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家族>卷三 第一章

卷三 第一章

作品名称:故事家族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8-01-31 14:13:02      字数:3169

  代课
  
  按照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新”的要求,高中毕业时,我还太年轻,什么也不懂。头一年冬天,人们开始兴高采烈去高考,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激动。第二年七月,该自己参加高考,我也不激动。我知道自己考不上,在初中两年和高中两年,上课学到的东西,比小学学到的多不了多少。我本身就不是爱学习的人。
  石家沟离张家场三十多里,一条羊肠小道伸入大山,直上直下,半挂在山腰。没有一位公办教师愿意到山沟沟里来,全村一大帮娃娃无处读书。注重子女教育的梁氏族人吵吵嚷嚷,最后决定由村上请代课老师,教娃娃们识文断字。爷爷是老村长,虽说前几年被夺了权,但爷爷作为外来户,一生行事低调,谨小慎微,闷声作事,口碑很好。新上台的村长,志得愿满,熟悉政治口号,经常下达各种任务。两相对比,大家觉得还是爷爷比较实在,便请爷爷承头,建设村小。场地桌椅好解决,凡是有小孩读书的家庭,将自己家的桌子凳子搬到祠堂,弄上一块上好的木板,找漆匠刮灰上漆,往墙上一支,就是黑板,简单的村小就算建成了。难在找教师,公社派来的公办教师,在祠堂里,上不粘天下不落地,吃住生活不方便,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换马灯一样。直到78年,文化水平最高的梁勤荣高中毕业来代课,学校才有了固定教师,开始不断扩大规模。79年秋,我高中毕业,我们家是烈士家庭,根红苗正,我又是石家沟仅有的几个高中生,成为最好人选。我和同年毕业的远房长辈梁勤宝,一起当上了村小的代课老师。勤宝是崇伦爷的儿子,比我高一辈。崇伦是石家沟的大忙人,他有文化,通礼仪,会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各种规矩。谁家红白喜事,请他出面,都处理得妥妥贴贴。三山五沟的阴阳道士,到石家沟来开坛做法,都会要主人家请崇伦来,相互协商帮衬,确保万事无虞。崇伦敬畏文人,铁了心要儿子读书,求个光宗耀祖。可惜勤宝同我一样,考学无望,只能半道打马回家。村小有了三名固定的民办老师,能够开齐各门课程,有模有样,便逐渐热闹繁华起来。
  我很喜欢这个工作。一方面教师受大家尊敬,石家沟的梁姓族人,本就是文墨世家,骨子里对识文断字的人充满尊敬,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崇敬。教书先生是文化的代表,每家的神龛上都张贴着“天地君亲师位”,老师是家家户户礼拜的对象。另一方面,一大群小孩子把你看作是无所不知的圣人,再调皮捣乱也听从你的指挥安排,家里有啥好东西,都拿来巴结你。这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最高认可。况且当了教师,不再下地劳动,天晴下雨,都在屋檐下,少了风吹日晒的辛苦。年底算工分收入,却是排在前几位。我很享受这一切,我认认真真教书,无怨无悔。
  除去这一切,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想法。我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代课老师,争取最快转成民办教师。如果经过努力,我成了一名优秀的民办教师,争取再从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如果这一切都成功,这就完成了曲线救国,条条大道通罗马,不考大学,也能吃上国家粮,脱了这身农皮,就创造了历史。当然,这个想法,只能自己埋在心里,不能说出来。虽然人人都清楚,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一旦说出来,就失去了味道,让人觉得太世俗。我在心里强化作为教师的高尚品德,无私奉献,蜡烛成灰,为了山区孩子的未来无怨无悔。
  虽然我读书不怎样,但教书还不错,毕竟只是教小学生。因为读书时成绩不好,现在我教书就站在差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讲课深入浅出,打的比方都是差生最容易理解的,谁让我自己本来就是差生!差生都能理解,其他孩子很容易接受,我教书自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经常在张家场中心校的考试评比中拿到好成绩,领了无数的奖状,但不能上台去交流经验,如果把这点小秘密讲出来,还不让人笑掉了大牙。我心中暗暗得意,很快就从代课老师转为民办教师,待遇也从8元钱一个月,变成了15元一个月,最后涨到30元一个月。再努力一点,也许就能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可以拿到100元一个月。前途一片光明,我怀着无比美好的心情,天天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工作中满是阳光雨露。哪知道这种情绪一直延续了十年,我也没能等到转为公办教师的那一天,只是工资慢慢在上涨,逐渐每月可以领到100多元。可我年龄大了,眼看就快三十岁,三十而立,我除了会上课,什么也不行,不知道怎样安身立命。父亲的修理厂办得红红火火,整天一股金水往家里淌。我却在石家沟的村小里,坚持着拿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实在不是滋味。
  “这个班莫上头,不干了哦。”我同彩妞儿商量了几次,决定向父母提出来。
  “钱是少,但有盼头,转了正,吃上国家粮就对了。”父亲说:“当初让立斌接班,亏了你。吃国家粮旱涝保收。我这个,不稳当。政策变了就遭了。”
  想想也是,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几百,打不了工找不到活又咋办?办厂一年可以挣成千上万,不准办厂或是亏了又咋办?民办教师钱是少,可一旦转成公办,就捧上了铁饭碗,生老病死,国家会包到底。真是一块腊肉骨头,没肉吃但很香。徘徊在中间,下不了决心。
  “家里也不缺你去挣钱,安心上班,眼光放长远点。要用钱就给你妈说。转了正就对了。”
  每次父亲总是用这句话安慰我。每年都有民转公的名额,一个乡镇几十名民办教师,一年却只有一两个指标,比参加高考的竞争还激烈。冲着这个目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可我还是民办教师,依然没能转正。
  为了转正,我积极争取上进,在爷爷的鼓励下,早早地入了党。还不得不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害怕自己一时不慎,就丧失了参加民转公的资格。88年女儿德馨出生,一家人都期盼着生二胎,最好能生个儿子。一儿一女,儿女双全,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山里的乡亲们,凡是头胎生女儿的,天天同计划生育干部打游击,挖空心思也要生个儿子。我因为想转正,只得把这种想法活生生的埋葬。全沟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关心着我们一家人的选择,当面或背着我们一家人,讨论着吃国家粮强,还是生儿强。一家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每次参加民转公的竞争失败后,心中都想:“算了吧,不争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生个儿子比啥都强!”可又做不到,有民转公的机会,还是尽心去努力。就这样反反复复,最终一事无成。93年,开始传言要下放民办教师,才知道自己苦苦追求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烟云,心里反倒轻松快活起来。于是下定决心生二胎,一家人仿佛都得到了解脱。彩妞儿挺着大肚子,手里摆拢着鞋底鞋垫,骄傲的在寨子里穿行,东家坐一坐,西家停一停。全沟人都在评论。生下来真的是个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满月酒竟然摆了十多桌,全寨子的人都来了。父亲守着规短,每一桌都去敬酒,喝得走路都不顺畅,还见人就举杯倒酒,咕哝着,一句话也说不清,结果醉到第二天才清醒。
  生活没有压力。父母收入高,不需要我们负担,常常还会给我们补贴。一儿一女,父母当心肝宝贝的带在身边,经常住在涪城,吃穿用度,玩具零花钱一概包干。我和妻子住在石家沟,5个人三十多亩承包地,大多种了药材,只有几亩地,种点玉米土豆,瓜果小菜,够自己吃就行。一百多亩林地,全部栽了家杉水杉,黄柏杜仲。米面食油,都从市场购买。农活不多,日子清闲,无忧无虑,毫不忙乱。
  1994年6月28日。这个日期我记得特别准确,永远都不会忘记。中心校的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县教育局的人事科长坐在正中间。台下十多名民办教师破天荒地坐在了前排,以前坐在前排的公办教师坐在了后面。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我坐在哪儿还是心发慌。我看其他人,也不自在,有的咂吧着抽闷烟,有的把钢笔帽拧过来拧过去,有的在纸上乱画,东一眼西一眼,就是静不下来。
  人事科长开始宣读解聘民办教师的文件。这个其实大家早就知道,就连解聘的具体政策都略知一二,只是没文件。中国的事情总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的事情,还故做神秘,秘不示人,再搞一个倘大的场合,作为重大事件,一本正经地宣布。当时还没这种觉悟,我认认真真地听着,真的如传言中的一模一样,便不再当回事,渐渐只看到领导们口沫飞溅,心里开始测算自己能领多少辞退费,一会儿又想着自己从此该干什么营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