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到中学座谈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初传(小说)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8-01-05 02:49:45 字数:3227
星期六,德仁他们照常去上课,课余时间,大家一起讨论、修改、誊写,终于完成了5000多字的汇报材料。德仁和超民、荣达击掌庆贺,德仁感慨地:我们成功了,还是集体力量大。
超民说:我这人有点孤僻,有点自负,对于你参加的活动还不屑一顾,现在看起来我是错了。
荣达说:德仁,你确实是个好同学,虚心好学,热心参加社会活动。起先,我认为你是多管闲事,其实你干的是有益于大家的事情,还增长了才干。
德仁兴奋地:以后,遇到社会活动,我们一起干。好了,星期天神圣不可侵犯,任务完成了,你们也解放了。
星期天上午,德仁来到阅览室,把汇报材料交给金玲。他借了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仔细地阅读起来,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羡冰要求他到中学座谈,对书中的人物、故事及精彩语言要特别熟悉才好。
金玲看了材料,走到德仁旁边,悄悄地告诉他:材料写得很好,完全合乎要求,她去找同学抄写两份,一份上报,一份团委留底。她让德仁暂时替她值班,德仁于是坐到管理员的座位上。金玲出去了,德仁一边值班,一边翻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时,一位女生要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阅览室只有三本,已经全部借出,她有点失望。德仁连忙把正看的书给她:同学,这本书让给你先看吧,改填一下借书卡。
女生惊喜地望着德仁:啊,你就是座谈会上主讲的同学,讲得真好,我就想借一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看看,可一直借不到。谢谢,谢谢你。
就在这时,金玲走进来,看见了这一切。兴奋地告诉德仁:座谈会以后,图书馆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借阅一空,供不应求。团委建议,学校支持,打算再购买100本,以满足同学的需求。德仁,这都是你的功劳。
德仁瞅瞅周围专心看书的同学,轻声的:你的功劳。
德仁慢慢地走出阅览室,金玲追了出去,告诉他:中午你在食堂等我,我请你吃饭。——不准你先买饭,买了我也不吃。
金玲往回走了几步,又转身说:德仁,要听话,乖乖的,嘻嘻......
金玲进了阅览室,身后还回荡着她嬉笑的余韵......德仁轻轻地叹了口气,近来他受到的关注太多太多,他几乎承受不住了。蓦然,月明亲切的笑脸浮现在他的眼前,在他前进路上最困难的时候,那种刻骨铭心的帮助,那种几乎超出父母亲情的关怀,毕竟使他终身难忘......想到这里,他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德仁在花园里徜徉着,不免想起如何应对羡冰的座谈会,这应该是他当前最重要的的一件事情。咳,上一次座谈会的参加者是大学生,而即将面临的座谈会是中学生,这又有什么不同呢?大学生,中学生,年龄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性情上的差异,兴趣爱好上的差异,究竟应该如何掌握呢?......德仁想着,想着,想得入神,想得投入,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金玲的声音终于传进他的耳朵:德仁,你想逃跑吗?别害怕,不就是吃一顿饭吗?用得着你这样愁眉苦脸的。
德仁实话实说:不是为你的一顿饭,是为李老师女儿的座谈会发愁。
金玲惊异的:啊呀,中学生邀请你参加座谈会了?你真的出名了,而且打出校外了。
德仁埋怨的:这都怪你,给我惹出这多事情。
金玲吃吃地笑着: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叫你出名还不好,反倒埋怨起我了。
德仁连连道歉:对不起,我现在真的是忙得焦头烂额。其实,我也知道,参加社会活动,每一次,对我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考验,都是一种增长才干的机会。平时想盼也盼不到呢,现在怎么反倒埋怨起来?
金玲说:说起来也怨我,我不知道你接了中学的座谈会,反而交给你5000字的汇报材料,要求你三天完成。谁知道,你两天就完成了,你必然是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德仁老实的:我是联合了两位舍友一起完成的。
金玲惊讶的:是吗?我们写工作总结时,可别忘了人家的功劳。看样子搞社会活动,还是人多一些好。
于是两人走进食堂去吃饭,德仁轻轻地说了声:金玲,还是我去买饭吧。
金玲说:算了,听你说话底气就不足,要是我早就把饭买好了,还在这儿磨蹭什么呢?
德仁被说得不知所措,买饭不是,不买饭也不是,金玲却格格地笑了:你这人就是太老实,我也有些霸道......其实是我最近有些收人,上一学期的奖学金发下来,上一月的勤工俭学费也发了下来,你请我吃了好多次,我今天也应该还一次吧。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食堂,金玲让德仁坐在座位上:别动,你是有功之臣,应该得到慰问。
德仁还能说什么?还能有什么反抗的行动?只能乖乖地坐下享受了。金玲买了十个包子,两碗稀饭,德仁帮她端来。金玲用筷子指着不大的包子:根据饭量的大小,这包子应该是三七分成。
德仁表示反对:不,虽然不必五五分成,至少也是四六分成,你应该吃四个才对。
金玲环顾一下周围的同学:嘘,别说话,趁热吃。
这不,还是按照德仁的话来了,金玲吃了四个,德仁吃了六个......走出食堂,金玲说:阅览室下午两点开门,咱们先进去休息一会。
走进阅览室,德仁从书架是取了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翻阅着,金玲说:好了,让脑子休息一下,我看你迷上这本书了。
德仁叹了口气:我这人就是这么个脾气,心上就是搁着纽扣大个事情也睡不安稳了。什么时候,等羡冰这个座谈会开了,我就放心了。
金玲嘻嘻地乐了:心上搁着纽扣大个事情,瞧你这话多生动,我应该把它记在本子上。
德仁不无骄傲的:我在农村呆过,在周至县城上过几年学,耳濡目染,学习了不少群众语言。
金玲说:我看你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借给一个女生了,你又急着用这本书,怎么办?阅览室的书是不能外借的,我给你破例吧,——下午下班的时候,你在阅览室外面等我。
德仁疑惑地:这样合适吗?
金玲用食指点了点德仁的额头:你总是老实得可怜,你又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还不是为了座谈会?
果然,下午阅览室关门以后,德仁在花园里与金玲见面,金玲悄悄地递给他那本书,德仁说了声谢谢转身就离开了。金玲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的:书呆子......
德仁反复熟悉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内容,能够熟练地说出书中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能说出书中突出的细节,能不看讲稿朗诵书中精彩的片段。看着德仁忙忙碌碌,又是翻书,又是做笔记,又是朗诵,超民、荣达围了过来,疑惑地:德仁啊,座谈会开了,汇报材料也写了,你忙忙碌碌的,又在搞什么名堂呢?
德仁叹了口气:唉,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又来了一个座谈会,这一次是中学生的座谈会,我得准备得更熟练些,讲得更生动活泼些。
超民羡慕的:你真的成了名人,连中学生都来请你了。
荣达说:你有厚厚的发言稿,又有参加座谈会的经验,何况是相同的内容,何必担心呢?
德仁说:这又不是领导作报告,要是照本宣科,照着发言稿去念,只能把人们听得昏昏欲睡,恐怕开一次座谈会就砸锅了。
超民拿起德仁的发言稿:好,既然你不愿意照本宣科,那么我俩当中学生,你来介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吧。
德仁正想试一试自己掌握讲稿的熟练程度,说了声好,对着超民、荣达就讲起来。果然,功没有枉费的,德仁脱离开讲稿,20多分钟就熟练地讲完了,超民、荣达报以热烈的掌声。德仁也放下心来。
星期五下午,德仁准时来到羡冰的班上,参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座谈会。在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支持下,全班同学一起参加。黑板上彩色粉笔写着一行大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座谈会,下面是一行小字“主讲师大张德仁”。羡冰怀着喜悦的心情主持会议,大声宣布:请师大进修生张德仁给我们宣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里,德仁登上讲台,他望一眼和自己同龄的学生,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期望的亮光,偶尔夹杂着不大信任的疑惑。德仁镇静一下情绪,侃侃而谈。有了上次座谈会的经验,有了这次更加充分的准备,讲稿虽然就放在桌子上,但是他一次也没有翻看,完全凭着熟练的记忆讲下去。他讲丁玲参加火热斗争的经历,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反映的伟大的土地改革,讲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讲到高兴时便朗诵几段书中的精彩语句,并以他的“土地改革定乾坤”的诗歌作了小结。同学们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几个同学谈了读书体会。最后是德仁解答问题,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却抓住问题症结,诙谐幽默,引起大家的哄笑,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