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作品名称:——微——20年后再聚首 作者:张璞 发布时间:2017-05-06 06:08:25 字数:8182
后记
这篇群聊散记,是我从3月初开始逐步写起并进行发文的。
我于2月13日进入的微信群,在这其中我开始总处于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中看群,后来自己突发奇想,很想把这群中感人的话语和资料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对26班的美好回忆。
也许是师范生活后同学们分别的时间太久了,对同学和校园的眷恋之情难以释怀,这偶然的机会由蠡县籍同学林弟和我的同县籍同学芳妹发起组织的这个班级群体,很实在的圆了我和众位同学的安师梦。真得感谢这两位发起人和前面入群的组织者,这主要功劳归于为此而建议且筹划组织的兄弟姐妹们。正如后来安新的张三姐说过的,是群主这么个有能耐的嘹亮人把大家费力聚在一起的。
在寻找同学们的过程中,韩兄,沈兄,宁弟,柏姐,纪姐,芳妹等人作为主要追踪者,其中采取了接力赛的形式,慢慢地想办法把能找的同学都拉进了群里,集思广义,大家捧柴火焰高!采用了多种找人的线索,从而把消失多年的师范同学找回了群集体中。尤其为此出力的是居住在保定市退休的陈大姐,她怀着炽热的情感不辞劳苦地通过电话和网络找人,经她手找到的人数很多。即便有的还用着老人机,没有微信,但是也电话联系上了。最终在3月17日这天,以前的四十一名班级成员都有了可知的下落。宣告微群任务的完成,准备商量聚会的事宜。
这一个多月找人的时间是折磨人的过程,也是安师26班入微信群的同学欢欣鼓舞的阶段,也有使人伤感的的局面侵蚀我们的心灵。孙进龙老兄的过早谢世,王改玲大姐的生命落殒,同学们即是慨叹又是伤悲。
20年前生命是鲜活的,20年后这两人与我们生者阴阳两分,能不叹惋,能不伤悲吗!生病和意外,是生命陨落的偶然现象,也是大家深感叹惋的事情。如果说孙兄属于生病不可医治,那么王大姐的意外或许可以避免,中煤气本来就是众所周知可以防范的,这属于大意的疏忽而招致了生命的苦难和早逝,这只能使人做无语的感伤了。生命应该是多姿多彩,能够在某些程度上进行自我把握的,这无奈的的结局本应该避免的。
在早期的观群活动中,自己抱有一颗虔诚和尊敬的态度,不敢随意妄言。毕竟这许多年过去了,每个人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思想观念有所不一,生存环境不大相仿,再因为我个人现在生活上形只影单,儿子多年来意识障碍,不得而治,只能在极端无奈中殆害终生,现实生活无法得以超脱,所以难免觉得自己卑微而不群,担心影响群中大伙的情绪。微群的成立本应该是一个集体娱乐交流中心,群空的言谈文字,以及视频图片,各种消息等等,都是为大家开心快乐,增长知识和智慧而为目标的,把我这样一位命运惨淡的人扯进去,会不会给群中大家的心情添堵呀?其实我内心也是很忐忑的。
不过,这带有戒备的心思没有成为我进群后活动的羁绊,毕竟自己回到了朝思暮念的安师26班的集体怀抱中,心情瞬间就像当年那样充满了活力和愉悦。多少年不见面不通消息的老同学们,在微信的平台上开始进行友好亲切的交流,胜似亲人般的感受,气氛活跃欢快,抚今追昔,攀谈亲情。这教养和素质领先于普通社会群体的氛围里,使我心情激动不已。说实话,我爱我的26班,我总觉得,我们26班是自己生命历程中最优秀的大集体,也是最富有幻想理念和拼搏精神的一个整体。在这里,大家有淘不尽的智慧源泉,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动能,还富有暖意融融的温情。我的大哥大姐们,学弟学妹们,是我过去和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在我心中难以割舍,每每想起,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追群记录就在这种心情下开始动手写起的,并不是自己才情的迸发,而是自己虔诚的心情表述,这写作最初本来就是一次赌性的开端,原计划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些内容,写到哪儿算哪儿,不成想这动手敲击键盘后一发而不收,就一味的坚持了下来,转眼已经两个月的时间。看看在网上版出后标记的字数,接近20万字了。这期间自己一直沉浸其中,挤时间运作,没觉辛苦,完稿前才觉得有些劳累了。这敲击键盘的六十天的日子,大多还是在单位工作结束,利用回家后的业余时间,期间同学们和老师不断地提醒我要注意身体,但我知道,只有忘我的坚持下来,才能完成计划,否则只要停笔,就懒得再继续下去了。还好,经过努力,终于按原始想法完成了写作计划。
此刻,诸多感慨和疲惫也开始袭击身心,在制定计划时往往觉得无关紧要,肯定会做完,真正地操作起来,深感不易,并且其中难免会出现某些不预知的生活琐事纠缠自己。单位的琐事,家中的烦累,时常闹腾得不叫人消停的儿子,不但搅扰我的写作,更主要是搅闹我的睡眠,本来一个摔断胯后拉撒都靠人完成的八十六岁的老父亲开始痴呆,很难伺候,晚间自己虽然睡晚,先伺候他一两次,可刚睡不久又叫人帮他小解,晚间几次醒来伺候,搅得人头昏脑涨的;可临近天明前自己想舒服的睡一会儿时,那边屋子里的熊儿子早就走进我和父亲睡觉的房间,开始没清没完的说起颠三倒四的胡言乱语,我还不敢跟他说任何奉劝的或者是警告之类的话。只要说话,就会招致更加剧烈的吵闹和胡骂,甚至可能激惹病人,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果。所以,我只能学“莫言”,忍忍忍,再忍,再忍,再再忍!或者当做耳旁风置之不理。他的说话声音便更加提高,直到喊得口干舌燥后自行离开,跑到院子里、大街上去转悠时,自己才觉得安静下来,有点活头,他离开家一会儿我觉得便能够好好活着了。医学解决不了的顽症脑疾,人格的变异,只能空自叹惋!
晚间的困意,白天的紧张也总是不断重复着,但是我找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安宁他在家的分分秒秒,他好转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也可以说,他已经不可逆性的再恢复自己的常态了。这样我的写作便会更麻烦一些,只能绕开一些他搅闹的时间进行。就这样,在除去家务之外的时间,看手机,开小笔记本电脑,点点滴滴、顺藤摸瓜地摸索着群中聊天记录而不断地进行整理。期间又要进行投稿前的修改,业余工作量不算小。后来自己摸索着改变修改作品的方法,便加快了修改的速度,能节省不少时间。
3月17日之后,大家开始探讨集会的时间,按后来聚会时张老师讲话所说,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最后决定在清明节后的4月8日,在安新县“北国江南”广场作为集合点,这是群主和高人商量后的定夺方案。4月8日,四平八稳,图吉祥,有“福日压百祸”的意思。中国人讲究事前查晌,图个吉利!
我们26班建群后直到4月8日聚会前,微信群里始终是很火爆的,活动量应该是同类群中不多见的。那不仅是同学们分手时间长的原因,更主要是一种兄弟姐们般亲情的体现;再者,我们分手后熟悉和不熟悉的同学们又开始重新了解,甚至需要补充20年前一些带有疑问的了解内容。比如我在期间听张妹的口音是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还听别人说过她是从东北来的,就一直认为这个学妹老家是东北,是地道关外长大的白山黑水间的妹子,属于北雁南飞的迁徙者。所以在20年前的读书期间,还多次称她为老东北,张妹总是面含微笑,并没有反驳过。
在群里和她对话时,问她的出生地是白山黑水的哪个城市,是佳木斯、鹤岗、还是双鸭山?她却说自己老家就是容城的,上辈人因挨饿下过关东,自己不是在东北长大的。我瞬间明白了,自己在认识上上还有误区,连老同学是哪里人都不清楚,还在自己的作品中称人家为“老东北”,叫人家很难为情。所以,再认识中话题就丰富多了。
我过去的一位同事也是一口东北口音,但是他确实在本地老家出生长大,原因是他爷爷辈早年下关东,去了遥远的佳木斯,父辈在东北长大,后来又回归故里。在上世纪大跃进初期,由于深受饥饿之苦,父辈又回到东北这熟悉的第二故乡,过了三年饥荒后又迁回老家。这同事就在我们本地老家出生和长大,但是母语受父母影响大,就成了地道的东北口音,甚至多年后依旧。
这追群记录只是肤浅的从表象中再认识我的老同学们,对大家做初步了解,通过对话等群中的语言活动,了解一些我们26班师范同学20年后基本的现状和整体情况。
至于细致的私隐,群中报告的有关家庭住址和众多的电话联系还有不该出现的真实姓名等,都没有具体写明。可一些应该记录的名字,还是为了保持散记的特色,留存了下来,已备不使同学们在读文中产生质疑。因为这文章发表后,如果我们本届的同学们有幸参与网上阅读,不能让人家读个犯糊涂。我们那届同学就有二百多人,再加上可能波及的部分家属等人,知情者人数不算少。作为写文者,我期待留住我们26班的某些印记,了却自己多年对校园对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用一个长篇留住某些有关的回忆情节乃至现在的动向,这就足够使人感到欣慰了。以后若有可能,再写一些短文进行补充,但已经不属于这个作品的内容了。完成本篇后记,此作品就宣告真正的结尾了。真得好想结束本篇,因为现在既要单位上班,又加上家里家外的事情,另外这已经开始有农活的时节,事情繁多,即便是再想写也难得有清心的时光了。此时煞尾,应该说已经是时候了。困顿的心,疲惫的神情,以及因缺少睡眠而显得发昏的头脑,连同点击键盘时开始木讷般已不显得灵活的手指,说明自己已经不适于再坚持继续写下去。
虽然如此,自己还是感觉心里很满足。这知足不是因为获得了多少利益,一般的网文的写作可以忽略带来的经济效益。这20万左右的文字放在文学网上,带来的现实利益就是发三两次三两元红包的效益。我记得自己的收益栏原来是53,刚才看是71•51,中间的差价约是18V币,这期间还发上了两篇短文诗,按1元=2V币计算,我这20万字的发表价值人民币8元,不够这期间的写作电费,从初稿到现在接近完稿,两个月的时间,电脑,灯光等消耗的电能不止8元。那么,这抻长的文字有何价值所在呢?
自己有时也扪心自问,回答很肯定:写成就是价值。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前身的安新县,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曾有个省级师范校园,而九五级我的26班,是安新师范历数三十多个教学班级其中之一。这个校园在雄安新区刚宣布时还有部分建筑没被拆除,这师范校园曾经是激情火热的教师成长摇篮,那里培育出的一千多名莘莘学子,学成后走入了河北保定地区教育天地,成了河北基础教育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用富有知识和智慧的教育者形象,在河北家乡的教坛上,高举双手,共同托起了明天的太阳!这是安师学员人生的奉献,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这师范校园应该留在河北保定的教育史册上,我们安师九五级26班应该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很精彩、很优秀、对社会贡献不小的班级,记录这其中某一段故事之一,也是一种对现有教师群和当年这些老同学们以及班级教师的尊重。所以,在这些老同学中,某段集体故事,就能撩拨我们大家的心弦,用文字保留这点滴的往事和现状,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动笔不是纯属偶然的一时激情,那是在心中沉积依旧久的感情萌动,是人生的渴望和朝思梦想的暮年怀恋,是那段读书时光深厚感情的宣泄过程。
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师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友情,我们读书的日子,我们演出的舞台,还有那兄弟姐妹之间的真情友谊和眷恋,虽已被时光深深埋葬,但记忆和真情总是永远。所以要动笔,所以要寻找,所以要敲击键盘进行记录!期间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会在我的心海世界中慢慢走来,来到我身边与我作伴,那欢声笑语的群体组合,是我灵魂的归宿,是我同舟共济的伙伴;我的群,我的班,我的老师、兄弟姐妹的组合,就是我最理想的翘望和归属,我的思想靠山,我心海的归航港湾。
每念及此,一种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一种师生同学情的凝结,一种短时期群体激情的爆发和持续,一种人生事业的见证,一种社会时代的断影,一种人心的善良和人性的社会归属,一种转工后的老民师继续奋斗、努力拼搏的心绪和现实,一种沧桑经历后不衰的信仰和坚持,一种豁达人生、启迪智慧和完善心灵的美好境界,一种为发展未来继续甘当人梯的新奉献理念,一种精神不老、延年益寿的心灵鸡汤,一种追求时尚超越凡尘领先同龄人的思想源泉……
在写文的过程中,我实际上明白了很多很多,自己很感动,说也说不清。人生的许多教益,很丰富的阅历,在群中集体凝结着智慧,在岁月的长河中流光溢彩!此时对于磨难、幸福、快慰、痛苦,已不再有深奥的定义,一切都如同平铺直叙般的自然和坦荡,平和与安详。生命的一切都归为朴素和愿望,善良和纯真,不再有大痛与大悲,极欢与极乐;平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不再对生命做任何祈求,只是顺应生活和生命的轨迹,延展自己未来的路程,将所有的美好景观留在自己心里,留住生命的瞬间绚丽和灿烂!我们要聚会的消息,已经有人在电话里通知了安新水区的老班长。
班长李大哥的村子坐落在安新城南桥头向东的一个半岛上,这个类似孤立的小岛面积不大,就像我现在单位的前后院大小,20年前我到过那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水区小村——泥李庄。早年读书时我们26班同学大多数人都一起去过,受过老班长一家热情的款待。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是我经久难忘的记忆。
靠在屋后墙的都是苇,有几位邻居妇女用碌碡在黑泥地上碾压铺平的苇,在碾压过程中不时地用水瓢往干苇子上泼上些水,旁边摆放着一个盛水的小铁桶。这夕阳正红之前的碾压苇子的工作还在继续。水区的家庭妇女一辈子不想出远门,就跟大淀和苇塘有缘分,打苇织席、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一天两顿饭,嘴刁纸卷旱烟,织席与锅台转,便是水区老一辈女人的生活。李班长村的房与房之间的街道太窄,当时只能容下两轮小拉车进出,岛的面积小,利用起来显得很珍贵,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和水中的船也没见到什么。李班长的父亲当时六十多岁,白天摇船出门开网打鱼,辛苦了一天回家后在东边屋子里歇着还没有吃晚饭,可就是叫不到同学们在老班长家聚餐的饭桌边。院子不大,可以用刚能回下扁担来形容。院子东边下坡就是水,坡下种着水柳把持着岸边,在水柳下的湖面上有两只小船,用绳索拴在柳树上。水区的厕所不讲究,安排在水边的隐蔽处,五谷在肠道轮回后就随水湮没。地方风俗,与众不同,所以至今还留有印象。那水乡的日子,静谧异常,傍晚时斜阳映水,湖面平静无风,碧水蓝天相映,远方淀水开阔,湖面平展,望去偶有苇丛,不太多,一般离水边近的地带葱郁;湖上的远景还有几只游船在动,好不悠闲,那种沉凝静寂的异乡风情,经久不忘!……
那是20年前老班长的家和水村。今年3月下旬初,大家要组织聚会时间地点已选好了,4月8日安新县“北国江南”广场集合。内容先集体留影,手机互拍,再组织观光母校遗址,接着用餐,之后找会馆休息K歌。这是群主与班主任张老师商量的聚会计划。
因为商定的聚会第一站点在安新县城的“北国江南”广场,我在电脑上打开网络地图查看这个聚会的地点,从标志的街道看,那里就在县城北关的转向东行去当年师范学校的路途中,再往东走200米左右应该就是我们当年读书的师范校园,到这里其实就是到达了自己20年前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母校附近,心情不由激动起来!
在早已停办的安新师范母校附近,那里留下了我们早年学习生活的印迹,记忆中这里有我们的老师和众多的在校学生,同学们在师范的文化氛围内充实自己,锻炼自身,增长知识和才干,为铺平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切切实实的基础。这里富有人生的憧憬,富有事业的根基,富有生命的渴望与努力,富有校园的锤炼与淬火,富有师生同学间的温情与友爱;这里是教育信念的建树地,是教育工作者飞翔前的樊笼,学校则称这里是成长教师队伍“火火的摇篮”。
怀着这种情不自已的心愿和记忆,我们的安师26班同学们朝思夜盼这次久别的老同学重逢,张老师亲自为我们同学聚会设计并制作的红底白字聚会条幅,并答应为我们的聚会同学奉送大合影留念,还和班长提前在“鱼米香”饭店为我们订下了餐座房间。等等集会期间的安排,基本都出自张老师和班长李大哥和张三姐以及群主等人的精心安排。
我们期待的201748终于来临,那天大家是在早晨的春雨中开始行动的,我和同县籍的芳妹、乔妹约点,坐616去的保定,和陈大姐在客运中心意外会和,改乘去安新的车辆奔向我们的聚会方向,一路上沈兄打了几次电话问我们的位置,他和林弟、韩兄早已等候在车站附近迎接我们,握手寒暄之后,分坐在沈兄和林弟的轿车上赶奔聚会地点。
因为前一天就预报天气有雨,再加上走不出家门的不同情况,三十九名同学中来了26人,正好占三分之二,此次聚会,安师26班26名同学参加,再加上梁大姐和宝妹的家属,侠姐的跟班司机,活动人员也不少,这也是安新城里的大喜事,聚会活动举行的很风光也很隆重。我们制定聚会时间的时候,还不知道新特区会在4月1日成立,制定计划后十多天,却赶上新特区成立了。这是天大的好事,雄安新区成了我们的聚会之地,我们的师范母校所在地被冠以首都副中心的名誉开始写入了史册,我们这批老同学的到来,无疑是给这个新特区增光添彩的事,应该是富有新区历史意义的一天。
那天同学们都聚集在离“北国江南”很近的一家广告艺术公司的门厅里,这里装点的是浓浓的艺术氛围,旁边还有间带艺术茶座的厅堂,与其说是带有雇员的经商之所,更不如说是利用茶道的氛围进行探讨交流艺术活动的高雅门厅。一杯清茶,可能就会成就一个商机,无论尊卑与贵贱,在这里都能受到主人的赏识和优待,这茶艺中心的主人,就是我们的多年来敬爱的班级领队,大家心中最崇拜的班主任张老师,他依旧显得很年轻,丰姿绰约,深度内涵与老练。
紧紧地握手,听老师的问候话语,再来到早到的同学们面前,相识微笑,互相喊着对方的称呼,依旧是紧紧攥住伸过来的手,话别短长。这20年的分别,大家的容貌确实变化不小,多数同学度都明显得老多了!从容貌,从体型,从眼神,失去了当年的风华正茂、神采飞扬的仪态,开始归为安详平和,温情热心的成熟季节,一句话,我们都老了,真有点见面不敢相认了!
大家聚在张老师的跟前,听老师为我们安排聚会的程序。过程基本按计划进行,先冒雨在“北国江南”广场旗台下照相,之后分乘五辆同学们的私家轿车,外加一个出租三轮的引路,直接往东顺大街来到我们的校园。那曾经的校园,只剩下三排房子,那就是靠西的边缘宿舍和校长休息办公的旧址,后面通向餐厅的水塘已被填平,远远的孤立着那个学生食堂,就是那集演出和开会功能合为一体的学生活动中心。周围早已被拆迁后的楼宇所包围……
我们站在这里回忆,同学们互相用手机拍照。我快步走近那小礼堂的近处,为这个心中永不消失的建筑采回了影像。回首我们那时火热的校园生活,回忆那打饭的排队长龙,演出时舞台上艺术化的一切,餐厅小路上三三两两急促走动的人影……还有我们的学习上课的教室,出操打球的操场,以及我们26班的宿舍,这些已经都不见了,或存在于记忆或被周围的建筑所吞噬,总之是绝大部分残缺了,留下的只有部分遗址!我们在其中凭记忆去搜寻自己的宿舍和教室所在地。我和柏姐在一起走,想起她那年在我摔倒后伸手把我拉起,又扶着我走过的那段路,我正兴高采烈地比划着说着,不知是谁给我采下了这瞬间的镜头,很失态!张开嘴后的笑脸上,暴露的门牙却成了镜头中的风景!呵呵,这就叫做瞬间的高超镜头,真逗!
很想留住着残缺的师范校园旧址,这恐怕不可能,因为新区建设中,在这里会是寸土寸金之地,新区的规划有自己的蓝图,不见得把这剩余的几所红砖起脊瓦房无价值的留在这里占用着地皮。但我们同学们从心里不愿意让这片遗址完全消失,哪怕是就留下一所有代表意义的建筑也行,至少这会在安新历史上有一处重要的文化保护遗址,我们以后再去看时心里不空落……可我们安师的同学们也明白,一切应该按新区的发展规划去设计。
其实,我们已经参观了,用手机镜头留下了安师母校的遗址,这就足够了,心里能得以安慰了。
4月8日这一天,我们在聚餐的饭店门外挂好了聚会的条幅,条幅是我和李班长张大姐等人的协助下,由饭店一位年轻的伙计登高给粘贴好的。在聚会条幅下,我们到场的老同学们又合影留念,好不气派!
午间宴会的热闹场面,热情洋溢的欢歌笑语,举杯欢庆!群主林弟对近期情况的介绍和总结,班长李大哥感人肺腑的发言,陈大姐简短的号召性讲话,不同同学不同的祝词,张三姐高兴的即兴歌唱……乔妹手中托着的摄像机,大家手中按动快门留影或摄像的手机,把这兴高采烈的场面定格于那个时空……
爱尚纯K歌厅内的午后休整和攀谈,同学们自我组合的点歌音乐会、诗朗诵。侠姐的一首《天路》,张三姐和赵大姐等人的拼歌,君姐和沈兄的诗朗诵《老有老的骄傲》,都令人欢欣鼓舞,喝彩声不断。最后,冯妹指挥的大合唱《难忘今宵》,把这次聚会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爱我的群,我爱我的班!同学们一样的心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再期待今后的重逢!
(完)
2017年5月5日零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