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那神奇壮观的远方>【十一】问道青城山(四)

【十一】问道青城山(四)

作品名称:那神奇壮观的远方      作者:浅墨清语      发布时间:2017-05-30 09:55:07      字数:6228

  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城西北群山之麓25公里处的凤栖山下,地处邛崃山脉,而凤栖山又是青城山108景之一。北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源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和“青城后花园”之称。
  街子古镇与青城后山相连,依山傍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被誉为“一瓢诗人”的唐代著名诗人唐求的故里。当大巴车缓缓驶进凤栖山下,快到街子古镇时,游人首先从车窗里看到了道路左侧长长的一行古朴、错落有致、青瓦木门窗二层式明清建筑。青城神韵——街子古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洁、典雅;许是人们正在忙晚饭的原故,二楼阳台上和公路边偶尔有稀少的人在行走,此时的古镇显得异常的宁静祥和。
  街子古镇在道路左侧,进了景区大门,地方专业讲解员和王导做完简单交接,就拿着绿色小旗子,腰部挎一部扩音器,她再三叮咛“各位大哥大姐,一定跟上我,千万别掉队,因为你们是今天我接待的最后一班客人,而且再有三小时不到就天黑了,你们还要赶回成都。所以我们一起要抓紧时间游完街子古镇。”浅墨和她的孩子们听完讲解员的话,便打起精神,做好了紧跟讲解员的思想准备。讲解员开始了又一轮的讲解,关于唐求的故事和街子古镇的历史便娓娓道来。
  “据史记记载,诗人唐求,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后因看破红尘归隐桑梓,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常骑一青牛往来于青城临邛间,访师求道,诵经听琴,往往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以求超脱世间的名利纷争。
  “唐求写诗每有所得,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感慨道:‘兹瓢倘不沉没,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将其打捞上岸,可惜诗稿大多损坏,仅得数十篇,为其书稿十之二三。《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半。《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
  唐求祠堂及唐求雕像隐藏在一片高大的楠木林中,院子中央石头建筑物上有唐求雕像,抬头仰望,诗人形象高大魁梧,右手手执诗瓢,昂首伫立江边,眼睛凝神着什么,似乎在思考,面容淡定,眸子里却渗透了深邃,仿佛他不再顾及身旁刚刚访僧问道、寻师会友而从青城山骑归的青牛,似乎正专注吟咏他刚刚写成的一首绝句。有李洞的诗作证明。诗曰:“长须垂似发,席帽见皆疑。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癫狂不羁、惊世骇俗之态令人神往。石刻雕像彰显着建造者高超构思和雕刻艺术之精胜。
  身后就是清道光年间建成的“唐公祠”,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的匾额,门两边有一对联: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
  走进“唐公祠”,里面介绍着唐求隐居生活的一些概况,最引人注目和惋惜的是他那34首半绝句,有些虽不知确切释义,但还是牢牢记住那半首诗:“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
  “妈妈,我怎么以前对唐求这位诗人没印象呢?”儿子问浅墨。
  “妈妈读过唐诗也好多年了,对唐诗宋词诗人,在时间的长河里也慢慢淡忘了,仅记得那几位能进得大雅之堂的诗人,例如:屈原、杜甫、杜牧、李白、陆游、李商隐、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等诗人。你们年轻人以后多看看唐诗宋词,吸取文化养分,就知道诗人的雅号了,对你们平时写东西也有帮助。”浅墨给儿子说。
  “嗯!是的妈妈,伟人毛主席都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我以后在工作之余好好背背唐诗,特别要看看诗人唐求的34首半诗,领悟一下诗人当年作诗的情怀。”儿子给浅墨说。
  出了“唐公祠”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往前走,溯河而上,街子古镇就排列在味江的沿岸,浅墨紧跟在讲解员的耳后认真听着专业的讲解词,不时拍着记忆的照片。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么有响亮的名气,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也算是为小镇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石磨、花轿、农用工具、灶具、娱乐场所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整体体量不大,布局小巧、风格仆素、实用值高。大多不事雕琢彩绘,反映出居民不张扬、不奢华、求实用的习俗,寓含淡泊、质朴的思想格调。但也有现在罕见的、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街子古镇虽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作依托,但走进镇区,看到和感受到的却是自然、亲切,与山水融汇一起,无一例外是古朴。
  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起义遗址、王小波故居均保存完好。清代字库古塔交相辉映。还有龙潭、梅花寨等等景观为街子镇添光加彩。
  光严禅院又名“古寺”,海拔1100米,隐藏于凤栖山密林中,群山环绕,林木葱郁,属于青城山108景的系列之内。古寺始建于晋代。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代朝廷赠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中国佛门经典上保留下来的唯一印本,重11吨、体积达1.505立方丈,堪称中华佛门之经典。古寺因曾拥有此旷世珍宝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誉。
  街子古镇有字库塔,据记载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
  那么,何为“字库”呢?原来是信奉“惜字是福”的街子人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于是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字库塔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字库塔成为古镇一道传承珍字惜福的丰碑与景观。街子古镇因字库塔而文明,因街子人古老的珍字惜福的文化习俗而被人们膜拜。
  街子成镇较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据《崇庆县志》载:后蜀孟昶广政12年(949年),割晋原郭信等8乡入横渠镇,街子古镇自清代民国以来,于历史长河中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反复兴衰,兴时曾为县治掌一方水土,衰时仅余一条小街,到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昔日繁华的古镇已是百业凋敝,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更名“街子场”。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由崇庆、灌县分管。灌县管上场,崇庆管下场。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盗贼潜踪,州捕逃县,县捕逃州,改归崇庆县管”,清末属怀远镇,1935年设立街子联保。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镇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是历诸朝代,从风雨飘摇中洗尽铅华的青石板路和古老民居,和久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
  第三届2010四川古镇文化名城旅游节上,街子古镇被评为2010年四川”最美古镇”。
  在2011年四川公益活动最美村落评选中,街子古镇镇获评“四川十大最具价值旅游村落”称号。
  江城街,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老街,欣赏古色古香的千年老建筑,感受传统淳朴的民俗民情纵横交错的幽深小巷,在闲庭中感受难得的宁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一条街,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品的永恒魅力,古代茶马司,了解街子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民俗融合各方面的辉煌过去。水木闲庭广场,在此可乘坐竹筏顺味江河漂流而下,欣赏沿河和彼岸的风光及古渡槽、古码头等遗迹。银杏广场,瞻仰古人惜字祈福字库,欣赏清代遗迹。瑞龙桥,漫步仿清代廊桥,领略浓缩于雕梁画栋间的街子历史文化民俗民情。在关乎与街子同行的路上,匆匆行色中,消磨下午的时光。
  据说街子古镇有一位身材矮小且有些佝偻的卖字老人,长期以来,在默默地传承着街子人的珍字惜福,今天一见果然不凡。他和其他街子商家一样,他并不与顾客多余闲谈,专心致志地用自制的大毛笔沾水在石板上写着苍劲有力的大字,无心中让你顿生敬意。与其说在卖字,还不如说是惜字,他是在用实际行动为街子装点着古韵,竭力渲染着街子古文化的雄厚,于无声胜有声中传承街子人“惜字得福”崇文尚雅的品格。
  山幽林秀青城后山凤栖山下,水清石净的味江河畔,站在4棵一字排开、历经千年仍生机盎然的古银杏树旁,轻轻触摸一棵棵历经沧桑的银杏树,相传这4棵银杏是唐末“一瓢诗人”唐求亲手所植树,当年,唐求拒入仕途,隐居味江(今街子)人又称“唐山人”。时过境迁,诗人早已不在,可是这四棵虎踞龙盘的古银杏,静静的伫立千年,宛如“一瓢诗人”的引子,常常相伴街子,让街子古镇的人们看到古银杏如见古人,千年古树依然见证着人间的生死荣辱,还有街子的成败兴衰,一直沿袭至今。古老的银杏就在此如标杆站立于街子,街子古镇默默地隐藏了千年,站在古树下静静思考,自是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仿佛看见诗人唐求在奋笔疾书,然后把所得诗作又一次次捻成纸团投进葫芦,等待那个有缘与诗在味江相遇,有幸将他诗篓捞起……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的“一瓢诗人”。古老而文化气息浓郁的街子古镇,似乎离自己这么的近,而又那么的远。
  银杏旁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的字库,沿自古人“敬惜字纸”之风、“惜字得福”之说,而采用砖石中空结构、六角五级攒尖楼阁,阁尖悬挂着风铃,与常见的佛教宝塔基本一样,是专门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据说在5.12大地震中,字库遭到严重破坏,当时仅剩下面四级,字库塔身多处开裂,外壁浮雕刻绘山水花草也斑驳难辨,但字库依然不减高耸入云的磅礴气势,这也昭示着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永远不倒!字库上面的铃铛依然迎风而鸣,若用心倾听,恰是在吟诵着一遍又一遍的唐诗。
  走进街子,字库塔那种精神感召力让人膜拜崇敬,街子历经千年,字库精神永存!这与街子古人“惜字得福”之说有着深远的寓意和源源不断的缘分。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细细揣摩,慢慢品味,这都是街子人代代相传中遗留下来的美得,源自千年以来街子人对文字的无限珍惜和崇尚。
  漫步在布幌店招招展的青石板街面上,“汤麻饼”、“铁器”、“木器”随着前行的脚步缓缓向后推移,这些店铺大多属于本地农村劳作工具为主,并没有多少“旅游纪念品”店铺,也没有什么非常响亮的吆喝叫卖声,守店的大多都是本分守己的街子人,他们做着各自的事情,有顾客进入店内才热情的招呼,街上也没有其它景区厉害的商业化炒作,也不比那些景区人多,感觉不到喧嚣,一切平静波澜不惊,恰似浅墨喜欢的古镇韵味。
  千年街子,远方的人们无法揣测唐求时候的街子到底是什么模样,现在街子留给游人的记忆便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是它基本最早的也只建于清末民初,绝大多数是双层、吊楼、沿廊,于商贸、居住为一体,整个街子建筑都是青瓦覆顶,窄檐立柱,简洁朴素,几乎很少有复杂的雕梁画栋,也没有斑驳脱落的衰败。街上不时有一口口石制“太平缸”出现在游人眼前,缸中装满清澈见底的水。在古时主要用于防火取水点,现在大多数都侍养着水草、锦鲤等,“太平缸”外面一般浮雕着小桥流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据讲解员说因为石材材质松软的原故,久而久之有水渗出来,有的缸外潮湿就长满了苔藓、蕨类植物,显现出点点生机。房檐下的街溪沟内,清澈的溪水年年岁岁不停的缓缓流淌着,随处可见一盆盆兰花肆意的疯长,“家家清泉流,户户兰花香”竟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更显示了街子人的质朴与淡然,听街子人说一年一度的兰花交易,依然延续、兰花的芳香流芳千古,见证着街子旧时的繁华和殊荣。
  走过350余年不曾干枯、依然清澈甘甜,却不再担任饮水、防火取水功能,仅供人凭吊想念的八角井,就看到街子重要标志建筑——古戏台。古戏台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展示了古建筑文化与艺术技巧的结合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戏台中央有京剧、旦角脸谱,虽然此刻没有上演热闹的戏曲,但这一张张脸谱足以唤醒人们依稀听到过的那些抑扬顿挫的唱腔响彻街子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最有意思的当数戏台两边的对联:“帝王将相佳人才子登台可见,惊天动地离合悲欢转眼皆空。”这两佳句里面包含了多少沉思和感悟!
  街子古镇处处展示着古镇的遗韵和古镇居民的井然生活,早已看不到5.12地震的旧痕裂缝。据讲解员说,在5.12期间,这里的古建筑群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后由政府出资采取了修旧如旧的修葺补救,才使得街子古镇面貌还原了最初的模样。触摸诗人泛着浓浓墨香的佳句,浅墨依然羡慕千年前唐求的才气和文风,还有他笔下的山水情怀:“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可是,时光如白驹过隙,沧海桑田,街子古镇,物是人非,唐求的故事早已随着千年历史远去,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不加修饰,自有“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的自然山水。但是,对于来自喧嚣浮华尘世的匆匆过客,这样的山水虽然是短暂即逝的精神回归朴质,却也是经历了一场纯真的物我两相忘。虽然街子古镇离这些不速之客的人们太远太远,也许应该更确切的说,是远方的人们离街子太远太远……
  街子古镇溯河一直前行就是横跨味江上的御龙桥(位于栖霞镇南九乡河上),御龙桥全长60。宽3米的索桥,旧时主要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凤栖山的重要通道,系乾隆皇帝南巡时建造,故名“御龙桥”。据讲解词:民国时,御龙桥是九乡河上最大的石桥,是当时到甘乘乡必经之路。桥西侧原有清同治七年(1868)乡民捐修记事之碑,现无存。新中国成立初,地图注该桥为“玉龙桥”。“文化大革命”期间,原石桥改建成钢筋水泥桥。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凤栖山,山下街子自古就是“凤凰来仪”的风水宝地。桥下水流湍急,虎啸龙吟、怪石嶙峋,寒气袭人。桥两头分别建有三叠檐牌楼,顶塑造的川剧人物、故事情节感人、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还有一对矫健的石狮日夜镇守着大桥!走过桥就可以到凤栖山古寺,但由于时间安排太紧,且参观街子过程时间较长,不曾成行,古寺美景仅从“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庙古万般全”的历史诗赞诗中臆想了。
  街子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现存古街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旅游点,是现在已极少体现清代中国西南山边小镇原貌的实物。它既有文化的潜在吸引力,又有独特的优美环境,也有开心惬意的民俗民情,更有伸手可得的绿色食品。它既体现西南山边小镇的独特风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集中这些价值的唯一实物,被四川省内媒体一致认为“酷肖周庄”。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一代诗人唐求已随着历史远去。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不加修饰,自有“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的自然山水。
  崇州街子镇为青城山古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
  不知不觉天色已降下帷幕,两三个小时走马观花,街子古镇就这样与属于街子古镇的时间匆匆掠过。
  一天车马劳顿,肚子已是饥肠辘辘,浅墨的儿子把大包小包都堆放在闲置的椅位上,让妈妈歇着,他飞也似的先买来了四十串羊肉串,四盒凉粉让家人们充饥,回成都再吃晚饭。看时间已是晚七点,接站的景区环景车已在等候,街子古镇华灯初上,御龙桥彩灯闪烁,夜光下的御龙桥如寓意中御龙一般金光闪闪,栩栩如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