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教子齐家
作品名称:梦中的山里红 作者:弘毅厚德 发布时间:2017-06-11 00:17:20 字数:3614
三十八,教子齐家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这句名言出自《三字经》,说的是: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老父亲特别懂得这个道理,开始教训儿子就先引证这句名言,儿子哪敢不听呀!现在想来好逗,老父亲还会言正名训,引经据典,叫儿子恭顺听从,让你终身受益。
老父亲读的书不算很多,但老父亲的字写得很工整,让儿子十分佩服。能记账,会珠算,在乡里都恭维父亲写算诸全,在族上亲友中颇有威望,是个知书达理的正派人。记得小时侯老父亲也常在儿子面前炫耀,治家理事确实有几手,一家生活过得很殷实。老父亲最好的一点是不打人骂人,每当训导儿子,儿子都毕恭毕敬,绝对听从使唤,对老父亲特别敬畏。
老父亲经常教导儿子的绝招,就是引证经典名言说事。老父亲要儿子读书,反复讲“有书不读子孙愚”的道理,讲“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含义。老父亲经常教导儿子要好好读书写字,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专门贪玩是很不应该的,不准小孩玩不正当的游戏。开口就是“人看则小,马看蹄爪。”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技能,又有什么用呢!
老父亲教子有方,有他自己固定的模式。五岁启蒙读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便用杂字》、《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到“四书五经”全读。私塾三门功课,读书写字珠算每天必修,不完成作业先生不放学回家。
老父亲对儿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为知书达理的能人。老父亲常告诫儿子:“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随身带去随时用,到处游来到处求。”到了儿子七岁时,又送他进洋学堂,寒署假还是要读私塾,这是老父亲在旧社会的思想做法。新社会了,老父亲为了让儿子励志成材,又送儿子去上大学,望子将来跟上时代,有个好的前程。乡亲们都夸老父亲是个明白人。
儿子感恩老父亲的良苦用心,常听老父亲的经典教诲。真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啊!真是入木三分,时刻管用。
老父亲引用名言:“稳口深藏舌,处处好安身。”谓之《谨慎赋》,言行谨慎,不招灾祸。教育儿子牢记在心,让儿子在大风大浪中心明眼亮,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
“反右斗争”一开始轰轰烈烈,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辫论。儿子想起《谨慎赋》就运用自如,自然明白要怎么处世做人,儿子发言不讲错话,写大字报不写错字。当时的所谓“右派分子”,就是乱讲乱写惹的祸,控制不住偏激的情绪。儿子做一个守本份的人,一心跟党走,条条大道通北京。
“四清”中的上楼下楼,就是要你检举揭发单位领导的“四不清”,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不积极检举揭发单位领导的“四不清”问题就不准下楼。儿子想起《谨慎赋》就谨记在心,自然明白要实事求是,决不能跟风跑,儿子没有乱检举揭发。四清工作队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认为儿子是靠得住的好干部,很快就下了楼,得到了提拔信任。
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立“四新”,如暴风骤雨般席卷而来,稍有不慎就陷入旋涡而不可自拔。儿子想起《谨慎赋》就时刻警惕,自然明白要分清大是大非,绝不允许打砸抢抄,国家机密守口如瓶,不与群众对立对抗,被群众评为坚持正义、保守机密的好干部。
改革开放中的“特色元素”是新生事物,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面临实线中摸索探讨。儿子想起《谨慎赋》就做到心中有数,自然明白要稳打稳扎,特色理论口述文叙莫乱讲,处处依法办事才牢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记史册,民生为本层层落实又妥善安排,这样办事万无一失,没有背离党的宗旨。
儿子牢记遵循老父亲的教诲,远离贪污腐化,一生清吉平安。
群众说:“老父亲教育出来的儿子好,一生做人做事算是稳稳当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终于安全着陆了!”
儿子退休后,严于律己,自称寓翁,在家修身养性。
寓翁感恩老父亲,永远不忘本,自已多反思。他还反问自己,你是一个好父亲吗?你是一个好丈夫吗?你一家人都堂堂正正吗?
寓翁的反思从自己开始。他回忆自1953年7月去新城支援工业建设,从修整城市道路起步,修筑防洪堤保水护城,进行大地测量为建设新城打先锋,进而到建筑公司兴建厂房大楼,真是历尽千辛万苦。
回忆起这段艰辛往事,如今历历在目。修路筑堤风雨无阻,大地测量爬山涉水,建厂造楼日以继夜,大跃进放卫星,从没叫过苦和累,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他1958年入党。六七十年代他进入机关从事党务人秘工作,跟党干革命是他的志愿,“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他的立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是他经常写讲话稿,最后必须有的一句响亮的动员令,与党保持一致从不懈怠。
他八九十年代担任市直机关部门领导工作。1988年他接任新城市商业局局长,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遵照党的要求,大胆地进行商业改革,引资招商,激活市场,取得了新的成绩。1992年10月,省委领导在市委书记的陪同下视察局属商业企业,省市领导给予高度赞扬,省报头版头条连续两天刊登先进事迹。他撰写的《能人效益战略与企业发展目标》一文也相继在《商业经济论坛》与《企业家天地》等杂志发表,带来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他在改革开放中的一大亮点。省市领导亲自找他谈话,并在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上表彰他是政府组成人员中"开拓型"的干部,要他勇挑重担,可他多干实事不张扬。
他从不伸手向党要官。二十二岁进入付科级,三十二岁晋升付处级,六十岁正处级退休,党叫干啥就干啥,向党交了一份诚实的答卷。有的职工当面对他说:"你还有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听别人议论你想捞钱。"他边听边想,我"摸着石头过河",还有私心想捞钱吗?干到退休两袖清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家之长,如何言传身教,他告诉儿女们一个真理:人间正道是苍桑!
寓翁为儿女排忧解难。他人退休心思不闲,面临的新问题是改革中儿女下岗,引起他一段难忘的回忆。
改革的思维触动着人们的心,原先端起"铁饭碗"害了儿女。本想儿女学点一技之长,找份稳定的工作干到退休就好了,作为父亲也尽到责任了,没想到事与愿违。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心,后来砸掉"铁饭碗"难了儿女。说下海,要本钱,找门路,谈何容易。在本地创办实业,寓翁最大的顾虑是怕牵涉到利用关系惹麻烦,弄不好就违纪违法。
改革的政策激励着人们的心,现在自造"铁饭碗"苦了儿女。寓翁为了避嫌,带着儿女远离新城,奔赴边境,上山下乡,开创新的生活门路,10年来风风雨雨,也算苦中有甜。他作为父亲,告诉儿女们一个很现实的生存道理:实业兴家是正道!
寓翁有一个温馨的家。他1960年结婚,有一位贤淑的妻子,生育两男一女,现在四代同堂,该享天伦之乐了。
他与贤妻安度晚年。退休后的老夫老妻相濡以沫,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孙子为爷爷奶奶写了一首赞美的打油诗:“高兴出门买好菜,回家一同做饭香。重活累活争着干,丈夫当先妻帮忙。诗琴书画怡心神,晚霞辉映散步行。金婚银婚合张影,甜蜜相伴夕阳红。”日子过得很欢快,一幌就是10年过去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料到2006年一天夜里妻子因故偶然中风,留下了偏瘫和失语的后遗症,失去了语言表达与生活自理能力。医师嘱咐这种病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寓翁记在心里,10年来他都陪护着妻子,端屎端尿,喂药喂饭,毫无怨言。医护人员看了动情的对寓翁说:"我们看到这么多家属陪护,从未看到像你这样对妻子体贴耐心的,你真是一个模范丈夫"。
皇天不负有心人。妻子的病情稳定了,家里人也宽心了。儿子有天发现,妈妈的精神好,头发也黑些了,家人议论起来。站在一旁的妹妹接着哥哥的话说:“妈妈白发转青返老还童,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啊!你看到了吗?俩老坐在一起妈妈还牵着爸爸的手,又不怕别人看了笑!”寓翁漫不经心地说:“笑什么,少年夫妻老来伴,牵自己老倌的手不犯法。你们懂吗?牵手,这就是爱的真缔;牵手,这就是伴的幸福;牵手,这就是家的温馨!”他的话把儿女逗乐了!
寓翁越忆越浮想联翩,他要将老父亲的家教代代相传。想吧!想吧!你一家人都堂堂正正做人,又何愁“齐家治国平天下”焉!
山里红郑重有词地说:教子齐家的故事,家史党史工作史创业史奋斗史成功史,史史明。齐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是每个人必须有的地方,可以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而齐家是自古以来就很受到重视,形成了不同样式的家规、家训。约束着家庭成员的同时,也带给家庭成员以宝贵的财富。老父亲的家教不亚于“朱子家训”,一篇《谨慎赋》,使“我”在“反右斗争”、“四清”和文革中都安然度过,并得到提拔信任。两袖清风地退休后与孩子们奔赴边境上山下乡,勤劳致富。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倾,如今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家齐”才能“齐家”,《谨慎赋》所能教育的不仅仅是一个家,而是这个家的代代人。古今教子齐家的故事不胜枚举。名将伟人的成功事迹,离不开当初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可以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文化历史实在太多,每个教育孩子的方法中都蕴涵了深奥的含义和深远的科学道理。愿大家都做教子有方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