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河向东流>目录、导读、第一章 花样年华

目录、导读、第一章 花样年华

作品名称:大河向东流      作者:张敦胜      发布时间:2017-03-26 19:38:40      字数:8011

  目录
  上部
  引子
  第一章花样年华
  1.偷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俗语都是对的吗?
  2.情窦未开——我过年吃饺子,你过年也吃饺子,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章童年的记忆
  3.响应党号召——心急喝不了热稀粥,什么事都一样。
  4.成立初级社——合作化是金光大道,共产主义就在眼前。
  5.有人要退社——伸嘴得多,伸手的少,这日子还能过长。
  6.新倌上任——人是最关键的,改革要抓牛鼻子。
  第三章爷爷与父亲
  7.一凡的家世——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8.小脚女人——这次还是“众人独醉我自醒”吗?
  9.艰难前行——经国感到,这个小队长越来越不好干了。
  10.经国辞职——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第四章中学时代
  11.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文化大跃进——村村办大学,这是政治任务。
  13.自有高招——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14.皇帝的新衣——破坏了官场的生态平衡,就会断送一种生物链。
  15.灾荒来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16.春光初现——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第五章青春似锦
  17.考上大学——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凡有预感。
  18.扉页的歌——人生就像那一本日记,大学就是那崭新的一页。
  19.燃烧的心——石榴花开红胜火,一片丹心向阳开。
  20.四清锻炼——大军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六章回校上课
  21.琅琊山游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2.君子不器——世事难料,却又在逻辑之中。
  23.微波初起——风乍起,吹皱一湖清水。
  第七章红心永向党
  24.风浪中锻炼——桃花源外,有人笑有人怒。
  25.算不上初恋——他还是生平第一次闻到这种异性气息
  26.北京见世面——为保江山献此身,革命誓为世界新。
  27.他的确烦了——英子要回家,难道让她自己回去吗?
  第八章大学毕业了
  28.过度挑剔——这真是唱戏的不累,看戏的腰疼。
  29.好友分手——她就像那一阵风,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了。
  30.毕业分配——他们从此浪迹天涯,各自书写着不同的人生。
  31.工作之后——风雨炼红心,飞雪鼓壮志,酷暑严寒何所惧,胸内跃红日。
  32.粉碎四人帮——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下部
  第九章故乡的风
  33.回家过年——贫困乡亲的贫穷,让一凡欲哭无泪。
  34.盐为啥咸——四人帮虽倒,但阴魂并未散去。
  35.一女二男——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36.吴三当官——做人不能太小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十章百姓心声
  37.老支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烈心不已。
  38.包产到户——坐牢砍头,我一个人担着,跟谁都没关系。
  39.乍暖还寒——事物的发展总是破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40.久旱逢甘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第十一章理论先行
  41.雄鹰展翅——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42.丹桂飘香——啥叫理论?理论就是盲人前行的拐棍。
  43.水城放歌——中国经济改革跳三步舞,进两步,退一步。
  第十二章春暖大地
  44.喜鹊登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45.骨肉团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46.云开日出——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第十三章官本位袭来
  47.双喜临门——干吧,这官本位的现实,你不能不尊重。
  48.又进步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9.有事你呼我——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
  50.记者驾到——社会是前进的,中央是英明的。
  51.权力很性感——不进禅宗门,不懂佛家事,这是政治。
  第十四章小平您好
  52.人民来信——这事就像到自家菜园拔棵葱那么简单。
  53.躲过一劫——权力是一剂最来劲的春药——基辛格
  54.平衡是哲学——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5.海阔凭鱼跃——这个岗位需要你,你也需要这个岗位。
  56.小平您好——太行山树木葱翠,淮河水清澈流长。
  第十五章情系改革路
  57.治国之道——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为。
  58.抓你无商量——监督就像牛栏关兔子,进出自由吗?
  59.借梯上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60.金黄的秋天——莫道今年秋将尽,明年秋色倍还人。
  61.制度是关键——手莫伸,伸手必被抓。
  第十六章大地满金光
  62.一往无前——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天地英雄气贯长虹。
  63.法网恢恢——党是有决心的,对腐败坚决说不。
  64.中国真牛——只要瞪起眼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65.痛并快乐着——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6.大河向东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后记——
  
  导读:
  这是一部讲述新中国60年风雨征程的政治历史小说。
  (内容是根据《中共党史》写的,人物情节是虚构的,但历史事件基本真实)
  上部(前30年)
  第一单元(1——4章):绿色的原野(1952——1964)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1958年的大跃进,三年严重灾荒到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单元(5——8章):火红的年代(1965——1976)农村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前奏、爆发、发展、结束全过程。
  下部(后30年)
  第三单元(9——12章):改革的春风(1977——1992)真理标准大讨论,农村承包制的诞生,国企从承包到股份制,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单元(13——16章):烦恼中成长(1993——2013)发展与官场腐败共生,增长和两极分化齐飞,治国之道在于管党,十八大后成绩斐然。
  本书是用小说形式讲述了这些社会问题,描写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对角,正能量与负能量的斗争。对改革家的歌颂满腔热情,对腐败分子的批判入木三分,对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社会现象提出了批评和改革建议;对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反腐败章节参见:第49节、50节:有事你呼我、记者驾到;52、53节:人民来信、躲过一劫;58、59节:抓出个大的、借梯上楼;63节:法网恢恢。)
  2014.6月本书出版后,即被多家媒体报道介绍:7.8日新华网对本书的内容作了介绍,次日被(香港)凤凰网、新浪网、人人网、山财大等网站转载;7.15日和9.9日的《山东商报》前后两次作了报道: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的《老干部之家》第8期和第9期对本书作了介绍。12.23日省文学界、社科界组织由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等三单位组织本小说座谈会,会上十几位专家对本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人说:系统讲述新中国60年经历挫折并走向胜利的小说目前还没见到,此书填补了文学空白。此后座谈会被国内七八家媒体报道。原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教授对此书给予高度支持,原山东财政学院院长、山东经济学会会长卢希悦教授看后,对这种用小说写历史的罕见体裁十分惊喜,说这本书包含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等多种知识和深刻的改革见解,只有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山东财大是第一部,山东经济学界也是第一部,并写七律一首高度赞扬:
  大河东流无阻挡,滴水皆为正能量;理论见解催人省,辉煌盛世唱东方。文学大家难成书,经济大师探汪洋;小说创新喜出世,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部
  第一章花样年华
  1.偷瓜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俗语都是对的吗?
  1952年,本书的主人公张一凡(爷爷给起的名字,寓平凡一卒之意)已7岁,再有一个月到9月,那就该上学了。别看他才7岁,可已晒得黑不溜秋,身体壮得像头小牛犊子。每天是下地割草、捡牛粪,回家喂猪喂牛带弟弟,打扫院子浇菜园,跑腿买东买西干杂活,就没有他不能干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的孩子早成熟。在农村,可以说,孩子会走路,就会干活。大人下地干活,把他们放到地里,孩子就会模仿大人捡麦穗啦等等。哪像现在的城市孩子,有的五六岁了还靠大人喂饭呢!
  七八九岁的农村孩子也是最顽皮的,有的什么坏事都敢干,有的比较老实,一凡属于中间型的,不好也不坏。
  在小伙伴中,10岁的伟力最坏了,偷瓜摸枣、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打架斗殴,外带(跟比他大的女孩)打情骂俏,他全会。
  8岁的天柱心眼子也很多,7岁的一凡和顺子、安子,一般是前面两人的跟班、随从。
  8月的气温通常是一年中最高的。这天,5个孩子吃完晚饭就聚到了大街上。天气热得要命,伟力提出去游泳,就在村西头的水湾里。大家立即响应。大人们说,小心点啊,千万别淹着。
  5个人溜到村外,伟力却突然停住脚。“我告诉你们,我不想去游泳!”他说。大家很感意外,纷纷说:“那你为啥骗我们?”
  “我不是骗你们,我是骗大人的!”黑暗中伟力的小眼睛闪着贼光,“我想去偷瓜,你们敢不敢?”这家伙,动员报告连个过渡都没有,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大家吓了一跳!
  “偷……偷……偷瓜?”个子最小胆子也最小的安子,一听偷东西就想打退堂鼓,因为偷东西他没少挨大人揍。一凡倒是没偷过东西,没挨过打,但他牢记爷爷的家训“非礼勿动,非礼勿视”,也想往后退。
  还没等顺子和天柱说话呢,就听伟力低声命令到:“都给我听好了,今天晚上谁都不能回家,我的秘密你们都知道了,不跟我去就是叛徒,小心我拧断他的脖子!”他眼睛直视安子,又移向大家。这家伙一向凶狠,对比他小的孩子拳打脚踢是家常便饭了。
  天柱说话了:“没事没事,偷瓜不算偷,不要害怕。瓜果梨枣,谁见谁咬,没听说吗?”他毕竟大他们一岁,见识就是广。
  一凡虽说牢记家训,但偷瓜的刺激使他大脑兴奋,他想实践一下偷的滋味。直到后来他给大学生讲哲学,还经常引用毛主席的话“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下面又加一句:“电影演员要演好小偷,最好自己去当一次小偷。”学生哈哈大笑,他立即纠正说:“说笑话呢,要你演个杀人犯,你还真要去杀人不成!实践是知识的最终源泉,但多数知识是间接知识,来源于书本。事事自己实践,轻视书本,那自己的知识就会少得可怜,也就否定前人,割断历史了!”反正7岁时的这次实践,肯定让他终生难忘。
  自愿的、不太自愿的,都跟着“领导”伟力去偷瓜。
  夜,不算黑,有点月亮。大家一声不吭地朝前走。大约走了3里地,伟力说到了,大家一下紧张起来。伟力命令道:“你们都跟紧我,千万别出声。”
  穿过一块玉米地,伟力趴了下来,大家也赶快趴下。伟力匍匐前进,大家也学他匍匐前进,那动作跟电影上侦察兵摸敌人的岗哨差不多。爬到瓜地边,伟力仔细观望,确认没有人看瓜,他第一个扑进瓜地。
  那是块甜瓜地,大家窜进去摸起一个就啃。哎呀,还不太熟呢,有点涩。管不了那么多了,那年头,就没有人不能吃的,连地瓜叶都吃不到。
  突然,伟力命令道:“先别啃了,快装!”装哪里?又没带口袋。“笨死了!看我的。”到底是老手了,只见伟力一下脱下裤子,用腰带把两个裤腿扎紧,把摸到的甜瓜往裤子里塞,一会工夫就装满了。大家照“老师”学,也装满了。“老师”一声令下:“撤!”大家光着屁股,背起战利品就跑。
  可刚跑出十几步,只听一声大喊:“狗日的,给我站住!”这一嗓子犹如一声炸雷,静静的夜晚一下炸了锅。这五个孩子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般,立即四散奔逃。
  伟力是舍命不舍财,背着裤子一路鼠窜,没影了;一凡赶紧倒出甜瓜,抓着裤子也逃跑了;天柱和顺子的裤子太破了,又装得太多,没跑两步,裤子颠裂了,瓜滚了一地。因祸得福,这两人拎着裤子也跑掉了。
  可怜那个小个安子,落在最后,被吓得动弹不了,被来人一把抓住,“啪啪”就是两耳光。都是一个村的,看瓜人认识安子:“说,那几个狗崽子是谁?不说我打死你!”安子终于招架不住,全部招供。
  第二天,这五个孩子都挨了大人的揍,只有一凡除外。因为他们家是书香门第,不尚暴力,但中午不让吃饭,罚站半天,也让一凡再也不敢有第二次,这种实践令他终生难忘。
  这一天,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几个孩子恐怕完了,小时偷针,大了偷牛,怕是坐牢的货。但人们的估计只对了五分之一,伟力后来的确成了公安局的常客,而天柱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汽车制造大王;一凡嘛成了教授,安子只活了十几岁,得痨病早死了。至于顺子,更出色,成了太行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村长兼集团董事长。目前也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2.情窦未开
  
  我过年吃饺子,你过年也吃饺子,有什么不一样!
  上学前,童年的一凡是天真烂漫的,也是幸福快乐的。上学后的少年一凡是个什么样子呢?几十年后他与初中同学的一次聚会,翻出了他小学、初中的一些趣事。
  那大约是90年代初,张一凡已是省内小有名气的经济学专家。春节回家探亲,一路开车一路就想起母亲——她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多亏了弟弟在家照顾得好,不然早就走了。自父亲早年去世后,十几年了,张一凡每年都回家跟母亲一起过春节。村里人说,这么多年,年年回家给母亲过生日,年年回家跟母亲过春节,真算孝顺的。张一凡说,百善孝为先嘛,应该应该。
  只两个多小时,车子就到了村头,碰上了村长张家顺,也就是小名叫顺子的一起偷瓜的那个。家顺说:“王小梅今年也从滨海回来了,她说很想念你。”
  “哪个王小梅?”一凡一愣。家顺伸出两个指头指着一凡的脑袋说:“你呀你呀,竟把人家给忘了!还有哪个?就是跟你搞对象的那个呗,哪还有第二个?”张一凡越听越糊涂,“搞对象?我哪搞过对象?”
  “行了行了,你装,你装,你就使劲装吧!”说着,两手一背,交叉在身后扭头就走。走两步还不忘回头加一句,“到时候,我看小梅怎么收拾你!”
  过了春节,初四那天,张志华,也就是小名叫天柱后来成为汽车大王的那个,把大家召集到镇上一个最好的酒楼聚会。志华是一凡的本家兄弟,两个人的爷爷的爷爷是同一个人,从小一块玩耍、上学,可称“铁哥们”。志华初中后上了高中,高二那年就应征入伍,分配在汽车连干修理工,转业后在镇农机修理厂干工人;凭着聪明能干,几年后当了厂长。改革开放以来,厂子越办越大,现已改成他熟悉的行当汽车修理厂了,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同学聚会,他当东道主,尽地主之谊,理所当然。
  一凡来到后,大家都到了。打眼一看,5个人都是中学的同学。除了那个王小梅,其他都很熟悉,因为一凡每年都回家至少两次,能经常见到。
  小梅第一个伸出手:“张大教授,还认识我吗?”一凡哈哈大笑:“你呀,要在大街上,我还真认不出来了!”一凡上下打量着小梅,白白的脸,蓬蓬的卷发,紧身毛衣紧裹着高耸的胸部,耳环、项链、戒指,闪闪发光,看得一凡有点呆。心想,这家伙一定混得不错,真是丑小鸭变天鹅了,哪里是那个小时候满头虱子的丑小丫呢!不过,满脸的皱纹再化妆也白搭,岁月的沧桑无法掩饰。
  志华开口了:“行了行了,看你两个,四只眼睛都冒绿光了!坐下坐下,慢慢聊,慢慢聊。”家顺在一旁告状说:“小梅,他都不记得你了,亏你们还是初恋情人,是不是无情无义?”小梅说:“现在都这样,发达了就不认老同学了!”她在“老同学”三个字上特意加重了语气。
  一凡不承认自己发达,急忙说:“在下敢向毛主席保证,我们俩本来就没啥故事嘛!是不是小梅?”说着,眼睛还向志华瞟去。志华说:“看我干嘛?留着力气看小梅去!”
  一凡开始转移斗争矛头,向大伙说:“您看这位,在初中时谁都没发现他有什么地下活动,结果不声不响就把咱们班最漂亮的班花娶到家了,真是佩服老兄的高超水平啊!”
  小梅说:“他那时当班长,学习好,长的又帅,好多女生给他暗送秋波,他都不理,一眼就盯上这公认的班花了。经常以鼓励进步的名义找人家谈心,哪想到他那是假公济私啊!”接着就是一阵哈哈大笑。
  志华说:“有权不使,过期作废!不过,是她先暗示的我,不然我也不敢盲目进攻啊!”大伙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家顺说:“这真是潘长江遇到姚明了,连连感叹——我的妈呀,高,实在是高!”大伙又是一阵欢乐的笑声。
  说到一凡和小梅,那真的是没啥事,小孩子们爱起哄,肥皂泡越吹越大,竟没吹破,假的就变成真的了。
  那是1952年,7岁的一凡上小学了,学校是没收村里地主的房子,南北两排,每排四间,院子东西有门,两个门出来就是南北胡同。
  学校桌子和凳子是砖头垒的,冬天坐在冰冷的凳子上实在受不了,学校就让大家自带凳子。一凡家是中农,家里还能拿出一条长凳,小梅家是贫农,家里一贫如洗,拿不出。本来一凡跟二姑坐一起,但二姑比一凡大10岁,个子太高,坐前面不行,她就跑到后面,跟一个20岁的大男生坐一起了。那时刚解放,学生相差10多岁都在一个班上课。于是小梅坐到一凡的长凳子上,跟一凡成了同桌,那个感激就不用说了。
  小梅比一凡大一岁,一凡学习好,她老向一凡讨教,两人关系很好。小梅家里穷,一枝铅笔只剩下了一寸长,小指头已捏不住了,她还继续用。一凡也只有一枝铅笔,他拿出小刀,将铅笔一截两半,慷慨地分给小梅半截,小梅感动得都哭了。
  四年初小毕业后他们一同考入高小,到离家5里地的西南村上学,学校原是个大庙。小梅每天上学放学都等着一凡,同去同回。女孩子从小就有依赖性,这是天生的。有个小男子汉护卫,她感到很安全。一凡有个姐姐陪伴,也挺高兴。
  一个下雪天,放学路上,刺骨的西北风卷着小雪,那不是雪花,而是雪粒子,呼啸着直往人的脸上砸,砸得孩子们脸上生疼,还睁不开眼。那个年代冬天特别冷,土地能冻半尺厚,零下20度是经常的。
  就在这种鬼天气里,只听一凡大喊一声:“谁敢跟我比一比,脱去棉袄,光脊梁往家跑,看谁不怕冷?”小梅忙喊:“不行不行,这冷的天,冻着了咋办?”小伙伴一听来了精神,纷纷喊:“比就比,看谁是软蛋!”五六个野小子一下脱去棉袄,全光着上身,迎着扑面而来的漫天风雪,一路狂奔而去。一共5里地,一会工夫就跑回家了,有的竟跑出汗来。
  一凡这一英雄壮举,在时已13岁的小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孩子发育早,春心已萌动,此后,她经常会偷偷地用异样的眼光欣赏一凡。其实,十二三岁那个年龄的、饱受苦难的农村孩子,是感觉不到冷的,况且又是在跑步运动中。他们没有谁被冻病,哪像现在的孩子,一有风就包得严严的,越包越感冒。
  1958年,一凡和小梅都考上初中,到镇上上学,离家8里地,住校,隔几天回家背一次熟食。两人在一个班,但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多数不大说话,有的同班同学一学期未说一句话,比现在的孩子保守多了。
  1961年初三时,一凡16岁,小梅17岁。一天,小梅递给一凡一张纸条,上写“今晚回家后到西河边玩吧,我等你”。一凡一看不懂啥意思,“去那干啥?黑咕隆咚的。”他说。小梅羞涩地低下头,一只脚尖左右划着地,一抬头,拿眼珠子白楞了他一眼。正要说啥呢,家顺刚好走来喊一凡一块回家,小梅立即跑开。家顺问:“小梅给你啥东西了?”一凡丝毫没想,就把纸条拿了出来:“要我晚上去河边,去哪干啥?我还要看《林海雪原》呢!”说着把那本小说装到书包里。家顺一看,脸上立即显出一堆坏笑:“哈哈,你交桃花运了!”一凡不解,家顺笑得更厉害了。
  后来学校发生一件事,一对男女学生在晚上10点熄灯后,在学校小树林亲热,被巡夜的手电筒一照,撒腿就跑,没抓到。学校一调查,有人就猜测,肯定是一凡和小梅。就这样,以讹传讹,这两人搞对象的事就成真的了。其实,那时的一凡,一心用在学习上,男女那种事他毫无反应,比同龄的孩子“慢了半拍”。那真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这次见面,一凡才知道,小梅没考上高中后不久就嫁人了。丈夫是一个在滨海市当海军的副连长,目前已在副师长位子上退休了。小梅随军后在部队被服厂干会计,直到退休。
  酒桌上那两个同学没大说话,可能混得不很好,性格也内向的原因吧。只有家顺话多,不时大发感慨:“你看你看,你们混的,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大企业家,一个是大官太太,就咱,一个大农民。”说完还摇摇头。
  志华说:“你可不是什么大农民,一村之长,管好几千人呢。村里正在谈项目建企业,很快你就是总经理,可就不仅仅是村长了。”一凡笑笑说:“我看大家都不错,都不错,我过年吃饺子,你过年也吃饺子,有什么不一样?”众人立即哈哈大笑。
  一凡想:“不管干什么,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谁要总觉得高人一头或者低人一等,那你就完全错了!文明社会不容许你依仗地位权势盛气凌人,也鼓励不自信的人挺直腰杆,面对人生。错误的攀比只能带来更大的错误,知足常乐会让你快乐一生!”
  但这些话他没出口,脸上却荡漾起淡淡的神秘微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