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坎坷的历程>第三章 寒窗苦读 编织美梦(二)

第三章 寒窗苦读 编织美梦(二)

作品名称:坎坷的历程      作者:武陵樵夫      发布时间:2017-04-29 19:11:01      字数:5836

  很久很久以前,苗民居住的吕洞山地区,曾经发生过一场因爱情纠葛而引发的残酷决斗。在苗族村寨里,有两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年轻男子,一个叫吉洞,一个叫吉舍,两人感情特别深,虽不是亲生兄弟,但胜过亲生兄弟,是莫逆之交。他俩都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武艺出众。吉洞有非凡的刀功,他掷出的飞刀,能斩断百步之外碗口粗的树干。吉舍擅长射箭,箭法特别高超,能百步穿杨。他俩都同时看上了村寨里年轻貌美的玲翠姑娘。而玲翠与吉舍是邻居,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村里另一个姑娘年姑,也长得如花似玉,在一次“赶秋节”玩旋转秋千时与吉洞相识,一见钟情,从此深深地爱着吉洞。但是吉洞一直苦苦地追着玲翠,尽管年姑对吉洞频送秋波,他却无动于衷,这让年姑非常痛苦伤心。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天天折磨着这两对情侣,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种十分尴尬的局面,在那时按当地习俗只能通过一场决斗来解决,由获胜者决定取舍。吉洞和吉舍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两人都当众慷慨地承诺,通过决斗解决这场纠缠不清的爱情瓜葛。两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结果怎么样,决不后悔。
  在一个繁星点点,皓月当空的夜晚,整个苗寨的人都汇集龙虎岭上,见证这场生死决斗。决斗场选在龙虎岭一块低洼的平地,这里开阔空旷,决斗时有充分回旋余地。观看决斗的人站在洼地四周的高处,居高临下,整个决斗场面可一览无余。决斗开始前,两人走到一起,紧紧地拥抱,接着两人同时拿起放在地上的小酒坛,互相敬酒,都一饮而尽,然后就将小酒坛在地上摔得粉碎。喝完酒之后,两人肩并肩地跪在地上,同时向苍天盟誓说:“来世我们还做弟兄!”站起来后,两人再一次紧紧地拥抱。最后,两人分开,摆开阵式,决斗开始了。决斗中,两人都使尽拿手招式,竭尽全力,想击败对方而取胜。这时在决斗场上,箭镞如流星,嗖嗖鸣响;飞刀闪冷光,寒气逼人。放箭、掷刀,招架、回避,两个决斗者都使出浑身解数。决斗异常惨烈,急速闪动的身影,搅得飞沙走石。刀光箭影,惊天地,泣鬼神。经过通宵达旦的决斗,吉舍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这时他趁吉洞决斗中一处小小的疏漏,佯装逃走。吉洞却不知吉舍用的是诈败计,就在后面紧追不舍。逃跑中的吉舍悄悄地搭上利箭,拉满弓弦,一个鹞子翻身动作,朝背后追来的吉洞连射两箭。吉洞丝毫没有提防这一招,躲避不及,结果两支利箭穿胸而过,血流如注。在临死前一瞬间,吉洞竭尽最后力气,向吉舍掷出飞刀。刀刚出手,他就訇然倒下了。他掷出的飞刀,不偏不倚地削去了吉舍的头颅,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才落下来。
  年姑和玲翠看到这场悲惨凄凉的决斗结局,都泪如泉涌,肝肠寸断,悲恸欲绝。中箭后的吉洞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年姑不忍心她又爱又恨的吉洞痛苦地离开人世,就唤来她的坐骑鸵鸟,将他驮回到自己身边,抱在怀里嚎啕大哭。玲翠看到被利箭穿胸后鲜血淋漓的吉洞,呼吸微弱,双目不闭,也感到特别愧疚悔恨。面对这样的结局,玲翠有撕心裂肺之痛,不愿再回首与吉洞相处的往事,也不想回头再看吉洞一眼,就一直背对着吉洞,痴痴地坐在离他不远处,伤心地低声哭泣。玲翠哭了三天三夜后,就在黎明前死去了,化成了玲翠山,山背永远对着吕洞山。她流出的眼泪,就变成今日的己略河。年姑将吉洞搂在怀里,伤心地哭着,泪如泉涌,还千呼万唤着他的名字。最后,吉洞在喃喃自语中才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死后就化成了今天的吕洞山。他胸前被吉舍用利箭射穿的两个洞,就成了吕洞山的两个洞。年姑看到心上人吉洞死去了,仍旧默默地守在他身旁,两行眼泪扑簌扑簌地落下。她不吃不喝,决心以死殉情,死后就化成阿婆山,紧紧地挨着被称作阿公山的吕洞山,她流出的眼泪就化成了夯沙河。鸵鸟看到主人年姑已经死去,一直站在主人的遗体旁,不肯离去,昂头向天,在不断地凄厉悲鸣声中慢慢死去,化作一座雄伟的鸵鸟峰,与阿婆山紧紧相依,它的头一直望着天空。吉舍死后就化成了吉舍山,因为他的头被吉洞掷出的飞刀削去,所以这座山没有突出的山峰。
  苗族的先祖目睹了这场兄弟间极为残忍的生死决斗,感到异常痛心,不愿再看到这类事情在苗寨重演。经族人商议,便重新订下了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中的有关规矩,不准再以武力决斗的胜负来作择偶条件。如果青年男女彼此间有爱慕之情,只能在山歌对唱中互相倾诉衷肠,两人觉得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订下终身。从此以后,苗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都用娓婉动听、柔情似水的苗歌来表达心仪。清心悦耳、音域辽阔的苗歌,使成对成双的苗家阿哥阿妹喜结连理,成为眷属。
  吕洞山的传说无不凄艳动人。在神秘的湘西,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美妙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仅是一斑而已。
  当时湘西苗族自治区(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刚刚成立不久,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来湘西考察时来到了保靖中学,召集了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他讲述了苗族的有关历史及其迁徙过程,并说湘西的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指出古时候的“蚩尤”就是苗族的祖先。“三苗”、“有苗”、“苗民”是一脉相承的同一苗族群体。在湘西花垣县、安化县和其他一些地方,至今还有“蚩尤村”。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在湘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通过辛勤的劳动,开拓了这片土地,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蚩尤和炎帝、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今天,在河北涿鹿距黄帝城、蚩尤寨不远的地方,还建有庄严肃穆的“中华三祖堂”,蚩尤与炎帝、黄帝平坐于圣殿之中。苗族人民和其他各民族人民一道,都在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光辉灿烂的的历史长卷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辉煌的篇章。黄帝大力发展生产,播种谷类,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炎帝发明医药,制耒耜,立市廛,制作陶器,改善人们生活;蚩尤制订天文历法,发明冶铜技术,制作生产工具,步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潘光旦先生的谈话,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悠久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各民族的团结更加珍惜。座谈结束时,潘光旦先生勉励同学们要发奋学习,为建设富饶美丽的湘西,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离开保靖中学时,潘光旦先生对送行的师生说:“湘西是个好地方,‘风景这边独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保靖中学求学的这段时光,郝治平总是不能忘却。当时正值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尽管生活物资较为贫乏,但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学业有成。步入社会后,又全力以赴地为建设国家辛勤劳动,添砖加瓦。现在,每当那些在全国各地和在各种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同学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在交谈中都恋恋不忘当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多姿多彩的生活,宏伟远大的抱负。在这里,他们得到了锤炼,得到了陶冶,没有蹉跎岁月,没有虚度年华。
  1956年夏季,郝治平初中毕业了,就与班上同学一道,赶赴永顺师范学校参加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不久他得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这时,农村已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办起了高级社,农民个人的田地、大型农具和耕牛等,全都要入社。入社以后,郝治平的父母与社员一道集体出工,不分天晴下雨,也不管严寒酷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民间有一句顺口溜,如实地概括了社员集体劳动的情况:“抓晴天,抢阴天,麻风细雨当好天,‘三伏’‘三九’抛一边”。郝治平的父母因为年老体弱,缺乏劳力,家庭生活困难。这时儿子考取了高中,两位老人为上学费用焦急万分,一筹莫展。眼看到8月底了,开学的日子迫在眉睫,学费还没有着落,举家为此心急如焚。父亲为儿子的学费到处奔波,但仍求助无门,整天眉头紧锁,沉默寡言。当时社员都手头拮据,没有余钱借给别人。农民生活中必需的油盐钱,靠养几只鸡生蛋卖钱来解决,当地有句顺口溜:“手头没有分文钱,养鸡卖蛋为买盐。”
  俗话说:“天生一人,必有一路”。正当郝治平全家为学费钱一筹莫展时,一天,与郝治平同班的王春生同学兴冲冲地跑到郝治平的家里,十分欣喜地对郝治平说:
  “郝治平,告诉你一个大大的好消息,湖北栖凤县正在招考财经干部,我家因为凑不到上高中的学费,我想去考干,你呢?”原来王春生同学也是因学费困难,来找郝治平商量另谋出路的问题。
  郝治平清楚地知道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费无法筹措,况且为学费父母一直在东奔西跑,求爷爷拜奶奶地说了无数好话,仍无着落,人却弄得心力交瘁。郝治平沉思了很久后,也豪不犹豫地说:“走,一起去栖凤,考干去!”两人同病相怜,一拍即合,都迫不得已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相约去栖凤参加招干考试。
  湖北的栖凤县城与湖南的乌龙县城仅仅一条酉水之隔,栖凤县在北,乌龙县在南。从乌龙县的昭阳镇到湖北栖凤县城,有75华里路程,没有公路,全是盘旋在高山峡谷中的羊肠小道。郝治平和王春生在家吃罢晚饭后,两人一起趁夜晚天气凉爽,踏上了赴栖凤考干之路。他俩翻山越岭,毫无倦意,把出路的希望寄托在这次招干考试之中。他俩一路匆匆,唯恐错失了这难逢的良机。路途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景色朦胧,凉风习习。山岭沟壑,万籁俱静,唯有山间小路旁杂草丛中的各种虫儿,在“唧唧”低声鸣唱,似乎在为他俩鼓劲助力。经过通宵长途跋涉,第二天黎明时,两人到了栖凤县城。为了怕错失报考时间,两人连早饭都顾不得吃,就匆匆忙忙赶到招考处报名。
  “苦心人天不负”。郝治平和王春生俩都同时如愿以偿,考取了恩施专署财经干部学校。九月初,郝治平和王春生兴冲冲赶到栖凤县城,坐公车到恩施财经干校报到,在财经干校的学习正式开始了。郝治平经历了因学费困难而不能跨进高中门槛的痛苦,这次能考取了财经干校,特别满足,非常欣喜,确有绝处逢生的感觉。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便日后顺利工作。财经干校不要学费和伙食费,经较短时间的专业培训后,就分配工作,每月有20多块钱的工资,从此就可以自食其力,再不会给年迈的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了,他对学成后就安排工作,从此端上“铁饭碗”感到十分心满意足。一个星期后的一天,郝治平晚饭后便与几个同伴出去散步,意外的巧遇改变了他读财干的初衷。这里除了恩施财经干校之外,还有恩施农校与恩施高中两所学校,彼此相距都不远,仅三四里左右,各校学生经常有所交往。在散步闲聊时,郝治平地道的家乡口音被在恩施高中读书的黄建钊听出来了,于是黄建钊便主动地与郝治平打招呼。两人一交言,竟然是老乡,都感到特别亲切。
  黄建钊是乌龙县洗洛人,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从栖凤中学考入恩施高中。他品学兼优,担任团支部书记和班长。他对能在恩施高中这所名校读书感到很自豪,就向郝治平详细地介绍了恩施高中的情况,然后有意打动他说:“你怎么考财干?应该考高中啊!恩施高中是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是个好学校。在这里学习三年,毕业以后再进大学深造,多学点知识,得张像样的大学文凭,国家分配个工作后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对国家贡献更大,岂不是更好吗?我劝你来读高中!恩施高中人才辈出,从这里毕业出去的袁福昌同学,还到苏联留学去了,这多么令人羡慕啊!我送你一句古话提醒你:‘燕雀戏蕃柴,安知鸿鹄游’!”
  “我初中毕业已考取了高中,但因家里经济很困难,拿不出学费,我只好放弃读高中,才报考财经干校。”郝治平以实情相告。
  “怕什么,我家也在农村,经济特别困难,我是靠寒暑假、星期天勤工俭学,在建筑公司、药材公司和清江旅社等地方打工,自己挣钱来读书的。若舍得吃苦的话,我们一起干,在高中苦熬三年总会出头,千万不要鼠目寸光,一定要有‘贫贱不能移’的坚强意志!”黄建钊鼓动说,“我们学校招生名额还没满,你若愿来恩施高中,我定助你一臂之力!”
  黄建钊的多次苦苦相劝和多方鼓动,再加上恩施高中有学生去苏联留学的巨大诱惑力,郝治平怦然心动,激动不已,他一度熄灭了的求学圆梦的理想之火,这时又慢慢地燃烧起来,也想通过继读书这条路,步入五彩斑斓的梦境。在黄建钊的反复扇动下,他便决定放弃在财经干校的学习,进恩施高中去读书。经黄建钊向恩施高中的推荐介绍,学校同意郝治平报考,并在教务处为他单独安排了升学考试。考试后第二天,郝治平便得到了入学的口头通知,他高兴得哭了。于是,他就与财经干校的老师打招呼告辞,又与学员们一一道别,然后来到恩施高中报名。黄建钊慷慨解囊,给了郝治平全力帮助,借给他学费和伙食费。郝治平进高中读书虽然迟到了一步,但毕竟如愿以偿了。
  恩施高中创办于1938年12月,是鄂西地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当时日寇即将侵凌武汉,这里很多中学也随湖北省政府一道西迁恩施。汉口一中等8所学校合并之后,组建成湖北省联合中学,省主席陈诚兼任校长,教育厅长陈剑修任副校长,恩施高中即为分校之一。恩施高中位于恩施土桥坝的黄家峁,峁上地势开阔平坦,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空气十分清新,又远离城市的喧嚣,环境特别幽静。潺潺的龙洞河水从峁下流过,春夏秋冬都清澈碧绿。这里山青水秀,钟灵毓秀,为国家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才,所以有“黄家峁上好读书”的美誉。
  郝治平进高中时,正值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人们对苏联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都十分羡慕,十分向往,常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天堂一般的苏联,的确对当时在艰苦环境中求学的莘莘学子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和鼓舞力。进入高中学习后,郝治平满怀豪情壮志,发奋苦读,还经常去阅览室翻阅《苏联画报》和《苏中友好》杂志。从画报上的图片,杂志上的文章他看到了苏联的繁荣富强,对郝治平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和驱动力。于是他也开始编织着未来的美梦,想放飞理想的翅膀,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发奋读书,争取能去苏联留学。为了留学方便,他就花费很多功夫学习俄语。俄语老师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俄语的兴趣和成绩,就鼓励同学们用俄语给苏联的中学生写信,还向他们介结了莫斯科几所中学的地址。同学们最喜欢的还是莫斯科十月区的第201中学,因为它是苏联英雄卓娅的母校。从此,郝治平和班上的一些同学便经常与这所中学的学生用俄文通信,有的还寄去了自己的照片。在通信中,郝治平收到了这个学校一名叫АганияАгнечкаАгнюша的女同学的来信,还随信寄来了一张照片。看到这位金发碧眼、楚楚动人的异国姑娘,郝治平的激情燃烧起来,决心要发奋苦读,争取到苏联留学,希望能见到这位心仪的女学生。年轻单纯的郝治平还想得十分天真美妙,自己在苏联学成回国时,也想邀约这位苏联女学生能够同他一道来中国,帮助中国搞建设,使中国人民也早日过上像苏联人民那样幸福美好的生活。他还希望这位苏联姑娘能在中国下期留下来,两人在一起工作,朝朝暮暮都在一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