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丹江遗梦>第三十二章 张志远壮大家族 陈梅娇海外归来

第三十二章 张志远壮大家族 陈梅娇海外归来

作品名称:丹江遗梦      作者:丹江冰      发布时间:2017-12-23 19:17:21      字数:4756

  每个人都祭拜了亡灵,方沉重地离去,李官桥拆迁在即,大家沿着河街准备回城内看看。陈碧春却与众人拜别,她要坐船回下寺,几位闺友只有嘱咐她好好地保重才分道而走。途经“一枝梅”的遗址,想起昔日的繁花,众人相聚的欢乐,然而不到二十年,乔志中、张任鑫相继离逝,陈梅娇生死不明,各人都在心里唏嘘怅然。李官桥码头的船只明显减少很多,河街两边林立的商铺也关闭不少,虽是大年初一,却是冷冷清清的,到了李官桥的东大门,城墙显然这几年没有修缮,已经坍塌几处,门口的守卫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就撤了,大门也已经腐朽。
  马车先到荔场,大家都跳下车,段风楦却摆摆手道:“人去楼空,不必进去了,我们去酒厂看看吧。”马车又驾驶到酒厂,老复兴家早被政府作为文物古迹看管起来,丹江大曲的门牌早已不知去向,大门紧闭,有保卫严守。张任可本想与门卫通融一下,进去看看,门卫却坚持让他们到区政府开一个通行证,真是物事人非,原本是大家最熟悉最热爱的家,如今却被拒之门外,他们仅仅是这里的过客而已,足迹已被岁月抹平,众人只得怅然离去。
  张任可苦笑道:“如今,我们只有一个去处,我答应念华、念梅去穆家巷看望她们父母。”
  大家乘车又来到穆家巷,自从丹江大曲酒厂停产后,穆氏夫妇又开张了他们的小酒馆生意。张任可为二老带来了喜讯,念华和念梅都各自生了宝宝,夫妻和睦,政治运动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两家的生活,虽然现在“醉白仙”酒厂停了产,但乔云虹给足了他们经营一些小生意的本钱,生活过得还算平稳殷实。穆氏夫妇听说女儿们过得幸福,也都放了心。并告诉大家,等埠口搬迁得差不多,一两年内,李官桥就要搬迁,他们可能要搬迁到钟祥。
  张任可安慰两位老人道:“你们不要搬迁了,还是投亲靠友吧,到时等形势稳定一点,咱们一起回上海,这样也少了两姊们的后顾之忧。”穆氏夫妇欣然同意。下午三四点,众人才告别穆氏夫妇返回张家岗。
  春节之后,段氏父子回桐柏上班,张青莲本想在家多住一段时日,但瞧见公公段风楦的身体日益瘦弱,丈夫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不放心,就带着孩子们与段氏父子一起回到桐柏。张志远和朱秀华也返回宛城上学,陈梅雪带着两个孩子,段抚昔坚持挽留,让她就住在张家岗,也好彼此有个照应。自此,外面无论闹得如何轰轰烈烈,张家大院却像一个世外桃园,平静又温馨,虽然张得会现在主持张家岗的村里事务,但看到弟弟一家和这些人都沾亲带故的,张任可时不时地又送他一些上海的洋玩意,他收到好处,自然就套近乎,并不节外生枝。就这样平安地度过了一年。1962年春季,村里的饥荒和外面一样严重,几乎每隔几天都要饿死一个人,张任可看着同村人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和段抚昔商量,拿出来一些钱财来救济这些村民们,帮助大家度过春季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村民们得到借济,果然不再饿死人,张任可又买来麦种给生产队种,买来蔬菜籽,给每家每户都发了菜籽,让大家都在自留地种菜,这样大家都有了希望,同村人心里都非常感谢张家。果然到夏季时,张家岗生产队丰收了粮食,再加上村民们种的菜,总算度过了饥荒的难关。自此,张家的大门只要清早一打开,总能收到村民们悄悄送来的瓜果蔬菜,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激。
  1962年秋季,从桐柏传来噩耗,段风楦病逝。梁乾斋不远千里,从荆门赶回来,为风雨同舟的最后一位故人送行。年近60岁的梁乾斋经过这次远途劳累,再加上伤心,一下子病倒了,梁雅芝小心地照顾着父亲。幸亏朱秀华从宛城回来,她亲自为外公治疗,梁乾斋见外孙女望闻问切已熟练掌握,对他的病能对症下药,不觉十分欣慰。经过朱秀华的亲自调治,梁乾斋很快病愈。他想起自己的一生,亲自传授的四位徒弟,朱三天赋好,学有所成,但品性不好,这自然阻止他不能把中医发扬光大,两个儿子,死记硬学,耳熏目染,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混口饭吃而已。只有这个十七岁的外孙女,集天赋、人品、勤学为一身,继承了他的衣钵,将来在中医上一定会有所成就。又见俊逸的少年张志远和外孙女情投意合的样子,内心十分喜悦。想不到他养育的三个孩子,他早先最担心的女儿却有这么好的归宿,有这么好的女儿可以依靠,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梁乾斋在张家岗逗留数日方离去,也许他已预料到生命无常,他这次与女儿一家相聚也许就是此生中的最后一次,所以他分外地珍惜。梁乾斋于1969年病逝,享年63岁。有关他的史料记录,擅长治疗瘟疫、霍乱等病。民国21年(1932),埠口一带霍乱流行,救治许多危重病人,是一位很有医德、受人尊重的知名中医。
  1965年春天,张志远与朱秀华在张家岗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此时乔云虹见国内形势短时间内不会平缓,便写来信,安排二人去广州,偷渡到香港,与乔云飞、黄小婷、黄小明等人相聚,希望两人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多学习,多存贮经验,为今后发展家族事业做准备。谁知,两位年青人到了香港,很快便适应了那里的生存环境,朱秀华找到了一份医院的工作,很快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而张志远起先在香港的一家电动玩具厂做工人,通过一年的细心观察和学习,他掌握了整个制作玩具的生产流程,第二年,他自己开了一家小加工厂开始单干,并把制作的电动玩具往上海销售,很快,他就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两年过去,他的玩具厂已经初具规模,国内大城市的销售非常好。他又开始着手建立家族最拿手的酒厂,他是想用这个酒厂把亲人们都吸引过来,乔云虹、张任可们听说后,便携带一家人来香港与其汇合,在这些酒厂生产、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亲人们的带领下,张志远很快地进入角色,酒厂开始启动生产。到香港不到四年时间,张志远已经变成了最年轻的千万富翁,他在香港置办了房产,让亲人们的居住更舒适一些。
  1970年初,张宣英在香港病逝,临终前,她嘱咐黄小婷和黄小明,今后要把她的骨灰带回李官桥,与黄丛书埋到一起,如果李官桥已被淹没,那么就把她的骨灰撒在丹江水中。
  1977年,国内形势好转,一切都开始恢复秩序,乔云虹、张任鑫等人才返回上海,同年着手在上海建立起香港的一系列分公司,并正式成立“丹凤集团”,总部设在上海,乔云虹任董事长,张志远为总经理,其他人员都分散在各个分公司。至此,张、乔家族的事业方打好基石,立足国内,发展海内外。
  1978年春,乔云飞、黄小婷夫妇,黄小明,张志远、朱秀华带着10岁的女儿,几人一起从上海回淅川,为了完成张宣英的遗愿。此时,丹江大坝早已峻工,并蓄水,只见李官桥、埠口、三官殿等区已汪洋一片,哪里还能分得清故乡的丘壑。一行人坐船到李官桥旧址的水面上,把骨灰撒向江面,黄小婷不断地祈祷道:“爹,妈妈回来了,你赶紧来迎接她吧,你们一起在丹江的碧波里安息吧!”
  张志远和朱秀华的大女儿张洁,她新奇地问道:“这水面下以前都有什么呢,你们的故乡美吗?”
  两鬓有点斑白的黄小婷充满向往地告诉小女孩,我们的故乡是一个很美很古朴很热闹的城镇,有码头,有好多的船,有热闹的街道、店铺,最美的地方是梅园,一到隆冬,几十棵梅树就会同时盛开,再配上雪白的雪花,真是太鲜艳了,我们和你爷爷,还有你二爷,二奶,小时候喜欢去那里玩,后来长大了,你已故的乔三爷还在梅园旁边建立了一个“一枝梅”饭庄,我们经常去那里谈天说地,雪中赏梅,弹琴唱歌,喝酒,真的很开心,很想抓住那样的时光,永远不放手。说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张志远望着一碧千里的丹江,心里已暗下决心,以后要回来为家乡投资做点事情。
  接下来,一行人又去张家岗看望梁雅芝,朱秀华本想接养父和母亲,还有几个弟妹一起到上海去居住,可是张明昆和梁雅芝都舍不得离开故土,只让她带走两个年龄稍大,正上学的弟妹,去上海好好地学习。梁雅芝见朱秀华不舍自己,便宽慰女儿道:“我和你爹留在这里,这里就是你们的根,你们在外无论发展的如何好,那也始终是漂泊的浮萍,你们的根在这里,有一天,你们累了就可以回来,可以落叶归根。”
  段抚州和张青莲,还有陈梅雪也都赶到张家岗与他们相聚,段抚州已经被平反,在桐柏某中学校任校长,张青莲也在一所小学作老师,一家人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安康。陈梅雪的两个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都在宛城工作,本想接她去宛城生活,可是她却不习惯在城市生活。在搬迁中,她没有随着迁移,而是搬到了紫荆关,现在一个人生活,孩子们时常回来看看。然而令人悲伤的是,陈碧春竟然在前几年已经病逝了,被葬在下寺。黄小婷听了非常的难过,她们几个女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曾经多么的亲密无间,如今却是天涯各一方,那个柔弱又坚强,美丽恬静的女孩子,为了一份爱而执着一生,而坚守一生的女孩子,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张青莲和梁雅芝、陈梅雪都安慰黄小婷道:“你放心,我们没有让她一个人孤单地上路,听赵半仙说她的日子不多了,我们一起去照顾她,守着她,直到她最终安祥地离去。”
  “那她临终有什么遗言吗?”黄小婷问道。
  陈梅雪叹了口气,说道,她把一块腕表给了我,说是梅娇曾经送她的,说终有一天,梅娇会回来的,让我把表给她。
  她没有要求葬在二哥的身边吗,为何要独自一人葬在下寺呢?黄小婷幽幽地问道。
  陈梅雪含泪说道:“她说今生不欠任鑫,却欠了梅娇,她要离任鑫远远的,希望来世,梅娇能与她心爱的人相守一生,不要像今生这样漂泊,这样受苦。”
  “梅娇,你究竟在哪里呢?”,热泪早已盈满了几双眼睛。
  80年代初,张志远便开始往家乡投资,建立水电站,建立码头,建桥修路等,尽力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
  1987年冬,一位看着只有50多岁的妇人,她的短发里隐露着几根白丝,腰板挺的很直,穿着一件枣红的风衣,系着白色的丝巾,除了眼角的一点褶皱,脸上竟然看不到岁月留下多少痕迹,一双丹凤眼虽然有点塌垂,却透着一股清亮的神采。她踏进张家岗,便吸引了村民们的眼球,大家都猜测这位贵妇人肯定是来自大城市,就像梁雅芝的闺女朱秀华一样的大城市。她不缓不慢地走着,来到了张家大院门前,张家大院虽然没有住人,房屋却没有倒坍,这离不开张志远时常的修缮。她仅仅站在紧闭的门口几分钟,却转身绕过池塘,来到张明昆家。梁雅芝第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分离了三四十年,但她至老都不变的娇艳,韵味,总是能令人眼前一亮。两位妇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梁雅芝激动好久,才哭叫道:“梅娇,你终于回来了,你让我们想的好苦呀!”
  分离的时空太久远,两位姐妹又一下子回到年轻时代,整整畅谈了两天两夜才把几十年的空白填补了一点。从张任鑫为她殉情,乔张两家漂泊创业,白小凤、王氏的伤逝、陈碧春的早逝,如今更多的亲戚故友都生活的很美满,子孙满堂,陈梅娇痛之深,她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任鑫,今生我们错过了,来世,你一定要等着我,我绝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接下来的日子,陈梅雪、张青莲、黄小婷、段抚昔、乔飞虹、穆氏姐妹等都从各地回来与陈梅娇相聚,陈梅雪把陈碧春的那块表还给了妹妹,人在表在,人亡表归,陈梅娇又伤心地落了一回泪。众人陪伴着她去看望白小凤、张任鑫、乔治中、陈碧春,虽然相隔的是汪汪的江水,但她知道,这些亲人们会感应到她的归来。同时她也在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她不想让那些已逝去的亲人们太孤单、冷清,她要为他们照亮阴暗,驱走孤独。
  1995年,在陈梅娇的建议下,乔云虹的首肯下,“丹凤集团”开始在宋岗码头修建大型轮渡“丹江明珠”,历经5年,方建设、装修好。并定于2001年4月8日举办剪彩试航仪式,届时,“丹凤集团”的核心管理层都要参加仪式。
  当“丹江明珠”驶到李官桥区域梅岭的水面上时,两行清泪顺着陈梅娇的脸流下,乔云虹递上纸巾,说道:“他肯定很后悔先离去了,因为等了你半个世纪,却还等不到你,希望你们人世轮回重逢时,不要再错过了。”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半个世纪的纠结,已冰释前嫌。
  5年后,这里又进行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第二批大规模的搬迁,梁雅芝终究没有为儿女守住故乡的根,而是随儿女一起住进了繁华的都市。这一次大搬迁,又有多少故事,多少遗梦被淹沉在丹江的这方碧水下。
  (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