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秀水明山(记录)>第20章土家苗寨闹红军

第20章土家苗寨闹红军

作品名称:秀水明山(记录)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7-10-08 09:40:47      字数:6087

  王邦俊(1892-1934),小名老考,1892年生于四川省秀山县塘坳乡郎溪寨(今属隘口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过学堂读书。
  王邦俊小时候放牛、割草,十六、七岁就跟着父亲王福兴学做木工活(打木桶)。这行手艺,是他家四、五辈人的祖传,他父亲三弟兄个个都会打桶。王邦俊到二十岁时,已经成一个结结实实的庄稼汉了。头上留一个清代时的头发,反梳迄后劲子。由于他心灵手巧。不仅学会了打桶,而且修房造屋也是能手,还学会了杀猪,种庄稼更是他的本行。但是在那人吃人的旧社会里,手巧又有什么用呢?他仍然是衣不遮身,饭不饱肚,因生活所迫而离家到了隘口镇平所村的细沙溪,同他姑父杨秀金居住七、八年之久。
  王邦俊这时应经三十出头,还没有成家。外来一个逃荒的女人杨兰,身体矮小,一副瓜子脸,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女人,于是经过寨上的人介绍与王邦俊结成了伴侣。后来就到平所村的大土组杨家住了三、四年,靠租地、做手艺、帮短工过活。可是尽管这样不分昼夜,不分春夏秋冬,一年苦到头,累死累活拼命干,由于人口增加,总是寅吃卯粮,一年比一年苦,一年比一年穷;加上遭天旱,更使他吃不饱腹,衣不蔽体。万恶的旧社会使他无法活下去,走投无路,便与妻子商量,只有上贵州寻找一条求生之路。不久,携带妻子,背井离乡,逃荒去到沿活枫香溪(现属德江县)。
  一个逃荒的人初到异地,自然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下苦力,帮人挑煤炭卖过日子。吃的猪狗食,睡的稻草铺。在枫香溪,他和张国佐(他的爱人叫谭玉珍)一屋两头坐,两家各有一个奶娃,有时谭玉珍不在家或小孩哭,杨兰就给谭的小孩喂奶;杨兰的小孩哭叫得可怜,谭玉珍等邻居的良心人,也送一点熟食给她的小孩吃,互相关照,和邻居的穷人相处得很好。大家都称赞:“王大哥穷得硬扎有骨气,同我们穷人合得来!”
  1934年6月19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三军到达了枫香溪,红军走乡窜寨,访贫问苦,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即为三个而战:红军为穷人保江山,为天下太平而战!红军为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而战!红军为消灭国民党军阀,为建立人民政权而战!王邦俊看在眼里,听在耳际,喜在心头,自己的愿望实现了,找到了救星共产党。于是他第一个报名坚决要求参加红军,跟共产党走。他向红军领导反复再三地表明要求参加革命的心愿,听从红军领导安排,积极参加活动,向红军反映情况。
  同年6月26日,红三军在司令部驻地门前的大河沙坝,召开上千人的群众大会,贺龙将军在会上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同时宣布成立了枫香溪革命委员会,王邦俊在这个会上被选为区保卫队长。明确的任务是:配合红军进攻反动军队,消灭敌人;防守要道关卡,盘查可疑行人;断绝敌人交通粮食;惩办敌特奸细。
  7月21、22日,湘鄂川黔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作出了一些重大的决定。王邦俊作为秀山代表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
  王邦俊重任在肩,工作最艰苦,斗争最坚决,他一心杀敌,为穷人保江山而战,他昼夜监视敌人,检查哨卡,他带领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刚强勇敢,为人正直,样样走在群众前头,在斗争中立场最坚定,爱僧最分明,当地的地主豪绅早就恨透了他。可是穷苦人民却像火一样的热爱他,称赞他为“王得劲”,是我们的好带头人。
  王邦俊英勇斗争的事迹,在枫香溪一带,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真是名不虚传。他在龙唐坝上巡查岗哨不分昼夜,在后山梁岗上捕捉敌特,风里来雨里去。不仅如此,凡是区政府批准严办的敌特奸细,只要是交给他处决,没有一个逃脱。如枫香的王德高,坳上的王魁魁,大水沟的刘狗二,都是送交他亲手处决的。
  当年9、10月间,国民党王家烈的反动军队进攻红区,枫香溪的地主豪绅王官珍、王官品等卷土回村,四处捕人杀人,声称“凡加入‘红匪’者,全家斩尽杀绝”。他们挥舞屠刀,向革命人民进行了反革命的血腥大屠杀,王邦俊同志就是在这次逆风中遭难的。1934年11月14日黄昏时刻,王邦俊同志不幸在苏麻岭被抓,当场就遭到王焕恩等一伙暴徒乱棒毒打,然后捆绑递交大地主王官珍、王官品家。王官珍兄弟俩视王邦俊为死敌,当即被王官珍用梭标穿透两支手掌心和两肩锁骨,穿上铁丝,套上标绳。王邦俊同志在这般难以忍受的酷刑下,怀着满腔怒火没有向敌人哼一声“求饶”。之后,王邦俊被囚禁在王官品家空屋里,苦度了一通宵折磨得死去活来,淌了很多鲜血。第二天凌晨,王邦俊被押送到枫香溪街上黔军刘翰吾旅部。敌人为了借以威吓和镇压群众,中午十二时许,部队整装集合排成二路纵队,扛着枪炮,吹着洋号,将王邦俊押着游街示众。在游街的过程中,暴徒们拷打威逼王邦俊,要他骂共产党、骂红军。这时,王邦俊同志忍着剧烈的疼痛,怀着满腔的仇恨,放开喉咙,愤怒地对着王官珍等这吃人的反动派、地主豪绅及其走狗淋漓尽致地痛骂一顿。他一边骂,一边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
  傍晚时分,这伙暴徒就在新街西头额猪市坝子上,对他下了毒手,王邦俊同志英勇就义。随后,这伙绝灭人性的豺狼,又惨无人道地剖了王邦俊同志的肚腹,掏出心肝,烹以拌酒,还说什么“吃了他的心肝可以壮胆”。
  如今枫香溪一带人民只要一提起王邦俊同志,无不为之敬佩。说秀山老王惨遭杀害,实在内心难忍!
  烈火是扑不灭的,革命是杀不死的,人民跟着共产党,前仆后继干到底。
  
  1934年7月中旬,贺龙派王春和回家乡,在坝芒组建游击队。王春和原本是秀山坝芒的一个贫苦农民,1934年元月,他用卖桐油得的钱在清溪场买了口白铜脸盆,在从清溪回坝芒的路上,碰到坝芒乡人称“土皇帝”的杨明昌。殊不知这口白铜脸盆惹来一场大祸。不几天,杨明昌硬说那白铜脸盆是他家的,还说王春和不仅偷了白铜脸盆,还偷了他家的手枪和光洋。他带领一帮打手到王春和家抢走了白铜脸盆,还限他两天内交出手枪和光洋。王春和只得连夜逃上贵州,靠帮人打短工为生。这年6月,王春和听说贺龙率红军进到南腰界的消息,还听到老百姓们到处传颂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打富济贫、分田分地的故事,还有不少人都参加了红军游击队的消息。王春和决心去南腰界找贺龙,投红军。
  贺龙军长向王春和宣传革命道理,使王春和深受鼓舞,他告别贺龙军长,趁天黑回到坝芒老家,隐藏在百岁村杨再拨家里。通过秘密串联,他联络了杨再拨、杨老培、田应根、白老香(女)、李老堂(女)、杨再依、饶易光等十多位乡亲,在杨再拨家召集秘密会议。王春和向他们讲述了见到贺军长的经过,传达了贺军长的讲话。经过几次反复研究,一支32人的游击队便组建起来了。大家公推王春和任队长,杨再拨任副队长,队部设在王春和家。坝芒游击队组建起来后,在王春和的带领下,首先打了几家土豪,旗开得胜,队员们的积极性鼓动起来了。王春和立即将组建游击队和打土豪的情况,派人向贺龙军长报告。贺军长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带口信予以鼓励。还派出红军干部李云华、江云山来到坝芒,帮助和领导坝芒游击队,组织建立了坝芒苏维埃政权。
  坝芒游击队在倒马坎战斗中做出贡献。他们守卡、放哨、侦察敌情,给红军送信、带路、送粮、救护伤员,安埋红军烈士。还于9月2日配合红军小分队在杉木岭打垮了杨卓之民团的杨秀龙连,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和杨卓之民团武装,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交溪场的刘国本去南腰界参加红军后,1934年8月下旬,奉命回乡组建游击队。刘国本是个厚道本分的农民。1934年7月,遭到以张麻五为首的地方恶势力打击陷害,深夜逃上南腰界投了红军。这次回来,他先后去了大南门、小南门、兰家沟、茅坡溪、清水塘等十多个村寨,联合了刘佐俊、晏德美等10多人,成立枷当河游击队,队部设在枷当河刘佐俊家。刘国本任队长,队员有刘佐俊、晏德美、刘佐成、刘永豪、陈朝柯等17人。他们利用枷当河两省四乡连界的有利地形,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红军守卡、带路、通风报信等。这支游击队曾于1934年10月4日配合红军参加了革蛇战斗,打垮了杨卓之布防在“万里长城”上的一个连,击毙敌哨兵,并活捉连长彭绍清。
  枷档河乡苏维埃政权于1934年9月在红三军团长覃治安的帮助下成立。主席刘国本、委员有刘佐俊、晏德美、刘佐成、刘永豪、陈朝柯等人组成。辖枷档河、小兰、革蛇、蓬来溪、两河口、学堂坳、柏香园、坝麻、葛麻寨等9个村。势力还影响到膏田乡的水田、干田坝、桐子和茅坡乡的清水塘、高东、学堂坝、道乐、马鬃岭等9个村。
  1934年,黄治安从红三军回到家乡秀山的巴盘乡,建立农民革命武装,组建巴盘苏维埃政府,组织苗岭山寨群众抗兵抗粮、抗捐抗税,维持行商利益和村民安全,诞生西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红色政权,深得穷人拥戴,在土家苗寨传为佳话。
  黄治安(1906-1937),男,又名黄树安,外号黄卷子。1906年出生于秀山县龙凤乡南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当时由于家庭人口多经济困难,黄治安只读了三年私塾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黄治安的家庭为避当地封建势力和财主的欺压,于1928年冬迁到三合场乡(今清溪场镇)的巴盘村居住。
  黄治安个性要强,为人正直,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少年时常为穷人打抱不平,敢于同有钱有势的“伙老二”(财主)作斗争。
  1929年,黄治安的两个哥哥被抓壮丁,不久黄治安亦被迫远走他乡。为了维持生计,去湖南国民党部队当兵。
  1933年初,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来到渝东南地区,发动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胜利实现红三军向湘、鄂、川、黔边区战略转移。
  1933年冬,贺龙同志领导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边区一带发展革命力量,建立根据地。黄治安听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专为穷人闹翻身求求解放的革命队伍,毅然参加了贺龙领导的部队,投身革命。黄治安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从红军战士升任为排长、连长。
  1934年夏,贺龙率领红三军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黄治安随军到南腰界编入川黔边独立团,通过军训和战斗的锻炼提任为营长。在此期间,他带兵参加了刀坝场、枫香溪、沿家湾、茅寨、夹石、沙子坡等战斗。还参加了著名的攻打南腰界冉家祠堂的战斗。
  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关于建立以南腰界为中心的“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红三军司令部组织抽调部分官兵,组成地方工作队深入川黔边区,建立地方农民武装和苏维埃政权。
  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扩大红军武装,巩固以南腰界为中心的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抽调红三军部分官兵组成了武工队,深入到秀山、花垣、松桃等川黔湘鄂边区村寨,建立苏维埃政权。
  1934年秋,时任红三军黔东红区独立团营长、28岁的黄治安受贺龙同志派遣,从红三军回到家乡秀山巴盘乡(今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三合村),任务是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民革命武装,组织土家山寨群众抗兵抗粮、抗捐抗税。
  他们走村串户,深入到村寨农户宣传,培养农民协会骨干,很快于1934年8月正式组建成立了巴盘游击队(为了不让国民党怀疑,对外取名治安大队),成立大会上选举了黄治安为队长,黄子荣、廖胜乾、廖才宣、卢显富、谭云清、刘国芳等16人为队员。紧接着在9月初,组建了巴盘乡苏维埃政府,选举黄治安为主席,卢显富为副主席,廖胜乾、黄子荣为委员。成立大会还邀请了贵州、湖南、酉阳和西山的代表参加。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由明确的宗旨和行动纲领,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秀山县巴盘苏维埃政府”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红色政权。
  随后,秀山的坝芒、枷档河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苏维埃游击队”。
  至此,秀山这个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军事要地和产粮地区,成了早期土地革命的红色根据地。
  红旗,高高飘扬在武陵山区的苗岭山寨,也成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积极开展了打富济贫的革命活动,组织群众对国民政府进行抗兵、抗粮、抗税的斗争,同时实行保民、保商、保安全,深得穷人的拥护。
  秀山巴盘苏维埃政府,辖巴盘、刘院、小石、沙坝、三合场5个村。黄治安当选主席,卢显富为副主席;下设委员、文书等职;管辖农协会、游击队;有长短枪10多支。并特邀贵州松桃、印江,湖南花垣、乾州,四川酉阳、龙坛等地的农协会部分代表,参加成立大会。
  秀山巴盘苏维埃政府,制定和推行了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宗旨、行动纲领、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打富济贫,组织山寨群众抗兵抗粮、抗税抗捐,维护行商利益、保护山民安全,并粉碎敌人数次重兵围剿。
  黄治安和他的巴盘游击队先后参加了刀坝场、枫香溪、沿家湾、矛寨、夹石、沙子坡等地的战斗,还会同贺龙红军部队攻打南腰界冉家祠堂。
  1934年10月底,红三、六兵团在酉阳南腰界胜利会师。接着挥师湖南,离开川黔边区后,黄治安仍然领导巴盘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坚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1935年春,黄治安在清溪场街上设了一个联络站,对外称“川黔旅馆”,派范世元作联络员。贵州甘龙口游击队,秀山坝芒、枷档河苏维埃政府以及游击队、农协会、红军官兵等,常来此交换情报,互相联络,直到1937年国民党政府派陈德怀杀害范世元,联络站才停止了活动。
  1935年秋,黄治安在巴盘廖家祠堂组织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农民协会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数百人,仅贵州、湖南、酉阳边区的代表就有几十个。会议开了四天,并放了几天的六门铁炮来庆贺,这次会议震惊了当地国民党政府,他们惊呼:“秀山有了黄卷子,我们就不得太平了......”
  1937年冬月18日,国民党县团防头子杨卓之派人在清溪场的柴行坡胡开基家用斧头将黄治安活活砍死。黄治安被杀害后,历时三年多的巴盘游击队和苏维埃政府才停止了活动。
  黄治安和巴盘苏维埃红色政权,为川、黔、湘、鄂边区的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撒播下革命的火种,开创了秀山苗岭山寨土地革命新篇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在武陵山区的土家苗寨。
  黄治安指引许多穷人兄弟加入红军队伍,其中一个是吴国荣。
  吴国荣(1904-1989)男,苗族,1904年出生于秀山美沙乡芒洞村的一户农民家里。
  1933年12月,秀山籍红军战士黄治安(后任巴盘苏维埃主席)从湖北恩施来信,要吴国荣参加红军闹革命。吴国荣接信后,立即奔赴恩施,参加了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1934年夏,红三军转到南腰界一带,开辟川黔边区的武装战争。9月初吴国荣随部队到坝芒、隘口和贵州甘龙口、麻兔司一带宣传革命道理,帮助地方上组建游击队。他参加了捣毁秀山团防头子杨卓之老巢平所的战斗,并将粮食衣物等运到了南腰界。
  1934年10月初,吴国荣请假回家看望父母。不久,红军离开川黔边苏区,转移到湖南,后又长征,他无法再回部队,吴国荣在农村几十年,曾当过十多年的生产队长,多次受到乡、区、县的表扬和奖励。
  1984年冬,县里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定吴国荣同志为失散的红军,并落实了政治待遇和生活补贴。1989年12月,吴国荣同志因病去世,终年85岁。
  如今,秀山巴盘苏维埃红色政权旧址、红军标语、红军歌谣、红军的故事等,仍然在秀山苗岭山寨广为流传,己经成为渝、黔、湘、鄂边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坚持根据地斗争时间最长的是巴盘乡苏维埃,积极开展打富济贫的革命活动,组织群众进行抗兵、抗粮、抗税的斗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