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丹江儿女(小说)>第八十三章:郑草儿生子

第八十三章:郑草儿生子

作品名称:丹江儿女(小说)      作者:丹江诺儿      发布时间:2017-12-06 10:19:55      字数:3138

  江南的春天,白天很暖了,晚上才有一点点凉意。大榕树四季不落叶,让城市看起来好像就没有冬天。南方的冬天没有雪,有些老人活一辈子都不知道雪是啥样!所以,大家的印象中就是春夏秋三季了。春天和夏天的差别比较大,夏天太热。似乎和太阳近,晒人,秋天和春天差不多,不冷不热的季节,穿衣随便搭配,女人们很喜欢这两个季节。
  杨大全中年得子,自然稀罕得不得了,把郑草儿当福奶奶一样伺候,好吃好喝地供着,生怕委屈了他儿子和儿子的妈。吃得好,心情好,奶水就好,小孩子被郑草儿喂养得白白胖胖,和画上的胖娃娃一样可爱,杨家老少稀罕得不得了。杨永奎和叶淑娴一人给包了个大红包。杨永奎特地找了算命起名字的老头,给孩子起学名“杨耀祖”。
  杨大全爹妈过来了,老两口瞅见孙子,稀罕得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亲爷爷给孙子起个小名叫“狗蛋”,乡里人,觉着这些狗蛋、牛蛋、驴娃儿这些土名好,瓷实,娃儿能安安生生长大。
  杨凌霄嚷着说:牛蛋、狗蛋太难听了,不如叫个‘蛋蛋’吧,这也随意,喊着也觉得好玩。”于是,所有人认可了孩子小叔叔的意见,咋说也是高中生呀!
  郑草儿终于感受到做妈的幸福了,这是一种踏实安心的幸福。她给赵强生了两个闺女后,一直像个罪人般地活着,抬不起头,说话不敢大声,要知道郑草儿的性格可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她能委曲求全受杨玉兰的指桑骂槐,忍受赵强的背叛,就是因为生了两个闺女。
  怀上这个孩子后,虽然B超说是男孩,她心里也不踏实,隔皮不识货。医院里听见娃子落地一声哭,她比杨家人还着急问是男孩是女。得知是个儿子,她倒在产床上虚弱得起不来了。她终于放下了一颗心,郑草儿不只会生女子,也能生儿子呀!
  如今蛋蛋双满月了。这段日子在家坐月子,可把她憋坏了。在老家坐月子一个月足矣,像她生了二胎丫头,一个星期就下地了。孩子送给了大姐,也没有人伺候她坐月子了,只好自己起来弄点吃的。说起来,郑草儿也是个苦命的女人。
  这么些日子没有来水果店,郑草儿想来看看,念叨了好几天,杨大全才让同意过来看看。即使没有水果店的收入,杨大全一样能养得起她们母子三人。可水果店是郑草儿的命根子,开着就开着吧,反正表妹看着,自家人,都放心。
  星期天,妞妞非要跟上来,她粘着要抱小弟弟。一家四口嘻嘻哈哈来到水果店,表妹王婉莹正在忙着给顾客称水果。杨大全赶紧过去给婉莹帮忙,这段时间,水果店就她一个人忙,他和郑草儿商量,给婉莹包个大红包。
  刚下车蛋蛋撒尿了,郑草儿坐到小凳子上给蛋蛋换尿不湿。杨大全忙完过来,看着儿子的小鸡鸡傻笑,忍不住摸了一把,小孩子的小鸡鸡立刻硬了起来,又尿出几滴尿,几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赵强刚好走到水果店门口,正巧看到一家四口喜乐融融的一幕。他鼻子一酸,正想转头离开,妞妞看见了,立刻拉拉妈妈的衣裳。郑草儿抬起头,瞅见赵强转身要走,她给杨大全使个眼色,呶呶嘴,杨大全立刻明白了什么,赶紧回头看看。
  “妞妞,快喊你爸爸。”杨大全不知道如何开口,只好从妞妞身上打破僵局。
  也是血缘相连,妞妞跑到外边,对着赵强的背影喊:“爸爸,爸爸。”
  赵强站住了,直挺挺地站着,留个背影给他们几个,眼睛酸了又酸。
  郑草儿抱着儿子,和杨大全、妞妞三个人一起走到赵强跟前。赵强强撑着扭过身子,不自然地笑笑,吞吞吐吐地说:“我来,我来,看看妞妞。”
  春天的郑家庄,格外秀美。丹江像一块白绸在遥远的地方摊着,洁白洁白的,南河和北河依然处在冬眠状态。这两条河凶起来像两条饿狼一样吃庄稼,静起来又格外温顺,和绵羊一样。春麦哧溜哧溜窜着长,一天一个样,放眼看去,郑家庄周围全是绿油油的颜色,土地太肥沃了,麦苗黑油黑油,生机勃勃。村前屋后的树没也吐出新绿,阳光从叶子的缝隙照下来,一闪一闪,光很刺眼!
  冷不丁的,郑思贤家的大喇叭又唱戏了。人们惊得钻出屋子,以为丹江大坝不再加高了,竖着耳朵听,也没听见丹江大坝四个字,倒是又听见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国家要给老移民补发搬迁款了,一人一年六百块。按当前人口补助,哪怕是才生出来的孩子,只要上了户口,统统都有。从移民村里嫁出去的闺女也有,老的少的都有。”
  哎呀妈呀,这个消息把郑家庄又给炸锅了,村干部忙开了,老百姓慌了手脚了。户口薄,又一次用到了,自从2003年南水北调办长江委实物登记工作人员走后,户口薄成了村民的宝贝,各家各户,大人孩子都清楚,这个东西太重要了。人们从箱子的角落里拿出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户口薄送到村干部手里,看着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上,高兴得想在地上打个滚。
  郑家庄嫁出去的老姑娘,少姑娘统统都回来了,村里给开个证明,顺理成章享受移民待遇。一些老得回不来的老老姑娘,她的儿孙后辈替她拿回证明。熬了半辈子的丹江库区移民,忽然间像变了个人似的,抬高了身份,排场得要命,走到哪里都说“俺们是移民。”周围不是移民的村民,瞪着牛蛋般的眼睛羡慕。补发二十年钱呢,一年六百块钱,乖乖,等于国家给养老了。
  丹江库区上了年纪的老移民哭了,凑成堆抹眼泪。他们不会大段地说长篇大理。从旧社会爬出来的丹江农民,吃过旧社会地主老财的苦,受过土匪的烧杀抢掠,也领略过各个政党的腐败和无能。不管是苛捐还是杂税,不管是强逼还是抢占,谁还会想起来再回头看看这些哭天呛泪的农民,顾救顾救他们呢。
  如今,搬迁都过去几十年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还能想起丹江库区移民,体恤他们受过罪,给予二十年的移民补助款。六百块钱等于买六百斤麦子了,一人一年吃不完呐!那些整天喊着想死的老人忽然不想死了,有了这些钱,说话腰板直呢。
  不久之后,家家户户都多了个存折本本。村干部提醒:“每个存折上数字的后六位数是密码,大家可要好好保管好存折本,最好拿到本本后,赶紧去丹阳镇的邮政储蓄把钱取出来,移民补助费半年一发,每次发三百块。”
  老得满脸是褶子的郑大爷说:“还是国家想得周全,一次给三百块钱,慢慢发,慢慢花,真要是一次给六百,指不定一下子就花完了。”
  年轻人则不一样,他们一边接存折本一边说:“唉,一次咋才给这么点,最多够买两袋面,两袋米,其它的啥也干不了,要是一次性能把二十年全部给了,一人一万二,按照三口之家算,也有三万六了,够干点大事,开个门面,做个生意啥的。”
  村干部说:“当年从老宅子搬上来的时候,郑家庄才四百来口人,如今七八百口人,快增加一半人呢,得知足,国家对移民怪好了。丹江大坝加高后搬迁,过不了几年搬迁后,重新开始算起,又发二十年。里外算,多使几年钱呢!再有,年轻娃子赶紧结婚吧,生了孩子,老婆娃子都占搬迁款,真划算的事儿,赶紧干呀!
  因为辣椒的行市,丹阳镇热闹了几年光景。可这种红火的光景只延伸了两三年,就如黄河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经济的提升,人们头脑膨胀,为了钱,唯利是图。愚昧的辣椒贩子在好的辣椒里添加坏辣椒,把沙子麸皮兑进辣椒面里,然后卖给远来的商家。可想而知,这样素质的商贩谁还愿意来做生意呢?这个曾经让丹阳镇人们引以为傲的辣椒城,如今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城!
  商人少了,人自然也少了。有意思的是,这两天丹阳镇突然人流暴增,萧条了十来年的街道忙起来了。丹阳镇的街道上,像过大年一样,挤满了八匹拖拉机和摩托车,自行车体积小,扛在头上能挤过去。菜市场路口,发生了严重的车辆堵塞。从镇上路过的外地人发出惊呼:“为啥没有红绿灯啊?”
  丹阳镇的的人们听到后,奇怪地说:“为啥要红绿灯呢?早些俺们年赶着毛驴上街,如今开着八匹拖拉机上街,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要红绿灯干球用。俺们取了钱就回家了,按个红绿灯不是多此一举吗?”
  丹阳镇政府旁边的“中国邮政储蓄”早已经人满为患。黑压压的人头高举着红色的存折本,争相往一个小空空里塞。穿着正装的邮政储蓄工作人员,一再叮嘱:“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都能取到钱的,放心吧,别挤。”可是玻璃隔音,外边的人根本就不到,再说了,喧嚣的噪杂声早已湮没了姑娘们的慢声细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