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警世二十四孝列传>警世二十四孝列传十二 埋儿奉母说郭巨

警世二十四孝列传十二 埋儿奉母说郭巨

作品名称:警世二十四孝列传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2-02-20 18:55:54      字数:4493

警世二十四孝列传十二 埋儿奉母说郭巨

家道殷实兄弟三,父亲逝后撑起天。
孝悌家财给弟弟,独养母亲度月年。
孝敬母亲儿心愿,家境慢慢变贫寒。
妻生儿子本是喜,却让夫妻心熬煎。
添人生活受影响,不如埋掉奉娘亲。
孝敬之心感天地,挖坑却得一坛金。
天赐钱财救善人,孝心一片自有因。
莫道老人是累赘,老人是宝佑后人。

如今却说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或说是今山东长清县人,或说是隆虑(今河南林县)人,或说是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时间久了,也没办法考究这件事,他们家里原来也很殷富,兄弟三人,父母健在,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却说郭巨的父亲在世的时候,这兄弟三人还能和睦相处,兄弟是一心,黄土变成金,父母过得很开心幸福,共享天伦之乐,不想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郭巨的父亲过早病逝,这么一来,家里像是倒了擎天柱,埋葬了父亲以后,这兄弟三人的心不在一起了,郭巨的弟弟郭泰,郭斗长的很结实,但都有私心,提出分家过活,郭巨把两个弟弟叫到屋里商议道:“弟弟,父亲虽然过世了,我们兄弟三人应该齐心协力,共同为家里奔波,共建家园,还能在一起孝敬母亲,共享天伦之乐,这多么好?为什么要分家呢?”
郭泰道:“兄长此言差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三人住在一家 ,虽可孝敬母亲,但是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人人有私心,心怎么能在一起?更何况,三兄弟住在一起,赋税也多,分开各人上交,也会少很多。兄长已经娶亲,连小儿子都有了,而我们两个小弟还没有妻室,这怎么能相处到一起,分家也是最好的办法,各人过各人的,还是分了吧!”
郭斗道:“父亲去世,家财都是兄长掌握,我们两个兄弟见都见不了,就知道干活,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大嫂如果不贤,只怕可怜的是我们两个弟弟,能不能讨到妻室也说不定,兄长如果没有私心,就把家财分割,让弟弟各谋生路,这件事情做的也不出格,父亲泉下有知也不会见怪。”
郭巨道:“看来两个是弟弟铁心要分家,做兄长的也就不在坚持了,却不知道两个弟弟要怎么分割?”
郭泰道:“这很容易,地产做三股,我们兄弟每人一股。家财做三股,每人一股,料没有争执。”
郭斗道:“如此分法也不公平,听小弟一言,小弟认为,家财只能分为两股,我们两个弟弟每人一股,哥哥知书达理之人,大仁大义,也没必要再分了。为什么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不是弟弟无情无义。分完这个家,我们两个弟弟就要搬出去住,盖房添置家具,都是要花钱的,还有,哥哥已经娶亲,而我们两个弟弟还是单身,娶亲也需要钱,兄长娶亲时,父亲花了很多钱,这谁都知道。因此,我认为兄长不能再分家财。”
郭泰道:“弟弟此言极是。”心道:也不知道哥哥藏没有藏私房。
郭巨道:“两个弟弟很快就把加分完了,倒也干脆利落。不过母亲怎么办?”
“这个......”郭泰郭斗都不说话了。
“我是长子,自然应该奉养孝敬老娘,你们做弟弟的不愿孝敬奉养是吧?”郭巨道。
“不是,兄长,娘自然应该奉养孝敬,不过娘在家里是最开心的,也最喜欢你这个长子,让她跟我们过,我们也伺候不好,倒让娘抱怨,不如就留在家里和兄长过活,我们做弟弟的就是不住在家里,也会孝敬的,对不对,兄长.”郭泰道。
“是是是,二哥的话弟弟也听,就这样决定了,兄长奉养老娘,还能落一个好名声。”郭斗附和。
郭巨听完,叹息一声,道:“好吧,兄长没有意见,就按你们商量的分割家产吧!”
两个弟弟请哥哥郭巨拿来家里账簿,箱柜钥匙,开始翻箱倒柜鸡犬不宁的分割家财,好像没有兄长的事,吵吵嚷嚷,纠缠不清,但最后意见达成一致,终于分割结束了,写下了分单:家里父亲在世时经营田产生意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财两千万钱,给两个弟弟每人一千多万分个干净,就连存下的绸缎布匹等物也给两兄弟都搬到自己的房中。最后两兄弟宣布:村东十八亩地属于兄长和母亲所有,家宅属于兄长和母亲所有,各人屋里的东西都属于个人所有,不得随意强占,别的也就没有什么了。兄弟二人在外面另建房屋,搬出宅院,各自自立生活,郭巨叹息一口,也没说什么,这个家到此时就散了。
却说郭巨本来十分贤良,非常孝敬,母亲跟他在一起生活,自然没有别的话可说,但是他的确没有存私房,母亲也没有存私房,就这样,一个分家,把郭巨直接分成了一个穷人,昔日风光不再,生活捉襟见肘,但两个弟弟才不管这些事情呢,认为兄长肯定是在装穷,装样子给人看,锅旁边的老鼠怎么能饿死?他们才不相信兄长会没钱生活。现在他们有了家财,在外面重新盖房子,添置家具,风风火火的放炮安家,很开心,都对前途充满信心,只等一切弄好完备,红媒上门,娶妻生子,过好日子,哪里还把母亲兄长放在心里?
郭巨的父亲在世时,置有田产三处,共有五十八亩地,而郭巨弟弟分给哥哥的这十八亩地是新置地产,还是一片荒地,长满青草荆棘,处处是石头瓦片,还不能栽种,需要改变收拾才可利用,郭巨虽说是长子,从小身体孱弱,田里的活不是很能干的,看着家里的惨况,和弟弟给自己分的荒地,郭巨的心里在流血,眼里流泪。
母亲是个老实贤惠女人,年老不说,眼睛也看不见东西,很是可怜的。对于他们弟兄分家这件事情没敢说话,说实话,她心里很害怕那两个小子,跟着他们过,一个没用的老人,肯定会受到虐待。还好,大儿子郭巨答应奉养孝敬她,老人的心这才放下来。
郭巨的媳妇也是一个贤惠孝敬的媳妇,深通三从四德,他们兄弟分家,她没有掺乎一句,丈夫郭巨要怎么做,他是没有意见的。
分家以后,郭巨和母亲,妻子,还有不满一个月的小儿子在一起生活,还好,家里的粮食还给他留了一部分,不至于很快挨饿。
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一家人就这么生活着,郭巨也给人干活,还想把荒地开出来种粮食,忙的人也瘦了,生活困苦,狼狈不堪,家里粮食也不多了。
郭巨的母亲本是贤惠妇人,知道家里生活窘迫,她又非常宠爱幼孙,吃饭时自己舍不得吃,定要让孙子吃饱,自己宁愿挨饿。
晚上,郭巨和妻子在床上商议,他道:“贤妻,孝敬母亲天经地义,哪有饿着母亲却让自己儿子吃饱的道理?天理不容呀!母亲怀胎十月,含辛茹苦的把我这个儿子养大,难道我就这样报答母亲吗?儿子没有了还可以再生,而母亲没有了再去那里找一个亲生母亲呀?母亲把我养大,难道我竟然不能把母亲养老,天下有这个理吗?”
"依夫之意应该如何?”贤妻问。
郭巨道:“夫也很惭愧,不过,荒地我也开出一部分了,明年有收成了就会好一些,现在家里缺少粮食,又闹年馑,处处是饥饿的穷人,我们一家没吃的也是抗不到明年的。夫的意思是舍掉这个儿子,不要让他和奶奶抢饭吃,只有这样,我们一家才能保全,母亲也会活下去。母亲爱孙子,宁愿自己不吃也要顾他,我们只有狠心这样做,也是一片孝心。”
贤妻道:“夫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她的泪水流下来了,毕竟是娘的心头肉呀。
又过了几天,这天晚上,郭巨夫妻俩忍着悲痛,抱着儿子往村外的荒山上去了,这个山上长满了有锋利刺的茅草和荆棘,夜黑路陡峭,夫妻俩拉着茅草往山上爬,心里又急又有感伤,爬到半山,双手都已鲜血淋淋,把茅草都染红了。
郭巨在半山开始挖坑,意欲埋掉儿子,真是无奈之举,虽是为了孝敬母亲,做这件事也让郭巨夫妻心里流血, 眼里流泪, 要埋掉儿子保母亲,把家里的粮食都给母亲吃。这是多么很难取舍的一件事情呀?
郭巨在挖坑 ,他的想法天知道,孝感天地,怎么能眼看着郭巨做这件事?郭巨挖着,挖着,只见眼前一片金光闪闪,露挖出了一只金元宝。
郭巨深感老天保佑,将金元宝拾了起来,在当时,一只十两重的金元宝可值十万文钱,可真是一笔大财富,郭巨看到金元宝,便知道儿子不用舍弃了,一家人可以很平安的度过饥荒到来年。妻子在一边抱着可爱的儿子,她也不忍心呀。看到丈夫竟然挖到了金元宝,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郭巨夫妻改变主意,抱着可爱的儿子回家。
如今却说郭巨,家里即将断粮,他为了孝敬老娘和他们夫妻儿子的生活,在第二天就赶到城里, 到县城银楼去换银两和铜钱, 银楼老板见一个乡下人拿来一只十多两重的金元宝,心想一定是来路不明,不让他走,还把郭巨拉到县衙门。县太爷认为这件事不同一般,一定要查清事实。
“老实招来,你一个乡下人哪里来的这锭金元宝,不说实话,当心我老爷打烂你的屁股。”郭巨跪下堂前,县太爷一拍惊堂木喝问道。
郭巨虽说害怕,但还是把得到这枚金元宝的来历当堂讲给县太爷听 ,将事情经过一一禀告县老爷。
县老爷看到这只元宝金光闪闪,看了又看,恨不得变为自己的,他还真的不相信郭巨的话,认为他简直是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呢?现在是荒年,偏偏你郭巨能挖到金元宝活下去,别人就该饿死呀?
“一派胡言,真是刁民,不动大刑,谅你也不会说实话,来呀!”县太爷刚要发话,忽然看见金元宝上好像有字,便没有发签动刑。
县老爷将这只金元宝底部的污泥抹去,发现上有“郭巨埋儿天赐金”七个字,吓得脸色煞白,这是上天之命哪个敢违抗?只得忍着肉疼将金元宝还给郭巨。
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孝敬之心感天动地,正是皇上和本朝提倡和表彰的,当下县太爷在当地调查一番,将郭巨如何孝敬母亲和得金元宝的事,写了奏折上京城向皇帝奏本。
皇帝接到奏折和文武商议,认为这件事只得表彰,百姓孝顺,民风自然淳厚,于是封郭巨为孝子,并可以当官。从此以后郭巨曾经想埋儿的那座山也改名叫郭孝山。郭巨死后,人们就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孝子庙”。直到现在郭孝山所长的茅草有一片是红色的,据说就是郭巨夫妻俩的鲜血染红的。
《搜神记》中说:“巨史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两千万,二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举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黄金一釜。”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巨家原来并非穷到要饭的地步,只是因为兄弟分家,他才贫穷下来。这则故事听上去有些荒诞,但是一个孝子的深情跃然纸上。当在孝敬母亲、关爱儿子的天平上只能倾斜一方的时候,他选择了做孝子,而舍弃了做慈父。此故事又重复地申说一个主旨,即行孝是会感动天地的,是会获得好报的;在挖地获得黄金一釜之后,既不用埋儿,又可以孝养老母,一个难题因孝而产生,也因孝而圆满解决。此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是对于今人未必没有启示。
如今社会大部分都是独生子,独养女,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宝贝”,父母对孩子甚至做牛做马都可以,但是往往把年迈的双亲、包括夫妇双方的四位亲人冷落了。当然反过来也不能只是为了老人一头,而忽视孩子。因此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要寻找一种智慧来求其平衡:既对父母不失其孝,又对孩子不失其慈。这也是一道不易解的难题。郭巨埋儿养母的孝名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流传至今。孔子也有类似对母亲和对儿子天壤之别的故事,而且还是朋友的母亲。
据记载,孔子独子死去,棺只有一层,有棺无椁。而其友母死后,孔子则送厚棺椁,有内外两层。山东省长清县的孝堂山相传是郭巨故里,据传“郭巨埋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为了孝母就埋掉儿子之事不可做,我们提倡的是这一种精神和美德,那就是不要嫌弃老人,孝敬自古到今都是一种美德,值得人人学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