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五流归海
作品名称:凤凰涅磐红军魂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7-06-06 19:02:35 字数:3779
1935年8月27日,毛泽东等领导带领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未被拖垮、拖散,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接下来,攻克最后一道敌险关腊子口,翻越最后一匹山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及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三流会合,长征挽上了句号。
红一方面军历时1年,行程2万5千里,这不过是单向计。涉足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11个省,出发时人数为8万6千人,草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红一方面军还拨给了红四方面军5000人。到达陕北只剩约7千人,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一方面军翻越了18条山脉,有5条终年积雪;
渡过了24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走过了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沼淹没,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的松潘草地,它方圆15200平方公里,几乎与法国面积相等;
每天行军37公里以上,每行进300米就有1名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翻越的大雪山有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鼓山,其实翻越的山不止此数。
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金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意志如钢的伟人,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谁都感觉得到,领袖出自真情实感,而不是政治家的惺惺作态。
陕北的秋天干冷干冷的,阵阵秋风卷起的黄沙扑面而来。身着单衣的红军干部们不觉有些发颤,但毛泽东的话语却如温暖的春风抹去了红军干部们脸上的愁云,似甘露滋润了大家久旱的心田。毛泽东的眼泪温暖了将士们的心,许多人这时也脆弱起来,揩着止不住的眼泪。这是英雄悲壮的泪。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下辖红二、六军团,在宁夏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挽上了句号。
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行16000里,转战湘、鄂、川、滇、康、青、甘、宁、陕共10省,出发时共21000人,剩1.1万余人,大小战斗100多次。
翻越的雪山有雅哈雪山、小雪山、大雪山,茨布腊山,扎拉亚卡山,藏巴拉山,东隆山,米拉山,计入8座,分别在云南、西藏、四川境内。
1936年10月2日,为迎接四方面军,红十五军团骑兵团袭占会宁县城。10月8日,四方面军同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会宁群众流传:“红军会宁会师,天下安宁。”四方面军长征才算得真正挽上了句号。
这是因为,其实根本不具备革命胸襟、品德、智慧的一把手张国涛,在草地与北上中央红军分离,并企图武力杀害毛泽东主席未成,率四方面军南下,先得后失,在敌优势区域吃不开,打至成都平原百丈关已成强驽之末,损失惨重,不得己只能后转北上,再翻雪山、过草地,依附发展壮大的中央红军。
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历时近1年半,三过草地,转战川、康、甘3省。行程约两万里,出发时为8万余人,保存下来约1.2万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翻越的大山或大雪山有虹桥山,鹧鸪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鼓山、夹金山,格达梁子,党岭山,罗锅梁子、海子、卡子拉山,折多山,计入13座,都在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长征中经历了北上、南下、再北上的历程,有的雪山翻越了不止一次。
藏巴拉山垭口海拔为4901米,藏巴拉山,是红军翻越雪山中海拔最高的。
拨开历史沉淀的真伪,三方长征红军保存下来约是3万多人。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于陕北延川县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挽上了句号。历时10个月,转战豫、鄂、陕、甘等省,行程近万里。出发时人数为2980多人,与陕北红军会师时为3400余人,最先到达陕北,人数反增。
红一、二、四,红25军、陕北红军,五支红军,五流汇合,其长征经历最惊心动魄的是中央一方面军。
三军汇合,服装各异,到达陕北时多数人已衣衫褴褛,其状如同“叫花子军队”。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穿着的是从原来根据地带来的军装。这两支部队在征途中休整停顿的次数较多,各部队便由指战员自己动手缝制衣服以补充磨损的旧服装。由于西南地区难以找到灰布,红二、六军团的军服多以当地的黑布制作,以至三大主力会师时许多人找红二方面军的人就以黑色军装辨认。
经过长征炼狱的红军男女将士,人人磨出了铁脚板功夫那是必然的。经过长征的红军将士,入党还需要考验吗?
陕北的秋天干冷干冷的,阵阵秋风卷起的黄沙扑面而来。身着单衣的红军干部们不觉有些发颤,但毛泽东的话语却如温暖的春风抹去了红军干部们脸上的愁云,似甘露滋润了大家久旱的心田。时隔一年之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中国的革命进程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女红军刘彩香、谢另芝、王泉媛也到陕北了,算是终于熬出了头。干革命,总是有牺牲,可是,当牺牲与女红军们相碰撞,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揪心。因恶劣环境条件,过于劳累生理改变,绝经终生不育的有之;终身疾病缠身者有之;更多的姑娘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军汇合,认识与不认识已没什么区别,那激动的同志情,那欢呼声,那苦尽甘来的热泪、拥抱,该释放一下了!
长征是一支红色革命队伍失败后被迫无奈的战略转移。在王明、博古指挥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惨败,元气大伤,为保存革命火种不熄灭,被迫突围。本来有机可乘,但王明、博古死脑筋,在失去了军事机动性后,只有冒死硬拼,而这突围方向早在蒋介石算计中,严阵以待,层层布防。被迫的大转移,被逼上的绝路,红军只能爬雪山、过草地,蒋介石以为这下子可以事半功倍了,严酷的雪山、草地自然环境就能把红军整个半死不活,因为他以己心度人,国军是不敢,也过不了雪山、草地的。谁知此举却成就了红军的悲壮史诗,浴火重生,傲视古今中外!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人类的这一壮举是无与伦比的,也许它同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多少有点相仿,但把任何事件同长征相比都是不贴切的。
中国历史上,大小战争无数,但这样的远征前所未有,胜利者横扫千军的征战,与这不是一回事,如成吉思汗西征亚欧大陆等;失败者的流徙溃退,更不能与之相比。
世界历史上,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确历尽千难万险,遭受埃及人围追堵截,浩瀚沙漠缺吃少喝,还有疾病和疲劳的侵袭,也不过走了三五百公里;
汉尼拔为打退罗马人对迦太基帝国的进攻,先发制人,从西班牙率步骑精兵6万人、战象数十头,绕开敌军主力进军罗马,一路粉碎土著部落的袭击,翻越平均海拔约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穿越难以通过的沼泽,最后重创罗马军队。他的远征连续行军才5个月,行程也不过一千五六百公里;
拿破仑于1812年率45万大军进攻莫斯科,失败后逃回法国,仅剩1万余人,来回行程也不过两千三四百公里。
这些都不能与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说:“与长征比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也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是长期无后方作战,长达几百天的时间里,没有最基本的枪支、弹药、粮食、被装、药品及宿营房舍供给,没有正常的作战和生活条件,每天的吃住都成问题。红军还要面对数倍甚至十几倍于己的凶恶敌人,面对随时都有陷入绝境的危险,这确实是对人类生理心理极限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挑战面前,面对爬雪山过草地牺牲大幅减员的现象,活着的依然顽强不息地向前,向前,坚定的信念,没有退缩,没有散伙的念头。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勇敢和坚韧,挑战了人类生存极限,长征是人类智慧和力量在极度恶劣条件下迸发的潜能,创造出了古今奇迹。
也只有大气境界的毛泽东才能写出大气磅溥的长征诗词,给粗犷的长征壮举润色了诗情画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沿着信仰,沿着主张,驾着精神,向前,向前,舍死忘生!
是什么在支撑着红军一次次突破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是坚定的信仰。最朴素也最通俗的道理就是:红军是为穷人有饭吃、有田种、有平等而打仗。
他们不是疯子,不是走火入魔,不是傻子。
人有正邪两面性。而这信仰是代表正义,是崇高的,才能焕发起人的巨大正能量。物质可以变精神,反之精神也可以变为物质力量。
没有这种革命理想,这支军队就只是一支军队,或说是一支溃败下来的军队,一路逃的军队,有了这种革命理想,这支军队就是打不烂,拖不跨,追不上,剿不灭的军队。革命理想在党和红军心中永远是高于天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红军万里长征的过程,不仅是与敌人进行战斗,也是向自身的生命极限挑战。长征中的红军正是凭着崇高的信仰,将精神的反作用力发挥到极致,靠着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