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攀枝花>攀枝花(连载四十五)

攀枝花(连载四十五)

作品名称:攀枝花      作者:啊睿      发布时间:2017-06-27 14:13:39      字数:5676

  2
  与攀钢配套的朱家包包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为适应大干快上的形势,他们创新的“三结合”设计经验,不仅在渡口,而且在全国矿山系统都引起了广泛影响。道泽、大罗等十位同志,随公司一位领导,到朱家包包,参加市里组织的朱家包包“三结合”设计革命现场经验交流会。
  一早,他们便乘坐公司的解放牌卡车出发。进入矿山,因前方山体放炮,他们的车子停在路边等候。站在车厢上的道泽,朝山坡上望去,山坡上,一面面彩旗迎风飘扬,忽然,一面写有“西昌民兵连”五个金色大字的旗帜吸引了他,虽然不认识西昌民兵连的同志,但同是家乡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他的目光不由自主从那面旗子周围寻找着,似乎想找一找有没有认识的人,他的目光停在了十几米外的山坡上:只见一位身高1米68左右的小伙子,个子虽然不高,却也结实,身上的肌肉成块状,古铜色的皮肤,圆圆的脸,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他一直站在巨石上轮锤打炮眼,道泽为那位小伙子数着数“15、16、17、18、19……”只见他连甩200多下,也没喘口粗气,道泽用手碰了碰大罗,让大罗看那位小伙子,车子发动了,道泽遗憾道:“我已经数到了286,他还没停下来,真是好体力。”
  
  会议现场,可容纳60多人的会议室,已座无虚席。看来,会议组织者做了精心准备,会场上,不仅悬挂着一幅朱家包包矿山地图,还向每位参会代表发放了资料。会议开始后,一位矿山负责人站在标有朱家包包矿山具体位置的地图前,详细介绍着他们开展“三结合”的经验。
  道泽边看资料,边听介绍。原来,朱家包包铁矿的设计与建设,早在1964年就开始,当时,提出的方案是“四年建设,五年达到年产700万吨矿石的设计能力”。设计思路是把朱家包包山头按15米分成多个台阶,一层一层爆破,一层一层剥离,通过把铁路修到山顶来进行废石运送。1970年6月,国家计委提出,攀枝花铁矿石产量到1973年要达到1350万吨。要实现这个目标,朱家包包铁矿在1973年,就必须达到年产700万吨的水平,即需要把原设计9年才达到的产量提前5年实现。
  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按照时下最流行的做法,矿山组织了有设计、施工、生产等单位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参加的“三结合”设计复查学习班。学习班用“一学、二批、三帮、四看”的方法,即学习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和“开发矿业”的指示,批判“爬行主义”,帮思想、解疙瘩,看现实的方法,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修改。这是经验中的重点,道泽在资料上划了重点标记。
  经过“一学、二批、三帮、四看”,“三结合”学习班认为原设计方案是一个“少、慢、差、费”的方案,并突破性地提出了“高台阶,大爆破”的“多、快、好、省”的方案,即把60米作为一个断高,一次爆破。他们还特别算了一笔帐,如果采取新方案,可取消七条上山铁道和排渣的铁路,可免修2390米的隧道,少开挖涵洞六座、桥梁16座、排土墙20处,以及上山公路、管路、线路等其它设施,累计节约投资2300多万元。排出的岩土,还可以在五道河沟,造出几百亩农田。
  最终,形成了“高台阶、低进线、大爆破、土溜槽”的设计方案,并获得通过。他们将新方案响亮地概括为:“革掉九条(铁路)线,提前六年半,节约3000万,废土变良田。”这绝对是“三结合”的成功典范,道泽特意将这段概括性的总结记在本子里。
  听完介绍,会场发出一阵阵赞叹声,与会者无不表示钦佩。
  大罗小声对身旁的道泽说道:“嗨,天才脑袋,硬是把九年的建设周期缩短到二年半,与原方案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道泽也佩服道:“这叫观念升了一小步,设计进了一大步。你听啊:‘革掉九条线,提前六年半,节约3000万,废土变良田’,就是这四句话,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很有震撼力。”
  中午,矿山公司安排参会代表在食堂就餐。吃完饭,道泽和大罗从食堂出来,往停车场方向走,准备坐车回单位。路上,道泽一眼认出迎面过来的小伙子,是早上在山坡上抡锤的西昌民兵,他招呼道:“你好,你是西昌民兵连的吧?”
  小伙子看着他,点点头。
  “我也是从西昌来的,上午路过你们工地,看你抡锤,我在车上为你数数,一口气抡了286下,还没停下来,好力气呀。”
  听到陌生人的夸奖,小伙子憨憨地笑了,那古铜色的脸上,一口洁白的牙齿,格外醒目,他腼腆地说道:“我这不算多。”
  看到小伙子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道泽突然想到在西昌广场停车场帮忙搬设备的那位小伙子,他问道:“嗨,我们应该在西昌见过?”
  小伙子木讷地看着他,摇摇头。
  道泽忙解释:“几年前,西昌广场停车场,我找你帮忙搬了十几箱设备?”
  小伙子想起来,不住地点头,仍然那样憨憨地笑着,露出那洁白的牙齿。
  “你比那时结实些,也黑了,所以,一下没认出来。”
  道泽给大罗介绍道:“他就是我在车上为他数数的那位小伙子,没想到,我们在西昌打过交道,在这又见面了。”
  小伙子问:“你们是矿山的?”
  “我们是攀钢的,今天过来开会。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卢友全。”
  “我叫沈道泽,他叫罗和平。”
  卢友全点点头。
  大罗问卢友全:“你们在这修啥子?”
  “铁路的边坡和路基。”
  “我看尽是岩石,很难啃。”
  大罗这句话,一下打开了卢友全的话匣子:“不是一般的难啃,就在上个月,我们排负责炮井掘进,按理说只要在洞底横向打两个放炸药的药室就完工了,可我们硬是干了两个星期,问题就出在坡度高的两个炮井上。那两个炮井,深度是九米和十二米,下面全是岩石,每刨几十公分都费劲。排里就一台卷扬机和一台风枪,要保证十二米的炮井用,我们九米的炮井就只能人工刨。那活不好干,洞口一米五左右,上面用木头架成三脚架,拴上滑轮,全靠人工牵引箩筐往上吊土石。洞口的人往下看,是昏暗的矿灯和模模糊糊的人影;我们在洞底,穿雨衣、雨裤、雨鞋,头戴藤帽,从洞底往上看,就好比井底的青蛙,只看得到簸箕大个天。还有呀,洞里透水严重,怕垮塌,中途根本不敢停工,只能白天黑夜连到转。”
  看着眼前淳朴、善良的卢友全,道泽充满敬意,他从挎包里拿出笔记本,记下了卢友全的名字和联系单位;又撕下一页,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后递给他,真诚地说道:“这次,我们算是认识了,以后多联系。”
  一旁的大罗说道:“加上我。”
  卢友全接过纸条,腼腆地说道:“哦,我就叫你们沈大哥、罗大哥吧,听你们口音,不像我们西昌本地人。”
  道泽说:“我们是学校毕业分到西昌的。”
  卢友全又憨憨地笑道:“等那天我们都回西昌了,一定请你们到我家去坐一坐,尝尝我们那里的坨坨肉。”
  道泽笑道:“明年春节,我们西昌见。”
  卢友全点头道:“好,说定了,我们西昌见。”
  
  1971年5月21日,渡口传来一个令人瞩目的特大消息,狮子山将进行万吨级炸药大爆破。这次的狮子山大爆破,不要说狮子山大爆破的参与者,就是道泽、大罗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万分激动,这是在全国首次用“分层秒差”起爆方法进行的万吨级炸药大爆破。一早,道泽、大罗他们便随着人流来到山顶的一处观测点,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激动而兴奋地等待着爆破时刻的到来。道泽不时看着手表指针指向,约11点,终于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惊雷,随着“轰隆、轰隆”两声很接近的沉闷炮声,脚底下的山像地震一般在抖动,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狮子山方向,只见第一声爆炸扬起的土和石块还没有掉下来,第二声爆炸又扬起大量的土和石块,狮子山上空弥漫着土红色的灰尘,爆破激起的烟雾遮天蔽日,无比的震撼、壮观。
  等烟消云散,这才看清,远处那1000多米高的狮子山山头已经不复存生。
  
  3
  6月初,赵志鹏调往主体厂,任第二厂厂长。道泽和大罗也提为科室负责人,道泽任第二厂行政科科长,大罗担任了设备处第三科科长。
  眼看1号转炉将建成投产,赵志鹏兴奋之余,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个多月来,他带着科室负责人和生产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这天,周浩来到现场督战。他听完赵志鹏的汇报后,再次查看了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他提醒赵志鹏:“这次,公司从首钢、上钢、太钢请来的十多位工长、炉长和技术人员,就是帮你们制定开炉方案和操作规程,他们经验都很丰富,你们要抓紧时间,多请教、多交流,争取把各环节、各流程摸清吃透。”
  虽说厂里已经为即将投产的1号转炉做了精心准备,但赵志鹏心里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他如实汇报道:“周书记,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做了多次演练,准备了几套应急方案,但毕竟不是实际操作,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
  周浩何尝不清楚其中的复杂与难度,也理解赵志鹏承受的压力,他拍拍赵志鹏肩膀,安慰道:“我们现在尽量把情况摸清楚,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做到有备而来,万无一失。当然,这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我想,只要我们准备得充分一些,到时候问题就会少一些。”
  赵志鹏点头道:“周书记,我明白。”
  厂部通讯员小张大声喊道:“赵厂长,电话。”
  赵志鹏请示道:“我去接个电话就过来。”
  周浩应道:“你忙你的,我到车间看看。”
  周浩来到车间,看到王主任在现场指挥设备调试,他走到王主任身旁,拍拍他的肩膀,王主任转头见是周浩,点点头,对身边人员说道:“老李,你盯着,再试一次。”离开现场,一脸严肃的他,这才露出笑容:“嗨,老伙计,跑那去了,这段时间都没见到你?”
  “刚从鞍钢回来,我们是万事俱备,就欠你们这最后的东风了。”
  见周浩踌躇满志的神情,王主任不服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浩笑道:“嘿,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一辆吉普车驶过来停在老王身旁,他看看表:“不和你理论了,我得赶回去吃饭,下午还有个会。”
  “得,不就吃饭吗,还那么麻烦的赶回去,就在二厂吃吧?”
  王主任笑道:“你请我,有好吃的?”
  “我说不准,要看你运气。”
  王主任对他身旁的工作人员说道:“走,一块去。”
  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答道:“王主任,你去吧,我得回趟办公室,到时张师傅再过来接你。”
  王主任点点头。
  来到二厂办公室,周浩对赵志鹏说道:“老赵,我和王主任来你们食堂噌顿饭。”
  听到两位领导过来吃饭,赵志鹏笑道:“哦,两位领导有口福啊,今天中午,我们食堂特意备了两桌饭菜,招待首钢、上钢来的工长、炉长们。”
  周浩摆摆手:“你去就行了,我们俩就在你办公室。你让食堂送两个人的饭过来,另外,把你备的菜,匀一点给我们就成。”
  “那你们坐会儿,弄好了,我让食堂给你们送过来。”赵志鹏说完便安排去了。
  周浩叉着腰,站在窗前,看着不远处矗立的转炉,感慨道:“好家伙,这些庞然大物硬是让你们一块一块给拼接出来了。”
  王主任走过来:“你看,那转炉,光炉壳就重120吨,体积又大,要把它解体成6块,才能运进现场,然后再进行组装。从组装、电焊,到退火、吊装,四个关口,那一关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周浩点点头,树起大拇指:“厉害!”
  王主任得意地顺势将了周浩一军:“它不太服管啊,下步,看你如何驯服它了。”
  “拜托,你可是它的前主人,怎么也得把它脾气理顺些再交给我吧。”
  王主任笑道:“你这放心。”
  食堂送来二盒饭,外加二盒量很足的菜,有木耳炒肉片、半只卤猪爪和素炒土豆丝,王主任端起饭盒:“哟,油水大。”
  “那当然,老赵特别关照的。”
  两人端起饭盒,一边吃,一边聊……王主任吃得津津有味,将饭菜一扫而光:“今天中午吃撑了。”他放下饭盒,见周浩还剩下一半:“怎么,这么好的菜,还没胃口?”
  “最近胃不好,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
  “你这胃可是老毛病了,到医院检查检查,开点药,大病都是拖出来的。”
  周浩点点头。
  看着身旁的老伙计,王主任问道:“你在攀钢,也算稳定了,没想过把嫂子调过来?”
  “我也正在考虑。当年,组织调我们进三线,啥都没想,背起背包就来了,一年、二年没什么,可时间一长,思乡情绪越来越浓,加上生活环境艰苦,好些人都不愿长期留下来,公司动员了几次,情况还是不理想。为了稳定队伍,现在的政策是只进不出,可这个政策一宣布,想把家属调进来的反而更谨慎了。”
  王主任叹道:“是啊,当初提出的是‘好人、好马、好枪’进三线,特别是那些早期进渡的,那个不是政治上过硬、技术业务精通、身体健康的骨干,专家、骨干多,知识分子多,有一技之长者多,都说‘叶落归根’,谁不想在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后,能够回到家乡去享天伦之乐。”
  周浩点头道:“话是这么说,“父母在,不远游”也是人之常情,可这种想法的人多了,势必影响渡口的建设和发展。你想啊,这不是战场,打完了就走,这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既然是城市,就应该有工厂、有机关、有医院、有学校,也应该有小孩、青年、中年、老年,这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段时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只进不出这个政策,还必须靠职工家属愿意调进来才行,否则,问题不好解决呀。所以,我想做领导的,得带头,主动把自己的家属调进来,这工作才好做。”
  办公桌上电话响起,周浩拿起电话,电话说找王主任,王主任接过电话:“王主任,机电公司问你下午能不能参加他们的认证会?”
  王主任问道:“几点?”
  “四点。”
  王主任点点头:“好,你告诉他们,我四点准时到。”
  周浩问道:“会议改时间了?”
  王主任放下电话:“另一个会,氧气站空分塔的认证会。”
  “哦,问题解决了?”
  “嗯,总算是去了我的一块心病。这空分塔从7月10号开始试车,到8月底,启动了4次都没成功,不是因为膨胀机阀门冻塞、仪表失灵,就是氧气量和氧气纯度达不到要求,不得以,从9月1号起停机检修,硬是将每个部件、每台仪表都测验校正一遍,才找到空分塔进水原因。”
  
  1971年9月30日,1号转炉开始烘炉。
  10月1日,晴空万里,彩旗招展,在祖国生日这一天,渡口建设者向祖国献上了隆重的生日礼物。一早,市里领导、各信箱负责人以及周浩、王主任等,便聚集在一号转炉旁,兴奋地等待着出钢这一时刻的到来。
  赵志鹏穿着一身干净的工作报,静静地看着眼前仪表的闪动,终于,他举起手中的小旗,随即发出指令:“开始!”
  只见80%的半钢加20%的高炉铁水缓缓倒入转炉,工长、炉长、技术人员按照操作规程,紧张操作着……10点,炼出第一炉钢,因钢包塞棒失灵,钢水未能铸成锭。相关人员迅速抢修设备,再次进行冶炼……大家屏住呼吸,只见又一炉按比例混合的半钢水和铁水缓缓注入一号转炉……下午16点,炼出第二炉钢水,经铸锭,终于铸成钢锭。
  铁水奔流、钢花飞溅,继1970年渡口出铁,一年后,又出钢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