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晋游记>第30章 夜宿黄河边

第30章 夜宿黄河边

作品名称:晋游记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17-05-24 11:29:06      字数:4810

  我们的车离开了洪洞,往西开去。王导在车上说:“我们的车正向吉县黄河壶口开去,大概要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黄河边上。到那儿已晚了,先住店。我们明天早上游览‘壶口瀑布’,今晚就住在黄河边的‘民俗酒店’。那是个窑洞旅馆,让你们南方人都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受。今晚的晚餐大家自行解决,那里有几个饭馆可以选择。你们可以组合成桌点菜,也可以各自点菜。那里的主菜有‘黄河鲤鱼’、‘黄河鲶鱼’、‘农家土鸡’。主食有‘山西刀削面’等等。”
  王导又说:“现在我把黄河壶口瀑布的景点介绍一下。壶口瀑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壶口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南村,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壶口北距太原387公里;南距西安350公里;东距吉县县城45公里、距尧都临汾市169公里;西距陕西宜川县城49公里、距延安170公里。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夏季水量大,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瀑布周围的岩石是灰绿色和浅红色的‘长石杂砂岩’和‘砂质泥岩’,质地相对较软,易于风化剥蚀,其地质年代距今大约2.2亿年。壶口瀑布这一带的黄河流向是由北向南,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70年,壶口瀑布紧连‘孟门’的位置,到了公元813年,即经过了1583年之后,壶口瀑布向北后移了1660米,即距‘孟门’1660米,平均每年向北移动1.05米。按照瀑布平均每年北移1米计算,那么瀑布的形成已有6.5万年的历史了。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公里、距孟门5公里。壶口一带,黄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春季,为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层断裂,‘壶口’内有冰凌坠落;夏季,发洪水时,由于壶口上游水流变化,会出现3条叉流,壶口附近形成3个主要瀑布,落差分别约为10米、15米和7米。有时大雨之后,还会形成多股瀑布;秋季,瀑布高悬50余米,宽30米,景色壮观;冬季,秦晋大峡谷冰封雪冻,不少河段成为天然冰桥,往日飞瀑高悬之处,挂满了冰凌。冬天河面结冰,但冰下仍然水势依旧。在壶口一带,黄河年平均流量在300~500立方米/秒之间。黄河最大流量为2.25万立方米/秒,此时水溢出龙槽,瀑布消失。”
  王导又说:“下面说一说与壶口有关的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的,有治理壶口的记载;春秋时期,壶口是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疆域的分界线,又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晋惠公执政前后,晋国与‘狄人’在这一带先后爆发了多次战争;公元534年,北魏以黄河为界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引发了频繁的大规模战争,壶口一线成为双方的主战场之一;公元617年,唐王李渊在攻克绛郡之后,唐军主力绕过河东,西进壶口,从壶口下游西渡黄河打进长安;公元1217年,蒙古军队横扫山西,攻破金朝设立在壶口附近的军事要塞‘牛心寨’,金朝守将杨贞兵败后投黄河自尽,他的夫人及儿女女婿全部殉节;公元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陕西全境,派遣部将飞渡壶口、攻取平阳,杀明朝宗室三百余人;1867年,西捻军骑兵与步兵合骑战马,星夜疾驰赶到壶口,适逢严冬,黄河封冻,十万捻军踏冰过河,吉州城当夜陷落。第二年在清军的围歼下西捻军全军覆灭;抗日战争爆发,半个山西沦陷,阎锡山于1938年撤退至吉县,在日军的追击下两次西渡黄河。阎锡山重返山西后,率部移驻壶口瀑布的克难坡;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之时,著名诗人光未然来到壶口,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后来冼星海为这首诗谱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1987年9月,黄河漂流队王来安乘坐由40个汽车轮胎缠结成的密封舱,顺瀑布而下,揭开了人类在壶口体育探险的序幕,人称‘黄河第一漂’;1997年6月1日,柯受良驾车飞越壶口,创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飞车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第一飞’。1998年9月19日,在‘黄河壶口国际旅游月’开幕式上,山西吉县农村青年朱朝辉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跃黄河壶口,成为中国‘驾摩飞黄’第一人。”
  王导讲完了这些历史故事之后,又补充道:“呵呵!今晚我们就住在黄河边上的‘朱朝辉民俗酒店’哦。朱朝辉可有名了。”这时有人插话问:“‘朱朝辉酒店’是不是朱朝辉开的呢?我们能见到朱朝辉他人吗?”王导笑道:“这个我可不知道,估计是看不到他的。”
  王导和我们正在说笑中,汽车已开到了“壶口收费站”,此时是下午6点55分。这时我看到车边有一条长长的大峡谷,但看不到谷底,是因为坐在车内的原因。王导看到我们凝视窗外,于是说:“那就是黄河,河床很深,我们现在是在黄河边上走的,再过几分钟我们就到‘朱朝辉酒店’了。”
  车在往山坡上开,我突然觉得四周很空旷,树木极少,只有些枯草,视野里都是黄土高坡,天空无云,夕阳斜照车窗,天地一片明亮。
  汽车上到山腰后,突然往右一拐,拐进一个山阿里,在那里的小广场中停了下来,我们知道这就到了住宿地了。我们纷纷下车,好奇地观察这个奇特的环境。以往我们投宿之地,都是在闹市区,而今来到这里,好像是在野外的山坡之上,四周静悄悄的。虽然坡上也有些楼台馆所,但没见有几个在屋外走动的人,冷冷清清的。我心里想,是不是这里很少有人来,今晚就只有我们这个团队的26个客人了。
  我看见这个小广场是个“同”字形,只是字内的一横没有。字内那个“口”字是小花圃。“同”字的开口向西,左竖为北,右竖为南。小广场的南面是服务大厅,北面和东面分别有14间和12间窑洞客房,每间窑洞的门框和窗棂都漆成鲜红色,门顶上都挂着一个鲜红色的灯笼。这就是“朱朝辉民俗酒店”的“客房部”。我和老伴住在107号,队友们都住在这些窑洞里。窑洞里的面积大约有15平方米,一切旅馆基本设施还算齐全完好。这个小广场是在一座大土山的半山腰挖掘推平而建成的,所以北面和东面是垂直的绝壁,这些窑洞都是紧抵绝壁的。小广场被三面住房包围着,就像一个院子。
  王、陶二导安排好各人所住的窑号后就对大家说,在这里附近就有几家饭馆,走出这个院子往右拐的第一那家饭馆,便是“朱朝辉酒店”的“餐饮部”,另外一家也是比较大的,叫“河岸土菜鱼庄”,离此稍远一些。王导说:“现在是7点15分,餐饮部7点半才开始供应晚餐,大家可以先在‘观景台’这里走走看看。”
  从院子走出来就是公路边了,这条公路还算大,是“柏油”路,与公路的另一边紧紧相连着的就是黄河岸。这一段的黄河岸边,建有长长的亭廊,这就是“黄河观景台”。因为河岸又高又陡,比较危险,所以河岸边都有铁栏杆,并且每隔两米左右就插着一面红旗。
  正对院门的河岸边,有一组雕塑,很是好看:在一方形的巨大底座上,倾斜地放置着一只巨大的“青花瓷茶壶”,“茶壶”的直径能有3米多。在壶嘴的下面有巨大的杯架,杯架上一字排列着5只巨大的“青花瓷茶杯”,每只能有1米的直径。“茶壶”的底座,有“壶口”两个鲜红的大字。大字边有一行小字:“千里黄河一壶收”,此句立意高远,可谓佳句。在这组雕塑的北边,立有一块大牌子,白底红字,上写“壶口朱朝辉,民俗酒店”。在“观景台”之北边有大大小小的商店六七家,其较远一端有家较大的酒店,立着“河岸土菜鱼庄”的大牌子。
  我们团队的大部分人,一出院子就去附近的饭馆、小饭店“侦察”一遍,看哪家有些什么菜及其价格;看哪家比较合意。我对老伴说,算了,我们就不用去选择了,就在离宿舍最近的“朱朝辉酒店餐饮部”这里吃算了,有什么就随便吃点,吃饱就行,不用那么讲究的。老伴同意了,我们就在黄河边的“观景台”上,尽情观赏黄河的风景,从容地互相拍照。
  只见此处的黄河岸十分陡峭,河岸的岩石,是一层层、一行行的,有点像页岩的样子,但岩石的剥蚀现象很严重。河道有七八百米之宽,一百多米深,河底中间另有深沟,沟宽约数十米,沟两边尽是黄沙。沟中有清水缓缓流动,没有响声。我想,这大概是枯水期的样子了。这时已是黄昏时分,柔弱的夕阳映照在远处的河岸边和幽蓝的水面上,加上晚霞的烘托,构成一幅富有情调的“华夏江山图”。古老的、见证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祖脉”这时是真真实实地在我的眼晴下、在我的心灵里,静静地流动着。我想,一万年以后,它应该还是这样地流淌着,哪怕是地球人类早已自行毁灭了,也丝毫改变不了黄河水终归大海的自然规律,是决不因为人类的不存在而中止的。
  我从来没看见过如此深、如此清的黄河。我虽然不止10次地来回通过郑州黄河大桥,但我真的没有看清楚黄河的真面目。我只是凭着在郑州看到的那一段黄河的印象来认识黄河。在我的印象里,黄河的河床很不明显,只是在很宽的沼泽地中间有一条浅狭窄的小河。
  我和老伴在“观景台”那里观赏了十多分钟,互相拍了几张照片。但见那帮“侦察”的人陆续回来了,他们一个个议论说:
  “那些家都不开门呢,生意那么冷清的!”
  “估计平时也没有多少客人的。”
  “可能这里现在是旅游淡季吧。”
  “好了,没得别的地方吃了,就在这家吃吧。”
  “这家应该不错的,你看门前打的大字,‘黄河鲤鱼、黄河鲶鱼、农家土鸡、野生甲鱼、山西刀削面’,什么没有!”
  “还有几分钟呢!”
  “我看7点半开不了餐,我刚才进去看了一下,他们还在忙着呢!”“可能是我们到了,才开始煮的。”
  天将黑了,四周的房屋陆续亮起灯来,不一会儿,路灯也亮了。我们都到“朱朝辉餐饮部”,各自找服务员点菜去。我与老伴点了个“紫菜鸡蛋羹”、一碗“山西刀削面、一个“油麦菜”、一小碗“油煎面”,共花59元。我将前段买的二两装小瓶汾酒拿出来喝了几口,好爽,面也吃得饱饱的。
  晚饭毕回到窑洞,我有点兴奋,就打开手机,打开“数据使用”,将几张黄昏时在黄河边拍的照片发给远在广州的儿子。这还不觉得尽兴,便想起黄河对岸的陕西,想起了24年前一同在清华大学进修一年的同学“老李”。他是陕西“咸阳师大”的,几个月前还与他联系过的。是他说的,欢迎我到他那儿玩。我乘着酒兴,拿起手机,拨了他的手机号,还真的就接通了。
  “喂!是韦大哥啊?”老李接了电话。
  “哈哈!老李啊!是我啊!现在8点多了,不会影响你吧?”
  “嘿嘿!韦大哥啊!说什么啊!客气啥的!在哪儿啊?”
  “我在西安附近啊!”
  “啊!在什么位置?我开车去接你!几人啊?”
  “两人,我和老伴。”
  “好!好!说一下具体位置,我就去接你!”
  “哈哈!你可别来哦!”
  “为啥呢?嫌我地方不好?”
  “没没没!老李啊!我在山西呢!”
  “山西?又说是西安附近?啥的啦?”
  “我是跟团旅游到山西,已经七八天了,我现在在黄河壶口边上的旅馆里,想到你就给你打个电话报告一声啊!”
  “哎呀呀!是在壶口啊!壶口离西安300多公里啊!我以为你到了西安呢!”
  “我之所以说近西安,是因为我望着黄河的对岸,想到对岸便是陕西了,就好像你就住在对岸一样。”
  “嗬嗬!这样啊!你几时回南宁?要么先到西安玩玩再回去好吗?”
  “不啦,谢谢你。因为跟团旅游,不方便,回程的火车都定好了。再说半途离开,违反旅游合同,比较麻烦的。我们大后天回去。”
  “好啊!那就下次吧,下次带大嫂一起来西安,欢迎到我家做客!”
  “我们明天就到运城去。那里有三个景点是我们的游程安排的。”
  “哦,到运城去!运城是老曲住的地方啊!要不等下我给他打个电话去,叫他好好接待你。”
  这位“老曲”也是我们一同在清华大学进修的同学,24年前,我们在清华大学进修时,我们仨一同住在21号楼的一间宿舍里。
  我说:“不必麻烦他了,因为跟团旅游,不能随便离队的。”
  “你有老曲的电话吗?”老李问我。
  “以前有,后来打不通了,他换了号码了。”我答。
  “要么我给你他的号码,你自己拨他电话。”老李又说。
  “不必了,据说他这两年身体不好,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到了运城,不想去打扰他。他若知道我到了运城,不与他相见他一定不安。”
  “那好吧,那祝你玩得开心哦!”
  “谢谢了!先这样哦,你若到南宁,要给我电话哦!再见了!”
  “再见!88!”
  我挂了电话,就有些困意,歪在床上就睡着了。在窑洞里住宿,我是头一回,我没有什么不习惯或异样的感觉。这一晚,我睡得很好,也许是那几口汾酒的缘故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