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汨罗江水静静流>第二节、故事之中火热情

第二节、故事之中火热情

作品名称:汨罗江水静静流      作者:清书轩主      发布时间:2018-03-13 11:51:41      字数:3068

  有这样一群汉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汗水。他们用自己的一片火辣辣的情怀谱写了长乐故事会的篇章。
  1、慷慨善士熊簧甲
  熊簧甲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个热心的社会公益的慈善人士。在他的一生中,只要是社会公益事业,他便倾其所有也在所不辞。
  当年,玩故事以一个“比”字为目的。长乐古镇分上市街和下市街,每年的元宵故事会中谁能将对方比下去,就是最大的荣耀。为此,族人们简直是挖空心思、使尽招数,希望把故事玩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比”的过程中有一个最“显摆”的节目,叫做“献宝”。看哪一方的献出来的宝贝珍贵、稀罕,谁就算“比”赢了。
  有一年,上市街松满爹将家里一对明朝朱元璋把玩过的“竹蔸雕狮子”献了出来,族人无不哗然。熊簧甲先生知道后,不甘示弱,连忙吩咐家人亮家底,将一对前唐时代的“玉石麒麟”摆出来,当场惊呼声震天,这可是稀世珍宝啊!以前,族人们只听说过熊府有个“传家宝”,但谁都没见过,今天可算是开眼界,饱眼福了。下市街因为这对“玉石麒麟”占了上风,赢了上市街。从此,下市街的居民对熊先生更加敬佩,赞不绝口。
  除了这一次慷慨献宝,熊老先生还有更令人惊叹的义举。相传清朝甲子年长乐境内遭大旱,丙寅年又遇水灾,长乐区大片农田被淹,粮食欠收,乡亲们苦不堪言,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的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沿门乞讨。素怀善心的熊簧甲,看着乡亲们的凄苦,心中充满无限伤感。他几次徒步到县城,跪倒在公堂,自愿作保,请求县衙开仓放粮,救济乡亲们。县衙太爷受到感动,同意放粮赈济灾民,这才帮助老百姓度过了难关。
  第二年春节故事会又要登场了,族人那有余钱剩米玩故事。于是有人提出不搞这“茅草屋上安寿仙——摆穷阔”的玩意了。熊老先生知道后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决不能在我们的手里失传。不然,百年之后,黄泉路上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啊!”他有点伤感,略停一会接着说,“你们准备扎故事吧,钱,我来想办法。”后来,他将仅存家产:下市街的一个铺面卖掉,所得银子全部捐给了故事会。
  熊老先生为了故事文化的传承,不惜倾家荡产家:其风范可歌可泣,其善行义举在长乐境内传为佳话。
  
  2、爱到痴迷便成癫
  李宗勉老人酷爱玩故事似乎爱到了痴迷状态,被乡亲们亲切称他为“故事癫子”。他常对晚辈说的一句话就是“饭菜可以不要蛮好,衣衫可以不穿蛮好,但故事非得要玩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年正月是玩故事的黄金时候,李宗勉总是从吃腊八粥就开始为故事会忙开了。找演员、作道具、买材料、制行头、搞排练、订规模,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过年都忘记回家呷年饭。为这事常常被老母亲唠叨。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灯,夜里玩故事靠马灯、煤气灯、火把之类的来照明,于是事前要准备大量火把。李宗勉总是年年砍下自家山里的楠竹,背回家锯成若干段,将每段的一头掏空,塞满草纸,灌满煤油,这些都是自己动手,一条龙服务。
  有一年,上市街玩故事没了煤油灌火把,大家一商量,决定找村子里大户人家“宝树楼”。谁知道“宝树楼”不但没捐出一滴煤油,还讥笑了李先生等几位头人“你们这些穷光蛋,没钱就别穷快乐,去、去、去,新年新气别坏了老子禁忌”。几句数落言辞,气得李宗勉等人无地自容,但又只能忍气吞声。回家后他二话没说,将家里盛煤油的罐子提起来就跑。可怜老母亲踮着一双小脚,一边追一边喊:“你个化生子,要留一点点给家里点亮噻!”
  “娘,您回去吧,等玩完这回故事,儿子还给您。”李宗勉硬是头都没有回,来到场子里,将煤油灌进竹筒子。在他的影响下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献出煤油,你半斤、他八两。
  夜幕降临,百十个火把齐亮,从回龙门到上市街就如一条长长的火龙,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比往年玩故事更加壮观。
  上个世纪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乡村大地,长乐镇社队企业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表达改革开放带来的内心喜悦,以李宗勉为首的上市街人设计了一台“火箭飞天”的故事。然而好事多磨,到了出故事的头一天夜晚,正逢天降暴雪,北风大作,气温降至零下5度。已进入睡梦乡的李宗勉突然被外甥苏特生叫醒:“舅舅,舅舅,不得了!我们的火箭‘炸’了!”
  “什么?你说什么炸了?”李宗勉猛地坐了起来。
  “火箭炸了!火箭上的有机玻璃被冻裂了!”
  李宗勉惊出一身汗,胡乱套了棉袄。慌乱中,竟然只穿了一只鞋子,光着另一只赤脚就往外跑。他一路小跑,叫醒几位师傅一齐赶到现场。大伙冒着严寒,连夜抢修。“火箭”修好时,他才发现自己脚上少了一只鞋,便一边找一边问同伴:“我还只鞋子呢?”接着半开玩笑半生嗔说:“哪个法生子藏了我的鞋?再不拿出来,老子要骂娘了。”众人见他疯疯颠颠的样子,哄然大笑。
  自从李宗勉穿一只鞋子雪夜修“火箭”这件事,成为长乐居民茶余饭后的趣谈,他的“故事癫子”的浑号也在大街小巷叫得叮当响。
  3、高跷壮士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是辛弃疾描写抗金壮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熟知长乐故事会的传人们也把“比故事”当作战场,敢于天下先,一腔热血,一身豪气。下市街故事会化妆师李谡松老人年轻时就是一位“舍得一身剐,敢将皇上拉下马”的“高跷壮士”。
  李谡松身材魁梧,力大惊人,做事风风火火,做人豪爽刚直;加之天生不服输的怪脾气,在同龄人的心中,自然是以他马首是瞻。二十多岁的李谡松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有一年“比故事”,下市街的人打听到:上市街准备了一副一丈高的高跷,那可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啊!当时,下市街最高的高跷也就是七八尺,还从来没见过一丈以上的“顶级高跷”。如果下市街不能出同样高的高跷,那今年的故事会就输定了。离比故事的日子眼看就差三天了,别说是顺练演员,就是制一付这样的高跷也有问题。这事,下市街的老少爷们集在李谡松家里商量对策,讨论来、讨论去大伙束手无策。年轻气盛的李谡松插话说:“怕什么,他们能踩一丈,我们就来个一丈二,吓死他们!”在场的老人们都摇摇头:“一丈二,那是什么概念?一屋栋高啊!小伙子,谁敢去踩?”
  李谡松“腾”地站了起来说:“我敢!”此言一出惊四座,都以不信用的眼光看着这的憨小子。李谡松的父母瞪了儿子一眼道:“瞎扯蛋,你去年才踩了一地螺高。还一丈二,不知天高地厚。”
  李谡松不服气地回敬道:“不就是比去年高了三四尺吗?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信那个邪呢!”大家都不愿让后生家去冒这个险,当下议而不决,众人散去。
  第二天一早,李谡松邀了两个要好的伙伴,来到木材经营处,找老板买了两根杉树,又找村里的老木匠黄大爷做了一副一丈二的高跷。李谡松背上高跷和一根长竹竿,与两伙伴儿悄悄来到晒谷场。在小哥们的帮助下,终于踏上了高跷,凭着他的力气足,胆子大,拄着竹竿在场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两圈。李谡松急于求成,手一松丢开竹竿,凭空踩了起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迈出两步,突然,高跷一摆,他身体失去平衡,如是“推金山,倒玉柱”从高空倒向尘埃,吓得两个同伴目瞪口呆。李谡松自己也脔心跳到口里,眼睛一闭,大叫一声。
  然而,当他落地一瞬间:奇怪,怎么软绵绵的?谁知他正好倒在一推稻草垛上,真是谢天谢地。但李谡松并没有退缩,爬起来,重新扎稳高跷,又登上去,踩了起来。“吃一堑长一智”,他学会稳打稳扎,心平气和地踩,通过二天的刻苦练习,李谡松渐渐掌握了技巧。第三天比故事开始了,当上市街一丈高跷出现在现场时,李谡松突然踩着一丈二高的高跷,从小巷里大步流星赶了过来。“高!实在是高!”人群中爆发出惊奇的喝彩声和经久不息的爆竹声。
  李谡松创造了长乐街高跷的最高记录,将上市街“比”了下去。老人家至今一提起当年踩高跷,依然神采飞扬,豪迈的壮士之情溢于言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