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攀枝花>攀枝花(连载四十)

攀枝花(连载四十)

作品名称:攀枝花      作者:啊睿      发布时间:2017-06-25 14:34:42      字数:6134

  3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中苏边界的紧张局势加剧。1969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我们要准备打仗”,矛头直指苏联。苏军一面向中苏东段边界大量增兵,一面择机在己方补给线较短的中苏西段边界实施报复行动。而此时,虽然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以行使政府权力,形势逐渐趋于平稳,而在一些地区,仍然频繁发生大规模的武斗和动乱,显然,国内的这种局势如果得不到制止,势必对战备工作造成严重干扰。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中央对国内因派系引发的武斗发出了制止性布告。
  196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针对山西局势,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布告》(即《七·二三布告》)。布告命令立即停止武斗,解散专业武斗队,撤除武斗据点,上交一切武器装备;保护解放军的武器、弹药、车辆和其他物资装备;立即无条件恢复铁路、公路交通运输;逮捕法办少数坏头头和反革命分子;依法严惩霸占、抢掠银行、商店、仓库等国家财产的主犯;对杀人放火和其他罪大恶极的现行犯罪分子和煽动、威胁职工离开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坏人要严肃处理等等。布告严正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坚决、彻底、全部地执行中央的命令,不许违抗。凡分裂革命的大联合、破坏革命的三结合的行为,另立的山头,一律视为非法。重新拉起的山头都要立即解散,实行归口大联合。
  1969年8月13日,一支中国边防巡逻队在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遭到苏联军队三百余人的伏击。苏军在两架直升机和数十辆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越过边界线,向中国军人发起进攻。遭到包围的中国边防巡逻队,与十倍于己方的苏军展开了长达4小时的顽强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和武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三十余人全部阵亡。
  局势日趋紧张,苏联一方面有步骤地试探外界反应;另一方面,准备对中国实施军事打击,甚至核打击,由于苏军各师都配备有战术核武器,且受过在核战场上作战的训练,具有先发制人的能力,一时间,核战争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上空。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共中央于1969年8月28日发布针对边疆地区措辞严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即《八·二八命令》)。“八·二八”命令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坚决响应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伟大号召,高度地树立敌情观念,克服和平麻痹和轻敌思想,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加强军民联防,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同时,针对“造反派”和各种无政府主义现象,宣布:一切冲击人民解放军、抢夺武器装备和破坏交通通讯设施的行为,都以“反革命”论处,对反革命分子要坚决镇压。
  中央“七•二三”布告和“八•二八”命令,对全面制止西昌武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都军区率工作组到西昌,一方面,召开西昌、凉山驻军科、团以上干部会议和地县两级革委会正副主任会议,收缴两派造反组织武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西昌局势逐步安定,持续了两年多的西昌武斗终于平息。另一方面,强调战备工作的紧迫性,通过严厉打击无政府主义,确保各级革委会能够有效行使权力。同时,动员离开工作、生产岗位的职工,迅速回到单位抓革命、促生产。并发出通知:凡没有正当理由和未经领导批准不上班的职工,在未回到本单位抓革命、促生产之前,一律不再发给工资。工作组历时一个多月,收到了成效:两派大规模武斗全面停止,群众组织撤销,流动人员全部返回。
  正是中央“七•二三”布告和“八•二八”命令,将全国的战备工作与停止派性武斗、实现“革命大联合”、遵守纪律、搞好工农业生产等紧密结合,以战备统领全局,军队也得以从内乱中逐步脱身,集中力量加强战备建设。
  
  逃离在外的职工,开始纷纷返回岗位。希垚所在的学校,也做着复课前的各项准备。
  傍晚,晓薇抱着儿子来到希垚家,向德拎着两包东西,跟在后面。一进门,晓薇就笑着对儿子说:“珂珂,叫婆婆好,阿姨好,姐姐好。”小金珂本来与希垚、余婆婆和两个小姐姐都熟,可今天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出声,向德也在一旁鼓励:”儿子,乖,听妈妈话。”
  余婆婆见小金珂始终不开口,笑道:“好了,不要难为我们小金轲了,来,让婆婆抱抱。”
  晓薇对余婆婆说道:“余婆婆,我儿子以后就麻烦您了。”
  余婆婆笑道:“你们和希垚都是好朋友,不用客气。”
  希垚对晓薇说:“有什么注意事项,你给我妈交待、交待。”
  晓薇点点头,从向德手里接过两包东西,对余婆婆交待道:“余婆婆,这是我儿子的几件换洗衣服和小被子,还有一些吃的,这是米粉、奶粉和肉松。平时,我是上午10点让他喝瓶奶,中午喂他吃点稀饭,里面加点肉松,下午3点再让他吃一小碗米粉。”晓薇将东西放在桌上,又拿出5元钱递给余婆婆,余婆婆不收,晓薇和向德说什么也要给,向德将钱塞到余婆婆手里:“余婆婆,您必须收,这是我们给您的辛苦费,否则,我们心里也不安,以后,小金珂就麻烦您了。”
  从此,每天上班前,晓薇便提前几分钟,将小金珂抱来交给余婆婆。余婆婆带孩子不仅有经验,也很用心,每天照晓薇说的,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让小金轲喝瓶奶,吃一小碗米粉,中午,喂小金轲吃肉松稀饭或菜稀饭,有时,给他蒸碗鸡蛋羹,如果有肉,还会做些肉丸子,连小金珂晚饭都喂了,才让晓薇接走。
  
  1969年9月,学校复课,子君也背起书包上学了。一年级的课程,对已有基础的子君来说很轻松,她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加之大方、懂礼貌,班主任老师推荐她当了小班长。子君也很负责,收作业本,管纪律,和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已然是个称职的小班长。
  开学不久,学校要组织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汇演。要求各班准备二个以上的文艺节目,再由学校到各班进行挑选,挑选上的节目,才有资格参加全校的文艺汇演。班主任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子君。
  放学后,子君召集班委留在教室商量,热情满满的五个小班委,商量的结果是准备3个节目,一个舞蹈,一个独唱,还有一个口琴表演,口琴已经确定,是学习委员自荐的,独唱大家商量的结果是明天先让同学报名,在报名基础上,由五个班委和四个小组长投票,谁的票多,就由谁来唱,剩下的就是找人教他们跳舞,这个任务落在了子君头上。
  开完班委会的子君刚到家门口,遇见林老师牵着小金珂出来:“林老师好。”
  “子君,才放学?”
  子君一脸认真:“嗯,放学后我们班委开会,商量文艺汇演的事。”
  林老师笑道:“哟,了不起,当上班干部了。金珂,和子君姐姐说再见。”
  “子君姐姐,再见。”
  听到金珂喊姐姐,子君抱起小金珂原地转起来,小金珂高兴得“咯、咯”直笑,转了几大圈,子君这才喘着气停下来。
  
  子君想着汇演的事,她端着碗:“妈,学校文艺汇演,你说我们班排什么节目好?”
  希垚反问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我们准备了3个节目,一个舞蹈,一个独唱,一个口琴独奏,独唱和口琴独奏都定下来了,就是跳舞,还没想到找谁教我们。”
  希垚提醒道:“赵静姐姐是县中学宣传队的,她的舞跳得好,都被县文工团录取了,你怎么不找赵静姐姐教你们?”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吃过晚饭,子君就跑到赵静姐姐家,让她教她们班一个舞蹈。赵静这学期进入县中学读高二,身高已有1米66左右,由于身材高挑,舞蹈基础好,已被县文工团录取,这令小区的女孩子们非常羡慕。这几天,她正好回家办理相关手续,下个月,就要到文工团报道。
  子君缠着赵静,赵静拗不过,只好答应。第二天放学,赵静来到一年级一班,她教子君班上跳的是《在北京的金山上》,在教的过程中,她发现子君不仅大方,而且很有节奏感,身体柔韧度也不错,又有悟性,她觉得教子君跳段独舞《白风吹》,效果应该不错。
  她问:“子君,我教你跳《白风吹》,愿意吗?”
  女孩子都喜欢跳舞,子君也不例外,她高兴地回答:“我愿意。”
  “那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七点跟我到操场压腿,我教你。”
  “谢谢你,赵静姐姐,我一定一定认真学。”这样,子君他们班,就由原来的三个节目变成了四个。
  子君回到家,给妈妈说了要跟赵静姐姐学跳舞,妈妈也很支持。每天早晨6点50分,希垚准时叫醒子君,爱睡懒觉的子君这会也特别自觉,听到妈妈叫她,一骨碌爬起来,简单梳洗后,来到学校操场。赵静手把手从站位、压腿、绷脚开始,练习40分钟后,子君回到家,吃完早饭,便挎着书包上学。晚上7点多,又跟着赵静姐姐学跳舞。子君年龄小,柔韧度也好,半个月下来,简单的基本功和舞蹈动作已经有模有样。
  节目审查时间到了。子君他们班四个节目,只有“白风吹”和《在北京的金山上》入选。汇演那天,子君带着童真,有模有样跳完《白风吹》,子君的《白风吹》,是获得掌声最多的几个演出节目之一。
  凭借《白风吹》的出色表演,子君被学校宣传队录取,成为学校宣传队的几名小队员之一。宣传队也是学校所有课外活动团体中最出色的,特别是大刘老师接手后,宣传队在整个西昌都小有名气。每逢一些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宣传队除参加西昌组织的各学校文艺汇演外,还时常代表公司到工厂、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子君的《白风吹》很受欢迎,成了宣传队的保留节目。
  子君最喜欢到部队演出,因为她特别崇拜解放军,还有就是每次解放军叔叔的掌声也最热烈。这次,子君又如愿以偿,她随学校宣传队到部队演出,一下汽车,便看到用木板搭建起的临时舞台,又大又高,很气派。轮到子君上场,她自信地走到舞台一侧,摆出造型。音乐响起,子君踮起脚尖,随着音乐起舞,她尽情而投入……突然,鞋子卡进舞台的缝隙里,她拔不出,无奈,蹲下来,还是没拔出来,这时,一位解放军叔叔跑上舞台帮忙,将子君的鞋拔了出来,台下响起鼓励的掌声。音乐重新响起,子君从头开始,可能是她的童真,也可能是她出现了状况,这天晚上的演出,她赢得了解放军叔叔最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部队为她们准备了夜宵,十人一桌,六、七个菜,有肉,有汤,还有平时很难吃到的鲜肉包子,许久,子君都记得那顿夜宵,是那么的鲜香可口。
  看到子君在舞蹈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希垚也想有意识的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一次,外地一所学校的宣传队来公司慰问演出,有位中学生表演琵琶独奏,只见她手指轻轻拨弄着琴弦,如同划过溪水,顿时,希垚脑海涌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希垚十分喜欢她那俏皮可爱、又不失典雅的模样,心想让子君也学琵琶,她问身旁的女儿:“子君,愿意学琵琶吗?”
  子君睁大眼睛,点点头。
  “你看,台上那位姐姐弹得多好,愿意学,妈妈就找人教你。”
  事后,希垚问了周围许多人,也问了大刘老师,始终没找到会弹琵琶的,只好作罢。
  
  每当做饭时,余婆婆会将小金珂放在床上,或让他坐在小凳上,让童童在一旁陪着玩。空闲时,余婆婆还会教他一些儿歌。生活有规律,营养够丰富,小金珂长得白白胖胖,结结实实。
  下午三点多,余婆婆给小金珂喂完米粉,听到公路上的高音大喇叭传来:“伟大领袖毛主席将非洲人民送给他的珍贵礼物――芒果,送给了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看到不断从屋前跑过的人,余婆婆也坐不住了,她带着童童和小金珂,跟着人群跑到公路旁,终于,游行的车辆缓缓开过来:只见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上,两旁是持枪的解放军战士,中间站着一位手捧芒果的工人师傅,那芒果是黄色的,如手掌般大小,放在透明的玻璃盒里,后面,还跟着十几辆解放牌卡车,车上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近段时间,不时有芒果游行,往往游行车辆还未到,车上的高音大喇叭便已传过来,一遍一遍地播放说毛主席把芒果送给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或人民解放军,表达对全国人民的关怀。家属区的老老少少,一听到高音喇叭声传过来,便会倾巢而出,公路两旁站满了看热闹的围观者。芒果是什么,谁都不知道,只知道是非洲人民送给毛主席的珍贵礼物。甚至于流传说芒果是一种神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吃了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每当这时,余婆婆就会带着童童、小金珂,跑到公路旁,一来看热闹,二来一睹芒果神秘的真容。
  晓薇下班了,她手里拿着学校发的毛主席画像,象往常一样来接儿子。看到余婆婆在喂小金珂吃饭,她将主席画像小心放在床上,对余婆婆说道:“余婆婆,你忙吧,我来喂。”
  小金珂见妈妈来了,高兴地扑向晓薇,晓薇坐在椅子上,笑盈盈的将儿子抱起来:“来,妈妈喂。”
  晓薇给小金珂喂完饭,将儿子放在椅子上:“乖乖坐好啊,妈妈去洗碗。”
  余婆婆已经忙完,她走过来:“晓薇,把碗给我,你带儿子早点回去吧。”
  晓薇笑着把碗递给余婆婆,左手拿起放在床上的毛主席画像,右手牵着儿子:“快给婆婆说再见。”
  小金珂对婆婆摆着手:“婆婆再见。”
  第二天,本该送儿子来的晓薇,始终没把小金珂送过来。
  中午,希垚回到家,小声对母亲说道:“妈,晓薇出事了。”
  见希垚神情紧张,母亲忙问:“出什么事了?”
  “昨天晚上,小金珂撕坏了毛主席画像,正好被别人看见,把晓薇告了。今天上午,保卫科还到我们学校来调查晓薇的情况,如果来问你,你就只说帮忙带孩子,其它都说不知道。”
  余婆婆听后也感到紧张,连忙点头,这种事弄不好是要被打成反革命的,心里暗暗责怪晓薇,怎么这么大意啊。
  
  晓薇被限制在家里,责令她写了一遍又一遍的书面检查。两家单位的领导都知道向德出差在外,孩子又这么小,发生这样的事实属意外,但这毕竟说起来是一件性质严重的事,必须要有个过程才说得过去。半个多月过去了,晓薇才得以走出家门,来到学校。
  一早,晓薇抱着儿子来到希垚家,见到希垚和余婆婆,她的泪水顿时盈满眼眶,余婆婆忙劝道:“孩子这么小,知道什么呀。”
  晓薇用手擦去眼泪:“谁知这孩子会闯这么大的祸,现在想着,都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
  希垚也安慰道:“行啦,都过去了。”
  晓薇将儿子交给余婆婆,可能半个多月未见到余婆婆的缘故,小金珂一边哭,一边紧紧抱着晓薇,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晓薇忍忍心,还是将儿子递给余婆婆,看到儿子哭着一个劲要扑过来,自责、委曲、怜爱,种种心绪涌上心头,泪水再次溢满眼眶,她睁大眼睛,眼泪还是控制不住地流下来,希垚见状,忙安慰道:“晓薇,没事了。”
  晓薇声音哽咽地说道:“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去年,带儿子回来,儿子在路上差点窒息,我紧张了好几个月,才恢复过来。开学了,儿子没人带,向德又经常出差,我都有辞职的想法,幸亏你和余婆婆帮了我大忙。刚刚顺点,这又闯出这么大的祸。”
  余婆婆也在一旁劝道:“这就叫父母命。世上,只有父母的爱是无私、不图回报的,父母的辛苦,孩子体会不到。以前,我也埋怨说儿女长大就都远走高飞了,根本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希垚的爸爸劝我说: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总是百分之百,但你想从孩子身上百分之百收回,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他们百分之百或者加陪付出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这就是天底下的父母命。后来想想也是这个理,只有一代罩着一代,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想通了,也就不再埋怨了。”
  听到母亲的这段话,希垚心里微微一震,她没想到母亲会说出如此深刻的话,眼前的母亲,曾经年轻过,憧憬过,如今年过半百,华发花白,含辛如苦养大的四个儿女,天各一方。为了照顾自己和孩子,母亲又离开丈夫,离开家。而自己,平日里想的只是孩子和工作,仿佛母亲帮子女是天经地义,从没好好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的话。此时的希垚,好像才真正体会到母亲这两个字蕴藏在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想着母亲种种的好,从嘴里说出母亲这两个字时,才能感受到那如从玫瑰花蕊中溢出的芳香。希垚情不自禁地对母亲说道:“妈,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