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寻找阿米娜>第二章 父亲来信要阿米娜和母亲、孩子一起到苏联去

第二章 父亲来信要阿米娜和母亲、孩子一起到苏联去

作品名称:寻找阿米娜      作者:陈兵      发布时间:2017-06-09 07:56:56      字数:3263

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二;62)
  
  阿米娜的家住在伊宁市斯大林大街尽头一个偏僻的院落里。一天,一位陌生人来到她的家门。
  来人的模样颇像毛拉(1),瘦长身材,背有些驼,穿着黑色袷袢(2),半旧的长筒靴子、套鞋,头上戴着绣花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的黄铜边茶色眼镜,长长的胡须飘在胸前。
  陌生人推开柴门来到院子里,站在廊檐下的凉台旁向着窗户轻声叫道:
  “阿米娜同志在家么?”
  听见叫声,阿米娜从房子里奔出来。她在这位有着鲜明特征,似乎在哪里见过但确信自己和他并不相识的不速之客面前怔住了。
  “找我吗?您是——”
  来人谦恭地笑着,点一下头,和颜悦色地说:“不认识了吗?我从卡子来。我是霍尔果斯边卡贸易公司的吐尔地呀!”
  “哦,您是毛经理!”阿米娜猛然想起了在霍尔果斯边卡商店见过的这个人。那个小商店只有他一个人,既是经理又是营业员。维族人叫他毛拉吐尔地或吐尔地毛拉。其实他并不是毛拉,因为知书识字,人们为表示尊重,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个“毛拉”的称号,或者直呼毛拉。汉族人很少知道他的名字,为了省事,就叫他毛经理。阿米娜见过他一两次。他的长胡须和那一副老式眼镜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不愿称他毛拉,便用汉族人的称呼向他招呼道:
  “毛经理,请坐吧!”
  客人看了一下身边的长凳,刚要就坐,一位妇人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巴郎(3)从房子里出来。客人料定那是阿米娜的母亲,便右手抚胸向她弯腰施礼:
  “阿娜(4)!您好。真主保佑您幸福安乐。”
  阿米娜向母亲介绍说:“这是边卡贸易公司的经理吐尔地。”
  客人又弯了一下腰。母亲请客人在桃树下的长凳上坐。
  客人坐下之后,把院子环顾了一下。在他进来的院门旁边栽着几棵白杨树,杨树之间是一条不长的甬道,走过甬道就是他现在坐着的院子。院子不大,住屋看来也不宽敞,收拾得却很干净。他身后的这棵桃树枝繁叶茂,把树下的长凳遮在荫凉之中。母亲和阿米娜在铺着毛毡的凉台上坐下。小巴郎倚偎在姥姥怀里,瞪着两只黑亮的眼睛看着那位陌生人。
  “您是从霍尔果斯边卡来的吗?”阿米娜问道。
  “是的,嘿嘿。”客人欠了欠身子。“我是专为给你们道喜来的。我给你们带来了远方亲人的信。”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站起来双手递给阿米娜,“我来的时候草原上一片红光,这一定是个吉祥的预兆,你们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远啦!”
  阿米娜和母亲都站了起来。阿米娜把信接在手里,一看信封上的字不由睁大了眼睛,惊喜地叫道:“外国来的——呀,是爸爸来的信!”她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您看,莫斯科,阿里也夫,这不是爸爸吗?”
  母亲接过信,端详着,信封上写的是俄文,她不认识。阿米娜念道:
  “中国,新疆,伊宁市斯大林大街125号,阿米娜亲收。咦,爸爸把咱们家的地址记得这么清楚。”
  她抬眼望着妈妈。妈妈的脸上现出迷惑的神情。她又低头看信。信封上没有邮票,也没有邮戳,背面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俄文。她认出那是莫斯科一个印刷厂的名字。信无疑是从莫斯科来的,而且肯定是爸爸来的。只是她不明白这封信怎么会落到他——在她看来是那么龌龊的人——手里。她问道:
  “这信是谁交给您的?”
  客人一直在注视着阿米娜漂亮的面孔,欣赏着这封突如其来的信在她们母女两人脸上引起的反应。听到阿米娜问话,他亲切地笑着说:
  “是边卡上的苏联商务代表交给我的,他叫阿辽沙。他说他认识你,你也认识他。他说这封信本该由他亲自给你,可是最近他要回国,没有时间,又怕耽误了你们的事情,刚好我要到伊犁来拉货,他就让我带来了。他说以后再来拜访你。”
  阿米娜的疑团解开了。她觉得信由阿辽沙转来是合情合理的,说不定爸爸和阿辽沙已经认识了。阿辽沙作为一个国家的商务代表给她转信,这对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荣耀。
  母亲进屋给客人倒了一杯茶。客人慌忙站起来摆着手说:“不喝茶,我要走呢。”
  阿米娜也不挽留,起身送客。客人右手抚胸,再次向母亲弯腰施礼:“你们有事要办的话请不要客气。我常上伊犁来,你们的事情我都愿意办。请留步,请留步。”一边说着,侧身走出了院门。
  
  客人走了。阿米娜迫不及待地拆信。当她打开信笺的时候,有两张照片从信里掉了下来。小巴郎立即抓去了一张。阿米娜拿起另一张。这是一张二寸的半身照。照片上的人身穿西服,戴绣花帽。阿米娜一看不由惊叫一声:“爸爸!”她把照片递给妈妈,“妈妈,您看,果然是爸爸!”
  妈妈接过照片端详着。照片上的人微含笑意,矜持地向外注视着。妈妈熟悉那一对目光。那目光总是那么自信,自信得近乎执拗。她清楚地记得,十一年前他刚从家里出走的时候,就是这样地看着自己说:“我还会回来的。”现在,她又迎着这一对目光了。他要回来了吗?妈妈眨了几下有些昏花的眼睛,把照片又仔细地端详了一下。时隔十一年,照片上的人并不见老,比走的时候丰腴得多,脸色圆润,额头宽阔,头发有些稀疏了,可是梳理得整整齐齐。这一切说明他生活得很得意。
  阿米娜凑近妈妈身边,指着照片说:“爸爸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么年轻,对吗?您瞧,他还戴绣花帽,没忘记自己是维吾尔呢。”
  妈妈抿嘴一笑,一种亲切的感情涌上她的心头。小巴郎不甘冷落,从姥姥手里把照片抓走了。阿米娜乘势把另一张照片拿过来。这是一张四寸风景照。照片上的人萧洒地站在照片的中心,一手插在西服裤袋里,一手搭着外套斜倚在敞开的小汽车的门上,背景是一片高大的建筑群。这张照片引起了阿米娜的遐想,久久地注视着不愿放开。小巴郎把这张照片又抢走了。阿米娜便展开信笺读信。
  信是用维文写的。信中写道:
 
  我亲爱的乌休拉汗,亲爱的小阿米娜:
当你们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分别已经整整十一年了。不久前我听说,阿米娜已经结婚并且当了小学教师。啊!我的可爱的小阿米娜已经长成大人了。她一定比她妈妈还高,比她妈妈还漂亮吧?我多么想见到你们呀!我所以选择在这一天给你们写信,不但是让我们共同回忆起这
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有,我应该告诉你们,我已经搬到莫斯科居住了。在经过多年的奔波之后,我终于为你们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我们熬过了十一年痛苦的分离,现在该是团聚的时候了。我写这封信正是为了和你们商量安排见面的事。我相信我们相逢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阿米娜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目光在一行行的文字上飞快地掠过。她急于知道来信的全部内容,来不及读出声音。妈妈见女儿读信时激动得涨红了脸,便问道:
  “他写了些什么呀?”
  阿米娜的目光仍然没有离开信笺,一边看一边向母亲解释道:
  “他是和咱们商量搬家的事。他要咱们都上莫斯科去。他说,他在莫斯科得到了一套宽敞的、有套间、厨房、储藏室和阳台的房子,还有一个栽着果树的院子,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准备的。他说到莫斯科以后,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咱们可以到各地去旅游,还可以出国到欧洲去观光。您听,他说。”
  阿米娜在信中找出一段念道:
  
  “在这里,既能让阿米娜施展才华,也能让你享受安康。总之,一切都会使你满意。我们之间并没有隔着不可逾越的千山万水。如果你们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我还可以设法让你们回去。我绝不勉强你们。让我们一起选择生活的道路。”
  
  读到这里,阿米娜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合上信笺,兴奋地叫一声:“爸爸!”一手搂着孩子,一手搂着妈妈,把发烧的脸庞偎在妈妈的怀里,喃喃地说,“我们可以见到爸爸啦!妈妈,多好啊!咱们赶快去吧!”
  出乎阿米娜的意料,妈妈的反应极其冷淡。她低垂着眼皮,紧闭着嘴唇,冷竣的脸上没有一丝欢快的影子。看到这种情形,阿米娜脸上的光彩消失了,兴奋的神情变得迷惘,期待的目光低垂下来。她还未能知道——不,她是知道的,但是此刻她忘记了,这封突如其来的信并没有给妈妈带来希望,反而触痛了她心上的创伤。
  阿里也夫的出走在乌休拉汗的心上投下了阴影。她不能忘记十一年前那动乱的年代,在一个寒冷的阴雨之夜,阿里也夫是怎样粗暴地拒绝她的劝阻抛下她们母女逃往国外的。特别令她伤心和不能容忍的,他竟是和独眼巴依(5)沙地里一起走的。这使她从一开始就怀疑他所给她的允诺,并且断定他的出走完全是沙地里怂恿的结果。
  
  (1)宗教学者(2)长袍(3)男孩(4)大妈(5)地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