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路过“两当兵变”旧址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7-10-07 15:32:25 字数:3944
2016年10月24号早晨,秋雨绵绵,甘肃陇南被浓浓的烟雨笼罩着,朦胧中显得有些神秘。
“妈妈,今天是个周末,我们不如找个地方悠闲一下。”
“哦!儿子想去哪里悠闲一把呢?”
“秋天了,我们去凤县山里看红叶吧!走这条线路要经过两当县,哪里有个纪念馆,我们可以去看看,还可以慢慢享受秦岭秋天的气息,看山谷里仙境般的烟雨回升,反正秋天沿途的风景都是值得一看的,我们又是自驾游,想歇就歇,想走就走吧!”
“太好了!儿子这主意不错。”
“妈妈,那我们说走就走?”
“好!立马走,呵呵!”
儿子驾车,浅墨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带着满满的喜欢行驶在去陕西凤县的方向。
大越走了100公里左右,到了一个半山坡的盘旋公路边,出现了“两当兵变”宣传牌,浅墨和儿子一起下车去参观这个甘肃最早的武装起义的旧址,如今的“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
首先这个“两当兵变”的主题和战斗过程及历史意义让身为甘肃人的浅墨很是向往,她对此次参观和接受红色教育充满了期待。
中午的两当,天空依然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浅墨和她的儿子参观了“两当兵变”纪念馆,满怀深情的追忆寻访革命先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穿着军装的讲解员,领着游人把三个展厅陈列的200余幅珍贵革命图片、50余件重要革命文物、一段段历史文字齐齐的讲过来,都是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在展厅里,当她和儿子仔细观看着展柜里每一件实物和档案资料,认真聆听讲解员对每一幅图片和实物的历史背景及感人事迹的讲解,不时驻足凝望,沉浸在展馆的每一处图片和文字中。缅怀两当兵变的悲壮,感受红色革命的情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还原了震惊陕甘的“两当兵变”这段豪迈的历史,将游人带回到了85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1929年,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各地中共党组织派出党员秘密去十七路军开展工作。
1930年春,刘志丹奉命回陕举起土地革命红旗的第二年,习仲勋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到长武县原杨虎城部的警备骑兵第中共陕西省委派人到杨虎城部陕西骑兵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兵运工作。从此,习仲勋开始了他在陕甘地区革命斗争的生涯。
警备骑兵第三旅是杨虎城收编的杂牌部队,该旅三团二营是反对冯玉祥的旧部,营长王修德是共青团员,与习仲勋是同学关系,对共产党人很是同情。习仲勋利用王修德的关系进入该营后,习仲勋立即与打入营部内的两名共产党员李秉荣、李特生三个人成立了党小组,并在党小组的领导下以二连为中心开展全营兵运工作,他们确立了在发动士兵进行日常斗争、促进士兵革命化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按照上级的部署,长期隐蔽,发展组织,积蓄力量,争取团结士兵,等待时机条件成熟时,发动武装起义,把部队逐步改造为公开的红军武装,以壮大革命力量。同时,提出了反对打骂士兵,改善士兵生活,按时发饷、发鞋袜的要求;进而提出“反对军阀战争、拥护红军”的口号,成立了“红军之友”社。他们还在该营积极发展党员,扩建组织。1930年4月,经陕西省委同意,该营建立了党委,习仲勋任书记。通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在该营发展党员30多人,全营从营到连、排、班都建立了支部,革命的队伍逐渐壮大,该营也被地下党所掌控。
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部署,习仲勋认为“兵变”条件已成熟,此时传闻一营要开往甘肃徽县与二营换防。一营官兵大部分是乾县、礼泉人,不愿到离家更远的山区去,抵触情绪很大。1932年3月,营党委便立即召开会议,准备利用该营即将从驻扎地凤县、两当县出发前往徽县换防之机发动起义。起义地点确定在两当县城,起义后部队前往旬邑县与刘志丹率领的革命武装会合。后差地下党员、营部文书刘书林前往西安,向陕西省委第二次汇报。经省委同意,于1932年4月2日零时,“武装兵变”,并指示兵变后将部队拉到旬邑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志丹部汇合。
随后,省委派省军委秘书刘林圃为特派员,由交通员张克勤做向导来到凤县。刘林圃到达凤县后,在双石铺丰禾山庙内召开营党委会议,决定在甘肃两当县城宿营,于午夜12时举行兵变,根据省委指示,兵变由刘林圃协助营党委全面领导。
不久,一营接到团部命令:开往徽县和二营换防。
1932年4月1日晚上八九点钟,刘林圃和营党委决定在县城北门外一个马车店内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全营所有党员干部参加。会上,习仲勋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刘林圃,并向大家讲明会议意图。接着刘林圃传达了省委的决定,讲述了全国的革命形势,分析了兵变的有利条件和兵变的重大意义,并对晚上兵变行动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会议决定推举许天洁为兵变总指挥,决定兵变在午夜12时举行,由许天洁鸣枪为号,各连先将反动连长处决,不是党员的排长下枪带走。
1932年4月1日拂晓,一营一、二连和机枪连随营部从凤州、双石铺出发向两当移防,刘林圃随军前行。按照计划,部队于当日黄昏行至甘肃两当县城宿营。
4月2日零时许,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洁等利用部队换防之机,率领全营200多人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震惊甘肃的“两当兵变”爆发了。在两当县城起义官兵击毙顽抗的敌对分子,机枪连与起义部队发生了激烈交火,解除了敌对势力的武装。在甘肃省两当县成功发动了一营人的兵变,这就是威震关陇的“两当兵变”。兵变结束,起义领导人在兵变旧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营长王德修脱逃。
参加起义的200多名战士在主要指挥官许天洁、刘林圃、习仲勋领导下,沿两当河北上,于3日到达两当县境最北端的太阳寺休整,营党委研究部队整编事宜,刘林圃宣布起义部队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并选举许天洁为作战总指挥、支队长(兼三连连长),习仲勋为政委;任命吕剑人为一连连长,高瑞岳为二连连长,左文辉为三连副连长。“两当兵变”如同惊天霹雳,唤醒了白色恐怖下的甘肃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兵变后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5支队,支队长先是吴进才,第五支队向北且战且走,最后决定向陕西长武的亭口方向移动,与陕甘游击队会合。此时,刘志丹亦奉省委指示,带队到礼泉、乾县一带准备接应,当时,起义部队主要负责人习仲勋、刘林圃等在崔木镇离队外出侦察,部队由许天洁掌握,正当双方率领部队往一块靠拢途中,在向永寿县岳御寺转移准备时,不料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遭遇,遭到当地土匪头子王结子的包围。由于旗帜不明确,缺乏整顿,失去依靠,孤军陷围的部队与土匪一接触,动摇分子即带头溃散逃跑,兵变没有变出革命的成果,以失败告终。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部队溃散,兵变失败。失败后起义领导人许天洁、吕剑人都被抓去坐牢。
两当兵变虽然失败了,但无论如何,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成功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斗争,是西北革命史、人民军队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我们从两当兵变光辉历史中领悟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党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它不但鼓舞了红军的士气,而且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政府。同时,这种深入虎穴开展秘密工作,坚决走武装斗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共在国民党内部开展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两当兵变”是一次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其目的是为了壮大陕北红军的力量,开展同国民党政府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两当兵变”在分化国民党统治力量、鼓舞中共革命势力,扩大红色区域,策应刘志丹开辟陕北苏区的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两当兵变”成功的将国民党军队中三个连200多名士兵改编成革命武装,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两当兵变”震惊了陕甘国民党当局,他们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消灭刚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同时,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有力地支援了陕北的斗争。起义部队在习仲勋、许天洁、吕剑人、左文辉等人的指挥下,转战陕甘地区,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减轻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压力,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武装兵变,也是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
“两当兵变”,是党的兵运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创建陕甘红军过程中一次具体的实践和探索。两当兵变中兵运工作成功的经验,被当时的中共中央充分肯定,指示中共陕西省委要运用两当兵变的经验,指导陕甘地区的兵运斗争。两当兵变是继清涧、渭华起义后,党在陕甘地区领导发动的新一轮武装起义标志性事件。
感受新中国开拓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对浅墨和儿子无疑是一次灵魂的遇见,精神的丰富。
两当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县城。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曾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自由、幸福,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抚今忆昔,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记录的红色事件中的每一个红军,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1932年4月2日,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发动的“两当兵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陇南,为整个甘肃,为全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当兵变纪念馆主要围绕红军长征在两当的革命历史,在这里瞻仰革命烈士遗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项红色旅游是两当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南市的一个亮点,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红色旅游的向往和重视,这几年来两当旅游参观的人数不断上升,也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下午,两当的天空阴云密布,雨越下越大,打着伞能清晰的听到雨打伞的声音,浅墨和儿子坐在车内,依然谈论着红色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