。小何也趁闲暇时间与她约会于公园的花草丛中,洛河滩岸,柳树林中……
  谁知到了出国前夕,何冠俦接到通知:从当日起到回国止,禁止与王医生接触,包括通信等任何联系。王医生也接到内容相同的通知,理由是她的家庭出身不好。她从此忧郁寡欢,思念在海外的情人,只有在梦里才得见一面,时间长了变成了病。“文革”期间,她又受到冲击,病情更加重了……
  姐妹俩别离二十余年,有谈不完的话题。谈得正热闹的时候,正像俗话说的那样,说曹操曹操到,只见何冠俦提着几只装得满满的塑料袋,里面装有花生、瓜子、糖果、香烟、葡萄酒、白酒等等。听陈静娴说,花的钱都是从今晩参加宴会的同学们那里筹来的,每人10元。为筹备这个聚会,何冠俦已忙了好几天。
  杨柳岸马上将自己的份子交给何冠俦,开始他还不收,说钱已够了,她是客人不用拿了,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他才收下。
  当华灯初上时分,同学们纷纷来到,齐集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客厅内,剥花生和瓜子,吃糖果,吸烟,各取所需,相互交谈,其乐融融。
  这时,杨柳岸的孩子小燕活泼极了,叔叔、叔叔叫不停,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原本空间小而人多,就像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活动不开,经孩子一闹显得更拥挤不堪。杨柳岸教导孩子安静些,而同学们都喜爱小燕,称赞她酷似当年的小杨,不断让她吃这吃那,逗她玩。面对眼前面容憔悴,未老先衰的杨柳岸,大家心里都在为她抱不平,真想把当年的小杨呼唤回来!
  天色越来越暗,时针快指向八点,而于献民还未到。宴会召集人何冠俦开始着急了,他与大伙商量之后,决定边吃边等。
  这时,陈静娴的四个冷盘六个热炒已做好,端两个冷盘上来,杨柳岸赶紧参与传菜任务。同学们都忙活起来,布菜、摆著、开酒瓶、酌酒,小小的客厅里,10名老同学齐聚一堂,准备开怀畅饮。召集人何冠俦站起来高举酒杯兴奋地说:
  “今天,1985年3月8日,是我们走向生活3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高举酒杯,为自己的节日干杯!”
  同学们齐举酒杯一饮而尽。
  “为我们这顿丰盛的酒宴,陈姐和杨柳岸同学辛劳了一天,我们敬她们一杯。”何冠俦说。
  “小何是我们中问唯一出国当过专家的人,是我们的骄傲,为了这次聚会,他操尽了心,又出了大力,我们应该敬他一杯才是。”陈静娴站起举杯。
  同学们说,都应该答谢,于是接连干了两杯。
  “大姐过奖了!那是我应该做的。遗憾的是,还有两位同学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早已离开了花城,怎么也联系不上,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已得到平反昭雪。时代不同了,没人再扣帽子、打混子了,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接下来请大家随意吧,猜拳也行,打杠子也行。”何冠俦说。
  沉默。沉默,除了觥筹交错声,没有人肯谈国是,也许是惯性使然。只是三三两两地谈论社会上出现的“万元户”现象和小型民营企业的兴起,而这些企业又急需技术人才。于是出现了有人悄悄利用业余时间为它们服务,赚取的报酬是工资的一倍甚至几倍。这类话题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
  杨柳岸对此还不感兴趣,只因她的哀伤是深重的,甚至超过了“老右”,“老右”同学已得平反昭雪,而她只有默默忍受下去。她对古诗词有兴趣,特别喜爱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从昨天下车后,心里便出现阵阵冲动,如何把三十年来所受的伤痛用旧体诗表达出来。于是利用与陈姐打下手的空闲,逐句逐字地想,渐渐地有了腹稿。她借故照看孩子暂时离席,写就一首七言诗。
  杨柳岸回席后,思之再三,才把诗稿交给外号叫大也勒(L)的郑云飞同学。因他身材高大而细长、带点水蛇腰,同学们给他起了这个外号。他爱好音乐,识五线谱,手风琴玩得很熟练;在厂部的业余乐队,是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而且有极强的表现欲,其表现技巧也很高。杨柳岸相信他能很出色地吟诵出来,故投其所好。
  郑云飞粗略地看了一遍,缓缓站起来说:“这里有一首诗,让我给大家念一遍。”只见他揺头摆手,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诵起来:
  
  
  花城三月
  一为走向生活三十周年而作
  
  三月花城不飞雪,花城三月花不红;
  三月春寒寒袭人,龙泉沟里暖烘烘。
  同学少年多壮志,高谈阔论笑语声,
  长春冰雪上海雨。维燕展翅回花城;
  甜酸苦辣尝个遍,不需回首恩和怨,
  而今我辈聚花城,遍地桃花春来迟;。
  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今个个是人才,
  改革雷声表隆隆,精神抖擞舞东风。
  
  
  郑云飞念罢,同学都鼓起掌来,齐夸写得好。
  何冠俦站起来高度评价道:这首诗为这次聚会增光不少!
  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停止了吃喝,像和尚打坐似的沉默不语,似乎都在重温旧梦,回溯到三十年前少不更事的青年时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