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零距离接触图瓦人>十三、山外的人们(2)

十三、山外的人们(2)

作品名称:零距离接触图瓦人      作者:大路白杨      发布时间:2017-08-11 11:13:14      字数:4037

  (三)
  周丽是我在这本书里需要记录的、唯一的一名至今仍在禾木村生活的汉族妇女。
  我觉得接近和记录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善良。
  走进她的家里,你会发现有几个半大的图瓦孩子,静静地坐在木桌写着作业,不一会,就你会感觉到,他们在悄声地把眼神转到你的方向、私下地窥视着你。
  知道周丽收养了几个当地图瓦人孩子的事情,还是从山下的一个朋友的闲聊中偶然得知的。一次吃饭中,他知道我下派到禾木乡工作时,就问起我认识不认识一位叫周丽女老板?我怎么会认识这样的一个女人?
  其实,你真得需要认识她,她的故事很值得你去记录的,要比你为领导写出来的先进典型材料要强一百倍,你去了就知道了,我不说了。朋友边吃边卖了个关子,不再说下去了。我知道话到了这个程度,你就是再怎么央求,他也不会给你一个有结局的结果。
  也许这句话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回到乡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乡干部问清地点,一个人去了周丽那里。
  那是一排盖建得非常整齐的木屋子,同当地的图瓦人房屋一样,尖顶坡度。看得出来这排房屋成了旅馆的房间,在房间的前面有一间很大的当成厨房的木屋,院子里堆栈着成堆的木柴。有一辆有些破旧的“东风”牌货车停在院子的角落里,几条可爱的小狗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代表着主人首先迎接了我。这几条小狗的名字很有旅游开发意识,一个叫白哈巴,一个叫喀纳斯,还有一个就叫禾木,全是当地有名的景点呀。最先跑来亲我手背最大的那一条土狗,却没有什么名字,不知因为什么缘故。
  周丽家在那一片人家里,是唯一的一家汉族人,她的年龄约在三十五、六左右,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出色,而是属于一种很普通型的女人。她的丈夫出现在我的面前,握手之间让人觉得他显得很年轻,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给人一种有知识的感觉,可事后也就知道了,他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之类,正如别人所评价的那样,像个知识分子,但不是知识分子。
  当时,我就觉得周丽是一个有着故事内容的人。第一次见面,算是认识,认识了以后,通过几次来往,慢慢地就熟悉了。她的事情正如我之所料,又让我出乎意料。
  她熟练的哈萨克语言,让我没有想到。在第一次的接触中,我发现她的哈语讲得特别流利到位,如果你光听声音不看人的话,一定会把她当成一名哈萨克人。她从小就在山下的冲乎乐乡里,身边接触和玩耍的人都是哈萨克人,而且她上小学时,由于汉族孩子不够,没有设立汉族学校,她就在当地的哈萨克寄宿学校里上了课,几年下来,不论是读课文、还是讲话交流,她用的都是哈语,她的哈语水平就和哈萨克人相差不多了。后来,乡里办了汉族学校,她的父母硬是把她送到了汉族学校学习。
  在当地能讲哈萨克语,这可是官方语言,是一件顶受人尊重的事情。我在乡里的一年中,除了会说几个句子外,其它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语言,能略微听懂几句,可就是话到嘴边说不出来。讲好哈语如同通了一门外语,不论是生活、办事还是什么的,都很方便也快捷,而且当地的哈萨克和图瓦人,也会把你当成自己的人。
  在这么偏远的地方生活,不通语言是难以生存下去的。我想,周丽一家人能够在禾木村呆下来,并发展出这么大的一个家业,除了丈夫的勤劳努力外,关键是她的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
  我问过她,你能看懂哈萨克文字吗?她告诉我,由于她只上了几年的哈萨克文字,只能看懂一些基本的文章。至于流传来的来的文字和重要的文章,那就看得非常困难了。不过,让她说,她都能够很正常地谈论和讨论下来。说到这时,我觉得她显得非常自信。
  我们是从她的马匹在支持景区救火中受了重伤说起她的家庭的。2007年由于夏季雨水减少,山林发生了几次大火,景区灭火需要大批的马匹来运送物质和送人,她家里的四匹马,也全部被当地政府紧急征用了。其中有一匹马在救火中受了重伤,回来后几天不吃不喝,最后,在兽医的努力下终于活了下来,可惜在救活之后也就基本上不能使用了,就当地人的话就是:报废了。
  她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从小就跟着她一起来到了这里,由于这里没有汉族学校,在六岁时,只好把她放在县城里的亲戚家时住宿。不知为什么,也许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吧,她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目前仍没有回县城居住生活的想法和打算。在她收养的几个图瓦人孩子中,男孩子巴图是她最喜欢的一个,这个男孩子的父母都去世了,亲戚也穷得没法顾得上他,在乡寄宿中学上学的巴图在假期里到周丽家打工,没想到一打就打成了一家人,后来,周丽出钱让他到县城上了几年学,毕业后,孩子还是回到了村里。
  还有一个女孩子,是周丽收养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孩子的父亲死后,母亲就再嫁了,继父对她不算太好,她只好一个跑了出来,她听说周丽对图瓦人的孩子很好,就直接投奔过来;日久天长,厮守在一起的生活,使女孩子和周丽的个人感情很深,也对周丽产生了母女般的依赖感情。事后,女孩子的母亲来过几次想接她,都被女孩子拒绝了,以至到了现在,她们俩人还滚在一个被窝里睡,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
  听说还有一个上了中学的女孩子,这个周丽第一个收养的女孩子,也是当地一个没人管没有照顾的孤儿。在乡里时我一直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只是看见过她们一家人的相片,是一位长相清秀的小姑娘,听说,三年的中学一直是周丽出钱帮助下来的,每年的节日时才回来,周丽告诉我可能就在今年的秋天,大的女孩子就要嫁人了,嫁的是一户家庭经济不错的人家,看样子女孩子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指望。
  除了巴图为了报恩回到这里帮着家里做些活外,几个女孩子都在县上居住,生活费用就相对要多些,这也是周丽夫妻不得不把住房改成旅馆的原因。她们想在旅游中多挣些钱,为即将出嫁的女孩子送份像样的嫁妆,为快成男子汉的巴图找对象做些准备。
  有当地的电视台和报社多次来采访周丽,不知为什么,她一直不想被宣传。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被外界打破她们平静的生活。
  我问她:“我这样做,不会让你生气吧?”
  “没事的,我信你。我觉得你才是做事的人,不是那种把人胡说来的人。”她轻声地对我进行了一次中肯的评价。
  新疆的各级政府把民族团结事迹当成一项重要的宣传事情,每年五月把许多先进的人物通过电视报纸大力宣扬报道出来,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不知是为了什么,这事情变得越来越变味了,一些领导干部成了被宣传的对象,成为被提拔的资格。于是,所有人做出来的民族团结好事情,全部被写在领导干部的身上,一下子,事情就做过了头,就受到了读者和老百姓的反感。
  其实,我一直觉得她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不知要比我写过的那些人物生动活泼的多。这二年来我时不时地有宣传周丽事迹的念。可是,我不能让她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因为我的一篇报道所打扰。于是,我把采访的本子收藏了起来,按照我们当时商量的说法,就是听听就算了,强制地把写好人周丽的事迹放了下来。
  祝愿她的孩子们都好着。我想,她的大女儿可能也嫁了出去,巴图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知找到村里的哪家女孩子?还有小女儿画的画和得的奖状,是不是贴满了她的房间?
  
  (四)
  独自一人,从四川的长江岸边来到这里,先是为人家打工做木匠的肖明亮,是唯一的娶了当地图瓦媳妇、永远留在这里的汉族人。
  我和他吃过饭,是因为我的一位朋友是他的朋友,这样,我们就坐在一起了。这次请客是肖明亮请的,这才是我真正第一次接触这个四川的男人。从家里来看,房屋有了,家具全了,家电都摆在适当的地方,整个房屋里干净清洁,透露出女主人公对生活、对这个家庭及自己男人的满意程度。
  孩子媳妇坐在眼前,平平和和、微笑的面孔,给人的都是一种自足满意才有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小女孩子特别可爱漂亮,既有图瓦人的那种实在,也有南方人那种说不出来的清秀。这顿饭非常丰富,有抓肉、有蔬菜,主要是有了茄子、辣椒和黄瓜这些贵重的蔬菜,才把这顿饭的档次提了上去。要知道这可是初夏阶段,在山里要吃到这样的蔬菜可是一种特别奢侈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和肖明亮直接交谈,对于他的一些情况还是从其它人的嘴里零星听到的。
  这可能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因为贫困、因为生活的窘境,他一个人来到了新疆,来到了这个偏远的村庄。他告诉我,他最先到的是县城,可是那么多的木匠替人打家具,又能打多少时间呢?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做活的工具,坐着一辆装着货物的汽车,经过一天的巅波,饥肠辘辘地来到了禾木村,站到了村子中间的那条泥泞的土路上。
  他来到这里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后期。
  村里人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一个行李来到了禾木村,得知是来村里做木匠的人,于是,他一家一户地为当地的图瓦人干起了活。时间长了,他喜欢上了这个景色美丽、人们善良的地方,也就在做木匠的过程中认识了村里的干部,他想把自己留在村子里,这一想法正合村干部们的心愿,因为村子里的确需要一个会做木匠活的汉族人。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山林的看管这样严格。在村干部的吆喝下,村民们拉来了附近的一些“风干木”,在围哈拉的坡下找了一块毕平坦的草地,几天的时间就给他盖了一明两面三刀暗的三间小木屋子。
  肖明亮的家就安置了起来。这里并不缺少木材,缺少的是做活的好木匠,于是,肖明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一些村民烧火用的材料利用起来,为当地的图瓦人做了不少的样式新颖、实用性很强的家具。
  久而久之,他成了村里的“能人”在干木匠活的同时,也办起电锯厂,几年下来,这个小木匠竟然发达了起来,能拉起一伙子人,干起了包工队,替人盖起了房屋。大概是这里的人比较善良,他又在村民的张罗下,娶了一个当地的姑娘当婆姨。自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完整地留了下来,成为村里唯一的汉族人。
  现在,他又办起了带锯厂,专门加工板材生意。同时,他把自己家的房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大,办起了小旅馆,把前来旅游的客人留下来住宿,可能是妻子心细吧,他又让他的图瓦妻子当起了老板。
  我住的地方,就离他家不远的坡顶上。有时没事情时,就站在坡上,能清楚地看到他和他的妻子在忙碌着。
  其实,每一个人都很平凡,平凡之中才有知道幸福,肖明亮也是其中一个感受到幸福的男人。一个村子、三间小屋、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就能把一个人的命运完全地改变掉,于是,他把自己永远地留在这个名叫禾木的村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