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善哉,玉风车>第二十一章 话少林鹄儿向佛 青云庵霖儿拜师

第二十一章 话少林鹄儿向佛 青云庵霖儿拜师

作品名称:善哉,玉风车      作者:诸葛智叟      发布时间:2018-01-04 21:04:01      字数:5949

  63,细说少林
  
  说话霖儿在青云庵当居士,身边有鹄儿研墨,也不觉得孤单、只是鹄儿非常调皮,漫山遍野的到处乱跑,有时候叫他吃斋饭,要找好长时间,真感到难以管理。她想如果送鹄儿去少林寺习武,在集体环境下磨练意志,也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根据静怡师太的要求,她精心用小楷抄录《金刚经》《法华经》,一遍遍地诵读,一字字地抄写,心境自然安逸空灵,她把往事淡忘了许多。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年,静怡师太审阅了霖儿抄写的经文,字迹端正,笔画有力,知道霖儿是有些功底,抄写得也很用心,还经常和她交流抄录经文的体会。
  霖儿说:“我在抄写经文时,总有一种空灵幽然的感觉,一旦进入境界,更觉超凡脱俗,这大概也是一种修行。”
  静怡师太说:“是的,就该有这种感受。你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精力集中,没有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跟好学好,跟着师太学佛,自然一心一意。我来青云庵已经一年了,对少林寺一无所知,我想听听师太说说少林寺。”
  “好哇,今儿我就来和你说说少林寺的故事。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年,当时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魏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就在这嵩山少室山建立寺庙。但是少林寺发迹,成为天下第一名刹,还是源于大唐初年,少林十三棍僧救主,唐太宗李世民感恩十三位和尚救驾有功,封赏良田千顷,水碾一具,并尊少林僧人为僧兵,于是名声大噪。”
  “听说少林寺也有过几次劫难?”霖儿在追问。
  静怡师太说:“是的,从近代少林寺的几任方丈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少林寺的兴衰,了解武僧的起落。“
  “师太,何为方丈,何为住持?”霖儿插话问。
  “哦,这个我可以说给你听听。所谓‘方丈’其称呼源于印度。古时印度和尚住的僧房都有固定的要求,那就是四周是一丈见方的居室,故称方丈室。后来就转为专指住持的居室,所以“方丈”也被引申为住持的意思。所谓‘住持’的原意就是久住护持佛法,后来就成为专指掌管一座寺庙的主僧。”静怡师太说。
  “嗯,我明白了,师太请您接着说。”霖儿插话。
  “说起武僧,近代就数恒林大师了。恒林,号云松,河南登封人,光绪初年出家少林寺,后来长期任少林武僧教头,到民国初年就任当家和尚。因为时局不稳定,战事时有不断,土匪经常袭扰,于是精于武功的恒林大师就被推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他创办少林寺保卫团一开始就组织僧兵,购置枪械,进行操练。1920年,恒林率领少林保卫团在梯子沟、白玉沟、熬子坪一带与土匪进行了大小数十次的战斗,无往而不胜。那一年匪首牛保成、牛邦、孙天章、段洪涛等众匪合伙攻打巩县鲁庄,遭到当地民团的还击。当土匪退至熬子坪时,恒林率少林寺保卫团截击,大获全胜,这样少林寺周围一带的匪患才得以遏制。1923年秋,恒林因积劳成疾,不幸身亡而圆寂。后来附近的民众感恩恒林治匪的功劳,自愿集资,在少林寺东为恒林立碑两通,以示悼念。现在这两通碑还屹立在少林寺天中福地门东面,寺称恒林碑楼。”静怡师太说。
  “据说十多年前少林寺被一场大火焚烧殆尽,真是令人痛心。”霖儿说。
  “可不是呢。应该从后任住持妙兴说起,妙兴字文豪,号金罗汉,河南临汝人。八岁入少林,拜恒林为师,少时随师习武,曾经多次参加与土匪的战斗,恒林圆寂后,妙兴就接班,挑起师父的担子。在那军阀混战的时局中,吴佩孚收编了妙兴率领的少林保卫团,并参加北伐。1927年3月6日妙兴奉命率团开往郑州、舞阳一带,在征战中不幸阵亡,年仅36岁。6月,徒弟们将妙兴大师的遗体运回少林寺,葬于恒林墓旁。”静怡师太说完十分惋惜。霖儿插话追问妙兴之后的少林寺情况,静怡师太接着说:“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樊钟秀夺得巩县、偃师,进围登封,把少林寺作为司令部,接着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攻入少林寺,3月15日纵火焚烧法堂,次日,国民军旅长苏明启又令军士纵火焚烧整个寺院。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被化为灰烬。真是千古罪人呀!自那以后僧人武装就逐渐消弱。”
  “后来情况怎么样?”霖儿急切地追问。
  静怡师太说:“后来少林寺由淳朴、贞绪两位共同主持少林。他们尽力重修初祖庵等大殿,现在是贞绪任少林寺当家和尚,他组织僧尼在院内植树造林,又在整修天王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等,想重新再现少林寺往日风光。与此同时他已经恢复、组织训练少林武僧,继承发扬光大少林功夫。”
  “谢天谢地,少林寺总算有了希望和救星。”霖儿感慨地说。
  “从少林寺的几任住持恒林、妙兴、淳朴、贞绪,他们都是六岁至九岁出家的,我就联想到你的鹄儿,也是六岁。如果你真的有心让鹄儿在汉传佛教中有所作为,早年送进寺庙有利于他的成长。”静怡师太说。
  谢谢师太牵挂,我想明天就请师太陪同我去找贞绪方丈。”霖儿恳切地说。
  静怡师太看了看霖儿期待的眼神,点点头,应允了。
  
  64,初入山门
  
  明天就要送鹄儿去少林寺了,晚上,霖儿把鹄儿叫到身边说:“鹄儿,我们来青云庵已经一年多了,一直过着清闲悠淡的日子。从明天起,妈妈要把你送进少林寺,那里可是男人的世界,我要让你习武,练就钢筋铁骨。你愿意吗?”
  “妈妈,习武是不是学武打功夫?我就是喜欢学武打。”鹄儿说。
  “是的,孩子。可是你就不是在妈妈身边了,而是事事都需要去独立完成,早上起床、漱口、洗脸,穿衣、脱衣,吃饭、练功、诵经,一直到晚上洗脚、上床睡觉,一切的一切,都得自己去做,事事都要听师傅的,而且还不能经常见到妈妈,你能行吗?”霖儿真的有点舍不得孩儿的离开,一边说,一边流着泪花。
  “没事的,妈妈,不是早就开始训练鹄儿,学会自理了吗?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离开妈妈的,好男儿应该独自去闯世界。”鹄儿说。
  “鹄儿真了不起,什么事都明白,但是有一点妈妈提醒你,就是要坚守寺庙的规矩,不许违背师傅的意愿。师傅、师父,师傅就如同你的父亲,所以师傅就是师父。要做个听话的孩子,这是妈妈最担心的事。”霖儿再三叮嘱。
  “知道的,我会听师傅的话,我不会惹师傅生气,请妈妈放心。”鹄儿说。
  鹄儿和霖儿的对话,让妈妈坚定了送孩子去少林寺的决心。他想让孩子在习武的过程中体会到世态的炎凉,岁月的沧桑,也能像妙兴大师那样,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早膳过后,静怡师太在荷叶姨妈的陪同下,来到霖儿居士的房间,霖儿和鹄儿都在。荷叶姨妈说:“鹄儿知道不知道今天我们和妈妈要带你上少林寺习武?”
  “当然知道,昨晚我和妈妈说好了,要做个有本事的好男儿。”鹄儿说。
  “啊呀,我们的鹄儿就是有志气,将来一定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荷叶姨妈说。
  “真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记住,以后你只能每个星期来青云庵见妈妈一次,平时都要在少林寺那边习武,你不要动不动就往妈妈这边跑,这样你的师父会不高兴的,知道吗?”静怡师太说。
  “我记住师太的话,不随便往青云庵跑,这里都是女人,我要去男人的世界里闯荡,做个响当当的男子汉。”鹄儿的一句话把大伙儿都逗乐了。
  “好好好,男子汉,我们上路吧!”霖儿让鹄儿背上包裹雨伞和行李跟着长辈们走进山门,入住少林。
  荷叶姨妈头前带路,紧跟后面是静怡师太,鹄儿走在中间,霖儿断后。沿着苍茫悠然的山间小径,在巍峨的少室山下,经过两段山路和一个森林带,来到雄浑庄严的少林寺。少林寺的正门是一座两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二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有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高低相对,整体协调,非常气派。门额上有清朝康熙皇帝御笔牌匾“少林寺”,金光闪闪三个大字,笔力苍劲,俊朗秀气。八字墙外,有两座对称的石坊,横额上刻有“祖源谛本”“嵩少禅林”八个大字,这就凸显了少林寺在禅宗中的地位。刻守门前的雌雄石狮,遥遥相对,还没有走进山门就给人以辉煌威严的感觉。
  按照静怡师太的安排,途中不要耽误,径直朝向方丈室。他们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再过法堂,便来到方丈室。方丈贞绪大师正面对佛龛,端坐中央,手捻佛珠,默默念诵。在方丈室外打坐守候的是徒儿法能。看到静怡师太示意事先约访,法能点头,合掌示意。侍徒法能在预计师父诵经的时辰已经坐满后,便轻声进屋告知方丈。
  贞绪方丈请静怡师太等入室述话,静怡师太说:“居士吴霖霖有心跟随小尼潜心学佛,无奈身边尚有一小儿年方六岁,名曰鹄儿,我让其母训导一年,收心归佛;鹄儿聪慧,反应敏捷,愿意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故而小尼带母子前来,望师父体恤孩子向佛之心,收留为徒。”
  贞绪方丈说:“阿弥陀佛!已经听你说过几次,今天正遇黄道吉日,可圆母子向佛心愿。有关山门寺规事宜,平日可否交待?”
  静怡师太说:“平日里都向霖儿做过交待,霖儿也常与鹄儿教授。母亲霖儿悟性极强,《金刚经》可背诵上来,而且抄录的蝇头小楷,颇有灵秀质感。”
  “好啊,将来《藏经楼》藏书编排及目录可以交给她做,当你的助手没有问题。”贞绪方丈说。
  “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待安定好鹄儿,处理好庵里的事务就过来领受师父之命。”静怡师太说。
  贞绪方丈点点头后,转向鹄儿说:“孩子,你几岁了?”
  “我叫渡鹄,今年6岁,自愿来嵩山少林寺习武诵经,将来学成少林功夫,保家卫国,学成佛家真经,普渡众生,行善积德,教化世人。”鹄儿把妈妈平日所教,如数献上,贞绪方丈点头,称好。
  随后贞绪方丈对鹄儿说:“我给你起个法名叫和善如何?和平的和,善良的善。”
  “好哇,好哇,师父给我法名了。”鹄儿高兴得要跳起来。
  然后贞绪方丈叫法能过来,把鹄儿交给他,说:“你先带和善去后堂安排好起居,带他实习一下,熟悉一下环境,教不好拿你是问。”
  “谨记师父指点、教诲,我先退下了。”法能带鹄儿到后堂去了。
  静怡师太等起身告辞,退出方丈室,出少林寺,回青云庵去了。
  
  65,霖儿拜师
  
  话说霖儿送走了鹄儿,心里空落落的,“孤灯一盏经万遍,木鱼三声诵千言”。守住寂寞,苦伴青灯,是自己选择的路,当然要一直走下去。
  烟雾朦胧的傍晚,在那巍峨的少室山下,深山环抱的青云庵里,霖儿站在这絮绕着神秘氛围的山门前,顿然感觉自己已经与世隔绝了好久,心灵的澄净已经把自己的杂念洗刷一空,往事的回忆已经渐行渐远。她自然而然地跨进了青云庵的大殿,听到阵阵木鱼清脆的回旋声,僧尼们空灵荡漾的诵经音,在耳边悠然飘荡,她看到静怡师太端坐在大殿的中央,专心诵经,聚精会神,如无旁人。霖儿看到如此情景,又收回了自己轻盈的脚步,她想来想去还是不打扰师太的好。
  静怡师太通过自己眼角的余光,感知霖儿的到来。她停下了敲击木鱼的木锤,轻声说:“进来吧,霖儿。”
  霖儿说:“我打扰师太诵经了吧?”
  “我已经完成了晚课,可以和你说话了。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的,平时有鹄儿在你身边你没有孤独感,鹄儿送进山门向佛,自然母亲倍觉孤单。这样吧,你到我居室来,我们坐下来说话吧。”静怡师太说完,就领霖儿进入自己的禅房。
  “那我就进来,讨饶师父了。我进庵已经一年多了,师父一直和我近而远之,今天我要改口叫你师父了,我听你的,送走了鹄儿,真心向佛。我看你心诚意坚,专心侍佛,是我未来的榜样,我要拜您为师,一心向佛,苦练修行。”霖儿说。
  “我看你尘缘未了,定有深埋在心里的隐痛,为师暂时收留你,全看你荷叶姨妈的份上。你且待上周年半载,带上你的鹄儿,再寻生路去吧!”静怡师太说。
  听了师太一席话,霖儿大惊失色,双膝跪下,打开记忆的闸门,伴随着泪水,把自己的苦难,如一倾诉给静怡师太。把个师太也哭成个泪人儿。师太带泪扶起霖儿,霖儿怎么也不依,非得师太答应收留为徒才肯起来,师太只好应允。霖儿起身,再给师太深鞠躬三次,说:“你就只当收留我一个徒弟女儿吧。”
  “好好好,我就收你为徒吧。不过你还俗的那天,需要再行谢师之礼。谁料你我命中有此一段师徒情缘呢?哎,我虽违心,只好将就于你了。”静怡师太说。
  师徒二人面对观音,许下了终生结为师徒的承诺,师太心中自向观音交待,等待霖儿走出阴霾再还她自由。礼毕霖儿望着这身边的静怡师太,心想师父要不是出家为尼,一定也是一位红尘范女,她一定也有许多难言之隐。于是她想探访师父的内心,就说:“师父,可否问你个问题?这嵩山少林禅寺一向是和尚武僧的天下,怎么还有尼僧容身的庵堂?”
  “这你就少见多怪了吧。这里原是少林寺的一处下院,现在已经彻底成了尼姑庵。各式的比丘尼这里都有,有专修武术的尼师,也有专司护法的尼师,还有主修禅医的尼师。尼姑们在这里向佛诵经,同和尚武僧一样过着晨钟暮鼓的清净生活,岂不妙哉!”静怡师太悠然地回答,让霖儿更想知道她的过去。
  霖儿说:“那师父知道不知道少林寺最早的尼僧是谁?”
  “当然知道,她就是北魏宣武帝的爱女,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那是在公元519年,她来到少林寺出家,成为少林寺第一代女僧。过了几年,孝庄皇帝即位后,曾派人带了许多衣物、冠饰、胭脂之类的贵重东西,来少林寺劝她回宫,永泰公主矢志不移,见到胭脂之类的东西更是心生厌恶,让人拿出去撒在路上,表示自己永不回头之意,从此少林寺东边的那条路就叫胭脂路。后来,孝庄皇帝尊显永泰公主,拨出巨款为她在少林寺另建寺院,于是公主亲自选址积翠峰下,建成现在的永泰寺。至今寺中还保留有当年永泰公主所居住的皇姑楼,洗澡用的皇姑浴。”静怡师太津津乐道。
  “哦,原来皇家仙姑也来此修行,难怪少林香火如此旺盛。看来,来青云庵修炼的尼僧都不是等闲之辈。敢问师父是何方仙姑也来此修行?”霖儿感慨之余,紧紧追问。
  静怡师太见霖儿紧追急问,难以回避,于是讲出来自己隐居青云庵的经历:“我本富家千金,河北邯郸人。只因自幼选为宫女,钦定为妃,后来幸遇改朝换代,此事并未成功。民国初年,我已十岁,父母又将我许给军阀吴佩孚为妾,等我长成十六岁时,我已经满腹经纶,通晓世事,吴佩孚派人迎娶,我执意不从;家人把我捆绑上轿,我在结义师兄等人的帮助下,以武截轿,中途逃婚,辗转他乡,隐姓埋名,投奔少林寺,被贞绪大师收容,拜他为师。后来贞绪大师把青云庵交给我打理,这样我就在这远离尘世的古庵中和青灯相伴为生,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如今,青云庵已有十多个门徒,庵里事无巨细都得我来操心,庵中香火甚旺,佛事繁忙,应酬颇多,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清净了”。
  “我就知道师父出身不凡,今日能得师父收留为徒,真是三生有幸。明日可与剃度否?祈望师父赐我法号。”霖儿说。
  “好的,明天庵堂早课前,我和你师姐妹们告示一下,做完早课我给你剃度。至于法号就叫‘明慧’如何?”
  “好啊,‘明慧’这法名不错,喜欢,心明如镜,聪慧过人。”霖儿说。
  “是啊,心明神慧。要知道向佛路漫漫,你要守住清规,静等授戒,并非易事。我花了十年工夫才被授于沙弥、比丘、菩萨三堂大戒,你要有长期思想准备,方能修成正果,急躁不得的呀。”静怡师太说。
  “徒儿知道,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师父成正果兮近在咫尺,徒儿以师为范兮永不超越,吾当尽力而修行。我好开心,师父拜成了,法名也有了。时间不早了,师父休息了,徒儿告辞了。”霖儿调皮地挤挤眼睛说。
  “你这鬼灵精怪,赋倒是说得很不错。明天为师为你剃度,现在回房休息去吧。”静怡师太说。
  欲知后事如何,待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