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如此抗日
作品名称:凤凰涅磐红军魂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7-06-13 19:29:36 字数:3531
红军为老百姓,老百姓为红军,被形象地喻为军民鱼水关系。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已超越了战争的生死范畴,升化对生命真谛的诠释,愿军民鱼水关系永在!人民军队性质永不变色!
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后,迅速向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追击,郑州告急。如郑州不保,西安必失,武汉亦难保,西南大后方的危险性也将大大增加。第一战区长官部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造成汉平路移动地区的泛滥,用滔滔洪水阻止敌人西进,并保郑州不失。
蒋介石很快批准了这个“以水代兵”的计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将掘堤任务交给了商震指挥的第20集团军。6月7日晚,新8军用军车灯照明,奋力挥镐,挖了一夜,缺口太小,商震觉得达不到目的,便又命令部队继续挖了一天一夜,9日早晨,缺口一挖成,商震便命令用炸药炸毁堤内基石,开始放水。
但水流还显不大,商震又命令炮兵向已挖掘的堤岸进行轰击,缺口被炸开约两丈宽,这是水势猛涨,顿时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下午又下起暴雨,决口越冲越大,黄河失重,主流离开原道,直冲缺口,漫天遍野横扫过来,浊浪滔天。
片刻间,村庄、田野、树木、人畜,全都淹没在滚滚的黄河水中。
黄河决堤后,蒋介石怕激起民愤,指示有关方面将责任推给日军。
黄河花园口决堤,淹没了豫、苏、皖三省1.5万平方公里土地,灾及44个县,由于国民党当局借口军事机密,未事先动员迁移,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
从纯军事观点看,花园口决堤的意义,仅仅是迟滞了日寇近三个月的进攻速度,不过改变了一下日寇进攻方向,由沿陇海线两侧进犯武汉的计划改为由长江进犯武汉。而中国本身求速胜亦不行,只能打持久消耗战。于是,花园口决堤此举显得多余,大可不必用此蠢笨办法。
事实上,花园口决堤迟滞了日寇近三个月,国军就赢得了准备时间吗?武汉最后保住了吗?又,国军自太原会战娘子关一战溃败,便一溃再溃,虽然组织了不少大会战,皆是针对大城市。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湘西会战……南京城保住了吗?还不是一个耻辱的惨剧上演。
最后退到了中国西南边域省份。再退就只有出国境了。蒋介石所谓以时间换空间,不过是政治托词借口,其荒谬性至此昭然若揭,自打耳光了吗?
从政治观点看,花园口决堤不是仁者之师所为。以牺牲广大百姓为代价,不顾老百姓死活,出发点明显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军队和城市,其品性是邪恶的,怎比得共产党八路军为掩护老百姓宁可放弃战术而蛮打?
在山西,曾有几万国军被两千日军赶鸭子似的溃逃,无论怎么强词夺理都讲不过去。国军退至退无可退,而共产党八路军却以弱小的兵力迎头而上,插入敌后深入虎穴直至最前沿东北,而国民党军却正是从东北开始不战而撤退的,谁勇谁懦一目了然。以至抗战胜利接收日寇投降,不少前线地区,国民党军才匆忙从南方赶往东北方向与八路军抢对日授降权。
假如几百万地利人和的本土国军让毛泽东领导、指挥,抗战用得了八年以上吗?还用得着依靠苏联红军吗?
区别何在?
军魂,信仰。
国民党军谈不上军魂,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也可以算是一种军魂,他的忠君意识虽为盲目性质,但无论怎样,一个国家需要用一种精神来统一,方有凝聚力。
国民党军也有信仰,但无崇高的信仰,它信仰的是最低级的金钱主义,所以冲锋每每用加赏银来刺激士兵的积圾性。
用金钱物质刺激出来的人的积圾性是脆弱的,低级的。更不合大道。
就像一个用加赏银鼓励冲锋的士兵一样的效果,蒋介石是被打着屁股撵上抗日战场的,而非出自真心。其不情愿的情绪,用消极抗战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其实从内心他根本不想打日本侵略者,说他与日本是一丘之貉还实在是太抬举了他。一直做着卖国求荣丧土辱国的勾当,对历史上丧失主权的外蒙古、旅顺港、南满铁路、大连自由港毫无作为,主权得失看得轻淡,唯重于剿红军,并暗中与日军协议。
1938年的“宇垣一成、孔祥熙秘密谈判”,一是日本宇垣外相要求中国:(一)承认满洲独立;(二)华北、内蒙划为‘特殊地区’;(三)对日赔偿,(四)经济合作,共同开发(中国)资源;(五)在某些地区驻兵;(六)中国接受日本顾问或其他指导者。
孔祥熙急切谋求妥协。7月18日,他回答日本外相如下:
“在条约上公开承认满洲独立,我们国内很困难,只有悄悄地逐步实行。
“内蒙设置特殊地区是可以的。”
……
为了达成妥协,孔祥熙答应乘日本军舰亲自赴长崎与宇垣外相直接会晤。最后,日本陆军强硬派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坚持要“蒋介石下野”,并以成立“兴亚院”为手段迫使宇垣外相辞职,使这次交涉告吹。
1939年1月,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容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3月4日,他致电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杜石山指示他同日本进行“和平交涉”,
17日,柳云龙、杜石山、萱野长知在香港大酒店350号房间开始交涉。小川平吉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即要求蒋介石将“容共抗日”改为“排共亲日”,首先讨伐共产党,然后实行局部停战,同时开始“和平交涉”。
陈诚已派参谋长去港说明对付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山西、陕西两省有70万大军对共军取包围态势,各军校共系学员已悉行驱逐。
小川密函转到重庆,蒋介石提交嫡系干部会议讨论。但事为中国共产党和桂系得悉。中共要求“通缉主和人员”,要蒋履行西安抗日约言,不得中途妥协;桂系声称:如果议和,广西军队将单独抗战。
9月13日,日本政府声明:将扶持汪精卫成立中央政府列为施政方针。于是,萱野长知10月13日离港,日蒋交涉停顿。
1940年香港、澳门谈判。
日本军部为了摆脱陆军泥足深陷和汪精卫集团难成气候的窘境,重新确立同蒋介石直接交涉的策略。
日本代表提出经参谋总长载仁批准的“停战先决条件”:
重庆政府应当保证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中国承认“满洲国”;
日军驻扎于华北、蒙疆要地;华北、长江下游实现日中“经济合作”;在治安恢复后日本始能撤退防共协定以外的兵力;日本在海南岛设置海军基地。
显然,这是比先前两次“和平交涉”更为苛刻的亡华条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求“汪蒋合流”;二是将对华军事占领扩大到全国范围,而且长期化、合法化。其实质是:让日军占领从东北四省、华北、内蒙乃至海南岛的中国国土;听任日本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沦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
(一)“满洲国的独立是既成事实”,蒋委员长“对表示承认毫无异议”。
(二)日本军可在必要地点,相当长期地延缓撤兵。
(三)中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
(四)(五)中国招聘日本的军事。
日本军部实行以战迫降的故技。日军占领入川门户宜昌;猛烈轰炸重庆;迫使英国封闭滇缅公路三个月。高压之下,蒋介石于6月22日同意与板垣征四郎、汪精卫举行三人“长沙会谈”,解决中日之间“所有问题”。
此刻,美国“制日援华”动向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反对中途妥协的势头强劲。举棋不定的蒋介石在最后关头决定“暂时搁置”他已同意举行的“长沙会谈”。
在他的天枰上,砝码倾重哪一边十分明显,攘外必先安内是他的名言,也的确是至理。但用在歪理上了。
不错,国民党军内也出了不少抗日英烈、将官。张自忠、宋哲元、戴安澜、卫立惶、李宗仁……但这不但与蒋介石的意识形态教导无关,而且还受其制,那是发自个人的良性。
张学良这人愚忠服从蒋介石,拱手丢弃东北,狠心弃东北父老乡亲于日本铁蹄蹂躏之下,实在不敢恭维。此人性格弱点造成的罪恶滔天,良心尚在的西安事变之为算是将功补过,但功是功,过是过,其因果岂能抵消?
不错,蒋介石纵是消极抗日,在良性国民党军官的作用下,也功不可没,抗战之初起了主要作用,正面战场的角色,但这没什么稀奇的,作为国军理所应当。但愈到后期,国民党军几乎就没了动作。倒是勇敢地冲入敌后,深入虎穴的八路军此消彼长艰难发展了起来,成为了抗战主力。当初蒋介石默认八路军深入敌后,就是想借日军之手灭了红军,那无异于羊入虎口,可他又想错了。
他没想到事与愿违,八路军不但没被消灭,反而掘起。时也,命也,天意。
他没想到的太多。为什么当初弱小的红军他剿不灭?
他本该想到的。均田地,共同富裕;开发人的正能量,诚信待人,高尚的信仰,而不是金钱万能。
他的确错得太多。崇尚低劣,以权谋心计待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来作为领导方法。推行自私,却又要其大公,自相矛盾体,能融洽吗?
国民党军无崇高的信仰,它是私有化军队,有私有畏,无私无畏,它不代表广大老百姓利益,不但失民心,而且压迫剥削工农,与工农大众老百姓是对立关系,得不到工农大众老百姓出自真心、主动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阶级矛盾激化斗争中,最后失败是必然的。
而八路军呢?军民鱼水关系。共产党得民心并非出于心计方法,而是出自真情实意。那战争中的老百姓,八路军,那无数感人的小故事,令人心灵净化,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