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汨罗江民间故事荟萃(长篇小说)>10

10

作品名称:汨罗江民间故事荟萃(长篇小说)      作者:文坛楚辞      发布时间:2017-08-15 10:06:20      字数:3265

  工作之余,几个老师在办公室闲聊,一位女老师谈了近日附近的一起新闻,说是江边柳村一个中年妇女,前年丈夫端午节划龙船溺水身亡,前不久家里人逼她改嫁,她不肯,喝农药自杀,经抢救得救,深得村里人称道,这下勾起了大王的一个故事来了,说的是《有情无缘的“巧对”故事》。
  这个真实有趣的故事发生在清·雍正年间。
  汨罗江下游北岸凤凰山东南处的五里冲。五里冲从冲中溪流源头自东向西注入汨罗江,全长五里之遥,因而得名。
  五里冲南北相望山坡下分别聚居着以武、李二姓为主的家族,故又叫武李冲。二姓共享一条冲,世代通婚联姻和好相处。冲里田地肥沃,又靠江近湖(洞庭湖),村民耕种田地捕鱼捞虾兼顾,生活富庶。更有较殷富人家还经营航运生意。一冲人家,皆家兴人旺,崇文尚武,礼仪有究,村风纯正,远近闻名。
  更使冲里人感到骄傲的是,据传屈原投江殉国时,他们的祖先曾驾了好几十条小鱼船积极参与打捞。最后把屈原尸体打劳到的还是冲里的武三爹和李满爹两只船。再说江边出冲口处的“聚会湾”,就是因当时打捞屈原躯体上下游百多条鱼船聚会联络的地方故而得名。
  一起有情无缘的教书先生与少寡妇巧对的趣事发生在此冲里,三百多年来一直传为笑谈。
  且说冲北坡的武姓族中,有一颇有名望的人家有引领武姓一族的气派,家主武威,年青有为,气度不凡,家之主梁,族之头领。娶妻何氏,名慧珍,是冲内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何佗医之闺女。其端庄、聪明、睿智,自幼随兄在李家私塾就学。能诗善对,家藏医药书籍皆一一通读,汤头歌诀烂熟如泥。在家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嫁到武家后,严遵妇道,孝敬公婆,深得家族人至爱。更有幸者次年端午节生育一子,取名端阳,阖家欢喜自不必说。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端阳周岁那天,武威参加龙舟竞渡时,不幸溺水身亡。
  按当地风俗,安葬丈夫时,妻室无再婚改嫁之意,便送夫归山。是日安葬武威,慧珍娘家人、婆家兄嫂、姑、婶强行将哭天抢地挚意送夫归山的慧珍半途拉回。
  是夜,慧珍以泪洗面,心痛如焚,默念起村族悼念丈夫唁词:
  豪壮兮,端坐头桡,轻拨浪波,显虎威;
  豪壮兮,尚武崇文,扬名乡里,乃俊杰;
  豪壮兮,驾驭排筏,踏平骇浪,有神通;
  雄哉,尔使吾族皆感荣光。
  慧珍越想越悲痛不已,乘人不备,披上孝服摸黑来到丈夫坟前大放悲声:
  夫呀武威!
  何忍心,抛下妾身望穿江水盼郎归;
  何忍心,弃下爱子尽放哀声欲父携;
  何忍心,丢下高堂悲恸欲绝想儿回;
  呜乎,你叫为妻怎了残生。
  悲伤随岁月慢慢淡化,但却总无法消逝,每当慧珍来江边盥洗,望着滔滔江水总免不了要感慨一番;逝者如斯夫,虽不能相夫,可教子更是为重。转眼,端阳也该上学了。这是她的全部希望,她要倾注全部心血,培育儿子。近几年来她一再拒绝族人亲友劝其改嫁再婚,只坚定一个意念,育子成才以慰夫君,以尽妇道。
  且说,五里冲南坡李氏族有一秀才,名致远,年轻有为,学识不浅,有拔贡举试之念,族人拥戴,设私塾学堂,收教有几十名学童,其教导有方,深得邻里乡亲赞誉。娶妻尤氏,贤淑善良,品貌端祥,婚后生活美满,夫妇恩爱,人皆羡慕。不料三年前尤氏产后染病身亡,秀才一直不肯续弦,常思尤氏相爱之情,终日念念不忘。
  小端阳,也是李秀才之学子。
  一日,上完上午课,李秀才便在课堂伏案小憩,突然被案台上一声响惊醒,“先生,戒尺掉地上了。”原来是小端阳拾起戒尺惊醒了秀才的相思梦。
  秀才稍稍清理了一下思绪信手写出一上联:“有意拍案惊午梦。”可一时脑塞想不出下联,于是下午上“对课”时,把当时情景向学子们一说,征下联作回家作业,并许诺明日能对上者有赏。
  是晚,慧珍陪小端阳做功课,小端阳把先生征联事一说,慧珍一看,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写出下联:“无人枕上销春魂”。
  次日,李秀才看到小端阳的应征联,知道乃其母所作,并详询其情,心有感慨,小端阳之母与自己是同病相怜之人。于是为表露一下自己的心思,写出半联交予小端阳带回。慧珍看到秀才先生的上联:“三尺红绫一尺围腰缠无暖”,触感情怀一阵心酸,随即写出下联让小端阳带上交予先生。
  “一床锦被半边粘体睡有寒”。翌日,李秀才看到慧珍的下联,思绪万端,其感同身受的真情触人情怀,不由得思绪纷繁渐渐产生了些许臆测,于是试着写出一联交予小端阳:“山高林密敢问樵夫何从下手?”慧珍看到上联,不禁一惊,回想上两次对联纯属自然式的文字游戏,逗玩而已,一时未及缜密思考,以致对方产生臆断,自己也闻之先生人品学识皆佳,似有心动,但思索再三,若顺其发展皆有悖初心,有违妇道,愧对夫君,不能,不能,千万不能。于是稳重劝慰地写下应对联:“滩浅水急可笑渔翁枉费劳心。”
  李秀才看到慧珍应对的下联,字也写得稳重,不觉有感自己不该如此不慎唐突,显得轻浮,为掩饰其有失之举又写一上联予小端阳带回。
  “竹本无心体外自生枝叶。”慧珍看后,心中顿生愤懑,你这个秀才先生,好一个“本无心”,天才知道“无心”?为何又要试探“敢问”?你要“敢问”,就是已“自生枝叶”了,真是恬不知耻可恶之极,非好好回敬调教你一下不可了,于是便写出应联“藕虽有孔隙内不染污泥”。
  “自讨没趣,有辱圣贤,千不该万不妥,斯文扫地,无地自容”。李秀才反复看着慧珍的应联自言自语,愧疚不已,一块心病由然而生,本来乏味的生活似乎燃起了的一点小火花,而今却成了一株未放却突遭冰泡摧残凋落的苞蕾。自此,日常起居更觉失去了韵味色调。许久一段时间不上“对课”了。
  岁月更新,冰融雪化,梅笑春来,李秀才为使学子们轻松轻松,出户散散心,便选了一个艳丽的日子,带领学子们踏青野游。果然,久郁的心扉顿感豁然开朗。回到学堂,又讲“对课”了,他出一上联欲让学生应对,“桃红柳绿山青水秀岚轻腰绕一番秀景无心赏。”
  再说慧珍久不见秀才先生作联,她自知其故,是上次应联失敬,有刺先生自尊,内心深处还隐隐盼望先生再出联求对,以便来弥过失,也有利小端阳学习。这天,小端阳把秀才先生的出联告之慧珍,她望联生虑,“无心赏”道出了真实心声,自己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她想到自己早上去江边洗涤,一路情景和心境不由自禁随手写下下联放在课桌上:“莺歌燕舞风和日丽雾薄江朦无限春光赋沉思。”
  不料,慧珍写的下联被小端阳不经意带给了秀才先生。李秀才看后,明白了慧珍的心思,春色虽好,难释思念丈夫之情,贞妇,可尊可敬,可钦可佩。于是对她真正产生了相思相爱之情,想续联而又不敢贸然下笔,忧郁之情日趋沉重,不久便病卧在床,学子们只得放假了。慧珍知情后,回娘家请兄长为秀才先生诊病,并一再请求兄长尽施妙方医好先生。李秀才看到大夫开出的处方,中有“当归”入药,不无感慨地脱口而出:“当归当归病入膏肓何是当归日?”
  慧珍从兄长那里得知秀才先生的病情病况顿生怜爱之心,一个有才的先生,不能就此殒失,于是写下一联使小端阳传送。
  联云:“人参(生)人参题名金榜正乃人参时。”
  是劝导,是慰藉,是同情,是怜悯,是激励,皆而有之,却难审视出怜爱之意。李秀才反复吟诵其联对慧珍更是加深了爱慕之念。嗟叹连连:“才智之女,德馨之妇,此等女性世之稀少,今生若有幸生存,非此妇不续不娶”。可他也清楚明了,这只是一厢情愿,终生难了之夙愿。于是终日脑海里“才智之女,德馨之妇”,翻来踏去,时不时注视一方呆若木鸡,寝食不常,病情加重,真欲“当归”了。
  一日,他支撑病体来到课堂,走近前排小端阳座位,倚桌扫视学堂,睹物生情,不禁潸然泪下,回房写下半联“无缘共婵娟嗟叹鲁钝之极不解圆缺阴阳,只落得黄泉悲怨。”将其叠好压在枕下并拜托母亲,他去后若小端阳来吊唁,交予他带回。
  不久,李秀才病逝,慧珍看到秀才先生遗联不禁心中诸味杂陈,写下应联:“有意同化蝶怎奈妇道如笼难有相送时光,但愿有来生遂心。”并交待小端阳来年清明节给先生扫墓时在他坟前焚化。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小端阳学有大成,一试中举,遵母命,去恩师坟前竭拜,他回想起曾给先生传递联对之事,也明白了先生与母亲之间的情怨不禁感慨万千,惋惜,嗟叹之情犹然而生,脱口吟出一联:“世事纷呈怎能燮理人间恩怨锁结,上苍昭然祈盼重布轮回情义联缘。”
  此段“梁祝式”情缘的悲剧故事在汨罗江下游一带流传至今。
  大王讲完这段有情有由的故事,听者无不发自内心叹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