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那神奇壮观的远方>【十二】再访秦岭深处——青木川(三)

【十二】再访秦岭深处——青木川(三)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7-06-17 13:31:19      字数:9262

  每个古镇都有它原有的历史故事,人们探寻一段相关的历史,总是沿着历史的甬道走近其厚重的文化经络,探寻神秘而悠远的文化核心。
  浅墨和她的孩子们再次寻访青木川,对上次没见到的青木川活化石徐种德的儿子——徐联邦,进行了一次专访。把五月份没看到的和不明白的又一一详细了解了一下,才知道作家叶广岑写的小说《青木川》,以及所改编剧《一代枭雄》里的传奇故事,包括每一个人物、地名不是凭空设造,都是真实存在的。
  小说《青木川》一书主人翁魏富堂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而编剧《一代枭雄》中这个“土匪”出身的角色又改叫何辅堂,现实中何辅堂的原型人物就是当年风云一时的魏辅唐,至今被青木川人尊称“魏老爷”。人们不远千里慕名寻找影片中的“风雷镇”,就是寻访者脚下的青木川——回龙场。
  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闻名遐迩的青木川,是汉水之源,氐羌故地,蜀道明珠。自古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响”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木川在荟萃了秦蜀文化与陇南文化的同时,也把古老的羌文化和民国时期的乡绅文化融入其中,构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符号。
  青木川古镇山环水绕,白墙黛瓦,巷陌深深。自古以来,每遇逢场赶集,居住在周边三省的乡民,翻越重重山脉,踏过羊肠小路,用背扛肩担的运输方式,到这里来赶集达到货品交易目的。尽管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斗转星移,但藏匿于秦岭深处的青木川民风淳朴,遗风尚存。
  青木川是陕西最美的古镇中位居榜首。寻访在这始建于明朝中期,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时代的古镇,古街、古建筑、古摩崖、古题刻、古祠堂庙宇、秦陇古栈道等厚重的历史遗迹遗址历历在目。古镇尤其以回龙场老街和魏氏宅院,以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特色,充分体现着中国明清时代和民国初期的建筑魅力,被国家列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青木川在远古时期,为秦蜀之咽喉要道、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青木川地名的由来除了因一个川道内一棵青木树而得名之外,其实也因当地多青木故称青木川。了解其历史,曾今的青木川因传奇人物魏辅唐,在一段特殊的时期,成就了人称“青木国”的世外桃源。
  曾被人们称之为“青木国”的回龙场老街,在明朝时期称作“草场坝”,修建回龙寺后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初期才改为“青木川”。单从每个朝代不同的名称上揣摩和品味,它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事实上,当你用心观察古镇的造势格局,就可以断定这个地方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所谓历史就是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中发生的事件,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也是文化的传承和命脉。
  具有600余年历史的回龙场老街,是早在明清时期就自然形成的商业贸易中心。民国时期,本地乡绅魏辅唐为发展青木川的经济,对古街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改造,使之形成“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归堂”的格局。回龙场老街全长860余米,街道宽仅4米,总使用面积4万平方米。整条老街既有江南建筑群模式,又有明清保存至今标志性建筑,更不乏厚重历史作依托。整个回龙场老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自古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场所。原有明清时期及民国时代的四合院120多座,随着岁月的风蚀、时代的变迁,人们能看见的明清庭院只剩50余座,房屋260余间。
  如今的青木川有一新一旧两条街,一弯金溪河缓缓的流动在它们中间,一条街是魏辅唐时代建造的原始回龙场老街,“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它因依山傍水,蜿蜒800余米,形似一条巨龙,因此得名。另一条街是2008年地震后规划扩建中以明清风格打造出来的新街。街道北,顺河而弯,街道南,笔直平展的街端,静静肃立着高耸入云的大门,它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武士,威严地站守在青木川进口,这座青木川标志性建筑物又好似迎客松一般,无论天阴下雨都恭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街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座以茅草顶盖的街门装饰,人称商业步行街。
  当年魏辅唐因河建桥,今日横跨在金溪河上的廊桥——飞凤桥,已经历了“济川桥”、“风雨桥”和“解放桥“的称谓演变,才叫“飞凤桥”。是2003年新建的仿古琉檐水泥桥。很久以前,据说小说《青木川》的作者叶广芩第一次走访青木川,飞凤桥还是一座原始的木板桥,她甚是喜欢称赞,说比《廊桥遗梦》里的桥更有味道,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可她第二次来时,已成现在人们看到的钢筋水泥桥。一条承载明清沧桑、诉说历史故事的金溪河因着新街的产生,自然而然形成分出青木川新街、老街的分界线,一座魏辅唐时代创立的桥连着青木川的过去和现在。河水是发源于甘肃的金溪河,自东向西环古镇划出个120度的弧线后,蜿蜒向南注入了白龙湖、白龙江,是嘉陵江的上水。可见,诞辰于几百年间,见证着青木川历史的一座桥、一碑碣、一匾额、一老宅、一商铺、甚至是老街上唯一的“种德书屋”,都是迈着踉跄的步履,带着沧桑的容颜,从厚重历史中走出来的。近年来,人们顺着小说中电影里的历史故事,千里追溯、纷沓而至的目标就是这条老街——回龙场。
  回龙场老街名声远扬,位于飞凤桥出口古街,是古镇青木川保存最原始的主街道,也就是电视剧《一代枭雄》的拍摄基地。整条老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时过境迁,这里依旧保持着原始江南古镇的风味,几处中西结合的老式豪宅,里面有回廊、天井,宽大舒展,据说土改时分给当地居民居住,现在仍然住着近百户人家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多为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保存度达80%。走到青木川古镇老街和飞凤桥出口的位置,正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时而让人有置身江南、遨游水乡的感觉,老江南韵味十足。更值得一提的是比江南却多了那么一些绿色的环绕,藏匿秦岭深处的青木川真是美极了,你看着看着就醉了。
  回龙场青石街两边明清民居错落有致的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整个古建筑群造型各个不一,各有各的特色,窗棂、门楣、瓦当雕刻精美,风格典雅。青砖瓦片,青石板街,还有青石板街道两旁的石沟流着哗啦啦的泉水,古镇的人说他们饮用的就是这泉水。这些无一例外都十分古朴。老街上虽然有四方游客,但路面很是干净,丝丝雨落,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看上去油亮油亮的,借着秋雨发着光。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悠长延绵,引人入胜。街道两边都是卖当地特色小吃日杂用品和夏季衣服的商铺,走在古朴的青石板铺就的老街道上,体味着浓浓的晚清之流风,品尝着青木川香酥的核桃馍,与商家贩夫讨价还价,坐在低矮的木凳子上,吃当地著名的辣到伤心的凉粉,还有香脆的炸小鱼……不经意间就可感到青木川人有种诚信经营、不准欺负外地人、如有纠纷先惩罚本地人的纯朴之气在客商间互动。
  据说,当年有人买了一斤肉却发现只有八两,结果是卖肉的家伙被魏辅唐用鞭子从身上抽下来二两肉。如此教训是残酷了些,但谁还敢再短斤少两呢!难怪有人说青木川的安逸是魏辅唐用鞭子抽出来的。
  继续前行,就看到那几座具有西洋风味的小阁楼,木质的吊脚楼保存依旧完好,青山绿水映衬着朱红色的门柱。户户门口大都挂着大红灯笼,把整个“回龙场”的传奇古朴点缀的更加传奇神秘。老街古朴幽静,大有世外桃源之灵气。偶尔看到有老人悠闲的坐在门口,看着老街来来往往的人流。浅墨和儿子沿老街北上,一直认真的审视着古街的沧桑与厚重,生怕遗漏了哪个景致。
  魏辅唐一生引以为傲的是他一手创办的,名称里隐含“辅唐盛世”之意的“三辅一唐”,即:“唐世盛”、“辅友社”、“辅仁剧社”,“辅仁中学”。青木川赫赫有名的“三辅一唐”和“荣盛魁”、“烟馆”、“荣盛昌”等商号都林立在由南向北的悠悠古街。
  “唐世盛”,这座魏辅唐在20世纪40年代曾精心修建的商品贸易货栈,于烟雨蒙蒙中,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妈妈,要进去‘唐世盛’院内看吗?第一次来看过没有?”儿子说。
  “第一次来匆匆忙忙的只看了一下外表,没有走进去游览,来一趟不容易,进去看看魏老爷子的杰作。”浅墨说。
  轻轻走进“唐世盛”,外表是西方格调的青砖拱门和排列整齐的圆顶窗,里边是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因外观酷似古罗马宫殿,故有“洋房子”之称。闻名遐迩的“洋房子”,过去曾是魏辅唐办公的“乡公所”。
  昔日“唐世盛”高大宏伟、奇特霸气,彰显着魏辅唐的身份。如今仍旧可以看见,房屋的宅基、古井、石阶皆用青石开凿,就连门坎也用沉实敦厚石条砌成,细腻处一锤一錾见匠心。三层五间的建筑,门上镶铜环,门头挂匾额,脚下踩青石,高处设碉楼。有楹联曰:“深院风和燕雀相贺,高斋日丽麟凤时来。”整个院落简洁大气,结构紧凑。楼上楼下门楣垂花,房间左右曲廊回绕。正厅墙壁上的浮雕为清丽隽永的诗词绘画和历史故事,有“履道崇仁”、“国栋家梁”、“望重乡里”、“崇文尚武”、“功在千秋”等社会名流赠予的烫金匾额。据说这唐世盛最早是绸缎商号,后来作为上级来人接待处,解放前夕门口还挂着“宁西人民自卫队部”的标牌,办公室内沙发、电话、留声机一应俱全。
  魏辅唐的另一份产业“辅友社”就是当年的钱庄,专门印发银票在陕甘川一带流通,它和“唐世盛”院落相连,里外相通。
  “妈妈,当年的魏辅唐真是智慧精明有魄力,整个魏辅唐时代有多超前和繁荣,从这些房屋的构思与建造、室内的布局和程设一看便知。”儿子说。
  “是啊!这位‘土匪’出身的绅士,既那么崇文尚武,又那么横行霸道,既那么履道崇仁,又那么争强好胜,魏辅唐人性的复杂与混浊,让读他故事的人常常地处于析别不清、于善恶之间恍惚,甚至因其‘土匪’出身让他的善行和功德浑然不觉光亮。”浅墨说。
  浅墨和儿子边探讨,边顺着回龙场老街道继续上行,老街中下段就是魏辅唐大哥曾经营过的“烟馆”,是青木川回龙场老街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面积800平米,四合院两层,繁复的雕花玉砌门窗,精巧的木板吊脚楼。彰显着中国古建筑的多样化,也是清末民初陕南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其建筑形式采用北方特有的对称布局,取三间或五间的正中一间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一字排开,天井是“八角形”的江南风格。这烟馆和影视剧里见过的一模一样,一楼内有大通铺,有两人间(一炕两人),设有炕桌、软塌、烟签、烟灯、烟枪一应俱全。二楼为贵宾间,一屋一人,据说是魏辅唐当年专门用来招待外来客商、国民党官员等上层人物的地方。门对的堂屋是管理者居住的地方。烟馆最多可容纳百余人一起吞云吐雾。据说当年的青木川数烟馆客流量最多,生意红火。烟馆是青木川昔日的梦幻,自古青木川地处“三不管”地带,一时沦为种植鸦片的“金三角”。烟片收获时节,天南地北的烟贩毒枭汇集于此,于是迎合交易和吸食鸦片的烟馆应运而生。烟馆还设有两条密道,一条通往后山,一条通往金溪河畔,要是上方查烟,消息很快通过密道传到魏老爷这里,客人即可从楼上楼下的密道逃往后山溜之大吉了。
  大门上的对联依旧,“辅唐真乃枭雄广植夺命粟却告诫亲朋远离鸦片;云馆堪做殷鉴秀展勾魂枪是为官民常敲响警钟”,横额“遗惠桑梓”。
  魏辅唐创立并统治下的娱乐场所,曾给这里的乡亲制定了规矩,“青楼与烟馆严禁本地人入内。”违者就是见识魏辅唐这个“恶霸”的厉害。如今烟馆、青楼虽人去镂空,但它仍是清末民初上流社会及达官显贵们糜烂生活的映射,是当时畸形繁华社会的缩影,也是研究清末民初时期,政治经济、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的样本。
  “妈妈,魏辅唐建造的烟馆如此这般气派排场,可以说把外地好这一口的客商、国民党官员大把大把银两都搜刮到这烟馆来了,魏辅唐做的是赚大钱的买卖,可想而知他挣了多少外地人的钱,又坑害了多少个商人和家庭!虽然原则上不侵害乡里。”儿子说。
  “魏辅唐的目的很明确,用外地人的钱来兴旺发达家乡。这是魏辅唐之精明处,也是一介土匪之‘匪道’。”浅墨说。
  沿回龙场老街分布的古建筑多为上下两层的递进式四合院。院落以天井为依托,围合成布局紧凑、灵活多变的封闭式空间。建筑中设有徽式“防火墙”,院内有平时种荷养鱼,急时取水救火的“太平池”。如果仔细端详,就会从残存的木雕、石刻、瓦当、石画像及墙壁上的龙凤花鸟、兽头图案、历史典故,诗词版画等发现楚汉文化的痕迹。也可以从临街的楼上,发现徽州古民宅常用的“美人靠”。
  10月6号,因为已避开了游人高峰期,又是雨天,此时的青木川就更没有多少客流量。当走过回龙场的第一弯,基本就到了老街的中段,回龙场老街呈弧形,站在老街中段总看不到头尾,当走过湿漉漉的石板街,走过沿街细细流淌的水渠,走过一串串摇曳的红灯笼,走过高翘的飞檐和斑驳的雕花门窗,那位于古街中段依然醒目震撼人心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红色大幅标语,仍然唤醒人们的老记忆,想起一个特殊的年代。仿佛时代的革新,物质的飞跃,商业化的气息和这里山民守旧的日子毫无相干。
  位于老街一端的“辅仁剧社”与关帝庙遥遥相对。据说当时的“辅仁剧社”因为招牌硬,演员阵容强,深受百姓喜爱。回龙场浓郁的历史文化让来青木川的寻访者时不时的随着眼前的建筑文化穿越时空,跌落于幻想中……那明清年间的世界。从插着“辅仁剧社”旌旗上,能联想到身插四面靠旗的刀马旦,恍惚中,似乎听见戏台上“锵锵锵”的跑堂声,那里正上演着文武大戏……人们可以从盛极一时的“荣盛昌”及深宅大院里的蒿草野花,陋室空堂中,看到繁荣与衰败的写照;从一扇半掩的木门中,窥见一位老阿婆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炕沿上专注的做着手工活,堂屋里放着背篓和农具;见一只小狗萎缩一团,双眉下垂;也见一只鼠色猫咪四仰八叉地滚在陈旧脱皮的长椅上伸懒腰;也能从狭长的巷子口,看见更深的巷子里,开过花的蔷薇树藤和爬山虎的藤蔓混合在一起,正把绿色叶子垂在素瓦上。倘若再往深处去,许不定就又走进了民国时代……
  烟管不远就是“荣盛魁”系造型奇异的四合院,因在天井上空特意加盖了用来封顶的屋脊,使雨水通过屋脊流向院外,外观如一艘乌篷船,为中国罕见的旱船式建筑,又是建在陆地上,人称“旱船房”。
  旱船房为三层雕花中式古典建筑,是魏辅唐大哥人称魏老大的产业,整个建筑为船式造型,房间设计为各式船仓,想当年是按等级为三省往来商家提供娱乐服务的。
  “荣盛魁”即旱船房,每层按等级区分,专为南来北往的商贾提供各种娱乐服务。话说这“旱船屋”里除了商谈、喝茶听乐声外,就是实质的妓女出没的青楼。踏入“旱船屋”,其精致考究、繁复华丽的程度使人惊诧。第一层光线较暗,轻轻的走着,手抚过一片又一片青瓦砖,一扇又一扇红门,随意走进一间“荣盛魁”。地上铺着奢华的地毯,各种灯笼挂满屋檐,有包厢数间,每一间都无不显示昔日豪华。拾阶而上,二层有一平台,台上张灯结彩,古琴铮铮。她落座于百年古琴前,随意拨弹弦丝,便有动人悦耳的弦音发出。淡淡熏香与檀紫烟雾弥漫了眼前视线,在品一盅香茗的功夫,似乎就能听见悠悠古筝声从珠帘后传来,恍惚中,仿佛看到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在弹古琴,神情忧伤,曲子悠扬婉转渗透了千愁幽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雾散,寻访者回神,只有那古筝在纱帘后静静躺着。站在二层“旱船房”最显眼的平台位置,让人能联想到影视剧见过的青楼许多娱乐画面。拾阶而上,三层逐渐封顶,每层都设有若干包厢,包厢按照游轮的等级顺序而排列。雕梁画栋,香榻玉帛,设施极其豪华。步入锦灯香榻的舱式船屋,从八角琉璃坠穗宫灯、民国女子的肖像、墙上的古画及青花瓷茶具上,可以洞悉到当年风花雪月的庸雅。坐在楼上临街的小舍,目光越过轩窗,可见熙熙攘攘的街道。古街偶尔传来甘、川、陕混合口音的玩闹声,但谁可曾留意过这些孤独的瓦砖,凄冷的红门?许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寻访者步入楼上临街的位置,倚在人称“美人靠”的栏杆上,看着迎风招展的旌旗,驾驭着金戈铁马的岁月,带走了纸醉金迷的浮华。看着屋脊上两两相扣的黛瓦,被细雨复兴,被青苔染绿。那曲折迂回的走廊,注定被落尘覆盖。
  出了“荣盛魁”的门。抬望,牌匾上龙飞凤舞的三个字,在这样一个烟雨朦胧的天气,又一次穿越了时空,怀着一分沉重于那明清时期回龙场老江南的风韵里行走……“妈妈,我们继续往前走吗?”儿子的说话让她回到了现实,天色更加暗淡,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街上行人越来越少,偶尔的游客也三三两两,不喧哗,不吵闹,只是在举着相机左拍右拍,仿佛要把青木川古镇所有的历史面貌连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古镇之静美都要定格在时空的瞬间一并带回去。
  回龙场老街的上部有一幅引人注目的壁画,图中就是魏辅唐的兵丁押着一个不让娃儿上学要被魏辅唐下令关禁闭的家长。据了解被关禁闭的此人就是小说《青木川》一书中写的魏漱孝的爹魏富明,是魏辅唐的本家。当校长动员他儿子去上学时,魏富明说“家里农活重,连嘴都顾不上,把娃儿都弄去念书,顶不得饭吃,没啥子用!”虽然校长说了娃娃念书学费全由魏老爷负担,不要家里掏一文钱的话,但魏富明还是固执己见,就是不让他儿子去上学。无论校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怎么讲道理,做动员,他就是不听,还说“不要拿魏老爷来压我,我自己的儿子,不是魏老爷的儿子,就是一百个魏老爷动员都不行。”这些诋毁魏老爷的话激怒了魏辅唐,眼见给他的这位本家讲道理,说软话是无济于事。魏辅唐就一声令下,让孙营长把魏富明五花大绑了,于后来便有了这幅壁画。
  但魏辅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后来成为治他死罪其中的一条黑证。
  在一阵鬼哭狼嚎之后,牛犟的魏富明还是嘴硬,他说:“就是打死他也不让儿子去读那龟儿子的鸡巴书。”魏辅唐说:“不让娃儿上学就关他禁闭。”魏富明就这样被关进了魏辅唐的烟库。
  烟库是座半地下建筑,为防潮防盗,全用水泥建筑,厚实的铁门一关,里面比牢房还牢房。魏辅唐等魏富明啥时候答应娃儿去上学,就释放他。魏富明被关进去了,家里老娘病着,老婆终日哭着,地里荒着,就是魏富明再怎么倔犟,还是倔犟不过日子,整整十天后,他为了自由,为了重见天日,为了和家人团聚,只得答应把他娃儿送学校去读“龟儿子的鸡巴书”。虽然他帽恭而心不服,但有了魏富明的屈服,儿子魏漱孝才得以坐在课堂。据说魏漱孝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直名列前茅。以至于后来的日子,当人们每夸赞他有文化时,他心里唯一感念的人就只有魏辅唐。若没有魏老爷的枪逼着,没有那座后来被人们反复控诉的“地牢”对他老子的禁闭,他就没有机会去读书,当然也就没有当众写得一手好字的风光。多年过去了,魏漱孝的老子魏富明对于魏辅唐关押他十天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全然不念关押的初衷,只记恨关押的事实。枪毙魏辅唐的罪证之一是“私设牢房,关押迫害革命群众”,魏富明的证言形成了治罪魏辅唐有力的罪证链。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魏家大院成了阶级教育宣传基地,魏富明虽老眼昏花,但站在地牢口时,心里一点都不昏花,一遍遍不断重复,不断加工完善,不断精彩控诉中,他从不提一句魏辅唐关押他的原因,他只认定魏辅唐关押了他,这就是个铁的事实,魏辅唐就是恶霸,就是敌人,关过他,就是铁的罪证,革命领导小组的人也不让他提原因,且揭发控诉次数越多,生产队给魏富明记的工分就越多,远比魏辅唐关押他时的损失多得多,魏辅唐对其关押的十天,似乎激发了魏富明控诉魏辅唐的心智,他老泪纵横,一番动容的控诉后,总有人高喊“打倒土匪恶霸魏辅唐!”因被关禁闭十天的事,魏富明受益匪浅,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走过这一段壁画,就到了回龙场老街的尽头,不要说这回龙场老街没有多长,一个拴马桩就拴住了一个年代。只要你走进回龙场老街,穿越这道石拱门,就踏进了历史的扉页。
  魏辅唐出资修建的辅仁中学在青木川镇回龙场老街后南面一个小山坡上,1942年开始修建,1947年竣工落成,首任校长魏辅唐。解放后改为青木川中学,现仍为学习。辅仁中学校门酷似笔架,是魏辅唐对对面笔架山的联想,他认为笔架后面就是文房四宝,文人墨客的用武之地,学校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令工匠把校门做成了笔架型。
  魏辅唐建起了当时宁强县的第二所中学,不惜花重金从外地聘请学有专长的老师任教,给老师的待遇也很高,每月薪水七至十二块大洋不等,皮鞋厂每年要给老师发一双皮鞋,卖肉的每杀一头猪必须给学校送三斤肉,办法虽霸道了些,但让老师每天都能吃上肉,可见魏辅堂崇文重教的程度。他还下令,所有孩子必须到学校念书,如家长阻拦或让孩子帮工,不但罚钱罚粮,还把当家长的关禁闭,直到答应孩子上学才放出。这个做法倒与当下的美国有些相似。所以国人大可不必唯美国马首是瞻,他们能做到的,中国的一个红帮土匪七十年前就做到了,没啥了不起的。文明是靠教化的。
  保存完好的古镇很多,而出名的不多,因为历史一定要有人和事作为依托,否则景物再美,也不过是空壳罢了,幸运的是,这里出了传奇人物魏辅唐,因为魏辅唐绅士而有了今天的青木川古镇的民俗,有了至今仍不逊色的“辅仁中学”。他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却办了小学,建了中学,让附近的孩子免费读书,送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外出求学,他种植大烟,但自己不抽,也不许乡里人抽,那只是赚外乡人的钱,赌场,妓院,土匪的买卖他一样不少,而赚来的钱用来造福乡里,矛盾的人性无法简单的以善与恶来区分,更没有确切的语言来形容事实上魏辅唐的复杂与沉重,和一个特殊时代下所产生的特定历史与冤情,以及他精心绘制的青木川整个老街至回龙场充满智慧的规划图。
  “辅仁中学”建在回龙场老街的高台上。沿街道走上坡边的石板路,看见蜿蜒绵长的青瓦院墙时,便到了“辅仁中学”。占地50亩的辅仁中学于1942年开建,5年后落成。学校在西洋模式中融入了古香古色的国风。院内简洁宽敞,庄严肃穆,以亭台、花坛、照壁,映衬出古朴幽静的气质。新校门为中高翼低、斗拱飞檐的牌坊式古建筑,两侧墙壁上雕刻的“盘龙”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魏辅唐时期的“普及教育”“适者生存”的字样清晰可见。大概每个人都有一种怀旧情结吧,造型酷似笔架的老校门,反而是人们寻访的目标。据说魏辅唐认为,笔架后面就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掌控朗朗乾坤的后继人才。校内除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还有可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据说当年的辅仁中学是免费制,常规课程之外还有外语、戏曲、武术、体育等科目。成绩优秀的学生,魏辅唐会出资送往汉中、武汉、重庆、成都的中学或大学深造。当时还有湖北、四川、甘肃等地的孩子在此就读。
  “妈妈,我至今都能感受到这‘辅仁中学’昔日建造的考究和智慧,魏辅唐作为地方一介土匪,造福地方百姓,所做的诸多善举着实令人感动!这样的人除魏辅唐之外,青木川乃至整个中国也不多见,是不可再生的土著!”儿子说。
  “想当年为了振兴一方教育,魏辅唐还俘虏了教育督察夫人程立雪,崇尚文化的魏辅唐将这个会说洋文的女教师奉若神明。”浅墨说。
  为让家乡的娃儿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督察的夫人变成了女教师,后又变成了女校长,在女校长的引领下,魏辅唐盖起了在今天也毫不逊色的“辅仁中学”,请的是上海工匠,大礼堂装饰着巴洛克式浮雕,老师办公室是两层小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这座学校成为陕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洋学校。学校开办了英语课,代数、语文课,请的是名师,付以高薪。胡宗南到青木川,魏辅唐没有请戏班子招待,而是从学校叫来几个山村孩子,用英文给胡宗南背诵诗歌,让这位军人在山里大开了眼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