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陂塘清粼粼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中传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8-02-28 18:26:25 字数:3183
德仁和鸳鸯站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观察着,那一对男女手拉着手,越走越近,放浪的笑声也声声入耳,他们目中无人地只顾自个走着,近了近了,原来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是一个壮实的高个子,女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十七八岁的大姑娘,都是笑嘻嘻地,他们走到土坎下,就看不见了......
德仁拉了拉鸳鸯:“走吧,走吧,咱们这样偷看,是不道德的。”
鸳鸯吃吃地笑着:“咱们偷看不道德,他们偷情反而有道德啦?”
德仁说:“咱们又没有看见真实情况,怎么能说人家一定是在偷情呢?”
“背人没好事,好事不背人,他们肯定在干坏事啦。”
“好了好了,不说人家了,咱们还是先管好自家吧!”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沿着小路曲曲折折地攀上土塬,眼前便是一马平川的田野,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的麦苗。麦苗儿虽然还匍匐在地上,可是一九一阳生,立春过后,地气渐暖,麦苗儿已经蓄势待发,充满着虎虎向上的蓬勃朝气了。一轮红日正在缓缓西坠,鸳鸯和德仁转身看时,西天一片晚霞,霞光映照过来,他们全都融汇在艳丽的玫瑰红色里了......
暮色苍茫中,鸳鸯拉着德仁的手,奔走在回村的路上。德仁说:“翠仙一走,鸳鸯,你可要自己保护自己,要好自为之啊!”
鸳鸯说:“哥哥,你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交给你一个清白女儿身的。”
“鸳鸯,你别多心,我不是说的这事。”
“哥哥,你说的不是这事,说的是啥事呀?”
“我是说,翠仙找了个关心她的小王出嫁了,你也找个好人嫁了吧,省得我再为你操心。”
“哥哥,我也在找对象。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比哥哥更好的人选哇!”
“鸳鸯,别开玩笑了,你真的老大不小了。我亲眼看着,你从一个小姑娘长成大姑娘,从大姑娘长成老姑娘,你再长谁还要你呀?”
鸳鸯撒娇的:“哥哥要嘛!”
“我不要。我不敢要,也不能要啊!”
“不要就不要吧。哥哥,反正我在心里等着你呢!”
在村口,鸳鸯恋恋不舍地和德仁亲吻分别......
回到家里,德仁把翠仙给的红包交给秀兰,并跟秀兰讲了翠仙的情况,秀兰拿着300块钱,激动得流出了眼泪:翠“仙姐真是一个好人,好人命苦啊!”
德仁说:“好了,现在翠仙找到一个好对象,有了一份好工作,我们应该为她祝福才好啊!”
秀兰双手合十,祈祷翠仙平平安安,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幸幸福福。
正月初八,安平村陂塘总算蓄满了水。陂塘表面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满满当当地蓄了一池清水,一泓清粼粼的池水,一汪清盈盈可以映出蓝天白云的池水。安平村就像过会一样热闹,男女社员成群结队去陂塘看风景,朗朗的笑声时时掠过湖面,传播开去。站在陂塘堤坝上,放眼望去,清水悠悠,波光粼粼,阵风吹来,碧波荡漾。蓝天上白云飘飘,池塘里白云蓝天,飞鸟掠过蓝天,同时从水里飞过。这么一大片湖水,遇到游泳高手,真想纵身跃入,劈波斩浪,一显身手。自然,现在气候还很寒冷,他们只能忍耐一时,等待夏日了。
德仁站在陂塘之滨,望着清清池水,感情涌潮,浮想联翩。他到过北京的昆明池,游过西安的兴庆湖,却从来没有面对安平湖——姑且这么叫吧——-这样情有独钟。这里洒下他的汗,这里融着他的情,这里留下他的爱......以后的日子里,安平湖的水波经常荡漾在他的梦里,很久很久......
对于水,渭北的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德仁看见,几个爱美的姑娘,对着平静的水面,映照着自己的面容,顺手梳理一下头发,互相指指点点,嬉笑玩耍。男人们把手伸进清粼粼的池水里浸泡着,洗濯着,尽情地享受着水的滋润。更远处,几个老农,虔诚地掬起水来,慢慢地啜上一口,仔细地品尝着水的滋味,据说和北山里甘甜的泉水差不多。对于他们这种爱水的感情,德仁是理解的。试想,自古以来,在这个吃水还比吃油难的渭北塬上,人们做梦也想象不到还会从天上落下来这么一面明镜,那可是王母娘娘梳妆用的宝镜啊!其实,即使是王母娘娘用的宝镜,也比不上这一泓池水更为美丽,更为迷人,更为实用。
过了些天,大队买了鱼苗,下到陂塘里,并安排一名社员喂养。等到鱼儿长大时,堤坝上盖了小房,晚上有两人值班看护。到了第二年,大队叫来捕鱼队,用大网捕鱼,卖了不少钱,作为大队的补充收入。给社员卖鱼按优惠价格,秀兰爹到陂塘去看热闹,顺便买了一条鱼,秀兰做熟了,德仁到安平村12年来第一次品尝到新鲜的鱼肉。这是后话,表过不提。
陂塘蓄水以后,种菜浇水的问题解决了,自强在陂塘前面划出几亩土地种菜,解决社员日常吃菜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生产队里却成了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种菜的人,要懂得务菜技术而且勤快肯干,又不能安排精壮劳力。种菜的人白天务菜,晚上还要睡在庵房里看菜。此人还要正直无私,不徇私舞弊,卖菜的钱能如数交公。自强找德仁商量,德仁推荐王麻子,自强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你是说四爷啊,太合适了。我怎么就没想到他呢?
原来这个王麻子虽然已经年过55岁,却皮肤黝黑,强壮如牛。论辈分德仁和自强得把他叫四爷。他单身一人,高兴了就干活,不高兴了就闲逛。去年,他背着50斤面粉,提着二斤菜油,到甘省去找当年的老伴,住了四五个月才回到村里。现在,要把他拴到菜地里,不知道他愿意不愿意。没想到,自强和他一谈,他却满口答应了。原来,王麻子这人,自由惯了,不喜欢生产队按时上工、按时下工的约束,一个人种菜,当然自由自在,舒服得多了。王麻子是一个争胜好强的人,要种菜就要把菜种好,不落社员的闲话。果然后来王麻子把菜种得很好,方便了社员,也给队里增加了收入。
九九八十一,
老汉顺墙立,
冷起不冷了,
只害肚子饥。
这是旧社会关于九九的歌谣,反映了关中一带的气候和民情。九九过尽,天气变暖,农民们虽无寒冷之虑了,但是肚子咕咕地叫着,饥饿难忍啊!现在,安平村土地平坦肥沃,又有水利灌溉条件,真是如虎添翼,粮棉连年丰收,人们踌躇满志,干活的积极性也大为高涨。当老农们还在念念不忘地朗诵着这首九九歌谣的时候,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却嘻嘻哈哈地笑着,你追我赶地跑向田间,什么“肚子饥”不“肚子饥”的,现在担心的是肚子吃饱了胀得慌,哈哈哈哈......
德仁领着植棉组的姑娘们奔向棉花地里,他们的任务是挖好20个棉花育苗的苗床,填充粪土,准备育苗。光阴荏苒,今年是德仁作务棉花的第11个年头了,当年参加植棉组的姑娘,大都已经出嫁,春节前植棉组长红桃和四个组员一齐做了新娘,这使得德仁的心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也许是他觉得时代变迁,历史沧桑,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农民,远大的抱负,个人的志向,全都在这平凡琐碎的劳动中消磨殆尽了。也许是他觉得个人的问题解决的希望甚为渺茫,历史的委屈永无解脱之时,不免产生一种酸楚的感觉,甚至于有一种沉沦的心情......每当这个时候,德仁立即警觉起来,他睁大眼睛,挺起胸膛,迈步向前走去,仿佛要把这种灰色心情远远地甩到后边似的。
现在,德仁发觉自己的感情有点低沉了,立即抬起头来,放眼四望,广阔的田野上碧绿的麦苗正在起身,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一群麻雀叽叽喳喳、朝气蓬勃地穿过蔚蓝的天空,飞向辽阔的远方。大路上,补充了新生力量的植棉组的姑娘们,一个个花枝招展,热情洋溢,歌声嘹亮,德仁好像受到感染似地赶了上去......
20个苗床已经打好灰线,十个姑娘分片包干,两人挖一个苗床,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挖土的挖土,铲土的铲土,一会儿工夫,便个个面染桃花,好像下凡的仙女一般,争芳斗艳,美丽多姿。德仁拿着铁锨,一边帮她们干活,一边观察着她们。除过翠翠、小麻雀五名老组员以外,补充了五名初中毕业生,姑娘们挤在一块更显得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姑娘们坐在苗床边,等着德仁教唱歌曲。德仁新近学会了一首新歌,当他放开歌喉、悠扬婉转地把歌曲唱了一遍的时候,姑娘们把手都拍疼了:“技术员,快给我们教唱吧!你的歌声好迷人啊!比我们的音乐老师唱的好听多了。”
于是,在渭北初春的原野上,姑娘们的歌声便随着和煦的春风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