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0 19:34:48      字数:49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详解: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白话:有个东西浑朴、完整、不可分割,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它先于天地而诞生。
  阐述:每次论道,老子都会用谜面一样朦胧的语言,诗歌一样优美的句子。乍一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细加揣摩,里面又大有乾坤,令人欲罢不能。“有物”,有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自此处可以窥测到,老子的“道”是唯物的,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上帝和鬼神。“混”,指浑朴、混沌未开的样子,强调“有物”是浑然一体,不可分。而不能理解成混合,这与老子的本意相悖。“成”,意思是现成的、原本就这样、自然而然,强调“有物”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它物所生。“混”与“成”,是并列关系,都是形容“有物”存在的状态。老子在第四章讲到:“吾不知孰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我不知“道”是谁的孩子,是谁所生的,只知她是在万象众德之先就已经存在了;在第十四章讲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之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意思是看了却什么也没看见,而概念她是无色的,听了却啥也没听到,而概念她是无声的;抓了却怎么也抓不着,而概念她是无形的。这三种情形不能刨根问底反问为什么,它混沌未开,还是原来的样子。这一章,老子明确提出“先天地生”。这里所说的“天地”,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大自然。“先天地生”是指“有物”存在的时间状态,它存在于大自然之前;“混”与“成”,都是形容“有物”存在的空间状态,它混沌未开,它自然而然存在着。
   2、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白话:寂静无声啊、空阔无形啊,独一无二地存在而不会发生变化,无处不在、周而复始而不会懈怠,可以称之为天地万物的生母。
  阐述:这儿可作两种解读:一种是诗意化、人性化地赞美;一种是哲思性解读。诗意化、人性化的赞美是:她寂寞呀,她待在那空旷高远处啊,她傲然挺立而衷心不改,她周而复始地运行,而无丝毫懈怠,她完全可以母仪天下;哲思性解读:在这里,老子再次强调,人类对于道难以感知。寂兮,意思是很寂静、很静默,听不到声音;寥兮,意思是很空阔、很高远,看不到具体的形状,但老子不说无声、无形,言外之意,或许有声音,只是人类听不到,或是听不懂。或许有形象,只是人类的眼睛看不到而已。正如老子在第十四章用了“夷、希、微”三个字一样,非常妙啊,比之用“无色、无声、无形”的绝对,意思表达得更为完整,更为准确。独立:意思是她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同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干预、能左右她或者说她不受任何力量的干预和左右;不改:意思是她亘古不变、她永恒。周行: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她运行起来无所不囊括无所不包含,二是她运行起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很周全,不会留下缺憾或后遗症,三是她运行起来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不殆:殆通怠,意思是不会松懈、永不停息。可以为天下母:意思是她可以称之为天地万物的生母,她的作为可以为天下式。
   3、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白话: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给它取个字叫“道”,还勉强给它取个名叫“大”,名字就叫大道吧。
  阐述:老子从第一章开始,到现在,讲了半天,都在说“道”。“道”在大家心中已经有了样子了,今天老子才取名曰“大”、取字曰“道”,名字叫作“大道”。就象父母,见孩子长得差不多了,不能还整天整天宝宝地叫,该有个名字了。据此,足见老子对大道的厚爱。
   4、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白话:为什么字之曰“大”呢?大的意思是,大得无边无际,好像凭空消逝了;逝,不是完全消逝不见了,而是说它远去了,我们都快感觉不到了;远,不说它从此一去不复返,它就象个远行者,当你以为它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它却已经回家了,出现在你的身旁。
  阐述:在这里,老子解释自己为什么给大道取一个“大”字,借此继续对“大道”进行阐述,营造的意境:宏大、朦胧而优美,很有诗意。一说到“大”,我们头脑中就会跳出个对比,啊呀,天大呀,天永恒在上,它无所不覆,无所不包;地也大呀,地永恒在下,它承载着万物,三山五岳、江河湖海,它无物不载、无所不容啊。而“道”呢,比这还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它无边无际,我们只知天地万物在其中,它自己却好像消逝了一样;说是消逝了呢,又隐隐能感觉到它,只是觉得离得远,而且好像是越来越远;说是远了呢,它好像又在身边,不曾离开,就象离家远去的人,当你以为他从此一去不返的时候,他又返回了,出现在众人面前。“返”,是个形像比喻,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道生万物,万物都有道,人们通过万物的运行变化,可以感觉到道的存在,似乎道并不曾离开,道依然待在我们身边。大道呀,她就是这么个样子。
   5、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白话:所以说道大,排第一,天、地、王皆在大道内;天大,排第二,天覆盖地;地大,地排第三,地承载万物;王也大,王统管人类,而人是万物之灵。
  阐述:老子阐述完了大道的字,即“大”后,综合世俗中的天大、地大、王大,给他们排了个序,且特别强调王。王代表人类,统御四方。人类能感知“大道”,能遵道而行,这是最了不起、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而王统治天下,所以王也可称大。有人将王注释成诸侯王,这是错误的。老子所在年代,只有周王,又叫周天子。周王册封自己的儿子兄弟等为公、侯、伯、子、男,后统称之为诸侯,诸侯同样再分封,叫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叫士,笼统称之为士大夫。当时的诸侯是不敢称王的,顶多称霸,如春秋五霸。战国后期,诸侯才敢称王,故有胆大包天而“称王称霸”之说,但此时的老子早就不在了。有人将“王亦大”,改成“人亦大”,这是用现在的观念强加给老子,这不该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为。
   6、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话:这个区域的范围空间内,有四大,而王竟然居有其中一席之地。人效法大地、大地效法高天,高天效法大道,而大道是老大,没有谁可效法的,它一切按照自己的本意来,是什么样就怎么样。
  阐述:老子为了表述“四大”的关系,提了个“域”,意思是人类可知可感的范围、区域,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宇宙”吧。并不是说“域”比“道”大而“道”在其中,而是说就我们所能知道的区域内,出现了四个大,而王却居有其中一个位子,可见大王您何其伟大,意义多重要。言外之意是:周王您呀,要效法大地之厚德载物、之谦虚处下、之安静柔和、之生养万物、之有功而不恃;大王您呀,要效法高天啊,高天在上,从不轻举妄动,给大地万物阳光雨露,从来不求回报,它日出日落、行云布雨,勤耕不辍,从不懈怠;大王您呀,要效法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说来说去,中心思想就一个:人法道,而人的重点,是身居上位者。当时,不论是孔子还是老子,或是其他的什么子,都寄希望于上位者包括诸侯尤其是周王能采用自己的观点、学说。老子心心念念的就是寄希望于周王和各诸侯国主能“以道莅天下”。
  
  综述:
本章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故将标题命名为“道法自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理解的“自然”与他人不同。“自然”,“自”,是自己、本来的意思。“然”,《鹖冠子•度万》“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陆佃注:“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胜也。”“然”,会意字,描述围火烤肉,旁边有犬的状态,本义主宰。“自然”,意思是自己主宰,能按照自我的样子或自身的意愿行事。引申一下,其实就是自由,是无拘束、无阻碍,身心彻底解放的自由。“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老子所处的年代,哪有“自然界”这个概念?道法自然:意思是道的方法、道运行的规律或道所效法的,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言外之意,道不效法谁,它自然而然,它享有绝对自由。而不能解释成:道效法自然界或道效法大自然。老子开篇就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万物皆为大道所生,天地万物即自然界,大道反过来去效法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与“成”到底指什么?在回答这个之前,先需要说明一个事实:有一些东西,确确实实不是我们的五官可以认知的,只能凭借人的意念或叫人的第六感来感知。比如,我们常说某某血气方刚、精气十足、元气不错等等,但无论是血气、精气还是元气,甚至包括经络、穴位等等,一定是存在着的。可是,无论你如何解剖,你就是找不到。就象飞机的航道,你说它存在吗,当然存在,但如果你一定真要找它,哪怕是放大几亿倍,也找不到。道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混沌未开,它自然而成,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人从字面理解为:“有个东西是混合而成的,先于天地而生”。万物皆为道生,道在前,又拿什么和什么混合呢?岂不自相矛盾。也与老子诗意般行文、字字珠玑的风格迥异,何况老子如此喜爱他的大道,怎么忍心用“混合而成”这么粗野鄙陋的词语来描绘来形容他心爱的大道呢。
  对于“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诠释,其实我内心还是倾向于诗意化、人性化的解读,毕竟老子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命名,文如其人嘛,行文情感丰沛些,情感自然流露才见真:她寂寞呀,那儿空旷高远,甚至是孤独啊,她独自伫立在那,坚守着自我本色,不曾增一分亦不曾减一分,她周而复始地运行,不肯有丝毫的懈怠,她完全可以母仪天下。是呀,正因为有了大道,道生万物,才会有时间,有空间,有天地,有无拘束的自由,有世间的一切美好……亿亿万年以来,世界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一世纪又一世纪走过来的,直到今天。要知道,在遥远的遥远,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的,我们得感谢大道,是大道给了我们蓝天、大地、阳光、空气和水。呵呵,扯远了。或许,老子本来就蕴含着两层意思在内。
  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取名“大”、字“道”。其实“大道”也不是老子最先发明的,《易经》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但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发展成为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老子将道名定义为“大”,字定义为“道”。那“大”是什么?当一个东西大,大得无边无际,大到无穷大的时候,人们是看也看不过来,顾也顾不过来,就会忽视它的存在,感觉不到它,怎么形容它呢,好像在眼前消逝了。可说它完全消逝不见了呢,又好像不是,觉得它只是远去了,远得快感觉不到了;你说它是远去了呢,它又不是一去不复返,它就象个远行者,最终还是要回家的,在你不注意时候,它可能已经出现在你的身边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读到这里,我被老子的苦心意旨、拳拳报国之心所折服,不禁潸然泪下。惜墨如金的老子,特意点明“王亦大”,且不惜笔墨继续道:“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对于周王的劝诫,老子可谓是苦口婆心,敦敦教诲呀。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明知很难改变,但凡有一线希望,绝不放过,毅然坚持。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脊梁。此时的老子,真像个长者在哄着自己的孩子。不知当时的周王看了这段话,有啥感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顺和厚实,抚育万物,有着天然的母性。我们常常把大地比喻为母亲,《易经》中的坤卦,就是一个纯阴卦象;天,刚健有力,周行不殆,天也成了父亲的代名词,叫天公,《易经》中的乾卦,就是一个纯阳卦象。孔子当年韦编三绝地读《易经》,给乾卦和坤卦写了个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外之意是:周王您呀,要效法大地之厚德载物、之谦虚处下、之安静柔和、之生养万物、之有功而不恃;大王您呀,要效法高天啊,高天在上,从不轻举妄动,给大地万物阳光雨露,从来不求回报,它日出日落、行云布雨,勤耕不辍,从不懈怠;大王您呀,要效法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说来说去,中心思想就一个:人法道。而人的重点,是身居上位者。这一章节,可以说是倾注了老子许多的情感,也承载了老子太多太多的想法,内涵博大丰富,值得诸君认真细细体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